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玮炜
扑面而来的情绪都是焦虑,不断飙升的数字写满担忧,这是必然的,唯一让人类恐慌的或者说同人类争夺地球统治权的就是病毒,不巧西安深陷其中。
为预防新冠病毒疫情,7月份老公便被派往西安“两站一场”防疫抗疫第一线,几天前,儿子也被封在学校,我也因看望儿子隔离在家。疫情又来了,这个时代爆裂的词语似乎是坐上高速行驶的列车,四处游荡。在病毒与文明交汇处,虽然不能预见的疫情让人心生敬畏,但是大家依然心生期待,都相信寒夜匆匆,一切终将过去。
其实,人类成长史便是与疾病斗争的血泪史。秦汉之时,先民们已经意识到隔离疫病患者可以阻断疾病的传播,宋元时期也格外重视疫病的预防和治疗,明代已经推广人痘接种术,1910年底中国东北地区爆发的“黑死病”仅用四个月便被成功扑灭。然而,发生在身边的SARS乃至正在肆虐的新冠病毒都在用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距离解决传染病问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封城,居家,各类媒体轮番上阵,祈祷声、祝福声,声声入耳,无不向人们传递出这个世界有暖,有希望!是的,世间应如是,纵然我们与病毒的斗争永无止境,命运却让我们狭路相逢,我们不能退缩,只能义无反顾地前行。
虽然我们家四口人在三个地方,但比起庚子年隔离在家的不镇定,内心没了焦灼,反而被繁华掩藏的真情所厚待。此刻,既无心谴责步行穿越秦岭和横渡渭河回家的人,也无心埋怨那个谩骂抗疫人员的无礼者,深陷生命之囧局,局外之人不妄加评断,人心自有公道。
西安是我曾经求学四年的城市,古典的大唐不夜城,历史悠久的古城墙,一座连着一座的高等学府,川流不息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灯火通明的城市,钟楼、鼓楼、大雁塔、小雁塔,在历史的烟云中彳亍前行,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传说……如今,安静的长安城里来回穿梭的只有白色防护服,他们蹲在路边的冰天雪地里吃着盒饭,双手冻得通红,有人不堪重负晕倒了……一幕幕都是感动。
朋友圈一位作家写到“处乱不惊”四个字,写到他做志愿者,写到为政府的执行力点赞。
还有朋友写着:往日的清晨,马路上行人和车川流不息,人们为了生计和名利都在急匆匆地往前奔跑,甚至没有时间回望一下自己的亲人。如今,老天眷顾,让奔波的人有机会和自己的亲人朝夕相处。顺便深思一下,亲情、金钱、名利,哪个更重要?父母不用担心孩子上班途中开车是否安全;妻子不用担心丈夫是否在应酬中多喝了酒……我们的心都静下来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很美的生活意境?
现实中的幸福,比诗和远方更实在。
陕西本轮疫情本土确诊病例已破千例。这冷冰冰的数字里包含着多少人夜以继日的辛劳,那些无名英雄按下的红指印,让我莫名感动,突然想起那句话:愿我们一生勇敢,心中有光!
假如可以,但愿我可以收到一封春天的来信,信上写满鲜花,一朵朵散发出温暖的清香。
朋友打来电话,那个确诊之人的妻子也确诊了,最近疫情防控升级,让我赶紧备一些近期的生活必需品。我轻轻道谢,总有些画面带给人心灵上的抚慰,我能做的,我们能做到的,无非是等待春暖花开,我们仍能拈花相见!
我突然想到一句诗,拟把归期说,可是,你何时归?你们何时归?到那时,说雨林海洋、土地高山,说云卷云舒、花开花落。那些在风雨中采集核酸的身影,那些在黑夜里站岗守卫的身影,那些忙碌运送物资的身影,那些满心欢喜赠送爱心的身影,就像一盏盏明亮的灯,点亮我们心中每一寸角落,它似镜,如鉴,这才懂得,世间万物,唯有敬畏与感恩之心值得修行!
拟把归期说,归期岂烂漫,別意终感激。
待你归来,西安繁华依旧!
待你归来,定是锦绣还乡!
我做些什么?静静读书,静静等待,自有一种生命的精神与力量暗自怒放。中国式的大美、沉稳、老到,总会如此大放光芒,我也早已收到一封春天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