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生活的双重缺失与现实重构

2022-05-30 02:28邓易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9期
关键词:时代新人

邓易

[摘要] 培养时代新人已经是当代社会的必然要求,而如何培养时代新人则是当前学校教育面对的关键问题之一。当前班级生活存在平等性匮乏、参与性欠缺等问题,导致无法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苗圃。为化解此种问题,有必要以平等参与式班级理念重构班级生活,即通过商定班级发展规划、设计班级管理岗位、建立多样沟通渠道,培养学生生成平等意识,提高参与能力,进而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 班级生活;时代新人;参与能力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前国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培育时代新人的问题得到了进一步重视。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再次强调“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然而,在目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培养时代新人依然存在诸多障碍,如难以培养学生生成平等意识、体认公共责任等。事实上,学校所欠缺的不是相关教育理念,而是促进学生成长为合格时代新人的苗圃——班级生活。平等参与式班级的构建,旨在弱化学校的权力结构、教师的权威色彩,侧重于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及活动设计之中。它可以有效地改变以往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参与的现象,重构一种师生、生生平等参与的班级生活,有利于学生提高平等意识、形成参与能力,从而为未来成为时代新人做好准备。

一、班级生活的现实缺失

公共生活是一种自由的、平等的、理性的、非暴力的生活。班級生活作为一种公共生活在学校场域中的映射,也携带着平等、参与等特质。然而,在当前班级生活中,主要活动往往以强制的方式来实施,导致其平等性和参与性缺失。

1.强制的思维:平等性匮乏

现代社会的权力结构是以自上而下的垂直型权力进行运转的,具有明显的强制性、等级性特征。这种权力的逻辑也辐射到学校教育领域,导致学校制度的运转也遵循着类似的权力结构,学生的权利受到压制,难以在班级生活中自由平等地表达自身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学生而言,班级生活是异化的。一方面,由于教师在制度结构和知识占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导致师生在地位、权力等方面处于一种不平等的状态,二者之间的交流存在难以突破的壁垒。在教学活动的宏观层面,教师可以把握教学进度、掌控考核成绩等,而学生则仅仅是这些活动的接受者。在教学活动的微观层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班级生活甚至课外活动的实际操控者,处于无可质疑的支配地位,而学生则被置于近乎失语的服从境地。于是,在学生的视野中,班级生活的不平等状况使师生的平等交往异化,即教师成为班级生活的主角,而学生则成为失声的陪衬。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权威的宣扬和维护,也阻滞了班级生活走向平等化。学生对教师权威的信奉,隐含的是对权力等级制的服从,进而消解了师生平等交往的机会。可以说,这种班级生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生活,也不具有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平等性和公共性。显然,当权力压倒权利时,学生就丧失了在班级生活应有的主体地位,而在权力的主导下展开异己性活动,最终会让班级生活失去平等的理念,成为少数人自由的乐园。

2.旁观的实践:参与性欠缺

班级生活作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场景,在其成长为时代新人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价值。然而,当前班级生活并未完全向学生敞开,导致学生无法参与其中。长此以往,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甚至会表现出犬儒主义印记,即对于班级事务抱着消极参与甚至不参与的态度。一方面,学生的参与意识薄弱。尽管一直处于班级生活之中,但部分学生并不认为自己与班级事务之间存在必然关系,也不认为自身的决定能够影响结果,往往持有一种旁观者的态度,主动地移交参与机会而置身事外,不会自发自主地关注班级的事务和决策。有学者通过对扬州、广州、南通、镇江、金华、淮安等地部分中学生的调研后发现,中学生参加的实践活动,包括校外考察或调查、校内学生选举或会议决策等,平均每年不到两次,有的学校初中三年一次都没有组织。另一方面,学生消极参与。即使部分学生偶尔参与到班级事务的讨论和解决过程之中,他们也经常呈现出一种假面式的参与。这种消极性参与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在参与动机上,学生多是出于一己之私;二是在参与主体上,班级生活是极少部分学生的活动;三是在参与的程度上,学生并不了解自身行为在班级生活中的意义,也缺乏理智的思考和审慎的决断,呈现出一种盲从的浅层参与。不难看出,这种所谓的班级生活缺乏基本的参与性,所孵育的学生不会真正关心班级利益,更不会与他人合作实现某些班级目标,关注更多的仅是个人利益的得失。长此以往,学生会习惯于藏匿在私人领域之中,不再主动践履班级责任、合理使用公共权利,对班级生活会表现出无所谓的漠然。最终,学生会主动出让参与班级生活的机会,而对班级生活的放弃也使学生失去了体认和践履参与精神的最佳场所。

