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文史资源的“字典课程”建设探索

2022-05-30 22:14秦霞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新华字典课程建设

秦霞

[摘    要]在基于地方文史资源的“字典课程”建设中,我们开展始于字典的历史追问,源于字典的实景改造,基于字典的课程开发,归于字典的活动设计,让字典物化在校园里,活化在课程中,以“字典课程”链接起地方文历、汉字文化,涵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家国情怀。

[关键词]新华字典;课程;建设;物型文化

对一所学校而言,历史遗迹、人文底蕴也是学校生命的一部分,需要呵护、继承和丰富。我所处的学校是一所创建于1905年的百年老校。学校所处的古镇西场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文事武功,业绩辉煌,更孕育了众多文化名人,其中尤以“新华字典之父”——魏建功的影响最为突出。如何将学校特有的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与现代教育元素相融合,发挥其育人功能呢?如何在继承中发展,在融合中创新呢?我们进行了“字典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一、始于字典的历史追问,探寻字典文化意象源

(一)魏建功与《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在中国无人不知。作为一部工具书,它用白话文释义解决教育普及问题,用检字法的变革解决搜索问题,用定期修订回应种种社会需求的变化。时至今日,《新华字典》跨越地域,穿越时光,成为我们和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孩子,甚至我们的祖父母辈,一个最大的文化共识。

而《新华字典》的主编,就是曾任新华辞书社社长、北京大学副校长的江苏海安西场籍语言文字学家魏建功。他1901年11月7日出生于江苏省海安县西场镇,他是第一部《新华字典》的主编,是当之无愧的“新华字典之父”,他的名字、学识和情怀,不仅家乡人不会忘记,每一个学习汉字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

(二)魏建功与学校历史

海安市城东镇西场小学始建于1905年,前身为“玉成公小学校”。它的创始人叫魏慰农,是魏建功的祖父。

魏建功1901年出生于江苏省海安县西场镇。他原名叫魏伯儒,后来因其祖父为玉成公小学所作的校歌中有一句“努力学问斯有功”而更名为“魏建功”。魏建功5岁就在玉成公小学(后来的西场小学)读书,从西场小学毕业后,他考进了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后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魏建功与西场小学有着深厚的渊源。

(三)《新华字典》与学校文化

当我们了解了魏慰农、魏建功,了解了关于《新华字典》的来龙去脉,我们眼里的《新华字典》就不仅仅是字的母语拼读、义项凡例、词源解读了,而是对家乡名人——《新华字典》之父的追忆和对他“以学报国”精神的一种继承和发扬。于是,我们希望走近魏建功,走近《新华字典》的前世今生……探寻中国汉字的根、中华文化的魂。

二、源于字典的实景改造,打造字典物型文化场

在学生的心目中,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墙一廊的影响甚至比知识点、课堂、作业还要大,草木无声、墙壁无言,却与人在日复一日的对晤中发生心灵的碰撞。学校充分利用楼梯、走廊、墙壁等有限的空间,将字典元素与校园景观有机融合,在校园内镌刻下“字典文化”的印迹。

(一)“字典楼梯”物型文化

我们充分利用和改造楼梯空间,营造充满“字典”元素的楼梯物型文化。在教学楼楼梯以“《新华字典》之最”为主题,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绍《新华字典》的“中国之最”,乃至“世界之最”。《新华字典》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发行量超过四亿册,这不仅让我们惊叹,更让我们骄傲和自豪。而学生每天从楼梯拾级而上,犹如置身字典文化的长廊,那一图一文、一字一线都是一本本打开的智慧之书,吸引师生一起阅读、欣赏、分享。

(二)“字典微格”物型文化

我们利用校园内的墙壁、道路、景观、广场等文化载体进行字典元素的渗透和微型景观的设计。走进门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翻开的大型字典雕塑;步入天井,绵延的“字典文化墙”,正静默地诉说着字典故事、字典知识;移步校园书院,一张张字典造型的座椅会迅速吸引你的目光;天色渐暗,当你打开教室的灯,灯下投射的说文解字的图案,无不向你展示着汉字之源、汉字之美、汉字之趣……无处不在的字典文化的浸润,丰富着孩子们对字典的感知,深化孩子们对字典及汉字的理解,激发孩子们对汉字文化的热爱。

(三)“字典场馆”物型文化

学校打造了场馆化的“字典课程”“一馆三中心”,一馆,即“魏建功语言文字馆”;三中心,即“字典典藏中心”“互动体验中心”“汉字文创中心”。

“魏建功语言文字馆”:展陈魏建功的学术著作及相关物件。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了解魏建功其人以及他在汉语研究、文化普及、汉字简化等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可以聆听他当年主持编撰《新华字典》的有趣的故事;更能感受他严谨治学、拼搏奉献的敬业精神。

