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担保促进农业产业化分析

2022-05-30 15:53:26牛晓
新西部 2022年10期
关键词:农信龙头企业肉牛

牛晓

农信担保是近年来出现的解决农村金融“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金融创新之一。本文围绕农信担保在山东省高青县肉牛产业化发展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农信担保在养殖户层面、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如何发挥其推动作用和具体的运行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今后农信担保如何在上述三个层面继续发力,不断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农信担保全称是政策性农业信用贷款担保。由于传统的农业补贴存在资金利益效率低、资金供需失衡等现实问题,亟需对传统的财政资金支持农业发展进行路径改革和方法创新。2015年财政部、农业部、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指导意见》(财农〔2015〕121号),规定农信担保主要为农业尤其是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服务,以解决农业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1]农信担保的实质是由政府财政资金出资建立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通过持续性财政投入来对其进行担保费补助和风险补助以维持其政策性属性,从而实现“花小钱办大事”的目标。在具体操作中,农信担保除主要应用于粮食生产领域外,在特色养殖、畜牧、渔业等领域也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

截至2020年一季度,全国已完成农信担保项目74万个,担保总额2540.3亿元,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缓解。[2]具体到山东省,截至2021年4月,省农担公司累计为全省10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500亿元,在保余额401.8亿元,累计发生代偿仅69笔,代偿金额2208万元,代偿率仅为0.23%。[3]总体来看,农信担保正伴随乡村产业振兴迅猛发展。本文结合山东省高青肉牛产业发展,对农信担保在实践中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机理进行分析。

引入农信担保前高青肉牛产业发展概况

山东省高青县紧靠黄河,是山东省财政直管县和纳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区县,也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畜牧业大县。2003年该县农技部门和青岛科技大学合作,通过从日本引进先进的和牛种质并和当地黄牛进行杂交繁育,打造了独具特色的高青肉牛品牌,该县肉牛产业由此异军突起。经过十余年发展,高青肉牛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粮饲种植、黑牛养殖、屠宰加工、品牌营销的链条,逐步建立起从饲草生产、肉牛繁育、标准化养殖、精细化屠宰加工到冷链配送、兽医社会化服务的黑牛产业体系。但是随着近年来全国肉牛行业竞争加剧,该县肉牛产业化发展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中资金不足是制约产业进一步聚集的一个重要问题,主要表现在:

1、肉牛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缓慢的问题

为发展该县肉牛产业,县政府扶持培育了两家肉牛龙头企业:新天地集团、山东远航产业集团两家公司,两家农业龙头企业主要从事肉牛的前期繁育、后期集中育肥、屠宰分割、精深加工等环节。但受现有的肉牛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养殖户分散饲养占主导地位以及畜牧业风险较高导致银行贷款难等因素制约,两家肉牛加工龙头企业产能利用率不高,两家企业合计日屠宰加工肉牛不到20头,产业规模和养殖发达地区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2、养殖户规模小、风险高

目前该县肉牛饲养环节主要采用“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企业与养殖户签订合同,将能繁母牛产下的小牛出售给其散养,养殖户在育肥一段时间后再将肉牛回售给企业,本质上依然是一种传统的农户散养模式。育肥前小牛的购买价格一般在1.6万元/头,育肥周期约在10-12个月左右,育肥成本约2.4万元/头,每头肉牛在农户养殖环节的育肥成本约在4万元,育肥成本较高,由此导致养殖户的规模较小,全县存栏肉牛在10-20头的有267户,占全县养殖户60%以上,肉牛养殖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

3、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

高青县之前的主导产业为农业种植,肉牛养殖是新兴产业。肉牛产业发展的底子相对薄弱,人才、技术等存在一定短板,产业发育不充分,需要政府前期扶持。但该县属于传统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目前主要的工业集中在酿酒、采矿等领域,与肉类加工业关联度不大,难以对肉牛养殖产业化发展产生带动作用;且由于现有工业产品附加值低,对地方财政贡献有限,全县财政收入增长缓慢,2020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约16亿元,单靠县财政难以对肉牛产业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农信担保促进高青肉牛产业发展的运行机理

