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翰:让红旗飘扬在祖国蓝天

2022-05-30 09:11王静
红岩春秋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夏明翰共产主义革命

王静

1928年3月20日,国民党反动军警在武汉汉口余记里刑场,准备处决一名重要人物。这人便是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夏明翰。

夏明翰被押往刑场时,已经遭受过各种刑罚。他的鼻梁被铁丝戳穿,手指被竹签刺穿,身上到处是被烧红的铁块烙烂的痕迹。一路上,他高唱《国际歌》,无丝毫怯懦。行刑之际,军警问他还有什么遗言,他大声道:“有,给我拿纸笔来!”他挥笔写下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随后慷慨赴死,年仅28岁。

这位饱读诗书的世家子弟,究竟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又如何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与封建家庭决裂

1900年,夏明翰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县一个豪绅家庭,父亲夏绍范曾任清朝正三品资政大夫,不仅有学识,而且思想开明。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夏绍范曾赴日本考察政务。回国后,他写下《日本官职志》《东游笔记》两本书。后来,受孙中山的影响,成为辛亥革命先行者之一。母亲陈云凤知书达理,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倡导女性独立,宣扬妇女解放。

父母的进步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夏明翰。他自小就追求平等,对底层百姓富有同情心。

一次,夏明翰看到一个面黄肌瘦的妇人怀抱婴儿在路边讨饭,他便组织弟弟妹妹把一年的压岁钱全给了她。夏家有位老轿夫因年迈被辞退,艰难度日,后意外身亡。夏明翰得知后,愤愤不平地说:“人间不平,何也!”

还有一次,夏明翰跟随母亲乘坐外国轮船从武汉到九江,目睹船上的洋人对中国乘客随意辱骂,还不许他们在甲板上散步。他愤而吟出“国耻恨难消”的诗句。

在夏明翰身上,很早就表现出了革命者的特质。但因为这种特质,他与祖父夏时济产生了很大的矛盾。

夏明翰出生时,夏绍范正好升官。夏时济认为,夏明翰是能给家族带来好运的人,所以用蟾宫折桂之意,为他取小名“桂根”,并在后院种上了一棵桂树。夏明翰牙牙学语时,夏时济亲自教他《三字经》《千字文》,希望他日后能光宗耀祖。

虽然深得祖父喜爱,但夏明翰发现祖父封建顽固,还给他灌输人分贵贱的观念。夏明翰曾帮家里的女佣挑水,但立即遭到怒斥。夏明翰的妹妹夏明华从小很喜欢读书,因为才华出众,还自编过两本诗集。夏时济非但不准她进学堂,还强行为她安排了包办婚姻,最后她被折磨致死。

思想观念上的冲突,让夏明翰渐渐开始对抗祖父的封建管理。每次祖父给孙子们宣讲“忠君爱国”“皇恩浩荡”时,夏明翰就带头用当地抗清名将王夫之的故事和他抬杠。17岁时,夏明翰又违背祖父意愿,不走仕途,而是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在校期间,他和同学成立了革命团体“砂子会”,用诗歌和绘画宣传反帝爱国思想。

1918年,湖南衡阳城被军阀吴佩孚攻占。为了巩固地盘,扩大势力,吴佩孚想尽办法笼络衡阳官绅,其中就有夏时济。吴佩孚亲自登门拜访,还送了“德盖衡岳、誉满湘南”八个字。夏时济如获至宝,吩咐下人将字幅挂在厅堂最显眼的地方。

夏明翰放学回家,看到字幅后怒火中烧。他深知,吴佩孚的部队在衡阳城到处奸淫掳掠,放火杀人,早已臭名昭著。于是,他站上板凳,把挂好的字幅扯下来,撕成了碎片。

夏时济发现字幅被撕,质问夏明翰为什么这样做。 夏明翰不卑不亢地回答:“因为它不配挂在这里。” 夏时济更加生气,宣称这是撕掉了夏家的体面。 夏明翰针锋相对:“我才不要这样的体面!”此事让祖孙俩的关系彻底闹僵。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十几所学校数千名学生涌上街头,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身在湖南的夏明翰也深受感染,他带领学生义勇军,在湘江边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焚毁日货大会”。

这一烧,惹得衡阳当地富绅纷纷登门告状,夏明翰的校长陈平来到夏家,通知要开除他。夏时济立即召开家族会议,要家法处置。谁知夏明翰拒不认错,甚至反驳道:“洋人跋扈,政府腐败,社会黑暗,人民困苦,谁甘心为奴,谁残害青年,谁就是犯罪!”夏时济没想到自己钟爱的孙儿会如此羞辱他,当即命人把夏明翰关起来,并放下狠话,如果夏明翰不悔过,就把他沉潭。

