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婷婷 路锦怡
(南开大学商学院 天津 30007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提升研究质量,确保研究的科学性与可靠性,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至关重要,而实证研究方法作为社会科学领域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在图书馆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实证研究,是基于客观的观察数据,并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遵循相似且严格的流程控制的研究,其基本程序是明确研究问题、数据收集、数据化、分析发现、报告设计、研究推广、实际影响[1]29。从广义上讲,实证研究方法是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等在内的一系列社会研究方法,可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论倾向[2],定量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内容分析、二次分析(对现有统计资料的再分析),定性研究包括实地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3];从狭义上讲,实证研究方法仅指定量研究[4]153-157。本文采用狭义的实证研究定义,认为图书馆学实证研究是指从客观的观察、分析和研究中得出真相的研究,即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有相关的观察数据、有观察基础上的分析和结论[1]28。
近年来,实证研究方法在我国图书馆学领域愈发获得重视,这不仅体现在图书馆学期刊越来越强调实证研究方法在提升论文层次中的作用[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也频繁出现“实证研究”“实证分析”“调查”“测量”等字眼,而且多所高校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也出现“图书情报研究方法”相关课程,课程内容涵盖实验法、问卷调查等多种实证方法[6]。此外,相关学者也积极倡导实证研究方法在图书馆学领域的使用,如叶鹰等认为只有通过实证研究才能为图书馆学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7],建议通过培训、图书馆学教育等方式使图书馆学界重视实证研究、普及实证研究;徐建华则是身体力行地推广实证研究,不仅运用实证方法多次开展研究、发表文章,更是连续多年免费为学生和科研人员提供实证研究方法的培训,为宣传和推广实证研究方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图书馆学领域科研人员运用规范化的实证研究方法开展专业、科学、严谨的研究的强烈愿望。
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系统梳理与总结近十年图书馆学领域使用了实证研究方法的核心期刊文章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题的会议与培训,以期深入探究实证研究方法在我国图书馆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发现不足,提出建议,进而推动实证研究方法在图书馆学领域的规范应用。
图书馆学领域的实证研究范式是由芝加哥图书馆学派开创的,它的形成有力地挑战了杜威的经验图书馆学。当时的芝加哥大学是著名的实证方法(即定量方法)的应用基地。实证方法的基本模式是根据已有理论提出假设、确定变量、收集数据、证实或否定假设、肯定或发展已有理论[4]139-144。芝加哥图书馆学派不仅积极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还将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图书馆学研究相结合,用一些社会科学研究中成熟和规范化的研究方法来培养和训练图书馆学专业的学生[8],为美国图书馆学领域培养了一批训练有素的实证研究者[9]5。我国图书馆学史上多认为中国图书馆学形成于20 世纪20 年代[10],至1937 年,我国一直将图书馆学定位为致用之学,对目录学、文献学进行继承和发展,将重点放在编译图书馆管理著作、学习国外图书馆学理论及图书馆管理技术。1937 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受历史因素影响,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长期处于低迷状态,错过了芝加哥学派实证主义思想的“改造”。直到20 世纪80 年代,国内开始出现较为系统的图书馆学研究方法论著,如刘迅[11]的《要重视图书馆学方法论的研究》,乔好勤[12]提出的图书馆学方法论“三层次说”,吴慰慈、邵巍[13]的《图书馆学概论》,王崇德[14]的《图书情报方法论》等。
此后,各种方法的应用类文章相继出现,相关学者也对图情学科研究方法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自20 世纪90年代开始,就有学者开展了研究方法使用情况调研,如白崇远通过调研发现1984—1994 年《图书情报工作》杂志载文中使用最多的方法是理性思维法,占比高达41.2%,其次是概念分析法,占比12.3%[15]。这与我国图书馆学研究长期以理性思辨、经验总结[16]45及分析归纳为主[17]的现象相一致,与美国以调查实验等实证研究方法为主导的现象截然不同[18]。此外还有对调查研究等专门研究方法使用情况的统计[19],如有学者分析1995—2009 年实证研究方法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发现在2005 年之后实证研究论文数量出现跳跃式增长,但15 年间,年均仅13 篇,表明实证研究在图书馆学研究中占比仍旧不大[20]。徐建华教授团队研究发现2004—2008 年间,12 种图书馆学期刊载文中,实证研究文章数量虽然保持稳定增长,但所占比重仍然较小,仅占发文总量的3.43%[16]46。
