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局”干大事。
在河南省发布的《河南省“十四五”深化区域合作融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中,多次提及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外界将之点评为“中西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呼之欲出”。
这个横跨河南、山西、陕西三省的合作带,自概念提出,至今已差不多两年时间,被写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也有半年以上。作为牵头组“局”者,河南开始“急”了。
可问题的关键是,西安会入河南组的这个“局”吗?
首先,涉及三省的合作,本身就意味着各方面的协调难度不会低。
在坊间,郑洛西合作带被很多人调侃为是河南单方面组的一个“局”,就看陕西和山西到底如何回应。
这并非完全是戏言。从概念提出的过程就可以明显看到,河南在其中所扮演的组“局”者角色。
首先需要对原始零件进行数据采集,以往主要应用三坐标测量仪进行数据采集,但随着三维扫描技术的发展,手持式三维扫描仪如图3所示,其扫描原理即为上节提到最优距离点的迭代方法,其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两个月后,这一建议被官方采纳。在洛阳市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了打造“郑洛西高质量发展隆起带”。
紧接着,河南省出台文件给出明确支持,但名字改为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此后,全面启动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被写入2021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当年5月,河南、陕西、山西三省的发展改革委在西安签署了《协同推进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郑洛西合作带建设第一次公开获得三地官方的共同回应。
但“郑洛西”的关键一步,是在5个月后到来。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到,建设郑(州)洛(阳)西(安)高质量发展合作带。这意味着,“郑洛西”建设获得了国家层面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区域之间搞合作发展,一定要基于足够的共同利益。但从现实来看,郑洛西区域内各城市在合作发展上的共同利益和基础,并不突出。
郑洛西最近再次引发舆论关注,是因为今年3月,河南省发布的《“十四五”深化区域合作融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再次明确,联动建设郑洛西(晋陕豫)高质量发展合作带。
这只小猪叫什么名字?叫淘淘。淘淘的额头上为什么放着一个冰袋(两三岁的孩子,多半都是“十万个为什么”)?因为他发烧了,烧得脸红红的(小人儿于是也摸摸自己的脸蛋)。为什么发烧了要放冰袋?因为冰袋可以帮助降温(我从冰箱里拿出一块冰,放在他的额头上,让他感受一下)。另外一只小猪叫什么名字?叫咿咿。咿咿为什么要打吊针?因为他嗓子发炎了。“宝宝不要打针!”小人儿叫起来。“好的,我们不打针,吃药就好了。”我保证。
从最初洛阳的提议,再到河南省级层面的积极跟进,并得到国家规划的认可,可以明显发现,至少到目前为止,郑洛西这个“局”,还是更多由河南方面在推进。
这一“局”面,应该说是由郑洛西合作带的发展状况和河南的区域发展现实所决定的。
针对人员分工控制不合理、采购预算编制滞后以及采购主体多元化的问题,高校应加强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建立,并根据新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规范行为,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从表述就不难看出,郑洛西合作带主要由三个中心城市构成——河南的郑州、洛阳,陕西的西安。很明显,河南方面的“权重”更高。
其次,就郑洛西所涉及的河南、陕西、山西三省的区域发展现状看,河南对于郑洛西合作带建设的需求,也的确更强烈。
比如,中原城市群虽然跨越5省30座城市,但主要范围还是在河南,主导者也是河南。而郑洛西合作带所覆盖的郑州、洛阳以及山西省的长治、晋城、运城等地,基本都处于中原城市群内部。
可以把网络的概念、网络的基本使用技能、网络对于人们的意义等一些事实性的知识使用思维导图或者概念图的形式呈现出来,用呈现事实知识的图形,对于学生来说解读起来是比较容易的,并且有助于学生对于网络基本知识的认知与记忆,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可视化带给他们学习知识的帮助,从而对知识可视化产生兴趣,初步感知知识可视化。
就空间距离来看,西安与郑州接近500公里,与洛阳直线距离也在300公里以上,这种情况下要建立紧密的区域合作关系,不是易事。
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颇为巧合,但又具有某种必然性的现象,那就是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前四大城市群,要么拥有两大国家中心城市的加持,如京津冀、成渝,要么有一线城市的领衔,如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这充分说明,中心城市对于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性。
相对来说,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郑州,虽然也是国家中心城市,但无论在城市综合能级,还是在整体经济体量上,显然都无法与前四大城市群的领头羊相媲美。
如果能拉上西安组成“郑洛西”联盟,就意味着中原城市群建设有了两大国家中心城市的强强联合。如此一来,至少中原城市群在能级和体量上,想象空间大多了。
更现实地看,西安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优势,也能够弥补河南在这方面的不足。目前,已有西安高校开始在河南布局了。
3.2.2 HIV病毒载量 患者HIV病毒载量水平越高,HIV传播风险越大。Yang等[8]学者研究表明血浆病毒载量大于1 000 IU/mL者,其传播风险高达18.706倍(OR=18.706,95%CI:1.577~221.926),另一项研究也发现病毒载量高于10 000 IU/mL者,配偶感染风险为低于50个/μL者的13.53倍(HR=13.53,95%CI:1.67~109.50)[25]。
从上述种种现实背景,就不难理解河南为何对于郑洛西合作带建设如此上心。
当然,对于陕西和山西来说,郑洛西建设也未尝没有好处。地处关中平原的西安,若能够与中原城市群的郑州、洛阳等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和合作,也可以说是跳出西北区域,向东寻找到更大发展空间。
而地处陕西与河南之间的山西长治、晋城、运城等,在郑洛西合作带中扮演的是连接东西的角色,若能够积极参与,也意味着有希望同时获得西安、郑州两大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这无论是对于它们自身的发展,还是进一步融合中原城市群,应该说都意味着新的机遇。
