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曲艺
岁月的洪流之中,历史的尘埃如烟飘散,但是渗透在民族骨血中的那抹红色,永世不灭,万古更新。它是华夏儿女一脉相承的基因,是镌刻在历史画卷上熠熠生辉的存在。
那是个漆黑的“吃人”的社会,风华正茂的青年,上一秒还在笑意爽朗,下一秒就戴上了沉重的镣铐,满身伤痕,赤脚走过沙石水洼,血雨打落残花。
那也是个无数有志之士手举炬火点亮黑夜的时代,纵使时局动荡,风雨飘摇,也有人挺身而出,践行着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君可见,陈独秀先生以革命先觉者的身份为苦难的中国寻一条生存之道。
君可见,李大钊从青年时期便立下了救国之志。
君可见,不论是不远万里来到北京领导革命的湘潭学子毛润之,还是为革命捐躯的青年学习陈乔年、陈延年,他们都毫不犹豫地置身于时代洪流之中。
那个时代的青年,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掩盖不住他们的光輝,这是中国的脊梁”。也许他们也不知道这场革命是否会胜利,但依旧义无反顾地为它流血流泪。
《觉醒年代》之所以动人,不就在于它真实地刻画了在那个动荡混乱的时代,革命先贤为理想百死不悔的追求吗?
《觉醒年代》的成功,也正是照应了红色文化并没有被淹没,满足了大众对时代的情感和精神寄托。百年前的他们坐着时代的木船,开创、发展红色文化,百年后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乘着时代的巨轮,势必将其发展壮大。
且看大山中的女子中学,张桂梅校长,为实现山区女孩的梦想,与时间、病魔赛跑;且看疫情中的张定宇医生拖着疲惫的身躯奋斗在抗疫一线。
他们皆为红色文化的践行者、发扬者,青年人应向他们一样裹着这鲜红的朱砂色与祖国同脉搏,共命运。
红色,渗透在滚烫的骨血之中,是千载沉淀的深邃。
红色,烙印在炽热的丹心上,是至死不渝的忠诚。
红色,埋藏在燃烧的烈焰之中,是百年翻涌的波澜。
忆往昔,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看今朝,初心如磬,笃行致远。正是有这一抹深红,才有了国魂,才有了民族魂。吾辈当乘这一抹长久的红色,努力奋斗,将此盛世继续书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