2010 年以来,也出现了一些对图书情报领域研究方法应用情况的调研成果,学者们根据研究目的、工作量等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样本时间跨度,对研究方法的编码、统计方式等也有所不同。如赵又霖等人从2008—2017 年间WoS 中图情领域影响因子与发文量综合排名前十的期刊中筛选出使用实证研究方法的文章,探析目前“实证研究”在图情领域中研究方法的分类、研究领域的分布及其研究热点[21]132;周文博则对Library Quarterly创刊以来刊载的所有文章进行等距抽样,分析现代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和特征[9]6。在对研究方法的编码上,张力等人通过划分定性和定量、归纳和演绎、通用和专用、实证和非实证、实验和非实验的类型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将实际应用中具体的研究方法进行细化分类编码,具体包括公式推演、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时序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内容分析、结构方程、社会网络、历史分析、案例分析、人类学方法、诠释学方法和其他[22];周文博则对具体的方法进行编码,包括问卷调查法、统计资料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文献计量法、数学分析法、评估研究、人机交互记录、社会网络分析和出声思考等定量方法,以及历史分析法、访谈调查法、定性实地研究法、话语分析、案例研究法、政策分析/诠释学、综述和比较研究法等定性方法[9]7。在统计方式上,段赛月对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频次统计,同时对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做交叉统计[23],赵又霖等人则对2008—2017 年实证论文发文情况及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的文章的研究主题进行统计[21]134。
为了探究实证研究在图书馆学领域的应用现状,本文选取11 种南京大学CSSCI 来源期刊目录收录、连续几年稳居《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图书馆学期刊,对这些期刊2010—2020 年刊载的实证研究论文数量进行统计,包括《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知识》《情报资料工作》《图书馆》《图书馆建设》《图书馆论坛》《图书馆杂志》《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与情报》。我们通过逐年、逐刊对刊载论文的题目进行阅读来判断其是否为实证研究论文,在仅凭阅读题目无法判断的情况下再阅读摘要进行分析,最后筛选出实证研究论文3 283篇,占2010—2020 年全部载文的11.8%。由于并未对这11 种期刊2010—2020 年间刊载的所有文献进行逐篇阅读,统计结果存有一定误差。
研究通过对获得的图书馆学领域的实证研究文章进行统计,发现有关图书馆学实证研究的论文数量大致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如图1 所示。其中,2013 年、2015 年、2016 年、2018 年与2020 年发文量稍有波动,数量减少到300 篇以下,2016 年数量最少,为270 篇,2014 年发表问卷调查法文章最多,为329 篇。此外,已有学者调研2013—2017 年间《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图书情报知识》5 种期刊载文的研究方法使用情况,发现实证分析法的使用占比均在15%以下[24]19,这也说明图书馆学领域实证研究方法的使用率仍旧不高。
图1 各年份实证论文发表数量
基金项目反映学科领域发展的风向,研究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提供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2010—2020 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学科分类为“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的项目名称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使用了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发现,在获批的基金项目中,涉及实证研究方法的研究项目有257 项,自2010 年以来,图书馆学领域使用实证研究方法的项目数量有所波动,其中,2010 年和2018 年数量最少,仅有15 项,2011 年最多,有38 项,详见图2。由于仅凭项目名称进行判断,统计数据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图2 各年份国家社科基金中实证项目数量
实证研究被引入图书馆学领域后,逐渐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许多学者将实证研究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题中,通过社会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得出结论,提升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如马海群对高校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与绩效评价研究[25-26],李月琳对数字图书馆的交互评估研究[27-28],徐建华对当代图书馆员“快乐指数”的再测量研究,以及纪雪梅对突发事件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情感表达行为开展的一系列研究等等,这些实证研究的开展鼓舞并指引着领域内其他学者学习和使用实证研究方法。
学术会议和培训班在学术交流和传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议和培训的持续举办不仅能够在图书馆学领域大力推广实证研究方法,且有助于提高图书馆学研究中实证方法运用的规范化与科学性。研究发现,近年来,国内图书馆学会、科研院所以及相关学术团体积极举办相关会议并开展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实证研究方法的推广,如表1 所示。
表1 国内实证方法主题相关的学术会议和培训班
