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庆历重宝铸造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是北宋时期第一枚被称为“重宝”的铜钱。目前学术界对庆历重宝铜钱版别的分类,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且规范的体系。为此,笔者在前人对于庆历重宝铜钱版别分类的基础之上,结合近年来庆历重宝的出土情况,力求归纳出一个更为系统的版别分类,便于后续学者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此外,对于庆历重宝对读、旋读两个版别的联系,以及庆历重宝小平钱的性质,笔者亦将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庆历重宝;北宋铜钱;形制版别
一、庆历重宝的研究价值
庆历重宝大铜钱铸造于庆历元年(1041),同年还铸造了庆历重宝大铁钱。
庆历重宝在北宋货币史上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首先,它是北宋时期第一枚用“重宝”二字命名的货币。用“重宝”命名的货币,清代藏泉大家张端木在其《钱录》中写道:“钱文有重宝自庆历始,按重宝唐乾元已有之,宋则自庆历始耳。”现有的考古发掘表明,在宋之前的朝代里,也只有唐肃宗乾元年间(758—760)铸造的乾元重宝和五代十国南汉刘乾亨年间(917—925)铸造的乾亨重宝称为“重宝”。而北宋时期铸造的钱币在庆历以前,只有“通宝”“元宝”之名,例如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4)铸造的太平通宝钱。
其次,庆历重宝是北宋时期铸造的第一枚具有折值属性的大型铜钱。所谓的折值属性,就是面值的体现,一枚钱作为两枚、五枚、十枚等数量的普通钱币进行流通使用。这种现象在中国货币史上较为常见,往往是为了应付军费开支。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四》记载:“(庆历八年六月丙申)……数州钱杂行,大约小铜钱三,可铸当十大铜钱一,以故民间盗铸者众,钱文大乱……”一开始,一枚庆历重宝大铜钱可以当作十枚小铜钱进行流通,后来由于大铜钱实际上的重量只相当于三枚小铜钱,因此民间纷纷开始私自铸造庆历重宝大铜钱,以至于盗铸成风。《宋史食货志》载:“民间盗铸者众,钱文大乱,公私患之。”由于民间私铸成风,甚至到了庆历中后期,一些地方豪绅也加入到私铸的行列,市面上流通的庆历重宝大铜钱质量、大小、厚薄不一,严重扰乱了当时的货币秩序。根据《圣政编年录》记载:“至八年,诏陕西江南仪商等州大铜钱自今以一当三,以革私铸之弊。”庆历八年(1048)后,将原来折十的庆历重宝钱作为折三、折二钱来使用,防止民间盗铸的情况。
此外,庆历重宝的铸造还与大宋边境地区对西夏的战争有关,《圣政编年录》云:“庆历初,军兴,用度不足。陕西转运使张奎与知永兴军范雍等又请铸当十大钱。”庆历年间之所以铸造大铜钱,乃是用来补充当时陕西地区军费的。因此对庆历重宝的研究,不仅对我们研究北宋仁宗时期的经济政策有帮助,还有助于我们研究此时期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军事关系,所以对庆历重宝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版别分类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搜集庆历重宝的考古发掘资料中发现,存世的庆历重宝铜钱形制大小不一,文字笔画写法也有明显差异。还发现有小平样存世,其中的差异应与其铸造的地区和年代有关。但笔者在阅读前人整理记录的有关庆历重宝铜钱版别的文章中發现,他们对于庆历重宝版别的分类有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版式的材料选取不够多。如《中国钱币大辞典·北宋卷》中,只有旋读楷书大样的记载,但实际上旋读楷书大样中还有细缘的存在,1997年在杭州卷烟厂南宋船坞遗迹中就曾经出土过一枚;其次,对于庆历重宝的版别分类,一味地照搬日本收藏家小川浩《新订北宋符合泉志》中的分类方式,却忽视了版别与版别之间的联系,使得版别分类看似系统实则分散,没有形成钱币版别研究的完整体系,人们在进行版别比对时容易混淆;最后,目前对庆历重宝铜钱版别的研究也仅局限于研究版别的珍稀度。因此,整理出一套完整而又系统的庆历重宝铜钱版别分类迫在眉睫,这不仅对我们研究庆历重宝相关问题有所帮助,也为今后研究北宋时期钱币版别分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三、庆历重宝版别分类
