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助力下澄城刺绣的传承与发展

2022-05-30 14:53彭书一郭锦航梁洁雯
新西部 2022年10期
关键词:刺绣文化

彭书一 郭锦航 梁洁雯

澄城刺绣是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传统刺绣技艺之一,为陕西古老绣种中的一支,保留了陕西本土文化中原始、淳朴的民族特点,具有黄河文化粗犷豪放的风格特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澄城刺绣是当地乡村特色文化最直接的体现,澄城刺绣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推进澄城地区的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为澄城刺绣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角度和契机。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利用影视、短视频等方式助力澄城刺绣的传承与发展,以此扩大澄城刺绣的知名度,打造澄城县独特的文化名片,形成非遗文化品牌效益,助推澄城刺绣的保护与传承,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市场助力进行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带来多元效益与价值,是当下的新课题。

澄城刺绣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2008年便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特色文化最直接的体现,澄城刺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澄城县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它广泛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分布在全县广大民间,同婚丧嫁娶、节庆祭祀等各种民俗活动紧密联系。同时,澄城刺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充分体现出了黄河文化粗犷豪放的风格特征,表现出不同于我国四大名绣的独特面貌。澄城刺绣所富有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以及它与群众生活的密切联系,都决定着澄城刺绣的传承发展对推进澄城地区的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在当今乡村振兴中更是展现出了巨大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形态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此,探索如何推动“澄城刺绣”的传承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为乡村振兴赋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助力具有重要意义。

澄城刺绣的风格特点与价值分析

澄城刺绣施针、用线和配色不拘一格,“保留着中国较为本源的刺绣样式与特点,整体粗犷大气而不失秀丽”,[1]既讲求实用,又富于美感。其针工细腻,花形简洁大方,颜色搭配和谐大气,想象奇异丰富,构思中充满着天真烂漫的想象,流动飞扬中透着沉稳与敦厚。澄城刺绣多为民间日常应用刺绣,绣品种类繁多,以枕面、被面、鞋垫、围裙等生活用品最为常见。题材内容广泛,龙凤呈祥、福禄寿喜、生活风情、神话传说、动物花草等等。澄城刺绣广泛运用象征和托物寄意的手法,借用同音物,如蝙蝠、佛手以象征“福”;借用梅花鹿以象征“禄”;借用桃、寿星、仙鹤以象征长生不老;借用喜鹊以贺喜;借用鸳鸯龙凤表示夫妻恩爱。

澄城刺绣作为渭北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产生于民间妇女的生产活动之中,农耕文明是其产生和发展的主要文化环境。相较于我国四大名绣,澄城刺绣具有黄河文化粗犷豪放的风格特征,保留了陕西本土文化中原始、淳朴的民族特点,具有含蓄、敦厚之美。出自农妇村姑之手的澄城刺绣,承载着诸多传统文化和生活理念,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表达着劳动人民的情感与寄托,倾泻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执着追求,是具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由此可见,作为民间刺绣艺术的澄城刺绣具有多元价值,在艺术、历史、社会和民俗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价值体现。

传承与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澄城刺绣在保护、传承与发展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澄城县已成立非物质文化保护领导小组,对澄城刺绣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和计划:对民间刺绣进行普查,对传承艺人进行登记;建立民间艺术展厅;举办培训班;收集民间绣品等,并且澄城刺绣这项非遗刺绣技艺在产业化运营中已经得到实践。但我们仍需认识到澄城刺绣这一传统技艺面临着保护、传承与发展问题。

首先在社会环境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机绣制品层出不穷,澄城刺绣作为傳统的手工艺,耗时长,不仅成本高且效益低,其丰富的样式与手工作坊的生产形式难以应对当今机器生产的冲击。同时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如何进行创新制作符合大众审美趣味,受大众喜爱的刺绣品是澄城刺绣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据澄城刺绣代表性传承人王春莉介绍,在澄城刺绣的销售上,“现在年轻人是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刺绣图案的新式设计与开发,并与当下流行产品的结合,制作符合年轻潮流的刺绣品,是提高当前刺绣销售量的重要举措。澄城刺绣现如今已在开发图案新样式的基础上,不断将刺绣图案与其他产品相结合,进行刺绣产品开发,如将刺绣图案样式运用到耳环、书签、包带、丝巾、发夹等现代日用物品中。

