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里的大学

2022-05-30 07:13王振羽
莫愁·小作家 2022年11期
关键词:抗大彭雪枫主席台

在延安的几天盘桓,最为难忘的也许就是抗大的旧址了。

在我们这一代人所受的教育中,提到黄埔与抗大,不由得会引起一种神往与憧憬。在这两所并无轩昂大楼也无知名教授,在今天看来仅仅是短期培训的摇篮里,却培育了几多风云人物,走出了诸多载入史册的一代将帅。

但抗大旧址究竟在哪里?我们熟知凤凰山、宝塔山、清凉山,当然还有穿城而过的延河,但真正到了抗大旧址,我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如此的寻常巷陌?如此的逼仄庭院?细细寻觅已经漫漶不清的历史照片,当年,连抗大校长住过的窑洞,都曾经废弃多年,早就是野狼的栖身之所,更有一些窑洞已经成为山羊、绵羊聊避风雨的所在,但这些都曾是抗大的宿舍、教室。忽略掉眼前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八十多年前,在这里,只有窑洞幢幢,四壁蕭然;只有油灯砖石,触目荒芜;极为稀罕的纸张,居然还是政治对手散发的传单。因《红星照耀中国》而与毛泽东结下终身友谊的大记者斯诺说,“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只有这么一家。”

这也许是世界上最为别致的开学典礼了:一片空地之上,临时垒起的土台子,上面摆着一张长方桌和几条木凳,悬挂着“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开学典礼”的横幅,这就是主席台。1065个学员在主席台下静候典礼开始。毛泽东登上主席台,挥动着他特有的手势直奔主题:我们不仅要着眼西北的局面,更要着眼全国的局面。我们需要大批的干部,在这方面,我们稍有犹豫,就会犯罪!

一批又一批知识青年,冲破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层层封锁,奔赴延安。截至1938年底,就有1.5万余青年人涌入抗大学习。母女同班、兄弟姐妹同班,甚至全家人都到抗大学习。罗荣桓、罗瑞卿、谭政、彭雪枫……这些在中国革命史上响当当的人物,成为抗大第一期第一科学员,并成为抗大后来的兼职教员或分校校长,也是从这个班,走出了开国22个将帅。

在这样的庭院里流连,我仿佛看到这样的情景:学员们每天早上起床后,走上一小段路,到延河边洗脸、刷牙。学员们洗漱完毕,匆匆而返,集合操练;每天上午上课聆听、下午讨论交流。一般就在露天上课,大家搬来小木凳,有时干脆坐在背包上。老师讲得很少,全靠学生自己领悟,每天下午的讨论课都是那样群情激昂。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抗大在各个抗日根据地创办分校,抗战期间,总共创办了12所抗大分校,陈毅、粟裕、彭雪枫都曾兼任分校校长。冈村宁次曾经说,“消灭了抗大,就是消灭了边区的一半”“宁肯牺牲20个日本兵换1个抗大学生,牺牲50个日本兵换1个抗大干部”。冈村宁次这样的感慨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抗大的成功。 据统计,抗大办学9年,培养了二十多万名优秀的军政干部。

如今在这样的小小庭院,大家重新吟唱抗大校歌,唤起的并非缅想往昔的心潮澎湃: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王振羽:笔名雷雨,文学创作一级。资深出版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南京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漫卷诗书》《书卷故人》《折角的页码》《龚自珍传》《江南彩衣堂》《吴梅村别传》《诗人帝王》《瓶庐遗恨》《龙飞光武》等;曾主编《中国文化家族丛书》《读书台文丛》《新鸡鸣丛书》《六朝松文库》等。《瓶庐遗恨》获南京紫金山文学大奖。

编辑 木木 691372965@qq.com

猜你喜欢
抗大彭雪枫主席台
我们从抗大走来
罗瑞卿在抗大(上)
迎接新学期
校长应消除心中的“主席台”
慎上“主席台”
了悟图
一部颇具特色的将领传——《彭雪枫传》评介
彭雪枫智斗韩德勤
《彭雪枫军事文选》暨《彭雪枫将军》画册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毛泽东领导抗大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