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的矛头指向谁

2022-05-30 10:48:04夏元明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11期
关键词:王夫人佳人贾母

《紅楼梦》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其中有贾母“掰谎”的话很值得注意。

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服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众人听了,都笑说:“老太太这一说,是谎都批出来了。”贾母笑道:“这有个原故: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出来取乐。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这几年我老了,他们姊妹们住的远,我偶然闷了,说几句听听,他们一来,就忙歇了。”

贾母这番话的起因,是贾府元宵节,请了两个女先儿来说书。女先儿报了一个书名《凤求鸾》,贾母让先说个大概。女先儿讲完后,引来了贾母的这番批评。无疑,贾母的批评非常专业,她不仅指出了这种才子佳人式的故事的陈旧套路,更从生活出发指出了这种书的不合理,自相矛盾。甚至运用文艺心理学的方法,从作者的创作动机出发,挖掘出这种故事之所以荒诞不经的原因。这段话如同全书开篇的“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议论一样,均可看作作者借人物之口发表的文学观点。作者不仅反对那种凌空蹈虚的编造,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甚至也反对将文学看作满足个人欲望,或泄私愤、诋毁他人的手段。这是作者的创作原则,也是整部《红楼梦》带给我们的境界。

但是我们又不能将贾母的话看作单纯的文学批评,因为贾母的话中分明含有别的用意,分明在旁敲侧击,分明在警告什么,提醒什么,也分明在向外界传递着什么。那么这些弦外之音是什么?贾母的矛头到底指向谁?

有一种观点,说贾母的矛头是指向林黛玉的。这话似乎有几分道理。你看贾母是如何说的:“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这不是暗指林黛玉还能指谁?眼前只有林黛玉满腹文章,也只有林黛玉不管是亲是友,想起的确实是自己的终身大事。贾母似乎在警告,如果不顾父母,不管书礼,便不仅不成其为佳人,甚至落入鬼、贼之流,用语不可谓不严厉。小说中没有写到林黛玉的反应,如写,不知林黛玉会有多尴尬,多气恼,多有口难辩!

为什么贾母会突然作此联想?原因在上文的宝玉敬酒。宝玉回怡红院看了一趟袭人,回到贾母处,给众人一一敬酒,除了贾蓉的媳妇,所有的姐姐、妹妹都敬到。敬别人的酒,别人都干了,唯有敬到黛玉跟前,黛玉不仅不饮,还拿起杯来,放到宝玉唇上边,宝玉一气饮干。黛玉的这个动作的确有点非同寻常,有点太过亲密。本来黛玉和宝玉从小在一块,同吃同睡,原比别的姊妹亲密,众人也不会奇怪。但如今大了,还在公开场合露出这种非同寻常的亲密来,甚至有点轻佻,实属不雅。关键是这个时候王熙凤开了句玩笑:“宝玉,别喝冷酒,仔细手颤,明儿写不得字,拉不得弓。”何谓“喝冷酒”?就是男子偷腥,有的地方称之为“吃冷丸子”,意思一样。黛玉过于亲密的举动,如果不挑破,众人也就见怪不怪,一经挑破,这在贾府这样的大家,那是不能被允许的。这一切贾母看在眼里,王熙凤看在眼里,众姊妹都看在眼里,更有王夫人,不可能不看在眼里。王夫人的反应会是什么样的?一定非常反感,但不好发作。这个时候,作为宝、黛的保护人的贾母再不出来说话就有点不妥了。万一将来宝、黛之间闹出什么“不才之事”,贾母如何脱得了干系?所以贾母必须说,而且必须婉转地说,必须义正词严地说。既说给宝、黛(尤其是黛玉)听,也说给其他女孩子们听,这种风气断不能在贾府传下去,到时候可别说什么至亲骨肉。

