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强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将95例患者按照电脑随机法分组,观察组50例实施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药物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和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疾病处于急性期的脑梗死患者开展早期神经康复治疗,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早期恢复。
关键词:脑梗死;早期神经康复治疗;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10--01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即便患者经治疗后幸存下来,但仍存在极高的致残风险[1],并且发病后还可出现多种功能障碍,包括精神方面、运动方面、神经功能方面等,特别对于急性期患者,早期给予其有效治疗十分重要,从而挽救患者生命。对于处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而言,主要以最大限度保留残存功能作为康复目标,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早期回归家庭和社会[2]。本文目的在于探究早期神經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影响,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共95例,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起始时间在2020年8月、终止时间在2022年2月。纳入标准:(1)患者和家属均对本次研究保持同意态度,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疾病处于急性期;(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并发症;(2)伴有双侧病变、短暂性脑缺血;(3)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
观察组中28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平均年龄62.52±2.89(45~80)岁;病程7d~3个月,平均(1.65±0.32)个月。对照组中30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平均年龄62.36±2.78(46~80)岁;病程8d~3个月,平均(1.78±0.55)个月。两组基线资料中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给予其15mL金纳多注射液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2周为一疗程;并指导患者口服拜阿司匹林,每日1次、每次0.1g;脑复康片每日3次、每次0.8g。
观察组采用早期神经康复治疗,主要包括:①运动疗法:在患者卧床期,给予患者早期坐位平衡训练、关节被动活动,定期更换体位;对于患者离床期,主要以站立、重心移动、步行、移乘、坐位平衡、跨步、日常活动能力等训练为主,并加强患者全身协调性训练;对于步行期,主要以站立平衡、使用手杖上下楼梯、步行训练为主。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家属和护理人员均需纠正患者错误的训练方式,避免造成肢体损伤,上述训练均每日1次,每次45分钟,疗程为6周。②电针治疗:取患者仰卧位,针刺入穴,采用重雀啄手法。对于极泉穴,操作者用左手将患肢托住,于该穴位下1厘米处直刺,深度在1~15cm,采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抽动3次为宜;对于委中穴,指导患者直腿抬高,进针深度在1cm,手法同上,以患者下肢抽动3次为宜,不留针。将患者体位改为侧卧位,并指导患者屈髋曲膝,上肢取患者以下穴位:手三里穴、合谷穴、手五里穴、曲池穴、肩髃穴、外关穴;下肢取以下穴位:风市穴、足三里穴、解溪穴、太冲穴、阳陵泉穴、承扶穴、环跳穴,得气后与电针治疗仪连接,仪器型号为G6805 II型,选择连续波,上肢与手三里、曲池连接,下肢与阳陵泉、足三里连接,每日治疗1次,每次半小时。
1.3观察指标
对比2组各项指标。采用Fugl-Me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分别在患者入院前24小时、治疗后进行,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3]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总分在21分,得分越高,则提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测定[4]:于入院时、治疗后取患者5毫升静脉血,将其作为检验样本,并置于普通试管内,置入规定温度下保存2小时,使血样凝固,以每分钟1500r的速度离心,时间约为10分钟,取其上清液,将其置于内毒素试管和无热源试管内,并进行编号,将其封口,最后放置在零下30℃温度下待检。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对Hs-CRP水平进行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1、IL-6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TNF-a水平。上述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并选择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提供的试剂盒。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研究数据中,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的形式表示,并以X2检验,核算软件:SPSS28.00,P<0.05,说明以上数据存在明显差异。
2. 结果
2.1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各项因子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TNF-a、IL-1、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2.2两组NIHSS评分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
2.3对比FMA评分和MBI评分
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和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
3.讨论
对于处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而言,由于其发病后血液供应中断,从而导致相应脑组织能量耗尽,同时还存在神经元死亡现象,进而促发免疫反应,引起炎性细胞的激活和浸润[5]。另外,由于血管再通容易引起血流再灌注的发生,同时还可导致大量的活性氧产物生成,其能够对多种化学和细胞因子造成刺激,包括神经元在内的缺血细胞等,而炎性细胞被激活后,容易导致多种炎性介质被释放,例如趋化因子、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等,从而导致脑细胞损伤加重[6]。
研究[7]发现,早期康复治疗作为卒中单元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临床对于康复治疗的最佳治疗时机尚未明确,根据WHO所推荐的康复时间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后的48小时作为最佳的神经康复治疗时间。而以往研究数据表明,通过早期进行神经康复治疗,能够使患者运动功能得到改善,其机制与早期治疗能够影响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血小板活化相关。针灸作为促进患者功能早期恢复稳定重要措施,并且能够使局灶性缺血患者血清TNF-a以及sICAM-1的表达得以降低,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在本次研究中,通过采用电针治疗,能够使患者病灶区神经元和突触数量得以增加,为患者突触功能重组奠定基础。而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对患者康复也具有一定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各项运动措施,能够使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得以提高,并且恢复患者运动功能,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病情早期康复。根据以往研究表明,在组织损伤的重要因子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a均为参与组织损伤的重要因子,其中IL-1在多種炎性过程均具有参与作用,而根据临床研究[8]显示,脑缺血发生15~30分钟内,即可出现IL-IβmRNA的上调,当缺血数小时后,IL-Iβ蛋白则出现增加趋势;TNF-a则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将缺血损伤程度加重,其能够对黏附分子上调,从而使白细胞对血管壁的黏附以及浸润增加,对氧自由基的形成产生刺激,促使胶质细胞的激活。在本次结果中,观察组上述炎症因子水平经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早期进行神经康复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减轻炎症损伤程度。
综上所述,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对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朱倩桃,梁禄凤,张科,等.红花注射液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疾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8(2):188-191.
[2]李谷维.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1,16(6):357-358.
[3]马珊珊,王瑞萍,张云,等.早期综合评估及康复训练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功能恢复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3):369-372.
[4]郑琦,施爱梅,顾旭东,等.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和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10):895-898.
[5]蒋红,隋如,李文浩.磁疗联合中频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11):39-42,47.
[6]杜宝坤.中药针灸辅助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病人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5(9):1440-1441.
[7]赵媛.分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4):2247-2249.
[8]张巧利,张军玲,赵红.早期康复护理提升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9):1478-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