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地域题材在工笔花鸟画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2022-05-30 11:51蒋佶伯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文山工笔花鸟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笔花鸟画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打破了以动物和植物为题材的传统创作范围,吸纳了生活器物、交通工具、人文建筑等新题材。地方高校的工笔花鸟画教学也需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立足于云南文山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及生物资源,探索地域题材在工笔花鸟画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丰富工笔花鸟画的创作题材,推动教学改革,同时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地域题材;文山;工笔花鸟画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那美术框架下的文山地域性中国花鸟画研究”(2018JS498)研究成果。

一、工笔花鸟画教学概述

传统的工笔花鸟画以动植物为表现对象,在技法上相对写意花鸟画而言更加精致、细腻。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其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

工笔花鸟画课程属于高校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工笔花鸟画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学会欣赏画作的方法;掌握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技能、技巧,能够进行临摹、写生与创作;增强爱国意识、文化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进而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地方高校的工笔花鸟画课程除了需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以外,还肩负着传承地域文化的使命。因此,将地域题材融入工笔花鸟画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进一步弘扬地域文化。

二、文山地域题材的挖掘

工笔花鸟画题材的不同是其绘画风格多样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五代是工笔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以徐熙、黄筌为代表的两大流派分别确立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风格,称为“徐黃异体”。其中,黄筌画风精丽、富贵,多取材于宫廷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而徐熙善画自然中的竹石、禽鸟、草虫、蔬果。徐黄二人的地位不同,接触的环境和事物也不同,反映的思想意识自然不同。因此,地域题材的挖掘成了地方高校工笔花鸟画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文山地域的自然题材

文山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喀斯特岩溶地貌突出,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峦连绵起伏,河谷、沟壑纵横交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云南省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州市之一,为工笔花鸟画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中,药材在文山的植物中占主要地位,有三七、重楼、石斛、半夏、红豆杉、肉桂等多个品种。文山还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64种,有蜂猴、倭蜂猴、短尾猴、巨蜥等珍稀动物。此外,该地域的石头、芭蕉、竹子等也非常适合工笔花鸟画教学。

(二)文山地域的民族题材

文山有11个民族,共同孕育了“那”文化。其中,壮族、苗族、彝族的服饰图案独具特色,可作为工笔花鸟画题材。此外,各种银饰、坡芽歌书、岩画、铜鼓纹样、竹制捕鱼工具、竹制二胡、养殖用的竹笼、劳作用的竹篮等,都是工笔花鸟画可以表现的题材。

三、文山地域题材在工笔花鸟画教学中的应用

(一)文山地域题材在工笔花鸟画写生教学中的应用

1.写生在工笔花鸟画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写生是工笔花鸟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上承接临摹,下连接创作。清代画家邹一桂在《小山画谱》里有言:“今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见一花一萼,谛视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则韵致丰采,自然生动,而造物在我矣。”从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程来看,画家们都非常重视写生,特别是在宋徽宗赵佶的倡导下,写生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归田录》卷二中就写到宋代画家赵昌:“昌花写生逼真,而笔法软俗,殊无古人格致,然时亦未有其比。”易元吉与赵昌是同一时代的人,见赵昌对花写照,受到启发,深入野外,心传手记,从写生入手,使其绘画作品达到新的高度。由此可见,写生对于工笔花鸟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文山地域题材三七的写生教学

药材三七直到明朝才得到了认识和广泛运用。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说过:“彼人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盖恐不然。或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说近之。金不换,贵重之称也。”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三七既是我国珍贵的药材,也是文山的特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三七为代表的中药材,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1)三七的分布及特点

三七主要分布于云南文山州的文山县、砚山县、马关、麻栗坡等地。另外,广西田阳、靖西、田东、德保等地也有种植。文山州因种植三七历史悠久,且三七产量大,质量好,被誉为“三七之都”。

三七全株主要由三七花、三七红籽、三七茎叶、三七剪口、三七头、三七大根、三七须根组成。随着种植技术的成熟,根据三七生长年限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一年生三七、二年生三七和三年生三七,一般不会超过四年。一年生三七俗称“子条”,幼叶为掌状复叶,一般有3—5片小叶,中间的一片较大,两侧的渐小,叶片为椭圆形渐尖,叶脉上有白色毛,在叶子正面较为明显,叶片的中脉两侧有侧脉5—6对。一年生三七苗高8—15厘米,直径1—2毫米。二年生三七高30—50厘米,复叶呈掌状,通常3个,少数1—2个。每个复叶有小叶片5—7片,中间的叶片长而较大,两侧的渐小,叶片长3.2—7.5厘米,叶柄长5—9厘米,小叶柄长0.5—2厘米,叶侧脉有5—9对。二年生三七能开花、结实,花茎长9—27厘米。三年生三七高30—80厘米,掌状复叶大多有7片,叶片长6.5—11厘米,中部宽2.2—3.8厘米,叶柄长5—10厘米,小叶柄的长度亦不一致,一般中间的叶片最长,两侧的较短。

