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赋能港口供应链金融研究动态

2022-05-28 09:53柯杰文宋静静龚言舟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港口区块供应链

马 翔,柯杰文,宋静静,龚言舟

(1.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商学院,浙江 宁波,315100;2.浙江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310027)

港口供应链金融作为港口城市产融结合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国际国内双循环枢纽城市的重要手段,但传统港口供应链金融一直存在“融资难、协同难、确权难、信任难、风控难”问题,如何破解港口供应链金融“五难”问题,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需要重思新技术手段赋能港口供应链金融的普适性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战略性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区块链技术要应用到数字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港口供应链金融如何吸引市场主体加入供应链金融中,除了技术突破,存在哪些激励相容以及风险监管机制?存在哪些跨界融合促进产业共生模式?为此,本文从知网和WOS 收录平台搜索了国内外研究文献,通过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找寻区块链技术赋能港口供应链金融研究的内在逻辑。

1 区块链技术赋能优势及其应用

1.1 区块链技术的赋能优势

区块链技术自诞生以来获得高度关注,对社会经济产生产生了颠覆性影响,体现在:

首先,区块链基于分布式结构技术,采用纯数字形式对数据记录、存储和维护,区块链各公链节点间的权利和义务是均等的,这种均等性会构筑一种各主体默认的共识机制。以港口供应链金融场景为例,由于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特性,任一节点损坏或滞阻都不会影响区块链金融全网运行,可以有效地提升港口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连续性,在现实中可以大量降低中介成本。同时,区块链“脱媒”特征可绕开中介机构展开交易,区块链的共识体制解决了信息不对称但在公链环境下又面临着金融客户争夺难题。其次,区块链技术具有可追溯性和匿名性优势,采用时间戳技术,给数据增加时间维度,记录交易的先后顺序,使数据可追溯,便于港口供应链金融穿透式监管和交易数据追踪。最后,区块链技术具有开放性和去信任化优势,在传统港口供应链金融场景下融资需要在抵押物担保和第三方机构增信,区块链技术借助算法,使得供应链金融系统运作规则公开透明,每个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主体不需进行信息验证,降低了违约概率,但需要链上数据所表征的历史行为以及基于智能合约以规则和机制约束的信任。综述来看,由于区块链技术优势去除了各类供应链金融系统应用以及供应链行业的诸多约束条件,为颠覆式创新传统港口供应链金融模式提供了应用空间(见表1)。

表1 区块链特性研究文献归纳表

1.2 区块链技术经济社会应用演进

区块链技术期初主要应用于数字货币,数字货币使得价值在互联网中直接交换与流通成为可能。在区块链可编程金融时代,形式上是“可编程金融”,在此阶段区块链应用范围开始从单一货币领域扩大到涉及合约功能的其他金融领域,实现传统柜台式到互联网平台式再到区块链分布式模式升级,形成“区块链+”应用模式。借助区块链去中心化特点,区块链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到公证、物流、医疗等领域,从而实现社会资产在区块链上可被追踪、控制和交易[1]。区块链应用领域包括:医疗、政务服务、物流等。从医疗领域来看,区块链技术与密码学的非对称加密技术的方法,实现了医疗数据的安全、可追溯和防篡改。在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子公文系统,减少了繁琐行政手续,降低了行政设租和腐败风险。同时,基于区块链技术对接各个联盟机构黑名单业务系统建立联盟机构黑名单存证平台,有利于将分散在各个征信机构间的黑名单数据整合在一起实现数据共享。在物流领域,区块链技术实现物流各环作业高效协同以及匹配物资供给与需求,实现应急物资精准溯源,做到关键时刻所需物资“调得出”和“用得上”[2]。