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自1981 年开始举办“图书情报工作岗位培训班”,每年一期,至今已有30 多年历史。培训班涵盖大量实证相关方法和工具的内容,为推广实证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南开大学徐建华教授团队不仅开展“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图书馆员职业胜任力”“图书馆员快乐指数再测量”等大规模实证研究,为整个领域作出表率,而且从2011 年开始连续9 年举办“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博士生学术会议”,免费为相关从业者和科研人员开展实证研究方法的培训,在图书馆学领域传播和弘扬了实证研究方法,使更多的图书馆学研究人员和从业者掌握实证研究方法和工具的应用,堪称图书馆学实证研究的领军人,为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落地构筑了桥梁,为提高图书馆学的学科地位、竞争力及促进图书馆事业的良性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下选取实证研究中几种主要研究方法的使用情况进行简要阐述:
问卷调查法作为实证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图书馆学领域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徐建华教授团队通过对2013—2018 年图书馆学核心期刊中采用问卷调查法的文章进行分析,发现问卷调查法的文章占比呈现增加后趋于平稳发展的状态[29-32][33]37,[34]3。不可否认的是,研究者在实施问卷调查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预测试缺失、抽样方法被忽略、信效度检验不受重视、研究对象单一等[33]37,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研究者本身缺乏对问卷调查法的正确认识,从而导致问卷调查过程充满着随意性,问卷设计与施测不规范、数据分析处于浅层次;另一方面,研究者忽视了将问卷调查的实施转化为文字的过程,对于某些研究来说,并不排除研究者在实施过程中是进行了规范化操作的,但由于未在文章中体现出来,直接影响了读者对于该研究的学术性评价。
文献计量法(包括引文分析)是借助Excel、CiteSpace等工具对发文数量、作者、机构、期刊来源、关键词、引文等的计量,以发现合作团体和研究主题、预测未来研究趋势、梳理科研发展脉络的方法。发展至今,文献计量法也已具有一定成熟度,近十年国内图书馆学领域对文献计量法的使用很频繁,主要应用于学科核心期刊测定、热点挖掘、前沿预测、科研评价等方面,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使用文献计量结合其他研究方法开展学科前沿追踪、学科竞争力分析、学科评估等研究,并形成研究报告为各学科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35]。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具有明显特征的传播内容进行的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36],操作过程是“提出研究问题或假设、抽取样本、选择分析单元、建立分析类目、定量处理与计算、解释与检验”[37],在图书馆学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综述性研究[38]、用户需求研究[39]、信息行为研究[40]、政策分析[41]、图书馆服务研究[42]等方面。
实验法是指分析某些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发展变化过程并加以观察分析的一种方法[43]。实验法对自变量、研究对象、研究环境和研究条件等具有控制能力,使研究的可信程度大大提高[44],有助于图书馆学得到其他学科的学术尊重和广泛的社会认可,进而提高学科地位,通常用于人类信息行为研究、系统性能测试、环境设计等。如使用实验法结合问卷调查分析对网络信息偶遇产生影响的个人特征因素[45],使用眼动追踪实验研究用户浏览图书馆网页的行为特征,进而为图书馆门户网站网页设计提供意见[46],通过分组实验测试阅览室最适宜读者学习工作的温度、光照条件等[47]。
长久以来,逻辑思辨在图书馆学研究中占据主要地位[48],虽然实证研究方法在图书馆学领域正逐步受到重视,但占比仍旧不高。为了推动实证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图书馆学界的学者们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实证研究方法对图书馆学研究的意义,掌握实证研究方法并尝试将其应用于研究中。另一方面,实证研究的推广者要坚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来探讨图书馆界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向广大研究人员示范实证研究方法,引领大家开展实证研究,为推动图书馆学学科进入学术之林,与其他学科展开对话奠定基础。
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对实证论文发文量、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相关会议与培训的统计可以发现,在图书馆学领域,使用实证研究方法的文章数量基本稳定,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量呈现波动趋势,相关会议和培训热度仍然较高。总体来说,我国图书馆学领域对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实证研究成果数量偏少。研究发现实证研究论文数量仅占全部论文的11.8%,并且没有明显上升趋势,说明实证研究方法在我国图书馆学领域的应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可能是由于我国图书馆学研究长期重视理论思辨,为此应鼓励开展实证研究,以构建坚实的学科基础。
二是研究方法使用规范性不足。目前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还存在诸多不规范的情况,如文章中对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说明不够清晰、具体的方法运用不规范等。以问卷调查法为例,2018 年11 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发表的使用问卷调查法的文章中,说明抽样方法的仅占10.8%,进行了预测试的仅占42.3%[34]7。研究方法使用规范程度不足不仅会使整个研究的科学性有所下降,更会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鼓励运用和创新实证研究方法。图书馆学期刊可以通过设置专栏、资助实证研究论文发表等方式,在鼓励开展实证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实证研究方法的示范推广。随着研究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和研究范围的逐渐扩大,传统的实证研究方法充满局限性,对现有研究方法进行创新势在必行,具体可以通过从国外引进、从其他学科吸收、学科内部创新等方式实现。此外,随着大数据科研环境的到来,探索开发合适的分析工具能够促进研究的高效开展,有助于得出更具科学性的结论。
