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权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设置“快乐读书吧”这一板块是为了增加学生课外读书量,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应利用好这一板块,将课内外阅读相联系,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快乐读书吧”的教学,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阅读图示化、关系图示化、情节图示化,分别指向阅读策略、语文要素和情感价值。
关键词:快乐读书吧;教材编排;图文结合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依托“快乐读书吧”板块,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构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这个板块的设置,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旨在增加学生的课外读书量,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实现教材、课外阅读与生活的链接。
一、“快乐读书吧”的特征
(一)时间跨度长
纵向看,教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兴趣,每一册安排各有侧重。横向看,“快乐读书吧”所包含的教学内容绝不是一两节课所能概括的,课堂教学是内涵,课后阅读是外延,“快乐读书吧”的阅读时间贯穿整个学期。
(二)内容涉及广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快乐读书吧”给学生安排的阅读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儿歌、童话、寓言、神话等。这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体裁是相吻合的,体现了精读课文学方法、自读课文练方法、课外阅读用方法的编排理念。
(三)内外衔接紧
纵向分析“快乐读书吧”的内容,发现其不仅是按照学生发展顺序排列的,还与单元教学紧密衔接。如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科普文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快乐读书吧”安排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丰富学生的科普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外国文学名著小说单元,要素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快乐读书吧”安排的内容正是外国名著《鲁滨逊漂流记》。每一个“快乐读书吧”都是本单元教学的延续,真正实现了“1+X”的教学目标。
二、“快乐读书吧”的价值
(一)服务单元语文要素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双线并行是一大特色,每个单元都有阅读要素和写作要素,这些语文要素明确了学生学习本单元时需着重掌握的基本技能。这些要素并不是只借助本单元的学习就能为学生所掌握的,恰恰相反,很多要素的习得是在不断练习、不断积累中获得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要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习惯型、技能型、知识型和策略型。除知识型要素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其他要素的习得必须经过“练习—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指明培养学生掌握语文要素的途径必定是语文实践,“快乐读书吧”就是在学生认识、学习语文要素后,在阅读实践中练习运用语文要素的过程。
(二)服务教材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目的之一。“教读”“自读”“课外导读”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是为学生的终身阅读服务的。可见,若忽视“快乐读书吧”,忽视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将是不完善的,是与教材设计理念相悖的。
(三)服务学生终身学习
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道德和审美的发展,能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快乐读书吧”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引导学生读一本书,还在于引导学生读一个作家的多本书、读一类书、读系列书。 潘新和教授说:“学生在意识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后,在努力表达中,就是习得语言文字的过程。”当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熟练掌握了阅读方法和技能后,就能做到阅读有目的、有方法、有效率;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就可以运用这些阅读方法和技能实现终身学习。
三、“快乐读书吧”的教学
“快乐读书吧”的名字可以理解为快乐地读书吧,可以理解为快乐读书的吧台,也可以理解为读书真快乐吧。不管何种解释,“快乐”和“读书”都是关键词,核心就是让学生感受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要让学生爱上读书,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书本读薄,将文字图示化。下面,我以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童年》为例,阐述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问题图示化:指向阅读策略
如果把读一本书比作一次航行,那么在启航时,我们要让学生开开心心地出发,不要身背沉重的思想包袱。《童年》这本小说,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阅读的难度较大。曲折变化的情节、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小说的时代背景等,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阅读时的难点。外国人名较多、语言表达习惯不同等,都是学生阅读时的障碍。因此,初次阅读一定要考虑到学生阅读的能力与兴趣,切不可提过高要求,应以激发兴趣为主。问题图示化可以帮助学生罗列出阅读时的困难以及兴趣所在,更好地为学生的阅读打下基础。利用“你读过吗”栏目引导学生大胆提问,提出不懂的问题,明确自己想知道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大胆预测小说内容、情节发展等。之后,将所有的这些问题绘制成思维导图,让学生试着自己解决思维导图中的问题。
在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之后,教师提出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利用三周左右的时间读完整本书。有了阅读兴趣的激发,解决了阅读障碍,学生带着问题开始阅读,实践证明,学生的阅读效果颇佳。
(二)关系图示化:指向语文要素
在对整本书有了初步的整体感知后,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走进小说,明确“笑与泪,经历与成长”是主题,“读小说,关注环境、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是单元语文要素。小说中人物众多,厘清人物关系是阅读小说的基础。关系图示化可以帮助学生清晰明了地列出人物关系,明晰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态度。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图示来厘清小说中的人物关系。
从学生绘制的关系图中,可以看到学生在人物关系梳理上采用了多种方式,对人物进行分类:有按照情感态度分类的,有按出场顺序分类的,有按亲近关系分类的。说明学生在阅读时,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阿廖沙对他人的情感态度。有些学生还在旁边标注出了一些具体事件。可见,运用图示有助于学生的深入阅读。
(三)情节图示化:指向情感价值
小说中,情节推动了小说的发展,人物形象也在情节发展中逐渐丰满。人物的语言表达、情感态度和人格品质是随着自身对客观事物和他人的不断认识而发展变化的,尤其是关键事件,对人物的影响及其重要。阿廖沙从懵懂无知到对身边人事有较为深刻认识,与他所经历的种种事件有关,与出现在他身边的人有关。学生阅读时,对人物的认识也是逐步加深的,情节图示化可以帮助学生表现出阅读的不同层次。引导学生借助情節推进图,以阿廖沙为中心概括出关键的事件,进而呈现出阿廖沙对其他人物的认知发展。
学生在情节推进图中准确概括了阿廖沙成长的关键事件。可见,他们对人物的认知在逐渐加深,同时也认识到小说中关于“童年成长”这一主题的内涵,深刻体会到了成长不仅有快乐,还有挫折、失败,甚至有毁灭。对于人物和事件评价,也有了自己的判断。
(四)信息图示化:指向终身学习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特别强调读书兴趣的培养,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掌握阅读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对《童年》有了深刻地认知后,学生进行了“童年不同样”“童年不同年”等主题的学习,围绕“童年”这一主题,读多本书,从创作背景、人物特点、写作手法和形象价值开展研究,充分练习、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期间,用绘制信息图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收获,有助于学生总结提升,体现了从“一本”到“多本”迁移阅读的思想。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