(2)三七的白描写生

白描写生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绘制出优秀的作品,画者要不断地深入大自然,对三七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其特点及生长规律,并进行大量的白描写生。在写生教学中,教师应在示范讲解后让学生自行练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小折枝的写生过渡到大场面的写生,从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并为创作积累素材。三七的白描写生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三七叶片的写生。三七一般有三根枝,每枝由5—7片叶子组成。画叶片一定要抓住叶的基本形状,可以先用铅笔画出最长的单片叶子,从主筋脉起笔,画出主筋的动向和转折面的关系,然后用毛笔勾出。毛笔要从转折线上起笔,画出叶子的外轮廓线,正面的叶子主筋脉用单线勾勒,反面主筋脉用双线勾勒。其他的叶片以此类推,注意长短疏密的变化。第二个步骤是三七小枝的写生。小枝写生需要对三七的枝、叶、果实进行集中处理,重点在于造型能力的基本训练。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完整的三七植株的枝、叶、果实形态,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把总的形态、情趣表现出来。这样的能力是写生构图和创作的基本功。小枝的写生是针对造型四要素“势态、外形、疏密、结构”的训练。其中,势态是由枝梗的出枝去向、果实和叶的地位动向所决定的,要做到势态顺畅,参差不乱,生动有神;外形是枝、叶、果实组合形成的凹凸形状;疏密的处理切忌塞满,要形成多与少的对比;结构是白描写生的细节处理,是三七植物特征的具体表现。在选取三七时,最好选择一两枝势态及果实形态较好的植株来画,有利于初学的学生对画面进行更好的组织安排。第三个步骤是三七大场面的写生。大场面的写生首先要考虑的是画面构图,需要注意气势、宾主、虚实、疏密的关系。构图是画面的总纲领,要注意繁中有简、动静结合,以带来韵律节奏感。在构图时需要体现平衡感,但又不能机械地保持对称,要顾及画面上下左右的分量,使画面不会显得呆板。三七大场景的写生就是对景物的形态进行取舍,并进行夸张、想象等艺术处理。要想把三七处理得比实际更美、更典型、更富有感染力,就需要秉承唐代画家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理论进行实践。

3.文山民族题材壮族竹编物品的写生教学

文山有丰富的少数民族资源,选取这里的民族题材进行写生,一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地方的文化,二是为了收集创作素材,丰富工笔花鸟画的题材。

竹编物品在新石器时代为生产工具,经历了成为礼器、乐器的发展过程,最终成为具有审美功能的工艺品。因宋代流行插花之道,当时的竹工艺品已有多种编织方法,超越了实用性,达到了观赏的层次。以竹编物品为题材进行中国画创作的画家有宋代的李嵩、钱选、李唐等人,其中李嵩的工笔花鸟画作品《花篮图》最为细致、典雅。存世的李嵩《花篮图》有3幅,每幅作品上皆有款书“李嵩画”,也都有“项子京家珍藏”鉴藏印,表现手法一致,唯有花篮编法和篮中花卉有别。

文山壮族人自古以来就对竹子有着浓厚的感情,并利用竹子制作竹凳、竹桌、农用工具、谷仓、乐器二胡、捕鱼工具鱼篓、花篮等物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壮族的竹编物品从具有实用性的物品发展成为具有审美功能的工艺品。虽然现有的编织工艺没有宋代编织技艺精湛,但是编织出的竹编物品朴素自然、简洁大方,适合用于工笔花鸟画创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李嵩《花篮图》的静物摆放方式让学生进行白描写生。学生可采取仰视、俯视或平视等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描绘。竹编物品写生的方法与三七叶片写生的方法基本相同,在写生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不同竹编物品的编织方法,感受壮族竹编物品的魅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要求能力一般的学生对景写生,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创作性写生。对景写生具有实习性和探索性的特征,属于基础训练的范畴,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领悟、处理能力,为后续的创作打下基础。对景写生强调的是现场性,基本在写生时就会完成画面,后面略加整理就好。而创作性写生注重立意,要求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选择符合自己想象的景象进行写生。

(二)文山地域题材在工笔花鸟画创作教学中的应用

创作是工笔花鸟画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敢于打破传统、拓宽题材、探索新技法、更新观念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地方,体验、感悟生活,将文山的民族题材、自然题材运用到工笔花鸟画创作,从而绘制出优秀的作品。以文山壮族服饰为例,其具有绚丽多姿的特点,喜用红色、青色、黄色等色彩,图案装饰性强,反映出了壯族人对自然的崇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创作中对壮族服饰图案的色彩、视觉张力进行吸收和借鉴。此外,壮族的图纹符号是用来记录和传达情感的,如坡芽歌书、岩画、铜鼓纹样等,都承载着文山壮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参观、讨论、访谈等不同形式,对文山地域题材进行了解和应用,有利于弘扬地方民族文化。

四、文山地域题材在工笔花鸟画教学中应用的

成果及价值

(一)文山地域题材在工笔花鸟画教学中应用的成果

将文山地域题材应用到工笔花鸟画教学中,催生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其中一类为借鉴壮族服饰创作出的作品,其色彩对比强烈,视觉张力强,并具有一定的装饰性特点。另一类作品则将文山特有的动植物、工艺品与少数民族元素相结合进行表现,其画面往往给人一种神秘之感。地方高校教师的教学示范作品《鸣春》《夏日》《故园新梦》等多次参加省级以上的展览并获奖,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学生作品也多次参展并获奖。目前,工笔花鸟画课程已经作为校级一流课程开展建设。

(二)文山地域题材在工笔花鸟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文山地域题材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内容,拓宽了传统的表现领域,同时赋予了作品独特的地域性文化气息,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传播了地方文化。该课程的教学思路为其他相关课程提供了参考。

五、结语

本课程依托文山丰富的生物资源及少数民族资源进行教学,期望学生能够在不脱离工笔花鸟画基本形式语言的同时进行新的探索,创作出具有审美价值的地域性作品,从而促进地方文化及工笔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邹一桂.小山画谱[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2]李长白.花卉写生构图[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6.

[3]王明富,金洪.云南壮族“莱瓦”艺术图像集成[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4]艾克曼.歌德谈话录[M].杨武能,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蒋佶伯,文山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中国画教学及花鸟画创作、民族美术。

猜你喜欢
文山工笔花鸟画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文山肉丁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夏日》国画工笔
山歌唱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