“字典典藏中心”:这是师生的“汉字辞书博览室”,走进字典典藏中心,浓浓的古旧书籍的味道扑面而来,各版本的《新华字典》及各类汉字辞书分类陈列。轻轻翻开《新华字典》的第一个版本,那栩栩如生的动植物、建筑物、农业机械等图案跃入眼帘。那古朴的装帧,那些不认识的繁体字、生僻字烙下了一个时代的印迹。在典藏中心,孩子们不仅可以触摸到各版本的《新华字典》,还能了解到各版新华字典背后的故事,感受魏建功等名人志士为编纂这部字典所付出的心血和作出的贡献。

“互动体验中心”:本着实用性、操作性原则,我们在体验中心建有“字典演练场”,孩子们可以以分组、限时、竞赛等方式切磋查字方法,提高查字速度;建有“字典魔幻园”,孩子们从纸质字典到电子字典的变化中,体验着科技带来的便捷。互动体验中心,既凸显了字典的工具性,又拓宽了字典学习的空间。

“汉字文创中心”:由三个部分组成:“魅力汉字”介绍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构造、汉字的演变;“非遗汉字”展示书法美学、雕版印刷、篆刻艺术等工藝;“文创汉字”展示的则是师生动手实践,创作的各类汉字文创作品。

以字典为意象的物型环境的建设不断创新环境的课程意义,发挥着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它浸润着孩子的心灵,使孩子身随心动,情智合一。

三、基于字典的课程开发,形成“字典课程”教育链

《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它从1953年问世后,经过二百多次重印,十多次修订,总发行量已突破四亿册。它十多个版本的发展史,重叠着语言的发展史和社会的发展史。这是《新华字典》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开发“字典课程”的意义所在。我们编制“字典课程”纲要,开发字典校本读本,让字典物化在校园里,活化在课程中,让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成为有本之木、有米之炊。

(一)课程目标  整体设计

我们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了“字典课程”的总目标。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按低、中、高三个层次,对总目标进行了逐层分解,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在第三学段,我们将“认识、熟悉字词典中的常用符号,能在阅读中自觉运用字词典,熟练掌握多种查字典的方法”确立为知识与能力目标;将“了解字典的发展史,能清晰地表达自己使用字典的感受”确立为过程与方法目标;将“了解魏建功,感受魏建功为国为民的赤子情怀,增强爱国情感”确立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课程内容  序列架构

根据“字典课程”的总目标,我们从整体上建构课程内容。我们把“字典课程”内容分为四大板块,即常识篇、技能篇、故事篇、活动篇,每个板块下又分若干章节。

常识篇:认识字典、字典的前世今生、魏建功与新华字典;

技能篇: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笔画查字法;

故事篇:名人谈字典、字典修订轶事、学生与字典的故事;

活动篇:课本剧(魏建功)、相声或小品、“字典歌”诵读表演。

课程内容的选择,结合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将字典知识、故事、技能、活动融为一体,增强了可读性、趣味性、实践性。

(三)课程实施  探究创新

“字典课程”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字典课程”与国家课程中的语文学科相关联,倡导各学科互补、跨学科渗透,拓宽学生的认知空间,让他们在融通、碰撞中受到启发,触发联想,形成新的认知,提高综合素养。

“字典课程”强调生成,字典本身就是一种源于生活、不断吸纳、不断创新的艺术,在“字典课程”的实施中,学生的探索和体验也将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实现学生与课程的共生共长。

(四)课程评价  促进发展

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字典小达人”成长档案袋。将学生参加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如照片、手抄報、手工制作、调查报告、小论文等按学期存入他们的“字典小达人”成长档案袋,作为他们的美好回忆。

倡导多元性评价。借助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班级QQ群等平台,拓展超越时空的展示空间,以微美篇、微视频等形式发布学生参加“字典课程”学习的成果,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教师、社会各界人士能及时评价、互动。

探索发展性评价。本着促进发展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跟踪式评价,通过个别访谈、社会调查、外围调研等方式,了解学生“字典课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也为进一步完善“字典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四、归于字典的活动设计,催生互动学习成长境

(一)“字典之父魏建功”主题寻访活动

2021年是魏建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魏建功纪念馆”在其家乡海安西场落成开馆。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组织孩子们来到“魏建功纪念馆”,打卡“家门口”的新地标。

