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浩 王代智
近年来,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危机、叙利亚危机中的军事行动中,打造了具有鲜明俄军特色的混合战争模式,在传统的军事对抗手段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网络、信息以及心理手段,达成夺占领土、制造借口、影响西方政治等多重战略目标。西方军事学者认为“美国及其盟国需要清醒的认识这种威胁和策略,以有效应对俄罗斯的混合战略”。因此,研究借鉴俄罗斯混合战争理论和实践成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俄罗斯混合战争这一概念,最早由俄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提出。格拉西莫夫在2013年和2015年分别撰写了《科学技术在战争规律预测中的价值》及《混合战争需要高技术武器和科学论证》两篇文章,文章中系统阐述了俄军对混合战争的认知。格拉西莫夫认为,俄罗斯要学习使用一种军事、科技、媒体、政治、经济和情报策略多管齐下的“21世纪闪电战”,以政治、经济以及人道援助等非军事手段为主,辅之以特种部队及强化信息战等不对称的军事措施,最终达成政治或战略目的。在冲突中,非军事手段和军事手段所占比例约为4∶1,前者包括不利于政治和社会局面的手段,比如颠覆、网络攻击等。格拉西莫夫要求军事专家以及相关人员要把混合战争作为军事理论重点研究方向,总结乌克兰、叙利亚战争的经验,将混合战争制度化、体系化,形成具有俄军特色的混合战争。
俄军事学者A·卡利斯特拉托夫认为,俄罗斯混合战争理论是通过经济、技术、信息和军事封锁,以及通过在敌对国家内部实施破坏行动,同时有效结合破坏其重要目标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破坏敌对国家的心理和物理平衡,从而实现既定目标。俄罗斯在实践中,通常综合运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及信息技术等传统和非传统手段,将网络战、代理人战争、隐蔽的常规军事行动、现代化的游击战与大规模的舆论宣传战以及网络战结合在一起,破坏对手军事、经济潜力,扰乱对方的局势。
混合战争通常是不宣而战,其第一战场未必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事战场,往往是从舆论、经济、外交等领域悄无声息的开始。比如,在2014年由乌克兰民间“亲欧盟示威活动”引发的克里米亚危机中,俄罗斯第一时间组织大规模宣传活动抵制“亲欧盟示威活动”,同时组织对乌东部地区的经济援助拉拢人心、暗中推动反对乌新政府运动等,为俄罗斯特种部队一举拿下克里米亚地区奠定基础。
不同于传统的军事冲突模式,混合战争因其冲突的方式、手段不同,并没有明确的开始时间。比如,俄罗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大国,乌克兰被其视为国家战略缓冲区,一直采取各种措施包括对其施加经济、政治压力,扶持亲俄领导人、误导其政治和军事领导、激起民众不满和挑起大规模骚乱等,确保乌克兰处于俄罗斯势力范围。从2003年的图兹拉岛争议、2006年与2009年的俄乌天然气争端、2013年的乌克兰“亲欧盟示威活动”以及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均可视为俄罗斯对乌克兰使用混合战争策略的延续。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
俄罗斯作为军事大国,并没有一味依靠武力解决争端。它认识到,在与北约长期冲突中,其武装力量并不占据优势,很难有一举获胜的机会。因此,其倾向于最低限度动用军事力量,尽可能通过外交、经济等各种手段,谋取自身的利益。
一方面,俄罗斯政治上主动作为,避免孤军奋战。通常会拉拢、示好政治立场偏向俄罗斯的各国领导人,邀请他们赴俄罗斯进行访问交流,加强沟通,并在国际上给予他们各种支持,对反对这些领导人的声音进行批判和维护,争取政治上的盟友。另一方面俄罗斯通常会用“外交上的积极作为”来为军事行动做掩护,通过一系列的外交手段,迷惑对手,误导或延缓其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叙利亚危机中,为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中东国家的理解,俄罗斯高层展开密集的国家、军事外交活动,多方协调利益共同点;俄总统普京亲自出面,通过坚决否认、有限承认等表态,成功迷惑美国及北约的情报信息判断,造成对手决策迟滞,最后以大规模军演为掩护,迅速完成军力部署。
俄罗斯把经济手段作为混合战争的一部分,打“经济牌”,对对手进行施压或者拉拢。在乌克兰问题上,俄罗斯始终把经济手段作为牵制乌克兰政府的有效杠杆。俄罗斯通过限制对乌克兰输送天然气、限制从其进口产品、终止对其经济援助、停止购买其国债以及催还其借俄巨额债务等手段向乌克兰施压。同时,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半岛加大经济援助,加深相互依赖关系。俄罗斯还将能源作为外交政策工具,通过天然气供应问题,拉拢分化欧洲国家,对欧洲政治施加影响。
一方面,俄罗斯通过打造国家级战略媒体,比如今日俄罗斯(RT)和俄罗斯卫星新闻社(Sputnik)等,打通对内、对外沟通渠道,同时与国内学者、学术机构团体同频共振、密切配合,提高舆论宣传“软实力”,塑造舆论话语权。另一方面,俄罗斯通过资助欧美国家智库、新闻机构、公关公司等方式,积极扶持、利用国外传媒,拓宽其宣传渠道,通过国外媒体,宣传有利于俄罗斯政府的观点来影响政治争论和民众判断。同时,俄罗斯注重发挥网络舆论的力量,在利用网络收集大量可用信息的同时,利用大量网络水军、机器人进行网络“灌水”,让目标国人民怀疑本国政府的行为,从而让舆论偏向于俄罗斯。
