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之中,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迅速,对西安旅游文化与城市旅游景观进行宣传也也就更加快速广泛。而在这种的宣传影响之下,就更应该重视旅游景观翻译语言的恰当性和准确性,一旦出现某种表述不当的翻译,在全媒体传播之下将很难进行及时补救。因此,本文通过对西安市旅游文化与语言景观翻译实地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汉英翻译样本,并从生态翻译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此外,本文还对景观翻译汉英翻译文本进行了分类,比较和分析。以生态翻译的语言,文化和传播之间的“三维转换”为指导原则,总结旅游文化与语言景观翻译翻译的策略,最终形成语言景观翻译发展的良性互动循环,进而制定出有效的公共生态翻译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的全媒体时代之下,进行旅游宣传的可复制模式与方案。
当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到来,进一步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使得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加速[1]。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西安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与著名的旅游景点,在城市旅游与景点翻译之中,应当展示出中国文化与中国风采。在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下,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与文化这两方面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2]。学者张宇(2021)认为在旅游景区安置一些便于理解的翻译标语不但可以为国外的一些游客带来方便,同时还可以帮助国内外的游客充分的了解到该地区的文化习俗,有利于城市形象的塑造。学者张骞(2013)认为,从现阶段在旅游过程中的翻译现状来看,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翻译的不准确将直接导致大部分的外国游客无法准确的了解到我们的历史文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出现一些负面的影响,阻碍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旅游资源丰富,因此对于发展旅游产业这一举措来说,有着独特的优势。近几年来,在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下,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国游客的到来,所以我们要不断的进行文化的创新,进而为未来的旅游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方向,进一步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同时在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下,对于旅游翻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在我国今后的旅游行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肩负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1 理论指导下的城市旅游文化旅游景观优化
生态翻译学是在早些时期就流行起来的一种翻译理论。到了1972年,随着一些相关政策的不断提出,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态文明时期。到了2001年,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在香港浸会大学的翻译讲座中首次提出了生态翻译学的概念。在生态翻译学中,其重点关注的是翻译生态环境和翻译者的适应性这两方面的内容[3]。
因此,对于旅游行业的翻译来说,其必须要有准确的“翻译环境”: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改旅游区域的文化背景和习惯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保障翻译的准确性。译者根据前面提到的“翻译生态”,并进行全面的改变与选择,从而达到翻译的最高层次的整合、适应和选择。譯后阶段是将语言景观译文应用于实践中进行检验。综上所述,语言景观翻译的整个过程都能从生态翻译学视角进行合理的阐释,生态翻译学在语言景观翻译中一定起到指导作用。
2 语言景观与城市文化融合讨论
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在实现城市旅游文化与语言景观融合部分,对于游客都会注意到的文化景观英文描述问题,这里笔者如上文提到生态翻译理论的发展以及对于城市景观与旅游文化的适配性进行深入讨论。
2.1 城市文化与语言景观融合的适应性选择
这里我们对于语言景观进行适应性转换达到与文化融合的目的。这里指译者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4]。注重语言形式是否规范,具体的在翻译上的一些问题主要有大小写的区分、对于一些句子或者单词在拼写上出现的错误等,如果对其进行语言维的度上的转换,那么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保障句子的通顺。
西安景景观语的语言维度错误主要体现在语言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拼写语法错误,名称不一致,用词不当,歧义,汉式英语等方面。例:西安某景区“锦绣门站”译为“Jingxiu Gate Stop”出现拼写错误,应为“Jinxiu Gate Stop”;“Phoenix Status”中的“Status”应为“Statue”;“景观提升中,敬请期待! ”中的“Look for it.”应为“Look forward to it.”;“道德模范”应为“Upstanding citizens” or “Moral paragons”,而不是“Moral idols”;而著名的磨山梅园在翻译时出现了不一致,被译为了“Mei-flower Garden”和“Plum Garden”。西安大雁塔景区原文:Writing poems on wild Goose Pagoda The new successful candidates in the highest imperial ex-aminations of Tang dy_nasty used to“trend banquet on Qu River”and "write poems"on"Big Goose Pagoda''.Bai Ju Yi passed the highest imperial examinations when he was at his age of and he wrote the line“at the place under Ci En Temple,he is the youngest am.” 这段译文中出现了大小写不一致,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等。典型的没有进行语言维度的转换,下面根据生态翻译的规则进行修改。
改译:Writing Poems on the Dayan Pagoda. The new successful candidates in the highest imperial examinations of Tang Dynasty could“attend the royal banquet on the Qu River and write poems on the Dayan Pagoda”.Bai Juyi,for instance,passed the examinations at 27 and wrote the line“Writing poems on the Dayan Pagoda,I am the youngest of all seventeen.”
