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培,任冠颖,高 飞,郄 帅,洪 丹,杨 琳
1.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放疗科,河北保定 071000;2.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河北保定 071000;3.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河北保定 071000
乳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乳腺癌治疗手段多样,主要包括乳腺癌根治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但经治疗后,依旧有较多患者出现肿瘤复发。准确预测乳腺癌患者治疗后复发的风险,在乳腺癌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血清学指标具有检测方便,价格低廉的优势,检测乳腺癌特异性血清标志物能够动态观察乳腺癌患者病情变化,预测其发展趋势,在乳腺癌预后评估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1-2]。血清转脂蛋白4(FABP4)是一种低分子量胞质蛋白,能调控脂类生成及降解,参与细胞内脂肪酸转运与代谢,也是脂肪细胞终末分化的标志物[3],周兰等[4]研究发现,FABP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水平与其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有关,提示FABP4可能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相关。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是一种新型的脂肪源性细胞因子,RBP4与冠心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有关,此外,高伟聪等[5]研究表明,RBP4是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白细胞介素-22(IL-22)是一种致炎因子,参与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韩丕华等[6]报道,血清IL-22水平可预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的疗效。但目前,尚无研究报道关于FABP4、RBP4及IL-22联合应用在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本研究拟探讨血清FABP4、RBP4及IL-22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40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3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组,20例健康体检合格的同龄女性为对照组。纳入标准:观察组及良性组患者经影像学、病理学及临床检查确诊为乳腺癌或良性乳腺病变;观察组患者参与研究前无任何抗肿瘤相关治疗;所有研究对象近3个月内无急性感染,近6个月未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排除标准: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合并免疫性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者。观察组年龄35~54岁,平均(46.33±12.66)岁;肿瘤最大径在2~12 cm,平均(5.47±2.03)cm,临床分期:Ⅰ期7例,Ⅱ期12例,Ⅲ期11例,Ⅳ期10例;有淋巴转移者16例,无淋巴转移者24例。良性组年龄33~54岁,平均(45.65±11.37)岁;病理检查证实均为乳腺纤维腺瘤。对照组年龄32~55岁,平均(47.11±12.36)岁。本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且同意。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与处理 所有研究对象于入组第2天清晨,采集其外周静脉血6 mL,收集与干燥无菌的试管内,3 000 r/min高速离心15 min,分离上层血清,置于-80 ℃冰箱内保存待用。
1.2.2血清FABP4、RBP4及IL-22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FABP4水平,试剂盒购自美国R&D公司。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RBP4水平,试剂盒购自美国ADL公司。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2水平,试剂盒购自武汉elabscience公司。
1.2.3乳腺癌病理资料收集 乳腺癌患者病理资料来源于该院病理科会诊,其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ER-2)、Ki-67状态通过免疫组化法判定,ER、PR阴性标准为<1%,HER-2阴性定义为荧光原位杂交HER-2基因无扩增。
1.2.4预后统计 观察组患者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并在术后进行局部化疗,随访1年,统计观察组患者乳腺癌复发状况,术后复发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判断。分析乳腺癌不同预后患者治疗后血清FABP4、RBP4及IL-22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ABP4,RBP4及IL-22在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2.13组血清FABP4、RBP4、IL-22水平比较 观察组、良性组及对照组血清FABP4、RBP4、IL-2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及良性组患者血清FABP4、RBP4、IL-2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血清FABP4、RBP4、IL-22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0.05)。见表1。
表1 3组血清FABP4,RBP4、IL-22水平比较
2.2血清FABP4、RBP4、IL-22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血清FABP4、RBP4水平与肿瘤最大径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IL-22水平与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有关(P<0.05)。见表2。
表2 血清FABP4、RBP4、IL-22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续表2 血清FABP4、RBP4、IL-22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2.3乳腺癌不同预后患者治疗后血清FABP4、RBP4、IL-22水平比较 随访1年,共14例患者乳腺癌复发,纳为预后不良组,比较发现,预后不良组乳腺癌患者血清FABP4、RBP4、IL-2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见表3。
表3 乳腺癌不同预后患者治疗后血清FABP4、RBP4、IL-22水平比较
2.4血清FABP4,RBP4、IL-22水平在预测乳腺癌患者复发中的价值分析 血清FABP4、RBP4、IL-22单独预测乳腺癌患者复发时,IL-22预测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28,而3种指标联合检测能提高预测效能,联合检测的AUC为0.909,95%CI0.813~1.000。见表4。
表4 血清FABP4、RBP4及IL-22水平在预测乳腺癌患者复发中的价值分析
图1 血清FABP4、RBP4及IL-22在预测乳腺癌患者复发中的价值分析
乳腺癌是目前患病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积极探究乳腺癌致病机制,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状况,在临床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血清指标具有检测方便简单的优势,在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乳腺癌的常见血清肿瘤标志物有CEA、CA125、CA15-3等,但以上指标水平常受到炎症、感染、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在反映乳腺癌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缺乏特异性,检测假阳性率较高[7-8]。本研究分析发现,乳腺癌患者血清FABP4、RBP4及IL-22水平高于乳腺良性病变者及体检健康者,提示以上指标可能在诊断乳腺癌中具有一定效能。
其中FABP4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占成熟脂肪细胞可溶性蛋白总量的6%,在健康者血循环中水平较高。目前研究发现,FABP4与代谢性疾病相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FABP4与炎症反应也存在密切关系[9-11]。毛英等[12]研究发现,乳腺癌转移灶组织内FABP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原位癌,且利用体外细胞实验发现,当敲低MDA-MB-231细胞的FABP4后,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明显降低,推测FABP4可能增加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促进乳腺癌发展。本研究发现,肿瘤最大径及淋巴结转移可影响乳腺癌患者血清FABP4的水平,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12],提示FABP4可有效反映乳腺癌转移及侵袭状况。
癌症具有相似的致病机制,田佳勋等[13]研究发现,卵巢癌患者初始治疗后血清RBP4水平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本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血清RBP4水平高于乳腺良性病变者及体检健康者,且乳腺癌患者血清RBP4水平与肿瘤最大径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RBP4可能与乳腺癌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IL-22是常见的致炎症因子,韩婷等[14]研究发现,胰腺癌组织内IL-22高表达是胰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IL-22可能成为胰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周兴珍等[15]利用体外实验发现,IL-22可诱导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分泌趋化因子,进而调控滤泡辅助性T细胞趋化,参与卵巢癌进展。本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血清IL-22水平高于乳腺良性病变者及体检健康者,且乳腺癌患者血清IL-22水平与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有关,提示血清IL-22在反映乳腺癌患者病情中也具有一定的效能。
随访1年,40例乳腺癌患者经治疗后,共14例癌症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FABP4、RBP4及IL-22水平发现,术后复发者血清FABP4、RBP4及IL-22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者,血清FABP4、RBP4及IL-22在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中均具有一定的效能,其中IL-22预测效能最高,而三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血清FABP4、RBP4及IL-22水平异常升高,且与患者肿瘤最大径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三者联合应用可有效预测乳腺癌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