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撕扯胶带到神奇的马赫锥

2022-05-30 06:00张思晨
知识就是力量 2022年11期
关键词:马赫锥面超音速

张思晨

密封纸箱,常需要用胶带进行固定,撕扯胶带时会听到“吱啦吱啦”的声音。殊不知,这个声音和超音速飞机飞行时产生的音爆是同一原理。這一生活现象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科学原理呢?

用手制造出的超音速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来分析一下撕扯胶带时胶带的受力情况。

首先,初始位置的胶带会受到分离点粘性力和人左右手拉力的作用。由于粘性力和右手拉力的夹角α较大,拉力的径向分力小于粘性力,胶带并不会立刻持续分离,而是形成一个转动的力矩,这个力矩和左手固定胶带时产生的力矩相平衡。

随着我们撕扯胶带,拉力方向和粘性力的夹角不断减小,当拉力的径向分力超过粘性力时,胶带就会被撕扯下来。当这一小段胶带被撕扯下来时,会在瞬间失去粘性力,在拉力的作用下以很大的加速度远离。

持续撕扯胶带,胶带就会一直重复上述分离过程。由此可见,撕扯胶带仿佛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每个瞬间它的受力情况都是不同的。

研究人员在高速摄像机下观察到,胶带“跳动”1毫米所用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微秒(1微秒等于百万分之一秒),所以胶带沿着撕扯方向的移动速度可以达到600~900米/秒(空气中的音速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摄氏度条件下为340米/秒),这已经到达了超音速的范围。

胶带的这种超音速运动会强烈挤压前进方向的空气,从而会制造一道冲击波(激波),以胶带为波面,向上持续扩散,进而形成冲击波超压,发出音爆。在若干微小的音爆被叠加后,就会形成日常撕扯胶带时所听到的刺耳的声音。

超音速背后的马赫锥

为了更清晰地反映胶带对于空气的压缩情况,在这里我们引入3个概念:马赫数、马赫锥和马赫波。

马赫数M=气流速度V和音速a的比值,即M=V/a。撕扯胶带时,V为600~900米/秒,a为340米/秒,可算出马赫数为1.7~2.6。超音速飞机的马赫数在1~5之间,也就是说,胶带沿着撕扯方向移动时对空气的压缩速度,超过了部分超音速飞机高速飞行时对空气的压缩速度。

当物体以超音速运动时,声波总是落后于物体,在其后面会形成一个圆锥面,所有声波都被局限在这个锥面内,这个锥面被称为马赫锥。简单来说,当物体(波源)的速度大于声波的速度时,便会形成马赫锥。

高速飞行的战机

马赫锥面是介质受扰动与未扰动的分界面,这种波被称为艏(shǒu)波,也称为马赫波。

超音速飞机飞行时,声波被限制在马赫锥里,只有当马赫锥扫过时,我们在地上才会听见音爆(飞行器在超声速飞行时产生的冲击波传到地面形成的爆炸声)。

我们身边里的马赫锥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常会见到马赫锥,例如当我们站在海边看着飞速驶过的快艇时,会发现在船后水面激起以船为顶部的“V”形波,由于水波传播速度较小,船速极易超过水波的传播速度,便能在水面上观察到艏波。

当光源的速度大于光向四周传播的速度时,理论上也会产生光子马赫锥。近年来,研究人员用超高速扫描照相机记录下光子马赫锥。光子马赫锥的发现有望发展出全新的成像模式,为下一代生物医学成像仪器的研发带来了巨大的希望。

快艇尾迹示意图

光子马赫锥

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物品也许就包含着深刻的科学原理,对这些原理的应用可以创造出改变人类生活的高科技产品。我们要注重以科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科学。

(责任编辑 / 张丽静   高琳   美术编辑 / 韦英章)

猜你喜欢
马赫锥面超音速
东风风行T5马赫版
“百灵”一号超音速大机动靶标
穿越“马赫谷”
带润滑油路的新型三锥面同步器开发研究
27马赫,刺破苍穹
锥面球头销设计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超音速流越过弯曲坡面的反问题
民用飞机设计参考机种之一图-144超音速运输机
关于确定锥面上一条准线方程的两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