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华 高宝华 付鑫
会展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影响面广、 产业关联度高, 具有带动经济增长、 促进开放合作、 提振消费市场、 推动城市发展等重要作用, 在服务政治经济、 社会民生、 文化外交等领域作出积极贡献。 当前我国会展业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 加强会展行业组织建设, 有利于推进会展业高质量发展。
一、 新时代我国会展业成绩斐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会展工作。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5号),促进了会展业快速发展。
(一) 会展业规模提升
我国已经是全球会展第一大国,展览场次与展览面积均居世界之首。2019年,全国共有展馆211座,举办展览会5819场,展览面积13017万平方米,可供室内展览面积1107万平方米。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標准修订,“会议展览及相关服务”由“小类”升格为“中类”行业。
(二)“大会展” 格局形成
会展业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大,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会议、展览、节庆、表演、赛事齐头并进,已从商务领域向建筑、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科技、商贸、餐饮、体育等多个领域扩展,以会展业为主体、多个产业共同发展的“大会展”格局业已形成。
(三) 会展业布局优化
一方面,空间布局逐步优化。2017-2019年,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的展览会数量占全国60%以上,展览总面积占全国65%以上。同时,中西部地区的会展项目数量不断增加,比重稳中有升。此外,各地出现会展产业园、博览城乃至“城市会展生态圈”,会展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另一方面,市场主体更趋多元。在2019年全国百强展览项目中,国有单位主办的占52%,外资公司主办的占28%,民营公司主办的占16%,中外会展公司主办的占4%。
(四) 会展产业结构优化
展会专业化、信息化、品牌化水平大幅提升。新办国家级展会85%以上为专业性展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云上展览、线上会议快速发展,会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进入《2019年世界百强商展排行榜》的中国展览项目数达到21个,仅次于德国位居世界第二。
(五) 会展国际化程度提升
国际著名展览公司均已在华设立机构,德国科隆、汉诺威及英国励展等展览公司已将其国外品牌展会移植到中国。近年来,会展业着力构建多元化、宽领域、高层次的境外参展办展新格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多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
二、 我国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会展业已进入质量提升的新发展阶段,但仍面临管理体制机制不顺、行业组织建设不尽完善、场馆建设无序以及会展标准化、国际化、绿色化水平不高等问题。
(一) 会展管理体制机制不顺
我国会展宏观管理涉及商务、外交、科技、文化、贸促等多个部门,政出多门、多头审批的现象比较普遍。2015年建立了国务院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但6年来只开过一次联席会议,诸多日常性的协调问题仍是会展行业发展的难点堵点,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机制有待健全。
(二) 会展行业组织建设不尽完善
目前,全国地方会展社团已有86个,国家级会展组织有中国展览馆协会、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在国家级协会学会中,展览馆协会专于展馆管理研讨,会展研究会长于学术交流活动,难于开展跨部门、全链条的会展行业协调。会展包括展览、会议和节庆,会展产业链条包括策划、组展(含招商招展)、展会现场服务、场馆服务、展示设计、展览工程、会展信息技术、展览物流、会展广告、会展礼仪、会议接待、会展媒体、会展教育、会展理论研究等,但覆盖会展全产业链的中国会展业协会迄今尚未成立。会展行业组织建设缺少“领头雁”,严重影响了会展行业组织作用的发挥。
(三) 会展场馆建设无序
一是展馆闲置情形严重,使用率低下。2019年,全国36%的展馆年馆租率在20%以下,单个展馆年馆租率最高为41.64%,而50%是国际公认年馆租率的较好水平。二是一些展馆功能失当、豪华但不实用,“形象工程”迹象明显。有的展馆使用面积还不到建筑面积40%,且展馆层面的承重设计不足,展馆内部展厅高度无法满足大型特装展会要求。
(四) 会展标准化水平不高
从标准数量看,截至2021年7月,我国现行的会展相关标准累计89项,包括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15项、地方标准36项和团体标准26项,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数量不足,难以满足行业标准化需求。从标准布局看,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呈现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的特征,只有11个省市区发布会展地方标准,约2/3的省份尚未发布会展地方标准。