2.2 城市文化与语言景观融合的文化维转化
由于中西方文化历史与文化底蕴的不同,从而导致中西方文化在一些方面产生了很大的不同[5]。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就是要求译者要关注双语文化间内涵的传递与阐释[6]。尽量规避源语文化影响,避免因未能把握目的语文化信息的差异,而产生误译导致的文化移植冲突。还要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感受,实现文化内涵的传递和沟通,尽量翻译出地道的译语。假如译者未能把握这点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大量文化问题。比如,西安某景区湖边有“水深危险,注意安全”的标识牌被译作“The water is deep. Pay attention to your safety”这里我们直接套用国际通用的习惯表达“Warning:Deep Water”即可。西安汉城湖公园,有关汉城湖 的介绍“汉城湖水域历史悠久,曾为汉代漕运明渠”译文为“The water area around the south east Han city wall served as an open channel for official water transportation during the Han Dynasty.”有关汉城湖的翻译并未采用音译加注释法, 而是对其进行了解释,译者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对文化维进行了适应性选择。若是作为专有名词来指汉城湖这个景点的话,则可译为“Hancheng Lake”。西安南郊某景区“小草含羞笑,请君勿打扰”翻译成“Tiny grass is shyly smiling and would not like to be interrupted.”还有“芳草青青,足下留情”译为 “Balmy grass is so green,careful step is so sweet”,再比如“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翻译成 “One flower and one grass are both lives,one branch and one leave are always soulful”。中国文化中会经常会使用到对仗,或者委婉语言方式来达到一定语言效果。所以在翻译时一定要考虑中西文化差异,运用文化维转换把握目的语语言读者感受。所以,面对景区中这类语言景观翻译我们可以直接翻译为:“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Do not walk on the grass”更简单明了。
2.3 城市文化与语言景观融合的交际维转换
要实现这一融合更应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6]。“重点关注語言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符合外国人的语言习惯与思维习惯,是否将语言的真正内涵表达出来,是否真正起到了交际的作用。任何不起到交际作用的语言交流,都是在做无用功。因此,翻译者在对句子进行翻译时不但要重视语言形式与内容的转换,更要重视文化信息的传播。
西安某公园的售票窗口,有这样的公示语“儿童一律购票”,其下的译文为“All the children should buy the ticket”。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来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达具体的意识,但是给人的感觉却略显生硬,态度上让人感到冷漠,这与中国文化中的弘扬文明礼仪相悖。如果将该译文如果改成“Tickets for all ages”或“Tickets for adults and children”则可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说明就算是儿童也要进行门票的购买,同时在语气方面也不会让人感受到冷漠,反而感受到友好与亲切的语气,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交际的目的,而游客也很乐意配合,进一步推动旅游行业的发展。还有“60岁以上的老人免票”,翻译为“Free for old people”的译文。在西方文化“old”会有一丝不礼貌的意味。出现在公共场合更不合适。这是翻译要进行交际意图的适应性转换翻译为“Free for senior citizens”则比较恰当。
3 结语
新媒体时代,对于城市旅游文化来说,在景区内设立相关的标志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标志语的翻译上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优质翻译作为对外宣传和交流的手段显得日益重要,正确的语言景观翻译可以充分发挥其各种功能,成功地传达其交际意图。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从多个维度,特别是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进行适应性选择,有效指导景观翻译。笔者通过实地考察,从选取西安景区典型翻译问题,并从生态翻译的角度,对景观翻译示例进行多维度的适应性修改,寻找到现存的不足以及改良方式以期为城市景区语言景观翻译研究提供全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指导,为更好地促进城市文化传播提供学术依据。
引用
[1] 胡正荣.媒体的未来发展方向:建构一个全媒体的生态系统[J].中国广播,2016(11):48-52.
[2] 陈宗海.旅游景观文化论[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108-112.
[3] 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 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J].中国翻译,2006(6):42-46.
[4]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的基础[J].外语研究,2010(4):62-67+112.
[5] 李薇.浅议新媒体时代城市旅游文化的国际传播——以西安欲打造“国际化大都市”为契机谈起[J].今传媒,2013, 21(4):146-147.
[6]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 2011(2):5-9+95.
基金项目:西安邮电大学2021年创新基金项目(CXJJYW2021005)
作者简介:冯静(1989—),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西安邮电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