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为例,论述基于时空观念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利用古今铁路变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时空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以彼析此,构建开放的课堂;由家思国,实现情感的升华,探讨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关键词】时空观念 地理课堂 教学设计 人地协调观 交通运输 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5-0131-04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高度重视复杂、开放性真实情境的创设,即把具体任务尽可能放在真实、复杂性的现实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综合思维建立地理知识结构并合理表达地理观点,形成学科思维方法。”当前信息时代,各种情境素材内容相当丰富,“什么是适合课堂的情境”“如何选择和处理各类生活生产和学术素材”“怎样设计多维度、多层次的问题来推动课堂教学”等,成为高中地理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基于地理课堂教学中时空观念的重要性,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2《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教学设计为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特点,培养协调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意识,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一、地理课堂教学中时空观念的重要性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其横跨自然、人文两大学科体系,又与其他学科多有交叉,涉及知识内容广泛。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地理学科学习时,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还要思考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维度下,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原理和过程。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情境设置、重视情境的时空观念、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一步凸显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
一方面,可以利用地理课堂情境中的时空观念,充分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区域认知是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区域认知要求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认识不同区域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和联系。针对不同空间的区域分析,要求学生能够立足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基本分析思路,运用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观点,思考影响区域发展各要素的成因和相互关系,以及该区域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区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利用地理课堂情境中的时空观念,有助于学生培养人地协调观。人本主义认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不仅包括知识层面,而且包括情感的渗透和人格的塑造,从而促进个性发展。地理课堂的学习过程强调发展的理论和观点,地理情境中的时间观念强调引领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同的地理素材能够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在时间发展、自然变迁的环境中,了解地理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演变,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协调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意识,从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二、基于时空观念的教学案例设计
交通运输业作为一种人类产业活动,具有区域分布的一般特性。在国民经济和人类生产生活中,交通运输业可以促进地域联系和资源流通、辅助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比工业和农业的区位分析更显复杂,更难厘清其层次关系。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因地制宜,综合考慮自然人文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下面,笔者以《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课为例,从教学设计入手,以小见大,引导学生思考基于时空观念的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影响的一般分析模式。
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2的教学目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特点,树立绿色发展、共同发展、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其具体要求是: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因此,《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包含两层关系:一是交通运输业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二是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要分析交通运输业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生需要结合具体案例,把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认知;在对教学素材的选取上,需要关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优选不同的时空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构建知识体系,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一)用古今变迁激发学生兴趣
师:“百年京张,历史跨越。”1909年,“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和工人们战胜重重考验,架起了第一条由中国人独立自行设计和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振奋了民族精神。2019年12月30日,在京张铁路建成110年之际,京张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京张高铁也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配套设施和重要保障。两条跨越百年的京张线,见证了工业文明的两次历史碰撞,也是中国发展的伟大跨越。请大家跟随视频镜头,一起坐上世界上最先进的京张高铁列车,感受沿途迷人的风光,同时感受中国科技的飞速进步,和中国人一百多年以来传承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
【设计意图】结合京张高铁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时政新闻素材,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对比中国古今铁路交通运输的变化,了解交通运输的演变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激起了学生努力拼搏建设祖国、告慰先辈的民族责任感。
(二)用时空情境培养综合思维
1.师(过渡):中国仿佛变“小”了——中华大地“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不断延伸;人们的梦想变大了——高铁纵横,“说走就走”,百姓出行半径随着“高铁经济圈”的扩大而不断扩大。交通运输业对区域发展有着怎样深刻的影响呢?本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从柳州出发,沿着湘桂铁路、京广铁路一路北上进行交通考察。
2.师:首先来到第一站——郑州站。郑州拥有亚洲排名第一的火车站,被称为“中国铁路心脏”。接下来,请大家看看这座“亚洲第一”的火车站。
【情境呈现】清朝晚期,郑州还是一个小县城。1906年,经过河南的卢汉铁路(后改称京汉铁路)建成通车,其后,汴洛铁路与京汉铁路在郑州交会,郑州成为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这不仅繁荣了郑州的经济,也改变了郑州的城市框架。1954年,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城市。随着京九、焦柳、宁西、新兖、太焦等铁路建成,加之郑西、郑徐等高铁通车运营,郑州的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加强。
请阅读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郑州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铁路运输的兴起。)
(2)根据示意图(如图1所示),判断郑州不同时期的城市形态并说明其成因。(1950年属于团块状;1980年沿铁路线延伸呈组团状;2010年沿铁路、公路发展呈组团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师:郑州东部有一座古都——开封,中国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都城汴梁(开封的古称)及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封。
【情境呈现】开封位于河南东部,西与郑州毗邻。西汉时,汴河已是最重要的运输航道,它衔接南北,是交通经济的大动脉,发挥了巨大的漕运、通商和文化交流作用。北宋便是依托发达的汴河水运定都开封,都城东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公元1128年,黄河夺汴,水路淤废,失去了交通枢纽的古都开封不复当年荣光,渐渐成为“没落的贵族”。
请根据材料,分析开封由荣转衰的主要原因。