通过对馆内魏建功生平和学术成就的了解,孩子们发现原来自己每天使用的《新华字典》最初便是由魏建功主持编写的,而他还是自己的校友,自己与“《新华字典》之父”竟有着如此深厚的渊源。孩子们惊叹于他的丰功伟绩,沉浸于家乡的文化魅力,更深深缅怀这位家乡走出的名人,并纷纷表示要将魏建功的学术精神和爱国精神永远地传承下去:

今天,我参观了魏建功纪念馆,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家乡的这位先哲。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一种敬业、爱国的精神,这将激励着我努力拼搏,不懈奋斗,长大为祖国作贡献!(学生  孙一昕)

魏爷爷是伟大的语言文学家、教育家,每当我想到我每天使用的《新华字典》正是他编写的,我就感觉特别自豪!我们的家乡人杰地灵,我要向先贤学习,长大也要建设自己的家乡,让家乡也因我增添光彩。  (学生  陈褚佳)

走出校园的寻访活动,让孩子们对家乡先哲魏建功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从小树立了文化自信,将爱国精神厚植于心。

(二)“典”燃梦想项目化学习活动

以“新华字典”为研究载体,分年级开展项目化学习尝试,引导参与项目化学习的学生认识、了解字典,练习查字典,了解字典的前世今生,走近魏建功,寻访名人与字典的故事,比赛背诵字典……

我给字典画个像:字典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结合平时看到的字典,或者网上查阅字典的图片,画出心目中字典的样子,可以是漫画、简笔画、彩色画等,也可以发挥想象,设计未来的字典,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字典秘密我来探:你知道第一版新华字典是怎么来的吗?你知道每版《新华字典》修订的原则吗?你知道《新华字典》定价的“猪肉定律”吗?你知道每版《新华字典》的署名为什么不一样吗?引导高年级学生探寻《新华字典》的秘密,在追根溯源中走近字典的前世今生。

字典故事我来讲:《新华字典》是我们每个人童年时代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它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无可取代。它记载着从上古至近代中国文字的变化、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民众思想的进步。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名人与字典结下了不解之缘。引导学生寻访名人与字典的故事,在先贤文化的浸润下,在人文精神的关照下,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基。

我和字典交朋友:引导学生与字典交朋友,背字典、画字典、说字典……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激发他们对汉字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国家认同意识。

(三)“行走的字典”创意主题活动

在一年一度的“母语文化节”中开辟“字典”专题活动。

“字典人偶奇遇记”:识字写字是低年级学习的重要内容,而字典就是一位无声的启蒙老师。低年级“行走的字典”活动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一群人偶字典,身穿生僻字,穿梭在人群中,人偶字典与路过的小朋友互动,猜出生僻字,即赠送一本小小的《新华字典》。字典人偶迅速红遍了校园,成为孩子们的新宠,不仅为孩子们带来无限欢乐,也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妙趣横生的字典文化风。

“我是查字小能手”:经过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音序查字、部首查字、数笔画查字等基本的检字方法。我们在中年级开展“行走的字典”活动,以查字典比赛为主要形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找出规定汉字的所在页码。比赛中,小选手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时而念念有词,时而快速翻阅,时而埋头答题……场面精彩纷呈。

“字典知识大比拼”:借鉴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超级大脑等形式,举行“字典知识大比拼”活动。孩子们自由组队参加竞赛,必答题、抢答题,视听题,书写题应有尽有;活动现场叹息声、惊叫声、欢呼声、鼓掌声不绝于耳;诵字典、用字典、学汉字、明字理精彩纷呈。孩子们在活动中领略汉字的美妙,感受中华文化的妙趣横生。

在基于地方文史资源的“字典课程”建设中,我们始于字典、基于字典、归于字典,进行意象塑型,场景改造,课程建构、活动创新。字典的故事未完待续,字典的文化意蕴丰厚,字典的课程别有洞天。未来,我们还将从工具字典、趣味字典、生活字典、文化字典、科技字典等不同层面进一步拓宽“字典课程”的内涵建构,以“字典课程”链接地方文历、汉字文化,涵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龚明德.《新华字典》创编史况[J].出版史料,2018(3):2-3.

[2]欧阳海燕.魏建功:《新华字典》之父[J].新世纪周刊,2017(15):70-72.

[3]金欣欣.家国情怀铸就辞书典范之作——中国现代著名语文辞书《新华字典》第一版编纂始末[J].新疆社科论坛,2018(5):30-31.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新华字典课程建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华字典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新华字典》获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