夏明翰的意志丝毫不动摇,母亲和弟妹们都很同情他。陈云凤开始积极想办法营救儿子,为他赢得追求理想的机会。夏明翰的弟妹们则在一个午夜,偷偷将他放了出来。离家前,为了表明与封建家庭决裂,夏明翰将祖父种下的桂树砍倒。

这次离家出走,让夏明翰懂得了一个道理,革命必须要以刚烈的态度和方式,才有可能争取到胜利。

毛泽东的助手和战友

1919年,夏明翰在與革命青年交流时,读到了进步刊物《湘江评论》,这份刊物正是由毛泽东主编。在创刊宣言中,毛泽东高呼以平民主义来打倒强权,并且抛出了自己对未来中国出路的见解:“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夏明翰认识到,毛泽东是一位满腹才华、有救国理想的革命青年,从此每期必读《湘江评论》,还经常与人一起讨论。

后来,湖南军阀张敬尧欺压老百姓,毛泽东又撰文呼吁将其推翻。他痛陈张在湖南的种种恶行,还亲率百人组成“驱张请愿代表团”,赴北京向北洋政府请愿,公开揭露皖系军阀的罪恶,把驱张舆论扩大到全国。夏明翰再次对毛泽东钦佩不已。

经共同好友何叔衡介绍,夏明翰终于见到毛泽东。第一次见面,毛泽东看夏明翰文质彬彬,像个弱不禁风的书生。但得知夏明翰与封建家庭划清界限的故事后,他风趣地说:“你比《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强多了。”从此,两人成为好友,经常交流救国思想。

1920年底,毛泽东与何叔衡等人在长沙秘密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至此,毛泽东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成为了一个完全的马克思主义者。而夏明翰对共产主义事业忠贞不渝,正是深受毛泽东影响。

1921年,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在长沙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夏明翰第一个报名。当时的同学回忆,夏明翰寄住在简陋的房舍里,学习非常刻苦,只顾如饥似渴地读书,因几个月不剃头而乱发蔽脸。毛泽东还给夏明翰推荐了《共产党宣言》《每周评论》等书刊。

通过系统深入的学习,夏明翰发现,共产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科学理论,拥有将无产阶级团结在一起的力量,共产主义提出的革命思想正是他一直追求的,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真的主义。从这时起,夏明翰正式建立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1921年冬,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夏明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感慨道:“我痛恨封建家庭,不要祖宗遗产,唾弃纨绔生活,讨厌官场钻营,我这样做,只是为了牺牲一个旧我,迎来一个新我,使自己能够为工农的翻身和人类的解放奋斗终身。”

入党后,夏明翰很快发现,在当时的中国,像他一样能够迅速找到正确的救国革命道路的人,并不多。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中国曾有过两三百个政党,各种思想意识鱼龙混杂。刚在中国传播不久的共产主义,因为鼓舞年轻人摆脱封建思想,团结工人举行各种罢工运动,遭到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双重打压。夏明翰认识到,如果不精心保护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这来之不易的救国真理很容易夭折。

作为先行者,夏明翰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保护这个党,并让它快速成长,绝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真理被扼杀在摇篮中。所以,他带着学到的共产主义理论知识,想尽办法让更多人去理解和接受它。

他首先想到的是大姐夏明玮。夏明翰常去大姐家,给她讲革命道理,还找来进步书刊供她阅读,并抽空教外甥邬依庄读书识字,灌输共产主义思想。渐渐地,夏明玮看到夏明翰当初离家出走要闹的革命,真的是为国为民,也开始向往革命,并认可了共产主义。后来,她的家成了共产党员活动的地点。

夏明翰的五弟夏明震、七弟夏明霹和四妹夏明衡也受到夏明翰鼓励,相继离家学习,在他的帮助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5年,夏明翰任中共湘区执委委员兼农运书记,代表组织对地主恶霸李佑文执行死刑。李佑文的弟弟利用同学关系,带了许多珍贵礼品来向夏明翰求情,结果礼品和人都被夏明翰拒之门外。李佑文的弟弟又找到夏明翰的大哥夏雷根,没想到夏明翰不仅拒绝,还告诉夏雷根:“你若再为李佑文的事说话,我以见你为耻!”夏雷根只好满面羞惭地走了。

除了让亲人感受到共产主义真理的力量,夏明翰还担任湖南自修大学补习学校的教务主任,和毛泽东一起,帮助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革命青年学习共产主义。他还整理了30多篇近10万字的专题演讲文稿,发表在《大公报》上,吸引革命青年的关注。在毛泽东、夏明翰等的努力下,湖南自修大学在短短两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吸引了200多名学员前来学习,成为湖南革命的“策源地”。

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信念

就在夏明翰一步步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时,危险正悄悄靠近。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密令:“已光复的各省,一致实行清党。”国民党军队在上海大肆逮捕和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公开通缉鲍罗廷、陈独秀和毛泽东等193名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

从4月12日到15日,上海被屠杀者300余人,被拘捕的共產党人1000多人,流亡失踪者5000多人。工人领袖赵世炎、陈延年等先后被杀害。

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正式决定与共产党决裂,并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大屠杀。

夏明翰闻讯非常痛心,对国民党反动派极度憎恨。悲愤之下,他写下诗句:越杀胆越大,杀绝也不怕。不斩蒋贼头,何以谢天下!