针对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该县运用农信担保这一新兴惠农惠企金融工具,为肉牛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可靠的资金保障。农信担保对促进高青肉牛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体现在三个方面。

1、企业层:农信担保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所在。只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好了,为之服务的小农户才能实现致富。针对前期该县肉牛繁育、饲养、加工等环节企业多、经营分散、企业贷款难度大的特點,县政府精选出两家肉牛饲养加工龙头企业(新天地集团、远航产业集团)进行集中金融政策扶持:一方面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每年县财政分别给予两家企业200万元直接补贴,同时企业拿出配套资金500万元定向用于企业实验室升级、生物技术研发以及与科研院所合作的启动资金,利用财政资金直补方式提升企业科技实力。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农信担保为企业增信。农业开发企业融资难度往往较大。以上述两家企业为例,企业资产主要是活体肉牛,固定资产占比较小,因此企业经营风险总体较高,导致银行对其贷款信用评级较低,难以从银行获得长期稳定的贷款。针对上述情况,县政府协调当地农信机构为两家企业提供活体抵押贷款和二至三年中长期贷款,有效解决了企业贷款不足的问题;同时针对企业抵押物主要是生物资产,流动性高但较难评估导致的抵押难问题,省农担公司推出了面向企业的农信担保,由县政府平台公司和农信担保公司共同为两家企业做信用担保,帮助两家企业顺利从银行获得了优惠利率贷款5000万元作为资金支持,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在具体确定担保期限时,农信担保的担保范围不仅只限于短期贷款,对于二年期以上长期贷款,农信担保公司在综合考虑企业年加工肉牛数量、企业销售渠道、年均销售增长额基础上,将部分长期贷款纳入农信担保范围,农信担保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

2、养殖户层:农信担保促进养殖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对养殖户来说,肉牛养殖具有前期投入大、养殖风险高、年收益相对较低的问题,据测算每户养殖肉牛的前期投入约在2万元/头左右,年收益约在0.4万元/头,因此养殖户想要通过肉牛养殖取得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养殖最小规模要尽量达到10-20头左右(即前期投资在20-40万元),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养殖户每年能有4-8万元收益。但是由于财力薄弱,很少有养殖户能够投入大量资金搞小规模养殖,这也是导致在2019年之前该县肉牛养殖小、散、乱的根本原因。为解决这一难题,该县将农信担保和养殖户提质增效相结合,出台了《农牧贷-高青黑牛养殖产业集群担保服务方案》,为该县养殖户量身打造了担保方案,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按养殖区域不同实行差别担保。结合该县肉牛产业规划,在对养殖户进行授信时,采取了区分养殖园区和非养殖园区差别授信担保的方式,对进入养殖园区内的农户按每头肉牛养殖成本的70%授信担保,对养殖区外的农户按每头肉牛养殖成本的50%授信担保。通过差别授信担保刺激养殖户向园区内搬迁,便于今后肉牛的集中规模化饲养。

二是针对肉牛不同生长阶段差别授信担保。针对养殖户养殖的肉牛生命阶段不一致、个体差异显著的情况,农信担保公司采取了差别授信担保的办法,既坚持标准统一原则,又适度考虑了每个农户的差别:对主要用于繁育肉牛的能繁母牛,按总价值2.8万元/头授信担保;对于处于前期育肥阶段的肉牛,按总价值3万元/头授信担保;对于处于强制育肥阶段的肉牛,按总价值4.2万元/头授信担保。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农信担保能够覆盖各个生命阶段的肉牛,从而确保每头肉牛都能够得到授信担保支持;另一方面由于育肥阶段肉牛总体授信担保额度较高,因此也进一步鼓励养殖户主要从事肉牛的育肥环节管理,而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能繁母牛管理则逐步集中到农业龙头企业手中,通过金融政策杠杆逐步把肉牛繁育、前期养殖管理等高风险管理环节向龙头企业集中,这样在总体上降低了养殖户风险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农户”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巩固。