2 供应链金融1.0 时代: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及风险预警

供应链金融1.0 时代是港口物流以及国际国内贸易的快速发展背景下产生的金融需求,是传统贸易金融和物流金融的再升级,是由外部供应链服务商及内部企业通过计划、监督及指导金融资源而实现企业价值共创的一种过程,利用最优信息流、资金流、数据流优化企业供应链的财务结构。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供应链企业通过产业共生和互动构筑金融生态圈,在供应链各节点上的企业及银行需要在约束条件下做出运营决策,同时,分销商在利用库存进行仓融通时,对库存管理应该考虑仓库里质押物数量和类型,实现融资成本最小化,对银行而言,信贷风险可动态监控。从金融服务特征视角及模式来看,供应链金融可以视为供应链企业短期融资方式,供应链金融通过将供应商、顾客和金融机构联系在一起使供应链的透明程度、交易费用、资金的可得性等都得到优化,在商品交易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注入流动资金以扮演中小企业融资“纽带”,通过降低融资过程中的供需错配风险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升资金支持。从外部影响因素来看,引入供应链运营实况的奖惩机制作为调整因子,为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提供了新思路[3],然而供应链金融更为关注风险管理,主要集中风险识别及对策、风险度量和预警研究等。从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来看有:引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模式、基于不同主体主导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供应商回购”的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4]、基于财务公司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以及预付账款融资模式[5]等。

从风险识别来看,供应链金融风险分为融资过程风险、信息技术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环境风险和基本结构风险等五类[6]。从风险分类来看,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风险分为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供应链企业违约风险不仅存在企业内部,应该从整个供应链结构来看识别风险,可以将企业组的违约风险与单个企业的违约风险比较,为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与识别提出了新视角,虽然供应链金融存在风险,但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相对于其他融资模式具有优势,并对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进行“联合”“共享”和“协同”内核监督及外部审计。随着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深入及保险、信贷、基金公司等进入,传统供应链金融的范围边界也在不断拓宽,因此,更应关注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下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供应链金融新的风险点。从供应链金融风险度量方法来看,博弈论、决策树、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及Logistic 回归方法、支持向量机、BP 神经网络、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被广泛采用(见表2)。

表2 供应链金融评估及风险预警模型文献归纳表

3 供应链金融2.0 时代:“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

在第二阶段,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金融逐渐向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方向发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是互联网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结合的产物,它通过互联网平台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整体授信和融资服务。国外学者研究主要集中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变革,将互联网科技结合到供应链金融中,将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有机地进行整合能够有效发展供应链金融的自动化等[7],全方位的管理有三个维度,分别是横向、纵向和空间的,其管理特点是不再只集中于某一领域,而是将行业内企业、上下游企业以及跨行业的企业结合起来并形成产业生态系统。而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改变,供应链金融的运行结构和规则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如商品的监管和仓储系统的运行以及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在线动态监控风险体系等。因此在供应链金融2.0 时代,还需要与政府、企业和银行建立了一个跨线、跨行业、跨区域的平台建设,不断重构了产业生态圈和金融生态平台[8]。之后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提出,供应链金融模式尝试利用 P2P模式,但仍存在较大的风险因素,如物流风险和仓储监管风险等[9]。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活动典型特征是产业生态平台基石和金融科技赋能支撑,这使得供应链金融的交易成本和风险都大大降低,并带来了零边际成本和规模报酬的递增,有效地缓解海量小微客户融资难题。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潜藏着多重风险。虽然说线上供应链金融在协同运作和服务效率上有极大的改变,但针对网商的特性和线上化的特点,其风险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从整体来看,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面临风险是递增趋势,本质原因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随着外部政策环境和行业环境变化产生了风险,如基于 B2B 平台的供应链金融产生了由宏观风险、行业风险、信用风险、质押物风险、供应链关系风险、操作风险和线上供应链金融的风险[10]。因此,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应先关注金融创新的前提—供应链,B2C 模式融资需求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产品必须立足供应链行业特点和产业链结构基础,并详细分析了其可能存在的风险。

4 供应链金融3.0 时代:区块链技术赋能下供应链金融

随着区块链技术逐步成熟及应用场景的丰富,区块链技术和供应链金融有效结合是必然趋势。从区块链技术的特征出发,可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及监管难问题,内在机理在于随着供应链上的上链企业数量逐渐增多,且上链信息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时,银行更适合利用区块链技术并基于供应链上关联企业的信息交叉验证来防范融资企业风险[11]。对金融机构难以动态掌握中小企业的资金流转问题,区块链技术可以促进核心企业信用传递,实现资金动态实时监控,从而使金融机构及时获悉中小企业融资需要。同时,区块链技术对于多层供应链金融场景下核心企业信用无损传递具有独特技术优势,有助于提高供应链信息透明度、保证价值转移和信用多层穿透、实现风险完整监控和穿透式监管。同时,区块链技术与银行业的融合后,增强了供应链金融的监管力度,增大了中小企业篡改或伪造信息的成本,借贷市场将从传统的混同均衡转向分离均衡,使不同风险类型的中小企业均能获得融资[12]。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将一级供应商的应收账款进行登记和确权及多方签名和智能合约技术,可加强资金流向管控和回款控制,加强资金流监管。区块链技术框架除了兼顾应用层、合约层、共识层、网络层、数据层,还应考虑激励和约束层,即设计激励相容的合理任务众包机制和嵌入式监管约束机制[13]。