【设计意图】郑州和开封是不同区域下受交通影响巨大的两座城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交通运输的兴衰对区域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郑州的兴起和开封衰落的主要原因,說明交通运输方式、城市地位的变化对聚落发展既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消极的影响,不同时间交通运输方式地位的变化导致了城市的兴衰。
4.师:现在我们继续北上,来到石家庄站了。石家庄人一度很想给石家庄这个城市改名字,他们认为“石家庄”这个名字已经配不上其大都市的格局。那么,石家庄是如何从一个村庄变成繁华大都市的?我们一起来了解它的故事。
【情境呈现】石家庄原本是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向南迁移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如图2所示)。后来,石太、石德铁路在此与京汉线交会,石家庄由此迅速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逐渐取代了正定县的地位。工商业的兴旺带动了区域发展,如今的石家庄成为河北的省会城市及省内最大城市,京广、石德、石太铁路等均经过这里。2016年,石家庄城区人口为445万,而正定县总人口却只有几万。
5.结合图文材料,教师引导学生从城市等级、人口数量、城市用地面积、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对比石家庄市和正定县在不同时期城市规模的差异。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空间的对比,分析石家庄和正定县出现城市规模差异的原因,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交通运输的布局影响了城市等级、人口数量、用地面积、经济发展水平等,从而导致城市规模出现巨大的差异。学生从中了解,城市的兴衰和城市规模的改变正是区域发展的一个集中体现。
(三)以彼析此,构建开放课堂
1.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形成了水陆空立体化多元发展格局。那么,我们的家乡柳州有哪些交通运输布局,它们有何特征?在柳州,有一座特别的小县城——三江侗族自治县,它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但也是广西县域中第一个通高铁的县城、第一个有铁路始发列车的贫困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如何依靠交通运输加强区域联系、促进经济发展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三江侗族自治县通过发展交通运输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
【情境呈现】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柳州市北部,位于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昔日的三江对外交通不便,农产品因输出不畅通难以转化为商品,农民收入低,农村面貌落后。在国家脱贫攻坚、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背景下,三江侗族自治县抓住机遇,全力推进乡村道路建设,西进贵阳、东连广州、南下北海、北接长沙,形成了公路、铁路交织的快速网络交通枢纽(如图3所示)。县域优质的农产品,特别是茶叶等,吸引大量客商前来收购,独特的鼓楼、风雨桥吸引了中外游客慕名而来。今日的侗乡一片欣欣向荣,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已于2020年11月成功脱贫摘帽。
2.师:“要致富,先修路。”三江侗族自治县特色农业比较发达,但国民生产经济结构中农业比重大,工业基础薄弱。为了促进三江侗族自治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你认为,三江侗族自治县未来的交通建设应该如何发展?如果你是一位城市规划设计工程师,你对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未来有怎样的构想?请在空白底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你对三江侗族自治县未来交通运输布局的构想。(教师提供柳州市地形图、广西交通地图、泛珠三角经济圈行政示意图,图略。)
【设计意图】通过时空案例对比学习,让学生学会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影响的一般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乡土地理素材“三江侗族自治县依靠交通脱贫致富”的实例,有效说明了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由此,学生用所学理论分析家乡案例,在知识层面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在能力层面,开放式的教学设计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选择家乡的一个贫困县进行情境教学,又能激起学生的乡土情怀,坚定了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致力建设家乡的决心。
(四)由家思国,实现情感升华
师:三江侗族自治县之所以能够脱贫致富,正是因地制宜选择了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并且进行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三江侗族自治县成功脱贫仅仅是我国脱贫攻坚战中的一个缩影。经过8年的奋斗,到2020年,我国有80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有将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我国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达到70%。
在脱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交通运输起到了重要作用。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区域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正因如此,我国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建设,很多交通闭塞的地方“天堑变通途”,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还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联系,从而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
【设计意图】对三江侗族自治县脱贫致富的案例进行总结和升华,引用“一带一路”倡议,由家乡脱贫的案例上升至国家的脱贫攻坚事业,由对今天的成就引申对未来的思考,空间尺度在扩大、时间尺度在延伸,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有效培养了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板书设计
三、教学反思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课是区域产业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串联起城市、农业、工业发展的一系列内容,并且直接体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是对农业和工业相关知识点的延伸和深化。学生在交通运输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现实体验,教师应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精选教学案例,开展基于真实情境的课堂教学。
本课教学以“百年京张,历史跨越”的视频资料作为导入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铁路发展的历程,为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另外,教学设置了交通考察情境,精选时空对比案例,从中渗透学科知识,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探讨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最后,通过设置开放式课堂,以乡土素材探讨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意义。几个环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启发式和层层递进的设问方式符合學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学会合作、学会表达。
本课教学还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课堂始终。结合2022年北京冬奥会素材,在导入环节讲授两条京张线的故事,激起学生的民族情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郑州和开封、石家庄和正定的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变迁,激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区域认知能力;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引用家乡的一个贫困县作为素材,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勾勒出未来三江侗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布局的个人构想,这既是对全课所学知识的运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升华了学生建设家乡的情感;结束语中引出“一带一路”倡议,使本课教学情感格局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这样教学既强化了学生“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的全球一体化大格局观,又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高中地理课程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伟大建设成就和重大发展战略,关注现代居民应具备的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现代文明生活生产方式的需求。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地理时空素材,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问题,了解地理要素的时空动态规律,利用地理知识来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科在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方面的教育价值,发挥立德树人的核心功能。
参考文献
[1]吕伟媛.高中人文地理过程知识的教学策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覃晓笛(1989— ),广西柳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硕士,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地理教学。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