三是按养牛场面积进行差额授信担保。为解决养殖面积小、管理分散粗放的问题,该县联合农信担保推出了“新建牛场授信担保”计划,对今后拟新建的养牛场采用“新建牛场授信额度=牛场建设面积×每平米建设成本×50%-存量经营性贷款”的公式测算担保额度。这意味着新建养牛场建设面积越大、则获得的授信担保额度也就越大。刺激今后新建牛场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该政策推出以来,新建牛场平均面积均在2000平方米以上,部分新建牛场面积甚至达到10000平方米,肉牛规模化养殖的趋势逐渐显现。

3、政府层:农信担保为政府特色园区开发建设加力

农信担保通过为龙头企业和养殖农户金融赋能,促进了肉牛养殖加工产业逐渐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但是仅通过对企业和养殖农户的帮扶来实现肉牛产业化运作还远远不够,农信担保还需要和政府的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在政府层面为肉牛加工产业发展提供金融赋能支持。为此,该县在农信担保与政府发展规划结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政府大力推介支持农信担保。该县把引进农信担保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一大助力,积极与省农担公司展开合作,向广大养殖户和农业龙头企业推介农信担保业务。针对该县涉农贷款多由当地农商行和农业银行办理的情况,积极促成驻地银行和农担机构对接,深化涉农贷款银行与省农担公司合作,实现农信担保对涉农贷款的全覆盖,为县域内养殖户、企业更顺畅地从银行获得贷款扶持提供政策保障。

二是肉牛养殖园区开发与农信担保相结合。农信担保推行后全县肉牛养殖产业规模化趋势初显,该县政府紧抓这一机遇,新建三处大规模肉牛养殖园区,同时通过对入园养殖户实施优惠贷款政策和农信担保政策吸引养殖户就近入园,养殖户也可将肉牛交由园区内农业企业代养方式间接入园。通过以上措施,该县肉牛养殖规模化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21年已新建、扩建规模化养殖园区4处,入园肉牛已达到2.7万头,占全县肉牛数量的一半以上。

三是财政扶持政策与农信担保相结合。在积极推广农信担保同时,政府也进一步加大对养殖户的财政扶持力度。例如,对于入园的企业拟在园区内建设肉牛标准化养殖设施的,县财政给予总造价20%的一次性补助;对于园区内养殖户使用“鲁担惠农贷”养殖肉牛的,对扣除“鲁担惠农贷”补助后的剩余部分由财政全额贴息;对在园区内购买活体肉牛及能繁母牛保险的,每头每年由财政資金补助200元。农信担保与县财政扶持实现了有机结合,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结 语

从高青县肉牛产业发展的实践看,要解决农村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题,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破解现有的基层融资担保模式,在抵押担保之外推行政府授信的政策性信用担保。这种政策性信用担保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化、打造农业特色产业链和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从而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巩固、农村繁荣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关于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指导意见[ED/OL].http://www.gov.cn/zhengce/2016-05/25/content_5076606.htm.

[2]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ED/OL].http://guojianongdan.cn/about/index.html.

[3]陶武先.双重目标冲突下农业政策性担保运行机制研究——基于新型农业信贷担保的山东实践[J].农村金融,2021(5):46-53.

作者简介

牛 晓 中共淄博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农信龙头企业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7:58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猪业科学(2022年4期)2022-04-29 07:40:14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猪业科学(2022年2期)2022-04-21 02:18:24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猪业科学(2022年1期)2022-03-24 06:38:00
山西农信今年将投放47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11-26 11:50:54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11-26 07:00:56
肉牛口炎咋防治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