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洋口港经济开发区港城幼儿园 张丽娟
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事实上,为成长所做的任何努力,最终都是要获得独立。在本次自主入园课程“我可以”中,我们通过线上线下调查、统计幼儿前期入园情况,并根据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出了初步预案。在课程活动中,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真正成为课程活动的探索者、实践者、行动者!
上学期末,我们一起商讨了关于“幼儿自主入园”的活动计划,并制定了详细的活动预案,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却打破了原有的计划。于是,我们根据《幼儿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提出的“家长不送孩子进入班级,有条件的不进入幼儿园大门”这一要求,重新制定了二次预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场疫情加快了孩子们自主入园的步伐。寒假过后的第一天,孩子们就要自主入园,这对于刚刚经历过超长寒假的他们来说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孩子们可能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对亲人的依恋让他们哭闹不止、不能准确找到自己的教室、不能自己拿东西进教室……
上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开始尝试自主入园。本学期开学前,我们与中、小班的家长和孩子们进行了线上交流,以了解他们的困惑和担忧。我们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集体研讨,并制定出相应的方案。
入园第一天,幼儿园门口“热闹”极了——有的孩子拉着行李箱入园;有的孩子自己背着被子、手里提着袋子,边走边恋恋不舍地回头张望;还有的孩子把被子扔在地上大哭起来……第一天的自主入园显得有些凌乱,却也“闹”趣横生,孩子们哭花了小脸,愁坏了我们。这时,一个小小的身影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站在幼儿园门口,几次拒绝了想要帮助他的老师和同伴,最后还是自己班的张老师带走了他。看着孩子仍旧有些抗拒的背影,我们一起讨论起来:“该如何帮助抵抗拒情绪严重的孩子尽快适应自主入园呢?”“也许可以多给他一些时间。”
第二天,我又看见了这个小小的身影。瞧!他正慢慢挪动着脚步,走一会儿,停一会儿。当张老师伸出手的时候,他犹豫了一会儿才轻轻拉住老师的一根手指,然后一起拎着箱子往前走。接下来,他会有什么改变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在忙碌的一天中,孩子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被子太重了!”“我想让爸爸妈妈送进来。”“还有别的办法吗?”……面对这些问题,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小班幼儿说:“我搬不动被子,想请老师来帮忙。”“我想请好朋友帮忙!”“我想请哥哥姐姐来帮我,他们的力气一定比我大。”……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更依赖于成人或者同伴,想得到他人的帮助。中班幼儿说:“我们长大了,可以自己想办法!”“我觉得可以去找一些工具来帮忙。”……
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中,一场“工具大搜索行动”悄然而至!“老师,我发现自行车可以运被子!”“滑板车也可以!”“还可以用木棒挑着走!”……孩子们观察着、讨论着。
大班的孩子们看到弟弟妹妹们的“搜索行动”,心中不由得产生了疑问——这些工具使用起来方便吗?通过动手实践,他们发现自行车、滑板车、餐车是最方便省力的运送工具。
又一个早晨,孩子们便开始忙碌起来,“我来拉,你来推。”“坐上我的车,带你来上幼儿园。”他们开心地交流着、运送着。大班的志愿者不仅负责寻找工具,还热心地帮助弟弟妹妹运送——运被子的早晨像极了热闹的集市。
所有的问题似乎都得到了解决,但中大班的孩子们又有了新的困惑——怎样才能省力地把被子运送到楼上去。针对这个问题,孩子们首先展开了讨论,然后纷纷设计出自己认为最省力的工具;接着,孩子们开始了第二次“搜索大行动”:“这儿有根绳子,我们可以把被子拉上去!”“嗯,可以试试!”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发现绳子并不省力,于是又开始寻找别的工具。“咦,这儿有梯子!”孩子们把梯子搬到了楼梯口,摆一摆、试一试,果然省力多了!
现在,孩子们的自主入园显得井然有序多了;同时,大家惊喜地发现,那个独来独往的小身影也慢慢接受了一位小哥哥的帮助——哥哥骑着车,他扶着被子,一起开开心心地入园了。
反思
虽然前期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第一天自主入园场的面还是异常“热闹”,孩子们哭闹不止主要因为对亲人的依恋,想得到成人的帮助。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发现 “运送被子真困难”这个问题时,他们的想法各不相同:小班幼儿因其年龄特点总想依赖他人,中大班的孩子愿意自己尝试解决问题。通过一次次的讨论、实践,他们选出了合适的运送工具。当遇到楼梯时,他们又一次进行实践探索,最终顺利解决了问题。在一次次尝试的过程中,孩子们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真正成为课程活动的探索者、实践者、行动者!
