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蔚
江西省兴国县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那里,毛泽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度过了一生中难忘的岁月。
“‘争取群众,这是共产党的护身法宝”
1929年1月4日,毛泽东在宁冈县柏路村主持召开了“柏路会议”。会议决定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4月中旬,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来到兴国。
当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第三纵队从于都出发,经过赣县的江口、于都的峡山,浩浩荡荡地来到兴国县城的时候,正值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盛开。兴国县城顿时万众欢腾,箪食壶浆以迎红军,比过年还热闹。毛泽东刚在城里的潋江书院住下,乡亲们便争先恐后来看望。为此,中共兴国县委决定召开一个群众大会让毛泽东和大家见见面。
清晨,城边的鸡心岭上红旗飞舞,5000多人挤满了整个鸡心岭前的大草坪。当毛泽东和红三纵队的干部们迈着大步走上临时搭起的会议主席台时,会场上的掌声和欢呼声响成了一片。
毛泽东的讲话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借助于有力的手势,讲得生动、形象,而又风趣。他围绕着“工农革命”这一主题生动地说道:“兴国的父老兄弟姐妹们!我们大家天天讲革命。革命究竟要革谁的命呢?一句话:革反动派的命。反动派是些什么人?反动派就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大资产阶级、军阀恶棍和土豪劣绅,他们就是我们的大敌。革命靠谁来革?不靠天,不靠地,就靠我们自己,靠劳苦工农。怎么个革法呢?蒋介石手里有枪有刀,刀枪干什么用?是要杀人的,杀我们工农大众的!咱们赤手空拳行不行?不行,就说打狗吧,你手里也还得有条棍子,有块石头,手一举,狗才会夹起尾巴逃走。我们要打倒屠杀工农的军阀和他们的后台老板帝国主义,就要拿起刀枪,建立工农革命武装,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
大会开到一半时,天空忽然响起隆隆的雷声,接着,豆粒大的雨点便瓢泼而下。当时,正值兴国遭春旱,几十天滴雨未下,秧苗眼看就要干死了,这一场雨,真是喜雨。毛泽东挥动着手臂诙谐地说:“这场雨下得好哇!你们大家看,革命一来,年景都变,变得风调雨顺了……”这话,顿时引得大家开怀大笑起来。
毛泽东此次在兴国期间,热情地指导县委筹备和成立了兴国县第一个红色政权——兴国县革命委员会,修改颁布了《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政纲》。在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毛泽东亲手将朱红大印交给“赤脚佬”——县革命委员会主席肖芳全。在潋江书院的文昌宫里,毛泽东还起草了《兴国县土地法》这一土地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后来,这个土地法推广到了整个中央革命根据地。同时,为了从组织上培养一批土地革命的骨干力量,毛泽东主办了一期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共有40多人参加。
训练班就开设在潋江书院的崇圣祠里。每个人发一块用红布条印制的出入证,自备文件袋、饭袋、灯笼和草鞋。当时纸张奇缺,大家就从国民党县党部丢弃的废纸堆里选了一些红、绿色纸和一些表格纸,翻过来印讲义,训练班使用的大部分教材都是毛泽东编写的。
每天,晨曦初露的时候,毛泽东就和大家一起散步、早读、唱革命歌曲。每次上课,毛泽东的讲话都有一种无形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训练班同志们的心。譬如有一次,他讲到破除宗族观念的时候,指着崇圣祠大厅一尺多高的门槛说:“你们看,土豪劣绅就好比是祠堂里的那个石头门槛。要是没有这个门槛,我们不是更可以自由自在地出出进进吗?”还有一次,在传达中共六大决议时,毛泽东用生动的譬喻,阐明了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他说:“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如和尚念‘阿弥陀佛那样,随时随地都要念叨‘争取群众,这是共产党的护身法宝,是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法宝。丢掉这个法宝,革命就要失败,共产党就一事无成……”。
训练班原计划要办半个月,后来因为情况变化,只办了10天,但这是大家终身难忘的10天。不久,毛泽东即率领红四军经宁都向闽西进军了。
动员青年随时准备参军参战
1930年3月中旬,毛泽东从吉水第二次来到兴国,仍旧住在潋江书院的文昌宫里。他一落脚就召集县委、县革命委员会负责人会议,仔细听取了兴国土地革命情况的汇报,及时指示:分田地“一要分,二要快”。当时,蒋冯阎军阀大战已经拉开了战幕,全国革命力量趁此机会得以迅猛发展。毛泽东指出: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应当加速根据地的建设,抓紧扩大红军,以粉碎敌人将要发动的大规模进攻。
当时,潋江书院是县革命委员会办公的地方,黨和共青团县委也设在这里,萧华是共青团县委书记。一天上午,毛泽东要警卫员到团县委请萧华过来谈话。
当萧华来到书院的拜亭,只见毛泽东正坐在一张长条靠椅上仔细地看一本《兴国县志》。毛泽东见萧华来了,便笑容满面地站起来打招呼,拉着他在自己身边坐下来。毛泽东亲切地说:“找你来,是要了解一下兴国共青团的工作。”
开始,萧华多少有些拘束,毛泽东问什么,萧华回答什么。毛泽东提出了许多问题:从全县有多少个共青团的支部,发展了多少团员,到共青团的各项工作如何开展等,甚至对全县有多少儿童团员都一一问到了。
萧华回答得很认真,毛泽东仔细地听着,鼓励萧华说下去。萧华讲了武装暴动以来,兴国县城两度得而复失,环境十分艰苦,但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了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反动派。自从1929年4月红四军来兴国、团县委成立之后,在团县委的领导下短短10个多月以来,全县的14个区、60多个乡都建立了团的区委和支部,团员由最初的几十个人发展到1000多人,各乡还以共青团员为骨干组织起了少年先锋队,每个村子都成立了儿童团,全县绝大部分青少年都在革命的旗帜下组织起来了。