学生丧失平等参与班级生活的机会,或者沉迷于私人领域,不愿参与班级事务之中,导致班级生活丢失应有的参与性,一旦学生缺少相应的平等意识和参与能力,未来将无法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化解这种困境,我们有必要重新建构新型的班级形态,让班级生活焕发出活力,成为孵化时代新人的苗圃。

二、平等参与式班级的理论建构

为了培养学生生成平等意识、提高参与能力,学校需要对传统的班级形态进行改造,建构平等参与式班级。它要求教师出让管理班级的特权、弱化自身的权威,让学生去组织班级活动、实施公共管理,从而拓展学生群体交往的公共空间,提升学生的参与能力,进而激发他们的活力。

1.平等参与式班级为何重要

合格的时代新人不仅要生成平等意识和公共责任,更要具备参与社会生活、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因此,学校教育必须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参与能力,否则他们只是知义务而不知权利,明知识而不明操作的“不完全的时代新人”。针对班级生活平等性匮乏、参与性欠缺的问题,平等参与式班级的建构有着独特的价值。因为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就要逐步将教育过程中不平等的教育改造为平等的教育;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就必须创造可以让学生参与的班级生活机遇,如处理和决策班级事务的机会。正是生活的体验和参与的机会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将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转化为个人的信条,从而弥补自身平等意识的缺乏和参与能力的薄弱。可以说,学生进行班级管理和活动设计的过程就是自身真正参与到班级生活之中,获得具有属己性的亲身体验。事实上,学生若想进行良好的班级活动,需要掌握平等参与的基本技能。这种技能的获得需要教师创设特定的情境来培养,如开放的班级管理、平等的课堂氛围等。具体的形式包括让学生竞选班干部、自主制定班级公约、小组讨论式学习……正如有学者指出,当学校在管理制度上没有公共精神,当课程与教学一直采取强制灌输的模式,当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都被等级观念所浸透的时候,学生们根本没有全面发展的机会、基础,再好的教育课程也都会流于形式,都只能是纸上谈兵。事实上,平等参与式班级在组织结构上会弱化权力运转,在管理制度上能够体现平等精神,在实施过程中会开放参与机会,建构出真正具有平等性和参与性的班级生活,让学生在其中能够真正决定班级的发展、维护自身的利益,具备一个时代新人所应有的素养。

2.平等参与式班级何以可能

平等参与式班级的建构不仅具有理论的必要性,也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它既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导者,还统合了教师的利益和发展诉求。首先,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个体发展与平等参与式班级的构建相耦合。平等和参与不仅是一种管理制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基于这种理念,平等参与式班级让学生参与到班级所有事务之中,在行使权力时关注责任,在维护权利时履行义务。其推行的第一步是确立“与己有关”的理念,即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展示自我,对班级事务敢于表达不同的见解。在平等参与式班级中,学生是参与者、讨论者、决策者,而不是旁观者、沉默者、边缘者。它向每一位学生平等地敞开参与的空间,真正做到把学生作为思考问题的逻辑起点,并杜绝将部分学生作为班级生活的中心,而是将所有学生都视为班级活动的主导者。其次,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看,班级各项管理活动向学生开放。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将每一位学生都纳入班级系列活动的推进过程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学生都会成为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而平等的交往方式也会将每个学生联结起来,让他们能够在相互尊重的相处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最后,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要给“权威性”教师角色脱冕。平等参与式班级要求教师将班级管理的权力移交给学生,不再扮演管理者、决断者的权威角色。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决策能力,也可以让教师走出以往神圣化的窠臼。长期以来,我们都将教师定位为蜡烛、春蚕等,要求其勤劳奉献、牺牲自身,进而成全所有学生。这种无意义的抬高不仅让教师身心俱疲,也将班级管理和班级生活的所有责任都置于教师身上,尤其是班主任。在平等参与式班级中,这种问题可以被有效地化解。教师更多的是支持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互相合作,创造属于自身的班级生活,而自己则从台前退隐到幕后。可以说,平等参与式班级的建构将会极大地减轻教师的负担——无论是在精神层面抑或是在身体层面,并给他们留出充分的专业发展空间。正是因为能够将师生双方的利益统合起来,平等参与式班级才能在学校之中落地。