俄罗斯打造国家级战略媒体俄罗斯卫星新闻社(Sputnik)等,塑造舆论话语权
俄罗斯还利用一系列“代理人”来进一步扩大其利益,这些“代理人”通常是比较认同俄罗斯政府及其目标的团体(组织)。通过扶持这些“代理人”,形成有大规模群众参与的政治势力,支持他们组织抗议活动,制造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各种事件,进一步瓦解敌对国的政府组织,推翻或动摇敌对国现有政权。
在混合战争策略中,俄罗斯军事力量是其行动的强大支撑,俄军高效的作战能力,是混合战争策略制胜的关键。
格拉西莫夫针对混合战争对部队的要求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观点:混合战争同样需要高科技武器,而快速精确打击仍然是制胜关键;能够以最小作战编成完成任务的军队是最有效的军队。在叙利亚危机中,俄军出动了苏-34新型战斗轰炸机、苏-30SM多用途战机,图-22M3、图-95MS和图-160战略轰炸机;俄空天军部队在短短6个月内,共执行了8922次飞行任务,攻击26087个恐怖组织目标;俄军调集12颗各类侦察卫星,并在叙利亚部署伊尔20侦察机及克拉苏哈-4机动式电子战系统,确保俄军夺取战场制网电权,从而使俄在叙利亚战场上占据优势。在克里米亚危机中,俄罗斯注重发挥特种作战部队“精悍、快速”作用,俄特种部队使用轻重武器、反坦克导弹等装备与敌人作战,协助当地军事组织抵抗乌克兰政府军,在夺取克里米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危机中的行动,被西方军事学界视为混合战争。美国驻欧洲陆军司令部指挥官弗雷德里克·本·霍奇斯指出,俄在克里米亚危机中的军事行动“正是混合战争的本质”。
用混合战争策略回顾克里米亚危机事件,可以看出俄罗斯对乌克兰实施了“三步走”的方法,即:筹备阶段、主动出击阶段以及终局阶段。
俄罗斯认为乌克兰是国家战略缓冲区,因此,俄罗斯对乌克兰混合战争筹备阶段在21世纪初,就一直采取各种措施确保乌克兰处于俄罗斯势力范围:一是维护乌对俄能源上的依赖性,二是维护乌对俄罗斯资本依赖,三是阻碍乌克兰进行自我改革与经济发展,四是在社会民众中传播亲俄思想,五是收买、腐化乌克兰各级官员并暗中推选亲俄政府。
一是组织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反对“亲欧盟示威活动”以及新成立的乌克兰政府;二是暗中组织大规模抗议活动,煽动公众情绪,挑起警民冲突,破坏和扰乱乌东部政权稳定;三是在乌东部地区,给予经济援助,暗中协助当地人员建立军事组织;四是调派负责索契冬奥会安保工作的警卫队由俄远东地区到俄乌边界;五是派遣特种作战部队“小绿人”,协助当地自卫军事组织实现对克里米亚的实际控制;六是进行“公民投票”和签署“克里米亚入俄条约”。
2014年9月5日,俄罗斯与乌克兰签署了关于在顿巴斯地区停火的《明斯克协议》,并于9月20日签署了《明斯克备忘录》。俄罗斯通过一系列措施稳定了对乌克兰的控制。
俄罗斯混合战争的理论拓展了战争的内涵和外延,其在乌克兰、叙利亚危机中的两次军事行动模式,呈现出与之前战争全然不同的特点,无疑对未来军事的理念和实践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使国家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大部分国家处于全球价值链与利益链的节点之上,规模性军事冲突的意愿明显减少,现代战争形式悄然发生改变。俄在乌克里米亚、叙利亚成功实施了混合战争,这一结果推动混合战争思想的普及。
混合战争取代以往以武装力量冲突为主要形式的战争,具有很强的暗藏性与隐蔽性。它作用于政治、社会、经贸、信息、网络和军事的诸多领域,把从消灭敌国显性硬军事力量转向复杂的多层次、多领域的“软硬占领”。正如军事家孙子在《孙子兵法》中写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混合战争的登场从根本上源于国家安全威胁的混合性,即由常规军事力量、非常规军事力量、恐怖袭击以及犯罪活动交织而成的混合威胁,按照传统或非传统、正规或非正规、高强度或低强度的标准来区分威胁,已经无法体现安全环境的复杂性。在乌克兰、叙利亚危机中,俄罗斯在使用常规军事力量、传统战略手段的同时,又重视非正规军事力量比如舆论、网络等非传统资源和手段的运用,从而给北约造成难以应付的局面。同时,传统的作战规则已发生改变,混合战争中对方的弱点有时暴露得更充分,而劣势方则可通过采取非对称作战行动放大自身的能量,未来战争将呈现出多领域对抗、多形式威胁的混合形态,这对国家武装力量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混合战争主要依靠瓦解敌人内部,破坏其军事经济潜力,施加有限的军事干预,从而达到预定目的。因此,我们不仅要懂得如何进行混合战争,更要有能力对抗混合战争。一方面,打造防护硬实力。加大军事力量建设,尤其是特种作战、网络作战等非常规军事力量比重。军事力量在强化常规军事作战能力的同时,要更注重应急反应和非正规作战能力,突出以稳定行动或民事支援行动为主,打造兼顾进攻、防御的全谱行动能力,更好地应对混合威胁。另一方面,打造防护软实力。比如建立消除外部干预和极端主义负面影响的机制;形成家国意识,维护国家体制和国家利益;掌握媒体媒介,维护公共意识稳定;坚决预防大规模骚乱、无政府主义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