从管理成本与效率而言,传统供应链金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中小企业在申请授信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冗长的授信环节和小额授信额度,区块链技术把供应链环节进行串联,保障各个环节信息可追溯同时也可降低融资成本[14]。对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管理效率,现有文献显示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可以提升管理效率。以供应链金融反向保理和动态贴现为例,传统保理业务以及基于互联网的保理业务均存在透明度和信任机制缺失问题,而区块链技术增强供应链金融的透明度、自动化和信任水平,从而改善传统供应链金融工具的低效率,区块链技术还可以提升银行的贷后管理效率,提高核心企业的科技整合能力,进而稳定核心企业的供销渠道,促进并提高整个供应链链条中资金的利用与统筹效率。

从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来看,供应链上的各方参与者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记账,构建了全新且稳定可靠的供应链信用体系,降低了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的信用风险。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降低信用风险,还可以通过使用信息对等账簿降低操作风险。引入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存储、时间戳及智能合约功能实现与供应链金融的融合,达到“去核心化”的目的,从根本上杜绝风险的产生。从研究方法来看,案例分析法(Jian Li等[15]、文献分析法Lin W.C.等[16]、胡东滨等[17])、比较分析法、基于风险修正因子的 Shapley 值法改进模型、Logistic 回归方法[18]以及博弈模型等被广泛采用。从区块链技术层面出发,对供应链“智能保理”业务模式的关键技术实现在于理性节点将总是选择遵循协议,从技术角度出发论证了区块链技术对于业务流程客体的重要作用,它能保证与智能合约接洽的业务流程自动执行,从而提高交易处理效率,从供应链业务角度出发,对考虑区块链影响的供应链保理融资过程进行三方博弈分析,实现三方博弈的均衡解,进而推动业务的良性循环运作[19],在具体模型上,重复博弈、纳什均衡、伯特兰德模型等理论依据,运用大量数学公式,通过假设场景建立模型,对比了区块链竞争和组织竞争之间的差异,得出运用区块链技术最终可能导致社会福利和消费盈余变化的不同结果。

从表3 来看,关于区块链技术赋能文献均是从区块链技术优势、功能、特征的定性视角探究,并采用了区块链应用案例研究方法,提出了区块链技术优势给供应链金融引起的“变革”及其在不同场景的应用等,在方法上还运用了糊综合评价法、Logistic 回归、层次分析法等定量方法以及博弈模型法、Paillier 算法、报童模型等博弈论方法,具有较扎实的边界贡献,为今后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区块链技术如何赋能港口供应链金融缺乏从理论范式、作用机理与系统模型等研究还缺少系统理论框架。

表3 基于不同研究方法的区块链技术赋能供应链金融文献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区块链技术赋能下港口供应链金融本质上还是金融,是港口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的跨界融合,是传统供应链金融和“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再升级,是区块链技术下集合商品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港口供应链企业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研究文献来看,区块链技术赋能下港口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及其应用代表着港口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趋势,而产业供应链质量是港口供应链金融发展基础,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集体维护、防篡改、可追溯和匿名性等特性,可以提升传统港口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效率和增强信息透明度并优化港口供应链金融模式,但在实践中区块链技术能否有效赋能取决于是否具有“金融枢纽”场景以及足够多的供应链企业数量和信息质量,而“金融枢纽”集成载体就需要搭建“港口供应链金融综合体”以及“港口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因此,区块链技术赋能下港口供应链金融可以按照基于联盟链的“圈养式”发展思路,重点探索“金融枢纽”下的“综合体+公共服务平台”模式,通过该模式集聚技术、数据、通道、资金等数字供应链金融要素资源,并嵌入金融数据开发企业,整合国际物流、电子口岸、易港通、航交所等港口数据平台资源,实现海关、工商、税务、金融、港口、水电等部门数据与辖区范围内中小微供应链企业动态数据的可验证性和深度融合性。同时,该模式还可以与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等国家级基础设施平台系统对接,进一步优化数据信息质量。

猜你喜欢
港口区块供应链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港口上的笑脸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