平等参与式班级是对传统班级管理形态的变革,也是对建构具有平等性和参与性班级生活的落实,可以让学生在体认班级生活的基础上生成平等意识、具备参与能力,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三、平等参与式班级的实践探索

平等参与式班级可以化解当前班级生活存在的问题,构建出具有平等性和参与性的班级生活,从而成为学校培养时代新人的苗圃。它要求在实践环节紧紧抓住两大要点,即前提是“平等”,关键在于“参与”。平等的方式将所有学生都纳入班级生活之中,而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也获得了相应的能力。鉴于每个班级的情况存在差异,教师可以抓住这两个要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打磨,最终与学生共同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建构平等参与式班级的行动方案。

1.商定班级的发展方案

如何让学生尽快成为班级生活中合格的时代新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学生真正掌握班级的发展方向,如直接制定班级发展方案。班级发展方案的地位相当重要,相当于“国家的五年规划”,是班级生活的理念指导,也是全体师生接下来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努力目标。教师将如此重要之事交给学生,当然应该分步有序地进行。第一阶段,布置任务,学生思考。班主任要摆脱以往的想法——完全将班级发展视为分内之事,而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在学期开始之时,班主任将相关任务布置下去,让每个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涉及的内容包括班级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的前景等。第二阶段,学生汇报,分组讨论。一至两周之后,班主任利用班会课鼓励一些有想法的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然后会同全班学生初步筛选出几个较为完善、有可行性的班级发展方案。随后,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围绕某个方案进行分组讨论,利用两三天的时间进行充分地沟通,最后达成共识。在得到学生们的认可之后,班级发展方案就正式确定下来。第三阶段,具体商讨,有序实施。班级发展方案被制定出来并得到认可之后,最重要的是真正落实到班级生活之中,这就要求学生们共同商议发展计划具体的实施步骤。一方面,班主任要充分信任学生们的创造性和行动力,发动他们为班级发展方案的实施建言献策。这些关于方案实施的建议也许是稚嫩的、有缺陷的,却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更容易外化为学生的行为。学生在尝试错误后得到纠正,比在强迫中接受正确举措的效果要好得多。事实上,学生的平等意识正是在真正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的,而非纸上谈兵或是作为提线木偶而被灌输。另一方面,在学生思考、讨论之后,班主任也要主动进行指导。学生毕竟还不具备完善的理性能力,需要在参与中被教导、在体验中被引导。因此,班主任要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指导,协助学生解决在落实班级发展方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然,班主任要以“班级发展顾问”的角色出现,而不能代替学生做决定。不难看出,学生自主商定并落实班级发展方案的过程,也是班级生活良序运转的过程,更能促使自身在参与班级管理过程中形成时代新人的意识。

2.设计班级的管理岗位

班级中的管理岗位是班级生活合理运转的枢纽,也是最能锻炼学生参与能力的途径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班主任可以和学生设计更多形式的班级管理岗位,争取让每个有意愿的学生都能够体验。其一,根据班级事务,因事定岗。以往的班级岗位多是由班长(正副)、委员(学习、卫生、纪律等)、组长构成的阶梯形结构,人员比较固定,权力分布不均,运转较为僵化,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获得相应的岗位,从而成为班级生活的旁观者。为消除这方面的不利影响,班主任可以按班级事务的性质重新规划不同的工作岗位,如管理类(班级运转、纪律维持等)、服务类(生活、卫生等)、特长類(体育、音乐等)。在岗位设定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平等竞选上岗。其二,根据学生需要,因需上岗。以往班主任为了管理班级事务的便利,会依据学生的成绩或经历来选定班干部。这种做法既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成长需要,也无法充分激活班级内部的活力,甚至会导致学生因为权力依循惯性而形成某种等级制。为了去除这种弊端,班主任要打破班干部的“终身任命制”,实行岗位轮换制,而轮换的标准是班干部的工作是否获得同学们的认可。这样既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岗位上来,也让每个班干部都能在同学们的监督下更好地履行职责,从而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当然,为了保证班级工作的有序落实,岗位轮换制要采取更灵活的方式,即根据岗位的性质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这种结合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让他们在不同时间担任不同的职位并履行相应的职责,使各个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得到锻炼。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对管理岗位进行系统规划和调整,为班级生活的良性运转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也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岗位上锻炼相应的能力,使之能够获得全面发展。推而广之,学校为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也需要重构学校层面的管理制度,如选举学生代表、相关岗位向学生开放、成立校务管理委员会等,推进学生自主管理学校事务。

