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翱
武汉市育才行知小学依托武汉市江岸区丰富的研学资源,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整体设计学校研学课程体系,积极探索研学实践教育的新路径、新策略。
学校研学实践群落化、趣味化、互动化、信息化的尝试,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研学的内驱力,在互动互学中提高每位参与者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幸福感,使学生的心理更阳光、更积极。学校在暑期研学实践中,通过“搭建群落—确立项目—线上互动—实践体验—成果分享”的方式,实现了研学实践质量的提升。
搭建群落。放假伊始,学校发动3~6年级各班推荐一名家长,作为研学群落的“原居民”。学校对“原居民”进行研学实践专题培训,让他们具备一定的研学知识。随后,打破班级界限,让“原居民”在同年段或同年级中去发展伙伴,犹如蒲公英的种子一般发散开来。
研学实践群落不断延展、壮大,“原居民”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同时为后续的实践研究打下了基础。这是一个有一定专业属性的群落组织,“领头羊”应该是在某一领域有建树或有见解的人。所以,在各班推荐家长之初,便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确立项目。各个研学群落围绕江岸区研学课程的总目标以及研学课程内容的总体框架来确立项目。江岸区小学研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在行走中了解家乡,孕育家国情怀;在研学中认识世界,培养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历练身心,塑造阳光人格;在奉献中提升境界,践行责任担当。
江岸区研学课程内容的总体框架,即“五色研学”:红色研学(革命传统教育)、绿色研学(自然生态教育)、蓝色研学(水资源保护教育)、金色研学(国防科工教育)、古色研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线上互动。由群落的“原居民”在线上组织研学项目的专项培训和研讨,参与者可以是学生和学生家长。学生在各个群落里,由组长(学生)带领开展研学实践的前期准备。如了解研学项目的相关知识、制作研学单、策划具体行进路线等。学生对全新的研究方式非常喜欢,有效提升了学习效度。
家长在“原居民”的带领下,更加全面、细致地为学生做好服务,为研学场所的选择、研学安全的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線上互动最大程度地节约了家长的时间,使家长能够及时有效地介入学生的研学实践,形成良好的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实践体验。研学群落遵循“五特思路”,即依据自身的地域特色、文化特长、办学历史特色、育人模式特征、服务对象特质等,在组织实地研学的过程中,强化突出学校个性。在开展个性化研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体验感,让学生参与其中,手脑并用。
研学群落的人员优势,使得创设情境和开展活动相对容易一些。学生依靠研学群落锻炼了技能、获得了自信;发现了差距,明确了进一步学习的目标;培养了学习方法和习惯,进而推动自身整体学习品质的提升。
成果分享。学校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本位,从学生研学过程和成果出发,全面推动各个研学群落的实时共享。无论是准备阶段(获取间接经验),还是实地研学阶段(获取直接经验),乃至研学收获阶段(整理经验),分享贯穿于研学实践的全过程。
研学群落借助线上和线下两种不同交流方式的切换,实现趣味化、互动化、信息化的分享,是对原有分享模式的突破与创新。生成式学习成果和实时性动态分享,为研学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
探索学校研学实践“群落化”建设,聚焦知识、智慧、生命三者的共振共鸣,与江岸“美好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不谋而合,为江岸“美好教育”的腾飞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李慕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