其次在保护与传承上,澄城刺绣传承人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前和我一起刺绣的人慢慢都不绣了,年轻人也没人愿意学”,传承人数量的减少,高技能手工艺者的缺乏,导致当下刺绣产品质量下降,图案缺乏创意,和市场需求脱轨,不仅使得产品利润较低,直接降低手工艺者的创作兴趣,而且更使得澄城刺绣产业化之路举步维艰。现阶段澄城刺绣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足,如何提高澄城刺绣的知名度,打造澄城县独特的文化名片,“走出澄城,走出陕西”,是依托非遗助力澄城地区乡村振兴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新媒介助力澄城刺绣传播与发展

澄城刺绣作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刺绣艺术,表现出了不同于我国其他种类刺绣艺术的审美特征,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当下新媒体发展突飞猛进,已经成为社会信息共享和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和阵地,借助新媒体为非遗文化传播拓展渠道,是实现非遗文化呈现形式多元化的重要举措。数字新媒体为非遗文化传播拓展了媒介渠道,既有对非遗文化记录的影像记录,也有对非遗文化进行提炼与创造性加工的微电影,以及当下十分受欢迎的短视频等。“在新媒体创意环境下,非遗文化的呈现形式主要有非遗原生态记录、非遗文化符号、作为文化背景等,相比实体非遗较为单一的展示形式更加多元化。”[3]

近年来,通过影视对澄城刺绣进行记录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实践,在2020年由哔哩哔哩和绘梦动画出品的国风动画《天官赐福》助力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以最贴近年轻人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个非遗项目的前世今生。其中便有对澄城刺绣的介绍,澄城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党菊香以精湛的技艺将“天官赐福”的一副背景图呈现出了比动画图片更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的视觉体验,将动画中的国风古韵体现得细腻而逼真。既设计出全新的图案样式,实现古老的澄城刺绣与现代的融合,并通过影视的传播呈现出澄城刺绣的艺术之美,给观众以全新的认识。由此可见,影视对澄城刺绣传承与传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故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利用更多元的方式对澄城刺绣进行传播是关键之举,以下便以纪录片、地方性题材影视剧、动漫、短视频为例。

(一)纪录片

近年来,在影视行业中形成了“纪录片热”,重视以纪录片的方式对我国人文、自然地理、文化等予以介绍和宣传,其受众也成增长趋势。“在新媒体创意环境下,非遗的原生态记录以非遗纪录片为主,用镜头语言对非遗文化的本质特征进行全面记录,能够更鲜活地展现非遗的原真性,同时对隐藏于非遗背后的历史空间信息加以观照,让非遗文化得以立体化的呈现。”[5]例如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众多纪录片,《寻找手艺》《寓见·非遗》《布衣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非遗主题纪录片共同构成了当代非遗文化影像志。澄城刺绣当前面临着缺乏知名度的重要问题,如何走出澄城,走出陕西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当下澄城刺绣在影视作品中的呈现缺乏系统性的介绍与记录,在《师说春秋艺》纪录片第二十八集中对澄城刺绣进行了简短的介绍与呈现,其采用直接与澄城刺绣传承人进行对话的方式介绍澄城刺绣,但仅从对话中来介绍澄城刺绣,对澄城刺绣历史、文化内涵、艺术特征等方面的呈现都不够全面。在利用纪录片的方式介绍并展现澄城刺绣时,在对其外在特征的呈现基础上,可以从文化内涵、审美价值、传承现状等多方面对澄城刺绣作以系统且全面的介绍与传播。

(二)地方性题材影视剧

地方性题材影视剧地域色彩鲜明,为展示当地的历史、生活和民俗提供了天然的平台。近年来,非遗与电视剧结合成为了非遗文化传播“现代化”的新路,例如《延禧攻略》中的昆曲、刺绣、绒花、缂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长安十二时辰》中展示西安鼓乐、关中木构造技艺、澄城水盆羊肉等,再到扶贫剧《山海情》中的非遗民歌“花儿”,都使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的同时了解到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较为成功的电视剧IP生态链有《甄嬛传》中的东阿阿胶,通过在电视剧中讲解东阿阿胶的功效,不仅推动剧情顺利发展,也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同比利润增长23.92%。

澄城刺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借助电视剧IP内容进行营销。澄城刺绣绣品和图案样式种类繁多,丰富多彩,绣品有枕顶、童帽、云肩、裹兜、烟袋、裙子、绣鞋、被面、绣球、荷包、裤带、桌单、围裙等,图饰上有龙凤呈祥、吉庆有余、福禄寿喜、戏文典故、生活风情、动物花鸟等。这些丰富多彩的绣品与图案样式均可融入于影视场景、片段、情节或装饰中。并且,近年来以陕西地区为背景的影视作品数量呈增长趋势,如《白鹿原》《装台》等地方性题材电视剧都取得了较好的反响,而澄城刺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保留了陕西本土文化中原始、淳朴的民族特点,能够更好地呈现于地方性影视剧中。从而在影视剧的传播中,提高澄城刺绣的知名度。