(一)相关术语介绍
为方便读者辨识钱币的不同版别,我们以图1为例,对钱币各部位名称加以解释。钱币的穿孔,也称为“好”,一般有“狭穿”和“广穿”之分,穿孔较一般更为狭小的称为“狭穿”,较一般更宽大的称为“广穿”。钱币的内郭,又称“内缘”,即穿孔四周突起的轮廓。钱币的外郭,又称“外缘”,即钱体外缘突起的轮廓。外郭与内郭之间的部位称为“肉”。
(二)版别分类
首先,根据钱文“宝”字写法的不同,可将庆历重宝铜钱分为四个大类——狭冠宝类、出头宝类、长足宝类和短足宝类。
1.狭冠宝类。此类庆历重宝,钱文都为旋读,即钱币文字以顺时针的方式进行排列。因其“宝”字的宝盖头较为狭短,“尔”的横超出了宝盖头最右边,因此称之为“狭冠宝”,并可根据钱币直径大小分为两种类型,即大样和小样,狭冠宝大样又可根据缘的宽窄分为两个亚型,即正样和细缘。狭冠宝大样(图2-1),直径在29mm—30mm之间,重量在7.5g—8.5g之间;狭冠宝大样细缘,1997年杭州卷烟厂南宋船坞遗迹出土一枚(图2-2),惜未见背面拓片,径3、穿0.5、廓厚0.12cm;狭冠宝小样(图2-3),直径在27.5mm—28mm之间,重量在5g—6g之间。
2.出头宝类。此类庆历重宝,“宝”字中的“王”部首最下面一横向外突出,因此取名为“出头宝”。根据钱币穿口的大小,我们可以分为“出头宝狭穿”和“出头宝广穿”两种。出头宝狭穿(图3-1)的直径在30.0mm—30.5mm之间,重量在8.5g—9.0g之间,为出头宝类中比较厚重的一种。出头宝广穿(图3-2),1980年河南浚县窖藏铜钱曾出土1枚,尺寸未知,“庆”字最右边最后一笔较短。这两种版别相比差异较大。
3.长足宝类。此类目前只见一种类型(图4),其“宝”字下面两点较长,特别是左边的点与外郭相接,因此得名“长足宝”,穿口甚大,直径大约在30.0mm—30.2mm之间,重量约在7.5g—8.0g之间。
4.短足宝类。此类庆历重宝“宝”字较为收缩,常写为一团,涣漫不清。“宝”字下面两点短小,因此取名为短足宝类。根据钱币外缘宽窄,可分为四个类型——短足宝阔缘、短足宝中阔缘、短足宝中缘和短足宝细缘。短足宝阔缘(图5-1),直径在31.5mm—32.5mm之间,重量在8.5g—9.0g之间;短足宝中阔缘(图5-2),直径为29.5mm—30.0mm之间,重量为7.5g—8.0g;短足宝中缘(图5-3),直径在26.8mm—27.1mm之间,重量为3.5g—4.0g;短足宝细缘(图5-4),直径在25.0mm—26.0mm之间,重量为3.0g—4.0g。
四、相关问题研究
(一)庆历重宝各版别年代试析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三》记载:“(庆历元年九月)是月,以虢州朱阳县铸钱监为朱阳监,又以商州洛南县铸钱监为阜民监。”又《卷一五八》载:“(庆历六年夏四月)壬寅,以兴元府西县铸钱监为齐远监。”《卷一六五》中云:“(慶历八年九月)癸亥,三司言:‘韶州天兴场铜大发,岁采铜二十五万斤,请置监铸钱。诏以为永通监。”铸造庆历重宝的钱监大概有四处,分别为虢州(今河南灵宝)朱阳监、商州(今陕西商洛)阜民监、兴元府(陕西汉中)齐远监和韶州(今广东韶关)永通监。铸钱监与铸造年代的不同,正是庆历重宝铜钱之间形制文字产生差异的原因。
庆历重宝除铜钱外,还铸有铁钱,文字写法与狭冠宝大样(图6)几乎相似,唯尺寸不同。根据文献记载,庆历元年(1041),范雍等人先后分别上奏请铸大铜钱和大铁钱,笔者以为这两品便是庆历元年最开始铸造的庆历重宝大铜钱和大铁钱。同时,狭冠宝大样整体铸造较为规整,文字笔画较为清晰,钱体厚重,内外郭深峻,与唐肃宗乾元年间(758—760)铸造的乾元重宝形制有异曲同工之处。庆历重宝作为北宋时期第一枚折十钱,应当是采取了前朝铸造大钱的技术和形制,因此狭冠宝大样类的庆历重宝铜钱应该属于庆历年间的早期铸币。狭冠宝小样,则应是庆历中后期由于国库空虚、铜水不足,因而减重铸造的小样,铸造普遍不精,文字黏连较多,这恰好也是其后期铸造的一个证明。