贾母的第二个针对对象应该是王熙凤。

本来王熙凤是贾母的开心宝,贾母对她宠爱有加。但王熙凤今天的玩笑开得有点过,她让宝玉别喝冷酒,潜台词却分明是对宝、黛的一种支持。王熙凤这人很复杂,她有时很专制,狠毒,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连阴曹地府都不怕,是个该当批判的角色。但她有时又非常可爱,比如在宝、黛婚姻问题上,她是站在宝、黛一边的。王熙凤多次向众人传递信息,宝、黛是内定了的佳配。她也多次在宝、黛跟前开玩笑,比如对黛玉说:“你既喝了我们家的酒,什么时候做我们家的儿媳妇呢?”正因为王熙凤在宝、黛婚姻上的这一立场与读者一致,所以读者并不真的恨王熙凤。王熙凤为什么要支持宝、黛?这里当然有个人的私利,但性情只怕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表面看,黛玉和王熙凤是很不一样的两个人,但她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心直口快。黛玉和王熙凤的这一共同点,使她们不太喜欢那种老成持重、老谋深算的人,干脆说不喜欢薛宝钗。宝钗在贾府上上下下人缘都非常好,众人都夸她,独王熙凤没夸。论说王熙凤和薛宝钗还是亲表姊妹。但王熙凤的火辣性格与宝钗的冷是难以相处的。王熙凤是宝玉的嫂子,嫂子开小叔子的玩笑也是常事,但这次当着外人,话说得有点露,关键是会引起王夫人的不快,贾母不得不敲敲她的警钟。

说到王夫人和贾母,表面看贾母是婆婆,王夫人是媳妇,哪有婆婆怕媳妇的道理?其实不然。贾母善于做婆婆,王夫人也恪守做媳妇的本分,二人相安无事。但真要闹起来,婆婆是敌不过媳妇的。这不仅因为王夫人娘家的势力,更因为元春在宫中的地位,还因为王夫人装愚守拙的性格。其实王夫人并不完全按贾母的意图行事。本回开头,贾母问袭人怎么不见前来服侍主子,王夫人就以袭人有孝在身为由开脱。最主要的,晴雯被逐后,贾母曾感叹,晴雯模样好,人又乖巧,本来是留在宝玉屋里预备将来给宝玉的,不承想后来变了。变什么了?都是王夫人作的怪,王夫人不喜欢晴雯。所以此番王熙凤开玩笑,第一个不快的人当是王夫人,贾母为了平衡关系,不能不对王熙凤有所敲打,毕竟黛玉是她的外孙女儿,她得采取特殊措施予以保护。

第三个针对对象当是两个女先儿。女先儿经常来贾府走动,对宝、黛的事自然清楚,王熙凤的玩笑女孩子不懂她们懂,万一传出去,坏了贾府的名声还在其次,丑了黛玉那就是天大的事。所以贾母不能不就佳人的事说了一大通(而不说才子),还说:“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什么叫“不懂”?是不让懂,也让女先儿注意,我们家的女孩儿都是规矩的,不能瞎传谣言,毁我们家的名声。

第四是自我辩解。这还是针对王夫人来的,不让王夫人怪罪自己。“这几年我老了,他们姊妹们住的远,我偶然闷了,说几句听听,他们一来,就忙歇了。”典型的倚老卖老。但即便如此,教育的责任她还是没忘,她只给贾府的女孩儿以正面教育,提供“正能量”,千万别以为她是才子佳人式婚姻的袒护者,媳妇可以放心。老太太话说得圆滑,听的人要会听。

也许还可以分析出其他东西来,但主要的是这些。贾母的话究竟有何效果?黛玉不知道,王夫人也没表态,只有王熙凤有点尴尬,使劲逗老太太发笑,缓和气氛。但终于聋子放炮仗——散了,没有了往日的机智。此后王熙凤便小产了,小产后的王熙凤在贾府逐渐失势,不知与这回书有没有联系,读者可以思考。

《红楼梦》之为《红楼梦》,就在于它内涵的丰富性,回味不尽,第五十四回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夏元明,1957年出生,湖北浠水人。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文学评论家。喜欢阅读废名、汪曾祺等人的抒情小说,撰写过数十篇论文,发表于全国各地报刊。爱好诗歌及古典小说,出版过《中国新诗30年》《田禾新乡土诗鉴赏》及《小说红楼梦》等专著。偶写散文,有散文集《满架秋风》出版。

猜你喜欢
王夫人佳人贾母
贾母的品位
中国商界(2023年8期)2023-08-22 01:12:47
霞映佳人是云肩
金桥(2021年2期)2021-03-19 08:34:32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红楼梦学刊(2020年5期)2020-02-06 06:19:46
一切容忍都是为了和谐
大唐故王夫人墓出土墓志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畅谈(2018年7期)2018-08-23 08:03:40
试析《红楼梦》中王夫人的善与贤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百家讲坛(2017年15期)2017-08-30 07:59:22
一曲佳人歌,半世桃花劫
王夫人“点头不语”有深意——品读《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个细节
语文知识(2014年11期)2014-02-28 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