(三)动漫

动漫作为当下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化传播新媒介,将非遗文化与动漫融合已经成为非遗文化普及、传播、传承以及生产性保护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很多非遗文化本身便是动漫的雏形,比如皮影、剪纸、面具、壁画、年画等。中国动画产生的早期,在选材、造型、色彩、音乐方面都具有中国风,也有不少结合民间绘画、剪纸的作品,如《小蝌蚪找妈妈》《葫芦兄弟》等。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山西民间刺绣已经探索出如何将刺绣的艺术特点结合到动画短片的创作中,实验动画短片《结拜》以数字二维逐帧动画的形式,再现了“桃园结义”的故事。国外也有刺绣动画成果的案例,如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预热广告,600余帧的刺绣画面组成了一部足球运动艺术短篇,既有创意,又有工艺。近年来我国国风动漫较为火热,澄城刺绣“保留着中国较为本源的刺绣样式与特点,整体粗犷大气而不失秀丽”,正是适合于作为国风元素融入于国风动漫之中。我们可以继续挖掘澄城刺绣中的图案元素,或以澄城刺绣的图案作为动画背景,或选取澄城刺绣图案元素,如动物花草、民俗风情等图案元素融入于动画之中,将刺绣的艺术元素与动漫中的美术风格、角色造型、场景设定、人物表演等进行转化与艺术加工,实现刺绣元素与动漫艺术的结合。这已经在非遗文化中得到实践,如鹤壁泥咕咕便将其中的泥猴形象进行提炼转化,打造成一个动漫IP嘻多猴,由此可见澄城刺绣与动画片相结合的发展潜力。

(四)短视频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用新兴产业为乡村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赋能,在当下互联网环境下是一个热门议题。据CNNIC统计,“目前中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超过了10亿人,网络普及率已经达到了71.6%。”[6]且近年来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以及其快速的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十分强大的媒介传播途径。

澄城刺绣作为中国北方——陕西民间刺绣的重要代表之一,是一种集观赏与实用价值于一身的民间手工艺术。在解决澄城刺绣知名度不高的问题时,可以借鉴其他民间艺术采取短视频宣传来获取关注度进而推广本地区产品得到规范化、产业化发展的方法。例如,浚县杨玘屯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咕咕的产地,在短视频的流量扶持下,近年来泥咕咕文化得到了良好宣传和政策支持,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一非遗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更是利用直播带货的方式,帮助村里老手艺人销售泥咕咕。澄城刺绣可以借助当下快速发展、宣传效能好且受众多的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利用短视频的方式,从制作工艺、制作过程等方面对澄城刺绣进行进一步的宣传,并在产品销售这一方面充分利用短视频直播带货的功能,既在源头上提高澄城刺绣的知名度,又在提高知名度的基础上完善产业链条,推动澄城刺绣发展产业链条的进一步完善。比如建立澄城刺绣产业园区,推广刺绣文化,设立专门的游客体验区,吸引刺绣爱好者前往澄城进行参观学习,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使得澄城刺绣的制作工艺得到传承和科普。

结 语

文化引领,乡村振兴。陕西省澄城县于2019年5月7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现阶段为澄城县探索未来发展路径的关键阶段,而将本身已有的宝贵资源盘活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澄城刺绣作为澄城地区本土特色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借助新媒体平台,并通过影视、短视频等多种媒介传播途径对澄城刺绣进行传播,对于提高澄城刺绣的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这不仅有利于澄城刺绣的保护与传承,解决这一传统技艺所面临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同时对于澄城县打造独特的文化名片,形成非遗文化品牌效益,实现文化和经济诸多方面的共同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多元效益与价值具有直接的益处。

参考文献

[1]黄土高原上的山花花——澄城民间刺绣艺术[J].文化月刊,2014(04):25-28.

[2]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澄城刺绣”词条https://mbd.baidu.com/ma/s/BdZ00Ckx

[3]罗业云,陈辰子.新媒体环境下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意传播[J].新媒体研究,2021(02):19.

[4]图片来源于光明网https://m.gmw.cn/baijia/2020-12/29/34503310.html?sdkver=771db3e7.

[5]張健.山西民间刺绣艺术在动画创作中的传承与创新[D].长春师范大学,2020:3-21.

[6]来源于2021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关于网络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作者简介

彭书一 郭锦航 梁洁雯 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猜你喜欢
刺绣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清新唯美的刺绣
谁远谁近?
刺绣西瓜钥匙包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直苴彝族的刺绣与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