当时,夏明翰的妻子郑家钧生了一个女儿,夏明翰为她取名“赤云”。他曾向毛泽东解释这个名字的由来:“反动派说我们是赤化分子,要把我们斩尽杀绝,我们偏要子子孙孙,一代接一代,永远赤化下去,让赤旗插遍全世界。”

此后,夏明翰全力投入反抗国民党镇压的运动中。他接受组织派遣,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长,随毛泽东在湖南组织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后,他专门赴平江、浏阳,将毛泽东留下的力量组织起来,以偷袭方式智取了浏阳北圣仓的团防局40多支步枪。同时,他向组织申请,派夏明霹到衡阳、夏明震到郴州、夏明衡到衡山,组织武装起义。

身处腥风血雨,夏明翰不得不经常变动住宿地点。1927年的其中两个月,他先后在长沙住宿和搬迁的地点,就有十余处。

郑家钧原本是湘绣厂的女工,夏明翰在组织罢工运动时,郑家钧为掩护他而中弹受伤。两人由此相识、相恋,感情非常深厚。毛泽东曾送给他们一副对联:“世间唯有家钧好,天下谁比明翰强。”

郑家钧深爱着丈夫,夏明翰每次外出,她都担心丈夫被抓走,不会再回来。

妻子的担心被夏明翰看在眼里。一天晚上,他送给郑家钧一颗红色珠子,让她留作纪念。夏明翰还在包装纸上写了两句诗:“我赠红珠如赠心,但愿君心似我心。”夏明翰在向妻子表达心意后,更加坚定地投入充满危险的革命事业之中。

1928年初,夏明翰告别妻女,化装成商人到了武汉,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配合新任湖北省委书记郭亮的工作。当时,桂系军阀正在武汉大肆搜捕革命者,夏明翰全无惧色,积极奔走,联络同志。上级鉴于这种情况,给夏明翰指派一名交通员,协助他进行联络。可谁都没有想到,这名叫宋若林的交通员已经叛变。

3月18日,夏明翰从谢觉哉处得知宋若林不可靠的消息,随即返回汉口东方旅社准备转移。夏明翰在烧最后一份材料时,宋若林带着几个特务奔上楼来,将他抓捕。

夏明翰被捕后,敌人许以高官厚禄引诱他说出情报。但他不为所动,反而据理力争,多次喊宋若林来对质。

审讯时,一个反动军官杀气腾腾地问夏明翰:“你姓什么?”夏明翰镇定回答:“我姓冬。”对方一听,生气地说:“你明明姓夏,为什么说姓冬?”夏明翰冷笑说:“这是跟你们学来的。你们从来都是把黑的说成白的,把卖国说成爱国。照你们的做法,我姓夏当然应该说成姓冬。”对方气急败坏,又问:“你多大年岁?”夏明翰白了他一眼:“我是共产党,共产党万万岁!”对方问:“你的家在哪里?”夏明翰的声音越来越高:“革命者四海为家,我的家在全世界!”那人还不死心:“我再问你,你们的人都在哪里?”夏明翰听了,狠狠地盯了对方一眼,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的人都在我心里。”说完,把嘴一闭,再不说一个字。最终,失去耐性的敌人决定将夏明翰枪决。

夏明翰回到牢房,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便忍着剧痛用半截铅笔给母亲、妻子、大姐分别写了封信。在信中,他安慰母亲:“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他向大姐明志:“我一生无遗憾,只认定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他叮嘱妻子:“红珠留着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这是他对亲人最后的心声,也是他一生的深情和志向的总结。

夏氏一门五忠烈。1928年春,夏明霹在衡阳组织年关暴动时不幸被捕,英勇就义时不足20岁。夏明翰牺牲后的3月22日,夏明震在湖南郴县被反革命武装杀害,年仅21岁。6月,夏明衡在躲避敌人追捕时,纵身跳下水塘牺牲,年仅26岁。1930年,邬依庄受母亲鼓励参加红军,在与国民党军队的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19岁。

还有无数仁人志士在夏明翰精神的感召下,高举“只要主义真”的旗帜,为革命事业前赴后继。

2009年,夏明翰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他所期盼的“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已经实现。

编辑/王尧

猜你喜欢
夏明翰共产主义革命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夏明翰妙对审问
陈云凤:夏明翰烈士之母的革命人生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
夏明翰诗讽蠢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