浙江大学:守正创新培养时代新人

2022-05-30 17:18孙棋严晓莹
党建 2022年9期
关键词:浙江大学育人思政

孙棋 严晓莹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和人民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大战略任务。浙江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总结125年办学历程的人才培养经验,确立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有理想、有境界、有品格、有才华四个方面积极探索时代新人培养路径。

强化思政育人的引领作用,培养有理想的时代新人

有理想是指时代新人应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能担当起实现民族复兴、推动人类进步的历史责任。浙江大学强化思政育人的引领作用,不断丰富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引导广大学生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把爱党爱国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一是实施“传承红色基因涵养家国情怀”专项行动。充分发挥浙江革命红船起航地红色资源“活教材”的作用,建成36个学生党建与思政现场教学基地,打造“行读党史”大课堂。挖掘学校红色基因,将学习百年党史和学校发展史有机结合起来,继承和弘扬老一辈杰出校友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打造了“以身许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爱无疆”思政教育基地、“信念课堂”思政教育特色示范基地、“两弹一星”精神社区育人基地等一批理想信念教育阵地。

二是打造有特色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品牌。坚持“一院一品”,鼓励支持院系根据学科特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目前全校39个院系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品牌。机械工程学院创建了以“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为核心的马兰工作室,传承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等浙大校友矢志报国精神;海洋学院设立海洋强国战略宣教基地,把爱国主义融入国家海洋战略。这些品牌活动深深扎根于专业教育之中,努力把大道理讲深、讲活、讲透,引导学生做到远大理想、爱国主义和求是精神的高度统一。

三是不断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課堂、进头脑,加强理论、研究、实践三结合,实施“专家大报告+教师重点专题讲授+学生研究性学习+现场教学”的教学模式,推进案例式、情境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改革,推动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立体化育人转型。同时,不断加强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完善课程思政的典型示范和激励机制。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深化推进,促使每一门课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帮助学生在接受课堂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得到心灵净化、精神升华。

深化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培养有境界的时代新人

有境界是指时代新人应当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认识和把握问题。浙江大学立足责任担当意识培养,坚持“实践育人”理念,不断完善“大实践”工作体系,引导广大学生了解社会、投身实践,更好地担当起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

一是深化学生党建实践平台建设,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学校持续开展“五好”党支部、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活动,鼓励各院系基层党支部深化党建实践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在人才培养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生命科学学院连续实施5期“燎原行动”学生党建骨干培养计划,聘请一批优秀党员领导干部担任生涯导师,一对一指导学生党员骨干成长成才,5年来累计培养了赴新疆等西部选调生、学校十佳大学生和优秀共产党员、竺可桢奖学金获得者等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骨干。通过学生党建实践平台的建设,全面提升广大党员政治素质、全局思维和责任担当。

二是完善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建设,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学生使命感责任感。学校充分整合院系实践育人资源,通过实践平台建设,为全校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公共管理学院实施“展翅计划”,选派学生到国家部委和中央企事业单位开展为期2—3个月的社会实践;经济学院实施“经略计划”,选派学生到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和重要金融机构开展为期2个月的暑期实践。只有让学生将专业所学用于实际工作,将理想信念付诸实践行动,才能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开阔视野、增强社会责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青年。

三是深化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学校以创新创业学院为枢纽,建立了涵盖启蒙、培训、竞赛、交流、孵化、实践在内的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发起成立或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中国高校众创空间联盟等组织,扶持未来企业家俱乐部、求是强鹰俱乐部、学生创业联盟等30多个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建设,与20多家企业合力建设双创示范基地。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引导学生赴西部、去基层、到农村,用创新创业成果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施“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聘请企业负责人担任创业导师,努力培养有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人才。

注重规训与文化养成,培养有品格的时代新人

有品格是指时代新人应当遵守法律、恪守道德和学术规范,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展现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思想品德和人格气质。浙江大学以人格养成为核心,坚持文化育人理念,激励广大学生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一是实施求是文脉传承创新工程。丰富校训、共同价值观和浙大精神的理论内涵,拓展校史馆、科技馆、西迁文化园、师生交流吧、学生文化长廊等价值观引导的空间载体,培育打造具有浙大特色和精神内核的文化品牌和文化景观,引导学生秉承求是精神,争做知行合一、行胜于言的表率。积极打造“云端”浙大,培育网络名师,组建教师媒体传播专家库,及时传播浙大人的科学成果、师德楷模,讲好浙大故事。

二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马一浮书院、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文化遗产研究院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平台建设,开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华礼藏》等文化资源编纂和研究项目,创建“中华好故事”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项目,积极探索文化育人长效机制,丰富以文化人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三是深化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印发《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及管理办法》《浙江大学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细则》,建立浙江大学学术道德治理体系。通过建立研究生学术规范考试制度、开展本科生学风建设宣传月等活动,深化学生学术规范与学术诚信教育,构建教育、预防、监督、惩治“四位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有才华的时代新人

有才华是指时代新人应当具备自主学习、敢于开拓、善于合作、开放包容的创新能力,参与世界治理变革的全球竞争力,以及能灵活适应多元文化和复杂环境、引领行业发展的卓越领导力。浙江大学秉承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断强化对学生全球视野、卓越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

一是创新符合未来教育发展的育人模式。深入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和卓越研究生培养计划。构建了实验与实习—科研训练与实践—学科竞赛—毕业论文(设计)有机结合的创新能力培养主线。全面实施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建设“通专跨”融合培养体系,推动本研课程体系整合与衔接,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海外教育合作新模式,切实将优质的人才资源和科研成果轉化为育人资源。

二是凸显学科特点的育人特色。鼓励各院系立足自身实际和学科特色,结合“双一流”建设和“十四五”规划,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及各类基层学术组织的作用,开展具有创新意义的人才培养实践,设立充分蕴含学院文化特色、学科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经济学院坚持“执善向上,经世济民”的理念,培养经纶满腹大学问、经天纬地大才能、经略天下大志向、经世济民大情怀、经得风雨大体魄的“五经人才”,形成鲜明的育人特色。

三是建立四个课堂融通的育人机制。强化第一课堂主体地位,完善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丰富第二课堂以学生社团、文体竞赛、学术活动等为载体的校内实践,拓展第三课堂的校外社会实践,加强第四课堂的海外研修、国际交流、联合培养项目实施,加强线上课堂建设,使思政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文体教育等相互支撑。同时重点打造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中心、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国际素养提升中心、文琴艺术团等一大批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平台,培养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党委组织部、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郭慧)

猜你喜欢
浙江大学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简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欢迎订阅《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La jeunesse chinoise d'aujourd'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