爱默生曾说:“你要教你的孩子走路,但是,应由孩子自己去学走路。”在此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介入,而是把问题留给孩子,用心去观察孩子们的做法,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顺利解决运送被子的问题,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这真正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我们也关注到了不同的个体——那个孤独的“小身影”,并给予他及时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他正在慢慢地“长大”!
图1.第一阶段课程回顾
孩子们逐渐适应了自主入园,但接着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梅雨季节来了。“下雨啦!没有雨伞怎么办?”“幸好妈妈给我准备了一次性雨衣。”“雨什么时候才会停?”……就这样,又有了这样温馨的一幕幕: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护送……
“下雨天,我们应该怎么办?”“在书包里放一把雨伞。”“每天查看天气预报。”……孩子们开始学着关心天气变化——由爸爸妈妈帮忙查看过渡到自己学看天气预报。
在班级里,我们按照孩子们的意愿开设了天气预报栏,每天由一名值日生负责记录天气。幼儿园大厅里也多了一块天气预告栏,孩子们每天都会关注天气预报,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图2.第二阶段课程回顾
在游戏区域里,孩子们欣赏并设计了各种雨具,“我设计的雨衣很漂亮吧!”“这把伞有许多帘子,可以遮风挡雨。”……一个个创意无限的雨具在孩子们的手中悄然诞生啦!
这几天,小雨连绵不断。早上入园的时候,有的孩子撑着小伞,有的孩子穿着雨衣,还有的孩子故意在雨中散步,看到旁边的小水坑,还不忘用脚去踩一踩、跳一跳,尽情享受着雨天的乐趣。而那个熟悉的小身影,都能给小伙伴撑伞了!
看到堆放在一起的雨具,孩子们又犯难了:“放学后,雨衣湿答答的怎么穿呀?”“我的雨伞被压在最下面,不好拿!”经过一番讨论,孩子们又有了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由当天的值日生负责分类、摆放好所有的雨具。
反思
孙云晓先生在《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中写到:“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扮演好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首先要尊重幼儿,把幼儿看作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因此,我们要始终追随孩子的脚步,给予其积极的支持与引导,陪他们一起回顾课程,鼓励他们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一天早晨,我们惊喜地发现有个小男孩骑自行车来上幼儿园了,旁边的孩子纷纷羡慕不已,也想骑着自行车来上幼儿园。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兴趣需要,我们又生成了新的课程支架。首先,我们发放调查问卷表,以了解并统计居住在幼儿园附近的幼儿人数以及家长的意见。根据调查结果,我们与家长进行线上交流,并确定活动方案,同时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我会过马路”“不跟陌生人走”等。另外,我们还采用家长护送和老师定点迎接相结合的方式来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让孩子们结伴而行。
反思
偶然的一次机会,一个孩子骑自行车入园的方式引发了其他孩子的兴趣,于是我们追随孩子的脚步,挖掘周边社区的资源,通过走访、调查、统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家园携手,让孩子们在平常的道路上走出不寻常的路!
图3.新的课程支架
自主是为了独立,自主是为了成长,自主更让幼儿多了一种交往方式。在自主入园的课程中,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行动,同时也有收获、有成长。
1.大手拉小手,为爱一起走。大班幼儿完成自主入园的挑战后,转而充当起志愿者的角色,热心地帮助弟弟妹妹自主入园。志愿者行动不仅让大班幼儿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锻炼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也让中小班幼儿感受到哥哥姐姐对自己的爱护和照顾。
2.缓慢一小步,成长一大步。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关注到群体的发展与进步,也关注到一个特殊的小身影——他从一开始的抵抗情绪严重、闹脾气到愿意和同伴一起走,再后来能勇敢尝试自己独立入园,在这个过程中,他就是那个缓慢前进的小蜗牛,而我们乐意做那个“牵着蜗牛散步”的人——只要愿意等待、敢于放手,不起眼的小身影也能散发出闪亮的光芒。
3.学习中探索,实践中成长。在自主入园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遇到问题、大胆挑战、积极探索、反复尝试,最终获得成功,这就是课程的力量。孩子们在挑战中进步、在尝试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
有一种成长叫做放手,有一种尊重叫做信任,有一种期盼叫做长大。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应该紧跟孩子的步伐——凡孩子想看的让孩子自己去看,凡孩子能想的让孩子自己去想,凡孩子能做的让孩子自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