二是加强实证研究方法的学习培训。我们建议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完善研究方法相关课程和训练,呼吁学会积极组织实证研究方法相关的会议/培训/座谈,使研究者可以拥有多种渠道充分学习和掌握实证研究方法。此外,实证研究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用到各种定量分析工具,如CiteSpace、SPSS、Amos 等,对分析工具掌握不足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学会和学术团体出版实证研究方法和工具方面的书籍,能够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资料,提升方法和工具运用的合理性、准确性。
三是加强对学术成果的审核。对研究方法的使用规范性不足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研究人员本身能力不足,对实证研究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这可以通过相关教育和培训解决;另一方面可能在于部分科研人员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刻意模糊数据资料的来源和处理方式,这就需要期刊编辑严格审核相关稿件,对存在明显错误的稿件和刻意模糊关键信息的稿件,向作者提出修改意见或是作出退稿处理。审稿专家和编辑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总结实证研究中常见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找出模范论文在期刊官网进行展示,帮助和促进研究人员开展规范研究。
从之前的研究可以看出,实证研究文章在图书馆学期刊载文中呈现平稳发展的状态,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则表现出一定的波动,但总体占比都不高,未来还有更大的上升空间。随着实证方法培训班及学术会议的开展以及实证研究方法培养课程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实证研究方法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普及,开展实证研究的队伍会不断扩大,更多高质量的实证研究成果也将出现,并将呈现以下特点。
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将更加规范、科学、严谨、成熟。一方面,在当前图书馆学领域内各机构、各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实证研究已经在我国院校、科研机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接受了规范化实证研究的训练,并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使图书馆学领域积累了一定的规范性实证研究经验。这些研究者同时也是实证研究方法的推广者,将吸引更多的研究者运用规范化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学者注意到现有实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纠正建议。如徐建华等人揭示了图书馆学研究中问卷调查法文章中所存在问题,并结合实例向大家呈现了团队使用问卷调查法开展研究所遵循的研究框架[49];邓辉等人对图书馆学实证研究中的数据内生性问题进行研究[50];等等。这些研究促进了未来图书馆学实证研究的规范化开展。
随着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系统科学、医学等学科在图书情报领域逐渐渗透,图书馆学在进行实证研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他学科的影响。数据库与网络技术、数学模型与算法、系统科学的系统动力学理论与耗散结构理论等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应用,使图书馆学实证研究呈现出跨学科合作、研究方法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司莉等人调查2013—2017 年这5 年中图书情报领域的期刊,发现33.2%的论文采用了一种以上研究方法[24]19,情报学中的混合研究方法也在稳定中略有上升[51],涌现出一部分优秀成果,但实际应用范围仍有待扩大。随着研究问题的复杂程度日益加深,运用多种方法能够更好地解决研究问题,同时也能有效提升研究质量。学习资源和研究工具的易获得性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研究人员学习和使用混合研究方法提供了便利。此外,随着学术期刊对学术论文的要求提高,使用混合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研究质量,同时也能吸引审稿人的注意,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混合研究方法的使用。
近年来的研究中,已经出现一些大样本的规范化实证研究,如徐建华教授团队开展的当代图书馆员“快乐指数”再测量研究,有效问卷高达13 000 余份。一方面,大样本会使得研究结果具有更高的代表性、科学性与可靠性;另一方面,新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加深,数据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增加[52],为研究者获得大量数据提供了可能。此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大样本数据的处理更加便捷,为大样本实证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也使得未来的研究趋向于大样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