3.建立多样的沟通渠道

在班级生活的运转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而大部分问题都是由于师生、生生之间沟通不畅导致的。针对这种情况,应组织建构师生平等协商的空间,形成互动的主体沟通关系。这种协商空间的搭建需要班主任主动建立平等通畅的沟通渠道,既让学生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也让不同的意见之间可以相互对话,在讨论中形成共识,在碰撞中达成耦合。具体而言,一方面,利用常规的沟通方式。师生的日常交谈、问题座谈、班会讨论等形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并成为常规的沟通渠道。通过这些常规渠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自身关于班级管理的看法,完善平等参与式班级的建构。换言之,班级生活是允许或者说鼓励存在不同看法的。当然,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能够察觉到学生的成长需要、在班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其列为接下来班级工作的要点。这样能有效地避免班集体对学生个体需求的压制,让学生从对权力的依附中摆脱出来,从而充分彰显自身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利用新的沟通媒介。面对信息社会中沟通媒介的更新,教师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开发利用网络平台,提升师生、生生交往的频次和质量。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可以借助QQ、微信、微博、邮件等方式建立多样化的沟通网络,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这些新的沟通方式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有效弥补常规沟通方式的不足,同时还能利用其即时、高效等特性将师生、生生联系得更加紧密。学生在新的沟通媒介中起着中介的作用,联系着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当然,他们还扮演着参与者的角色,可以发表在班级中没有机会表达的意见和建议。经由上述两方面的努力,每个班级由班主任牵头、由科任教师组织、由学生参与、由家长配合,可以形成立体化的沟通网络。这种立体化的沟通网络有利于整合家庭资源,将之与班级生活对接起来,实现家校合作,从而对学生形成教育合力。其实,任何一个班级都可以建构出类似的立体化沟通网络,但在平等参与性班级中才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促使学生能够更多地表达、更快地成长。

通过分析当前班级生活存在的现实缺失,我们不难发现其对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也凸显了平等参与式班级对于建构真正的班级生活的重要作用。当然,这种做法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是生成学校良好生态的起点,也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基本途径。

[本文系汉江师范学院一般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及培育模式研究”(编号:2020C0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N].人民日报,2020-10-14(01).

[3] [美]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M].竺乾威,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9.

[4]孙联荣.非行政性组织的创建——学校组织变革的实践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9(8):35-38.

[5] [美]詹姆斯·博曼.公共协商:多元主义、复杂性与民主[M].黄相怀,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103.

[6]叶飞.学校公民教育的组织困境:基于公共性匮乏的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25-32.

[7]王雄,朱正标.重建学校公共生活[J].中国德育,2007(8):33-39.

[8]孙银光,杜时忠.公民教育视角下的学校德育体系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6(16):89-95.

[9]檀传宝.当前公民教育应当关切的三个重要命题[J].人民教育,2007(Z3):4-6.

[10] John Dewey. Can Education Share in Social Reconstruction?[A].The Later Works,Vo1.9. Southern.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88:206

[11]李伟胜.建设民主型班级的系列技法[J].班主任之友,2009

(11):7-14.

[12]叶飞.从“控制”走向“治理”——基于“治理”理念的学校公共生活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3):40-45.

[13]杨建朝.从虚假到真实:集体主义教育反思[J].教育学报,2011(5):41-47.

猜你喜欢
时代新人
引导时代新人树立道路自信2
论理工科高职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的对策
在践行核心价值观中“育新人”
立足基层党建 培养时代新人
习近平“时代新人”三题
高校共青团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进程中的功能研究
时代新人的成长环境
培育时代新人的三重维度
高等教育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如何让十九大精神浸润学子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