(五) 会展国际化水平不高
从会展吸引境外展商情况来看,国内展览会总体上对境外展商观众吸引力不足,无境外展商、专业观众的展会项目数占比分别为44%、39%,有境外展商的展会项目数占比仅为17%。从支撑会展的“软”“硬”环境来看,尽管“硬”环境较强,会展场馆设施设备日益齐全,但“软”环境偏弱。以展会认证为例,目前,全球会展尚无中国主导的国际标准,我国品牌展会认证采用的是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标准,该标准规定境外参展率大于20%,较适合欧洲多国国土面积较小、出国参展便捷的情况,不太符合我国国土广袤、国内参展企业多的国情。
(六) 会展绿色化水平不高
绿色会展是指在场馆建设、材料供应、布展、餐住等会展活动中,积极采取环保措施,合理利用资源,降低会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场馆建设上,由于国家并未出台明确的绿色施工标准,再加上建造成本、技术的影响,循环利用、环保低碳的理念较难执行,延缓了绿色会展的发展。在布展上,展台过度装饰,搭建材料撤展后难以回收利用和降解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环境。
三、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助推会展行业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会展行业组织的沟通协调、监督自律、咨询服务作用,助力解决制约我国会展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推动会展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 完善和发展会展治理体系
理顺会展管理体制,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会展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会展行业组织,成立中国会展业协会,发挥区域会展行业组织承上启下的重要职能。各级协会作为政府与会展企业之间的桥梁,与商务等会展主管部门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当好参谋助手,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反映企业诉求、维护企业利益。会展行业组织开展行业自律、指导咨询等工作,指导企业遵守经营准则、开展良性竞争,进而维护行业竞争秩序。
(二) 推动会展产业链延伸增值
各级会展协会的专业委员会、分协会积极作为,助推会展上中下游链条各环节、各专业的交流合作、高效协同,促进餐住、文旅、交通、物流、广告、金融、保险等领域联动发展。发挥行业组织的人才培训、评估认证等功能,促进会展业各环节提升创新能力和品牌价值,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
(三) 提高行业标准化水平
各级会展协会积极参与会展业国家标准和行业基础性、通用性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大力培育会展团体标准,快速响应会展市场创新需求 ;推动完善会议业标准体系,修订会展滞后标准,着力加强数字会展、绿色会展、会展认证、会展统计等方面标准研制 ;积极推广和实施会展业标准,积极引导会展企业参与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
(四) 提升行业品牌化水平
各级会展协会集聚资源,通过举办、承办、协办等方式积极参与国家级综合展会、双边区域性经贸展会、高水平专业品牌展会,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行业品牌展会。引导会展企业参与品牌建设工程、品牌提升计划 ;开展展览会评估、认证工作,举办中国会展业博览会,推介宣传品牌展会和会展品牌企业。
(五) 提高行业国际化水平
协会帮助会展企业开展行业调查,收集行业市场、技术、政策等信息,帮助会展组织者与相关的国际行业组织建立联系、密切合作,为会展企业深入了解国外行业动态及开展对境外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营销工作提供帮助,促进展会国际化水平提升。
(六) 主动服务提高行业绿色化水平
各级会展协会开展行业自律,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办展理念,推广绿色展览运营管理和绿色特装展位标准,制定绿色会展国家级团体标准,监督展览工程,促进绿色布展参展常态化。协会可向某些地方政府建议将空置率高的展馆改为其他用途,地方新建展馆应听取协会专家论证意见,提高展馆建设科学性。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对展会的类别、展期、地点等进行监督和管理、加强业内信息交流、定期对会展项目进行评估,协会可对成员之间进行利益协调,减少重复办展。
(七) 激发会展人才创新活力
各级会展协会积极开展会展培训,加强技能型、应用型、管理型会展人才培养,壮大会展优质人才队伍。通过举办会展技能大赛、会展设计大赛等各种方式,催生一批领军型、复合型、创新型会展专业人才,为会展业高质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