毛泽东听了,高兴得连连点头说好,指示今后共青团的工作重点,还是发动青少年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抓好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动员青年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红色政权。毛泽东的话给萧华以很大的启迪,对团县委的工作更加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谈话结束后,毛泽东留萧华一起吃饭,除了从伙房打来的一盆南瓜菜外,他还拿出自己的伙食尾子,让警卫员去“美香居”买来了一盘饺子。毛泽东兴致很好,用筷子指着刚端上来的饺子笑着说:“昨天,同志们请我吃你们兴国的那个‘四星望月(一笼粉蒸肉周围配四盘小菜,毛泽东风趣地称之为‘四星望月),今天我请你吃饺子。”
毛泽东此次在兴国期间,亲自指导召开了兴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兴国苏维埃政府,正式颁布了《兴国苏维埃政府土地法》。同时,各级区乡红色政权相继成立,兴国县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写就两个著名的调查报告
毛泽东为了制定正确的革命战略策略,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仅在兴国,毛泽东就写下了两个调查报告,一个是《兴国调查》,一个是《长冈乡调查》。
1930年,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者被大好形势冲昏了头脑,以为中国革命全面胜利的时刻已经到来,热衷于攻打反动势力比较强大的长沙、南昌等大城市。为了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毛泽东找来了兴国红军预备队的8位同志,开了一个星期的调查会,写成了著名的《兴国调查》。毛泽东在这个调查中,通过对8户家庭的调查,了解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与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形。毛泽东指出:旧中国农村中的基本矛盾是广大农民同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中国的红色政权是在土地斗争中建立和巩固起来的,那种“左”倾机会主义者攻打大城市和所谓“取消土地革命”的观点是极为荒谬的、错误的,势必导致脱离广大农民群众,势必导致革命的失败。
到了1933年,为了总结根据地建设的经验,树立红色政权工作的先进典型,毛泽东在1933年11月间率领中央政府检查团,风尘仆仆地再一次来到兴国,作了著名的长冈乡调查。
在长冈乡列宁小学的教室里,毛泽东召集了有中共支书、乡苏主席、村代表主任、赤卫队长、贫农团主任等参加的座谈会。座谈会调查的内容很广泛,从政治到经济,从群众生活到风俗习惯,以至长冈乡的山林、河流、物产等,都分门别类一一问到,一连开了几个晚上。毛泽东耳听手记,不懂就问,还走访群众,逐条核对事实,使调查材料准确无误。
白天,毛泽东和调查团的同志脚穿草鞋分头访问群众,帮助群众挖番薯、刨花生、种油菜。一天,毛泽东在村子里看见了一幢新房,就问是谁家的。乡干部告诉他说,房子是贫农马荣海家的。年前,马荣海在土地革命时分的房子不慎失火烧了一间半,新房子是乡政权和互济会发动群众捐钱、帮工、找料,用了三天时间盖起来的。毛泽东听了很高兴,连声称赞乡干部做得对,政府应该十分关心群众生活,群众才会把革命政权当做自己的生命。
毛泽东还访问了代耕队队长、犁田能手李玉英。并且在地头看了她的犁田表演,连声称赞代耕队做得好,整个根据地的妇女都要向她们学习。
离开长冈乡之前,毛泽东一再地吩咐乡干部:村子里有座小桥坏了,要修好,不然小孩子上学要跌倒的。时过几个月之后,毛泽东还问到瑞金去的长冈乡干部:小桥修好了没有?
亲笔题词:“模范兴国”
1931年7月,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开始了第三次“围剿”。毛泽东决定选择兴国地区作为第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毛泽东从容地指挥红军主力从闽西的建宁等地出发,绕过敌军前锋,以急行军速度行程千里,于7月下旬到达兴国地区,完成了战略集结。
主力红军一到兴国,就像是到了家里一样。兴国人民男女老少全部出动,迎接自己的子弟兵。8月7日至11日,毛泽东指挥红军先后在莲塘、良村、黄陂发动攻击,三战三捷。
随后毛泽东命令罗炳辉率红十二军部分兵力伪装主力,一路打着火把,扬旗吹号,诱敌向东北方向。红一方面軍主力则转而向西,到达兴国的枫边、白石地区进行隐蔽休整。当敌人发觉红军主力仍在兴国,复又掉头西进时,红军已经休整半月有余,得到很好的休息和补充了。
毛泽东见反攻时机已经成熟,便率领红军主力于9月初展开战略反攻。至9月中旬彻底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使中央革命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包括21个县城,达到250万人口的全盛时期。
兴国人民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空前地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从各方面有力而紧密地配合了红军作战。1932年,兴国就有1万余名青壮年参加了红军。在1933年光荣的“红五月”里,英雄的兴国人民响应党中央号召,掀起了扩大红军的热潮。整个兴国的村落、圩镇,到处是踊跃报名参军的动人景象。短短一个星期内,闻名的“兴国模范师”组成了,从师长到士兵5500多人,在兴国筲箕窝广场上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大会。1933年6月初,“兴国模范师”从兴国誓师出发,浩浩荡荡地开赴前线,轰动了整个革命根据地。
1933年7月,兴国获得了“模范县”的光荣称号。中央军委给兴国颁发了奖旗——“为争取永久的模范县而斗争”。毛泽东亲笔写了“模范兴国”四个大字,兴国人民把毛泽东的手书制成大匾,悬挂于四方城门之上,决心永远保持光荣。
岁月荏苒,但毛泽东在兴国的战斗历程和教导至今仍闪射着真理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