出头宝类庆历重宝,根据目前的发现,版别不是很多,狭穿出头宝与广穿出头宝之间,在形制大小上都有所差异,应当是同一钱监在不同时期铸造的货币。狭穿出头宝文字书法较为俊秀,钱币铸造也颇为精致,内外郭较为规整,应属庆历年中早期的铸币。广穿出头宝文字书法稍显模糊,铸造不精,且钱体薄小,应为庆历年中晚期铸造。长足宝类庆历重宝目前只发现一种类型,钱币整体铸造工艺精良,应该是庆历年中期的铸币,而短足宝之间差别就比较大了,有又大又厚的短足宝阔缘,也有轻小薄恶的短足宝狭穿。其中短足宝阔缘外缘甚阔,钱体厚重,但文字铸造不精,应是庆历中期铸造的货币。其余的短足宝类庆历重宝,都应是庆历中后期所铸造的货币。
(二)庆历重宝小平样探究
不论是在目前的考古发掘出土报告中,还是传世的北宋铸钱文献资料中,庆历重宝钱币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平钱的记载。所谓小平钱,便是当时的一文钱,面值最小货币的代称。人们常说的庆历重宝小平样,实际上就是本文称为“短足宝中缘”和“短足宝细缘”的两个版别。这两个版别的钱币都应该是民间私铸的货币。
“短足宝细缘”应该是用“短足宝阔缘”或“短足宝中阔缘”磨去外缘之后铸造的一种私铸钱,这种“磨郭偷铜”的手法自古就有,例如南朝梁武帝萧衍天监年间铸造的公式女钱便是将五铢磨去边缘进行流通。
“短足宝中缘”文字写法与“短足宝阔缘”“短足宝中阔缘”的文字写法一致,但“短足宝中缘”文字较为收缩,字形较小,且笔画较为粗犷,不够精细。钱体较为轻薄,铜质发白,表明里面铅锡含量较高、铸造质量较差。但是 “短足宝中缘”并非像“短足宝细缘”,一般是由“磨郭偷铜”的手法铸造而成,因为若要铸造这类钱币,则必须先自行雕刻母钱,然后再用翻砂法铸造货币。这种私铸工艺较为复杂,所以应该是当时地方豪绅私自铸造的一种。
五、总结
对庆历重宝钱的研究,目前大部分学者仅限于研究庆历重宝大铁钱和庆历重宝铁母钱,对于庆历重宝铜钱的研究,也仅仅限于对版别的分类和判断各版别的珍稀度,而对于庆历重宝铜钱的研究少之又少。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庆历重宝的铸造年代距今较远,文献记载并不完备,因此对它的研究,主观臆断占大部分因素。第二,北宋铜钱种类繁多,每更年号,几乎都要铸造一种新年号钱文的货币。同时,北宋铜钱铸量惊人,存世量巨大,出土的庆历重宝往往容易被人忽视,若想运用地层学来研究庆历重宝的铸造年代举步维艰。但是,庆历重宝各类型的发展演变对我们以后研究北宋货币政策和庆历以后各年号铸造的折值大钱,如至和重宝、熙宁重宝等,具有重大的价值。
基于对庆历重宝铜钱类型学方面的研究,笔者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加上对外战争的愈演愈烈,小平钱已不能支撑商业活动和军费支出的进一步扩张,因此虚值大铜钱的出现,这不仅符合当时社会经济对钱币流通的要求,同时也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其次,正是因为虚值大铜钱的出现,造成了民间私铸铜钱的现象在庆历年间尤为猖獗,对国家经济发展,甚至是军事活动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并使官府不得不调整货币政策,运用减重铸造更轻薄的大铜钱和调整虚值大铜钱的折值来维持国家货币的良性流通。这是国家在控制货币发行铸造上向民间货币流通需求的妥协,虚值大铜钱的产生也正是北宋王朝走向衰落的开始。
(本文所采用的庆历重宝铜钱拓片均来自《中国钱币大辞典·北宋卷》《中国钱币丛书甲种本之二十三·北宋铜钱》和已经发表的考古发掘报告)
参考文献:
[1][日]小川浩著.新订北宋符合泉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6.
[2]汪圣铎编.两宋货币史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阎福善主编. 北宋铜钱[M]. 北京:中华书局,2008.
[4]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考古干部专科学校.河南浚县出土的窑藏铜钱[J].华夏考古,1997(04):27-46+113.
[5]梁宝华.杭州卷烟厂南宋船坞遗迹发掘报告[J].杭州文博,2005(01):25-31+86-88.
作者简介:
曹昕睿(1997—),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考古学专业)在读,研究方向:古钱币、先秦考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