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着力推动乡村振兴

2022-05-30 10:34杨天国
新西部 2022年10期
关键词:攻坚人才

甘肃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近年来,玉门市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结合玉门乡村发展实际,积极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发挥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作用,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叠加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对于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存在问题总结如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研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各乡镇(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但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还有一些问题亟待厘清。

(一)对乡村振兴战略复杂性认识不足

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村干部填写调查问卷,走访调研,了解到部分基层干部对农村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视野不宽,工作思路不够清晰,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有待进一步增强。有的干部对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关系认识还不到位,对于如何协同推进没有明确思路,在具体工作中,基本上还是就乡村振兴谈乡村振兴,就脱贫攻坚抓脱贫攻坚,没有做到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项目统筹安排。有的村干部和农村群众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认识不够,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政府的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出现“上热下冷”,全社会参与支持乡村振兴的氛围也需要进一步营造。部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愿不强,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

一是部分村级集体经济还较薄弱。经营性收入比重不高,优质资源少、资产规模小,缺乏好的发展项目和发展途径,集体经济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动能力比较弱。明确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引领乡村振兴中的使命和任务,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为重点,进一步厘清“振兴什么”“谁来振兴”“怎么振兴”是现实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合作社运行管理不规范。玉门市共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589家,但大部分合作社没有专人负责技术、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工作,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合作社与社员的联结松散,利益关系不紧密;尤其是村办集体合作社经营性收入比重不高,优质资源少、资产规模小,缺乏好的发展项目和发展途径。三是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不够深入。虽然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但大部分乡镇还是仅仅停留在资产清算完成阶段,没有真正发挥村集体经济的增收作用。

(三)体制机制衔接还存在不通不畅的问题

比起脱贫攻坚来,乡村振兴涉及的人更多、部门更多、政策更加广泛,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村级党组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落实者,部分村干部在推动培育支柱产业、打造农业品牌、建设美丽乡村、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等方面视野不够开阔,办法不够多,力度不够大。

(四)乡村振兴带头人和专业化人才匮乏

经过对玉门市12个乡镇的调研,目前全市各乡镇干部人手紧缺的情况较为严重。经过换届,虽然整体提升了村干部的文化水平,但平均年龄较低,对农村工作不熟悉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党员队伍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个别党员致富带富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

(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严重不足

通过市场调研可知,玉门市大多农副产品还停留在粗加工阶段,产品附加值有待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同时成规模加工企业还很少,尤其是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目前还无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三产方面,近几年通过外出招商签订单、电商等农业下游畅通工程将玉门的部分农产品推向了全省全国,促进了部分农产品的销售,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农副产品波动较大,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常有发生,导致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大幅下降。

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对策建议

为了做好玉门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玉门市通过学习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不断领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精神实质,紧扣有效衔接,找准契合点,畅通衔接渠道,建立了市委、市政府统筹调度农业农村工作机制,实行月调度、季研判、年考核机制,定期听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协调解决衔接中的有关问题。在确保巩固脱贫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多层次、多领域有效衔接,实现互促共进、平稳转型、深度融合。

(一)促进脱贫攻坚机制向乡村振兴机制有效衔接

一是做好组织机制衔接。建立市县领导干部和市县直单位定点联系乡村振兴制度,推动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指导与落实的有机衔接,完善上下貫通、协调联动的推进机制,确保巩固脱贫与乡村振兴一起抓、一齐推进。建立市委常委包抓乡镇制度,每位常委包抓1-2个乡镇,指导乡镇落实衔接工作任务。建立领导干部、机关单位联系乡村制度,机关干部定期蹲点帮扶指导,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产业发展、农村综合改革、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二是做好工作机制衔接。将推进脱贫攻坚一整套有效的组织协调、项目统筹、资金整合等工作机制与乡村振兴配合使用,健全乡村振兴统筹协调机制,统筹推进规划编制、政策制定、资金整合和项目实施等重要事项,提高财政、土地、科技、人才、金融等各项工作的协同性,构筑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三是做好防贫机制衔接。严格落实“脱贫不脱政策”的要求,接续完善防范返贫和新生贫困,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防止发生新的贫困。四是做好投入机制衔接。借鉴并创新脱贫攻坚的资金筹措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事业,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探索有效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的路径和方式,引导更多工商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

(二)促进扶贫人才向振兴人才有效衔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经过调研组了解,乡村振兴至少需要四个方面的人才。

一是营销人才。例如玉门市金玉天源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军,他在2012年建成了玉门农产品流通中心,2014年与其他股东合资创办了甘肃孜然贸易有限公司,2014年在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成功挂牌,在他的努力下,孜然成为玉门第一个进入国家级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商品,也是甘肃省第一个在渤商所交易的农产品,通过他的营销,提高了孜然的销售价格,增加了农户收入,促进了玉门当地老百姓种植孜然的热情和信心。二是市场开拓型人才。例如玉门花海紫龙珠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生虎通过先解决葡萄种植分散、再解决种植技术欠缺、最后解决葡萄销售困难的“三步走”战略,通过建设冷库,实现反季销售,成功将葡萄销往东南沿海各地,发展了葡萄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提振了农户种植信心。三是市场开拓性人才。玉门市枸杞种植专家杨忠组建了甘肃省中农和润科技有限公司,把微电水清洗农产品技术创新运用到枸杞领域,成功将玉门枸杞推向国际市场。四是科研人才。甘肃农业大学王建华教授扎根玉门,致力于清泉人参果研究,为了玉门清泉人参果产业科学化、标准化发展组建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和攻关小组,开展人参果基质配比、种苗繁育、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课题研究,成功将玉门清泉人参果带入全国两会。然而,目前面对的情况是这样的人才非常少,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是要发挥“头雁效应”。一个核心人才可以依托产业带动一方,形成一支由“外智”“土专家”“田秀才”组成的多层次实用型人才队伍。

