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锋
2018年8月至2021年4月,我担任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镇乐国窝铺村驻村第一书记,是村里的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
那几年,我和驻村工作队员一起走遍村里的千沟万壑,走进千家万户,知村情、访民意,与村干部一同理清村庄发展的千头万绪、应对千变万化,找症结、谋发展,同村里的党员群众一道历经千辛万难、抵挡千磨万击,聚人心、寻富路。
乐国窝铺村不仅脱贫摘帽、旧貌换新颜,还在乡村振兴路上抢得先機。
今年64岁的王瑞德,年轻时参过军,退伍回乡后种庄稼、打零工、跑客运,啥活儿都干过,多年来一直当村干部,在村书记、主任一肩挑的任上干到年过60岁,才转任村副书记,村里的大事小情全装在他心里。
“早些年村里可是真穷,压根儿就没有产业和收入。最窘迫的时候,村部连电费都缴不起。”提起这事,老书记连连叹气。
据他介绍,10年前,不仅村穷,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很窘迫。村子四面环山,林地占了80%,剩下的多是旱地,干旱、大风是常有的事,根本种不出多少粮食。靠天吃饭,在这座塞北满族山村得到最真实的诠释。
年轻人念几年书就走,上外地读书、务工、做生意的都有,加上参军、外嫁的,600人的村,常住的不到200人。留下来的,要么没有劳动能力,要么照顾老小脱不开身。在村里,除了种些小米、玉米、豆子等耐旱杂粮,就是养鸡、羊、猪,盼着年前换成钱。如果家里没有在外务工挣钱的人,日子肯定紧巴。
穷则思变!想要富村富民,还得靠产业带动。村里首先打起太阳光的主意。利用光照时间长的优势,先建起村级光伏电站,发电并网后,村集体每年增收23.2万元。3位村民担任管理员,每人年增收6840元。尝到甜头后,村里又通过帮扶单位民建中央,为44户低收入户免费安装户用屋顶光伏,每户年均增收3000余元。
接下来,村里把目光转向土地。为了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村里向浙江民建、广东民建和县里争取帮扶资金232万元,建起百亩果蔬大棚基地,种植网纹瓜。村集体年均增收12万元,村民获得每亩800元的土地流转金,棚内务工日结工资120元。其他土地经过整合,种上山楂、药材、葵花、蔬菜等。
传统作物也没落下。在帮扶单位协助下,村里杂粮的品质大大提升,还有了精美的包装。我还作为代言人,通过网络推介产品。发现有村民会做鞋垫、编竹筐,经过引导,打造了一批手工文创产品,促进增收。
为了给村民增加就业机会,村里争取资金建起扶贫车间,引进制作箱包的企业入驻。10余位村民每月约拿2000元工资,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村集体也多了笔租金收入。
党员王艳军的家住在村口,是村里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见证者。
“以前,进村的土坯路是大家伙儿沿着山脚踩出来的,七弯八拐、坑坑洼洼,即使好天也不好走。要是雨雪天气,就甭想出门。”王艳军回忆,“停电是家常便饭,刚有手机时信号忒赖,也没有文体设施,农闲时不是玩牌就是闲聊。”
乐国窝铺村新貌
谈到近些年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便利,他滔滔不绝。
最大的便利是2014年修好的柏油通村公路,既宽敞又平整。从前坐车到镇里,要颠簸近一个小时,现在20分钟就到,到县城都用不上一小时。
村里加装变压器、改造电网后,很少会停电。自从有了通信基站、网络宽带,村民们用上了手机,孩子们疫情期间也能在家上网课。
在村口,便民候车亭让大家等车时免受风吹雨淋,小桥加宽加固改造后大货车都能开进村。河道护堤坝修好了,再不怕汛期的大水淹到家。一眼眼机井让旱地变成水浇地,一盏盏路灯使夜路变得亮堂。村里还陆续建了卫生室、农家书屋、健身房和3座公共厕所,修了篮球场、文化活动广场、大舞台,装了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文体活动开展起来了,生活越来越便利,大家可乐呵了。
