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之地狱

2022-05-30 15:26:07高小琪
杂文选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轿夫赏金哈耶克

高小琪

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曾写过一本畅销著作《通往奴役之路》,其中心思想之一,就是那句知名谚语“通往地狱的道路,是由善意铺就的”。

哈耶克认为,社会运转中有太多“好心办坏事”的愚蠢行为,包括无节制的社会福利制度、强行稳定的收入机制,等等。举个例子,如果某地设置了每月五千元的最低工资,要求所有的企业主都必须依此支付薪酬,企业主为了降低成本,就会选择让一个人干三个人的工作,同时剔除那些能力有限但是要价不高的打工者。

如此一来,原本能找到两千元工作的弱势劳力群体,忽然就失去了价值和工作机会。而那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也会面临成本高又招不到人的困境。

前段时间,重庆武隆天坑的一名游客拍摄了自己乘轿子上山的视频,遭遇了网暴。网民们义愤填膺地批判“高温之下怎么忍心让轿夫如此辛苦!”“年纪轻轻有手有脚都爬不了山了吗?”“雇人抬轿完全是在践踏人格!”……一来二去,搞得轿夫们差点失业。

舆论凶猛,但凡平时上网看热搜的年轻人,没有谁再敢花钱雇人抬自己,生怕被发到网上成为众矢之的。而键盘那头善良的网民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四百一趟的单价,轿夫们一天就能挣上几千块,远远超过在老家种地的回报。其中一位接受自媒体采访的轿夫,甚至靠着抬轿子送儿子上了大学。

我们时常看到类似的新闻,贫困地区的孤儿为了活下去,到附近的工厂或小店打工,老板出于怜悯收留了他们,提供食宿甚至幫助他们继续读书。一旦被媒体或网民“爆”出来,整个事件的性质就变成“非法雇用童工”,老板们轻则遭遇舆论压力,重则要接受巨额罚款,而被辞退的孤儿们失去了庇护,也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只能重新开始流浪。

按照哈耶克的说法,正是那些试图建立人间天堂的“高尚人物”,让更多人陷入了绝境。这种不问逻辑、不讲现实的汹涌“善意”,如道德警察一般来回巡逻,却又如昙花一般转瞬即逝。他们执意要帮助可怜人远离此刻的“苦难”,却又毫不在乎这些人下一步该去哪里。

他们看到外卖员淋着大雨送餐,就呼吁雨天不要点外卖,而不是多给一点跑腿费;他们看到小孩陪着父母练摊、老人在寒风里卖糖水,就谴责父母无能、子女不孝,用舆论逼孩子独自留在家里、逼老人放弃微薄的收入。恐怕他们所需要的并不是“善良”与“正义”,而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画中没有穷苦的生活,没有劳累的人生,孩子都在花园里骑着摇马,老人都在树荫下下棋,成年人都在空调房里喝着咖啡红茶,一派安乐祥和的“道德正确”。

《吕氏春秋》中有一篇《子贡赎人》之文,说鲁国有一条法律,倘若鲁国人在外被迫沦为人臣妾,“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意思就是只要能赎回来,就可以回国领取赎金和赏金。子贡高风亮节,在外救了一名鲁人却不要酬金,孔子评价道“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即是说如果拿了赏金,对品行不会有什么损耗,但没拿赏金就开了一个很坏的头,自此之后再有欲行善举者,就会权衡道德利弊了。一手交人一手拿钱似乎不够高尚,但贴钱做好事又实在没必要,思前想后,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

如果法律是金字塔的基座,道德就是尖顶上的玫瑰。我们当然要以道德为图腾、以善良为信仰,但万不要慷他人之慨,站在顶上说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大道理,却不见攀登者双手接过这刺人的玫瑰,转身就掉下山去。

【原载《京江晚报》】

猜你喜欢
轿夫赏金哈耶克
哈耶克法治经济思想及其方法论的批判分析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20:20
超越
差点死一回
故事会(2017年16期)2017-08-23 19:15:02
詹火林
韩国赏金最高10亿,鼓动朝鲜人叛逃
环球时报(2017-03-06)2017-03-06 06:37:02
现实世界真有赏金猎人吗?
奥秘(2016年11期)2016-12-17 13:56:12
赏金猎人
特别文摘(2016年12期)2016-06-23 19:53:45
《赏金猎人》定档暑期,李敏镐钟汉良组“赏金CP”
电影故事(2016年7期)2016-06-12 08:50:11
哈耶克经济制度思想的哲学基础简析
现代企业(2015年9期)2015-02-28 18:57:15
罗素与轿夫
政工学刊(2013年7期)2013-05-24 04: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