为了实现扶贫人才向振兴人才的有效衔接,需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

一是引进和挖掘营销人才。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是好的产品卖不上好的价钱,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普遍让营销人才发挥优势,解决农产品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努力为村级农产品打开市场,着力解决农户增产不增收等问题。通过营销人才强大的市场营销网络,带动农户种什么,种了什么能挣钱的问题。还可以引领农户解决种植分散和销售难的问题。二是挖掘和引进技术人才。目前的实际状况是大多农户都将希望寄托在各级政府下派的技术员身上。除了下派技术员,更应考虑深入挖掘本土人才,可以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办法,与高校、技校合作,探索科学的农村技术人才培育模式。三是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开展农产品田间种植、种苗繁育、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课题研究,必将为农产品开拓市场、为产业科学化、标准化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四是健全乡村两级干部选拔使用机制。健全从乡镇事业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常态化机制。

(三)促进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着力推进产业兴旺。乡村产业振兴必须挖掘资源优势,依托资源优势。坚持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促进玉门市农业由分散式发展向订单式方向集中,着力提高产业效益,在持续提升脱贫成果的同时,强化解决相对贫困人口问题。二是加强品牌建设和品质管理。加快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市创建。三是扩大产业规模,在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四是多措并举提升村集体经济。通过契约联结、资金联结、资产联结、技术联结、品牌联结等紧密利益联结形式,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接主体,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加大土地流转速度,将土地尽量流转至村集体或者合作社手中,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在市场中的话语权。五是优化乡镇建设用地。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作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完善地方发展战略不可错失的关键“窗口”,成立市级层面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加强不同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和规划前期的重大问题研判,尽快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与产业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优先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四)促进文化扶贫向文化振兴有效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坚定乡村文化自信,扎紧文化“根”、铸牢文化之“魂”。对于玉门来说,充分利用脱贫攻坚中的扶智和扶志成果,深入推进文化脱贫和文化小康衔接,以乡风文明诠释乡村振兴。

一要着力提升农村农民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农村冬季集中教育、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载体进行宣讲,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开展“百善孝为先”主题教育活动、激发群众孝敬长辈、学会感恩;通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效提升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养;通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引导农户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培训感恩报党报国等情怀。二要以文化为依托,实现文旅融合。对本乡本土的文化遗产资源、景观资源、设施资源、名人资源、红色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等进行梳理,保护乡村原有建筑风貌和村落格局,保护和传承各具特色的原生态民居,保留乡土气息,使乡村乡愁记忆明显,地域民俗特点分明。三要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结合乡村自身群众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书画、趣味体育游戏、拔河比赛、歌唱比赛、广场舞大赛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将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要努力吸引多主体参与。鼓励农民及其他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之中,凝聚乡村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五)促进生态扶贫向生态振兴有效衔接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的有效衔接。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沙建設,持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继续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完善生态系统保护制度,促进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全面提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二是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三是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重点提高基层监管能力。

(六)促进党建扶贫向组织振兴有效衔接

探索“党建+乡村振兴”,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政治引领作用,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实现农村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一是深化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常态化研究部署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二是健全村级自治体系。创新社会治理,让基层安定有序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让村级事务接受广大村民监督,让村级事务在阳光下运行。同时,积极发挥新乡贤在村级自治体系中的积极作用。三是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运行监督办法。建立健全村级党组织书记目标承诺、督查考核、双述双评、责任追究等制度,切实加强村级“一肩挑”教育管理监督,规范村级组织科学规范运行。四是充分发挥乡村公益性在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积极作用。健全完善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明确岗位设置、绩效考核、人员选聘、责任落实等,重点对已开发的岗位和聘用人员的劳动合同签订、在岗情况、服务台账等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有序,运行规范。

参考文献

[1]蔺晓燕.祁连山下盛开“致富花”[N].酒泉日报,2020-06-16.

[2]刘志杰.深学笃用知行合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J].支部建设,2021-01-05.

[3]陈华平,钟茜妮.乡村战略视阈下赣州市文化扶贫的成效及其长效机制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1-05-13.

[4]戴中亮.脱贫村后续发展的治理路径[J].人民论坛,2020-10-15.

[5]元羽,刘雨桐,王辰羽,王琦,李沁园.后疫情时代井陉文旅融合发展“沿途小镇”——基于防范返贫风险视角[J].经济管理文摘,2021-04-06.

[6]习近平: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J].新西部,2020-10-30.

[7]郑有贵.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的重要经验[N].理论导报,2020-10-30.

作者简介

杨天国 中共玉门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攻坚人才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画好脱贫攻坚图 决战脱贫奔小康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