当问起作为村民最自豪的一件事,王艳军爽朗地笑了:“咱村的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不仅在全镇独一个,全县也没几个村能做到。”
“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国家对农村和农民的扶持。”王艳军的笑容,完美诠释了生活水平提高给乡亲们带来的满足感、幸福感。
近年来,在树立文明村风、完善乡村治理上,乐国窝铺村走在全县前列。
外地媳妇董美莲原籍广东,嫁过来后丈夫外出务工挣钱,她留下照顾一家老小。孩子在村里上学,她在扶贫车间上班。
要说村风民风,董美莲的感受最深:“村里的人都很善良,对我就像亲人一样。有了爱心超市、扶贫车间、活动广场后,从前打麻将、扯闲篇的人,如今都在挣积分、踩机器、搞锻炼。”
她说的“踩机器”,是指在扶贫车间上班,“搞锻炼”是跳广场舞、扭秧歌、编排文艺节目、开展体育活动等,“挣积分”是通过为村里作贡献而获得爱心超市的积分。
为了改善村风、凝聚民心,2015年村里设立了“道德银行”,通过记录村民的文明行为弘扬正气;2018年又创造性地建起全县首家爱心超市,超市里都是大家日常生活用的物品和农具,大到家用电器,小到铅笔橡皮,一应俱全,备受村民青睐。
通过正向激励,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激发,孝老敬亲、互帮互助、争做好事蔚然成风,归属感、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
如今,村中时时都有和谐之声,处处彰显文明之美。爱心超市的做法成为全县的先进典型,在所有行政村推广。
2020年,乐国窝铺村先后被评为县级文明村、市级文明村,成为河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村。
说起村里的环境变化,2016年2月来到村里,至今仍坚守岗位的驻村干部周宗宝最有发言权。
刚到村里时,想象不到村里的环境竟然这么差:雨后的巷道泥泞不堪,随意搭建的土屋、任意堆砌的杂物、杂乱的石堆土堆随处可见,粪坑、猪圈、家禽家畜粪便散发出阵阵恶臭,加上生活垃圾四处散落,污水横流,蝇虫肆虐,让人望而却步……
村口的生态经济园
2020年5月13日,笔者(左)在爱心超市里为村民兑换物品。
看到逐步恶化的环境,村干部、驻村干部和党员群众纷纷站了出来,制定美化环境的规划,齐心协力,从自己做起,从一件件小事干起。几年后,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2018年9月,北京旅游学会受邀来村指导村容村貌改善工作。听了专家的意见,村里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环境治理。
广东民建给村里捐赠了一辆垃圾运输车和一辆洒水吸粪车后,干部群众齐动手,多次开展垃圾清理行动。经过治理,从家庭到巷道,再到村中各个角落,垃圾没有了,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
原来村口杂草丛生、乱石堆积的地方,被打造成一个生态经济园,种上了山楂树和各式花卉、药材,建起了休闲凉亭、健身步道、花架,安了户外桌椅、太阳能路灯,成为村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一处原来被私搭乱建的棚子、猪圈和垃圾堆占据的公共用地,被改造成了小广场,建了花壇和公厕,摆了老物件,安了健身器材。
8处不起眼的卫生死角改造后,成了五彩缤纷的景观园。村子主路和部分巷道两旁种上了金叶榆、格桑花等,一到夏秋之际,格外迷人。经过美化、修复处理后,村里所有院墙实现风格统一。村口新建一座简洁、大气的仿古村标,“乐国窝铺村”5个朱红大字喜迎八方来客。
党员群众每年开展多次植树种花活动,孩子们也利用节假日时间参与进来。2020年9月,乐国窝铺村被评为河北省省级森林乡村。
不久前,我收到一个好消息:在村里取景、村民参与拍摄,反映本村脱贫攻坚成果的电影《最美青春献给你》通过审查,获得公映许可证。
期待早日通过银幕,重回一趟那个充满活力的满乡小村,再看一眼乡亲们熟悉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