4%氟嘧啶草醚+2.5%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00毫升/亩用药后20d对水稻田稗草和野慈姑株防效分别为100%。可以看出4%氟嘧啶草醚+2.5%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00毫升/亩对稗草防好,对野慈姑的防效很好。
但正如坊间观察所指出的那样,目前对于郑洛西合作带建设,似乎陕西、山西两地的兴致和积极性都不是太高。
“中国芯”是当今我国的一项重点工程,芯片就是微电子技术的产物。微电子是一种以半导体集成线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对世界的生活生产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微电子技术在科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信息时代的宠儿。它应用于几乎所有领域。
这一幕说明,现在断言郑洛西到底能够发展到哪一步或还为时尚早,但其需要突破的阻力确实不容低估。
公开资料显示,郑洛西合作带的概念最早是在2020年5月,由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提出。不过,彼时的准确表述是“郑洛西黄河高质量隆起带”。
首先,印象。也就是企业的广告在消费者面前的展示次数。现阶段,企业的网络广告主要是通过媒体和相关广告代理商实现宣传的,也有的是媒体或广告企业邀请第三方广告公司专门进行宣传。相比较来说,这两种广告实现途径中,第一种不值得完全取信,而第二种获得的相关印象数据相对来说会比较可靠。
(3)There exists complicated interaction when high sound intensity effect and grazing fiow effect are present simultaneously,and the SPL effect can be greatly inhibited when grazing fiow is present,while the grazing fiow effect can be reduced partly as well at a relatively high SPLSP.
因此,也可以说,推进郑洛西合作带建设,实际也是在推进中原城市群建设。尤其是在郑洛西获得国家支持后,也就意味着中原城市群建设直接受益。除了政策层面的加持,此举还为河南与山西相关区域在中原城市群的建设上增加了一个新的平台和抓手。
随后,《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支持洛阳市提升开放能级助力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措施》中提出:“要推进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启动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战略规划研究。”
为使给排水控制系统运行中涉及的电气设备运行故障得以及时处理,需要在PLC作用下将相应的轮换工作落实到位,并实现对这项工作过程的有效控制,确保系统中电气设备的良好运行。
比如,西安是大西北的中心城市,也是关中平原的领头羊,同时还是国家中心城市,并且西安都市圈也已经获得国家批复。可以说,推进关中平原和都市圈建设,正是西安目前最大的区域发展任务,也是发展潜力所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还有足够的精力和动力去参与郑洛西合作带建设,的确是个问题。
而山西的部分区域在郑洛西合作带中,虽然地理位置较好,但由于城市综合能级都较低,实际上还是属于“配角”,那么在跨省融合过程中,到底是更多享受辐射还是被虹吸,也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势必影响山西的参与积极性。
此外,区域融合发展,一般需要有具有强大辐射带动力的中心城市。但客观说,一方面,目前郑州、西安对外的辐射力和资源聚集力,都不是太突出;另一方面,到底由谁来做“中心”,也是个问题。而且还要考虑到,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关中和中原地区的经济联系都不是太强,这种合作也势必会有很大的磨合成本。
Design of Ship Dynamic Positioning Simulation Training System……………XU Anjing(1·34)
要知道,如今我们所熟知的区域化比较成功、成熟的地区,其实都有着先天性的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基础。相对来说,郑洛西确实还显得很稚嫩。
当然,客观看待这些现实阻力,并不意味着郑洛西合作带建设就不具备现实价值。
其实,不少分析者可能都忽视了这样一个现实,即“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中,“合作带”的表述颇为微妙,它既不同于眼下火热的都市圈、城市群概念,更与过去所讲的“区域一体化”有着明显区别。这就是说,我们不能完全以城市群、都市圈这样的概念来理解它的内涵。换言之,它实际是一种相对松散的合作,并不能直接等于“抱团”、打破界限。
明白了这一点,或许就能更“务实”地看待郑洛西合作带建设的积极意义和方向。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和睡眠质量,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总共包括20个项目,低于50分为没有焦虑,50~60分属于轻度焦虑,61~70分属于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通过匹斯堡睡眠指数量表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总分为0~21分,≥8分作为睡眠质量评分标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好。
这方面,有专家提出的郑洛西合作发展的五个原则——守住生态基底、注重因地制宜、坚持互利共赢、搞好文化传承、保持循序渐进,或值得参考。
毕竟,郑洛西均处于黄河流域,有相对趋同的生态特征和文化底色,在生态保护、文旅等方面,确实有不可小觑的合作空间。而在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地推动合作发展,也契合现实。
此外,三地合作发展,起码有利于推动区域内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这是可以直接看到的共同利益。而从更高层面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需要郑洛西合作带能够真正“隆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郑洛西合作带建设,其实并不是陕西、山西、河南三地第一次携手发展。早在2014年,国务院就批复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只不过,“黄河金三角”的合作发展成效并不是很明显。
对比起来,郑洛西区域所涉及的城市能级要大得多,范围也更广,这让人对它的发展前景要更乐观。不过,郑洛西合作带建设,既要利用好“黄河金三角”建设所打下的基础,同时更要吸取相关教训,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升级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