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颜,皇惠丽,殷 玲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上海市200070)
PICC是临床用于提供中长期静脉输液途径的深静脉置管技术[1]。有研究认为,PICC导致的并发症会使患者心理、生理负担加重,不利于疾病治疗[2]。赋能教育强调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授权、鼓励、支持,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自我护理、管理,充分激发患者主动性及责任性[3]。陈雪等[4]研究证实,赋能教育对提升患者自我效能具有显著的作用。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1日,我们对收治的48例感染科PICC患者实施赋能教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95例感染科PICC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感染性疾病诊断标准[5]者;②因疾病需要行PICC置管者;③病程≥1年,年龄>18岁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或意识障碍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既往存在PICC置管史者;④存在PICC禁忌证者;⑤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⑥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⑦穿刺部位存在皮肤感染或发热症状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男27例(56.25%)、21例(43.75%),年龄(51.64±6.57)岁;病程(3.78±0.69)年。对照组男29例(61.70%)、18例(38.30%),年龄(50.57±6.32)岁;病程(3.95±0.8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医学伦理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由干预人员给予术前、术后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和药物指导,其中健康教育包括PICC优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PICC后活动建议等。观察组给予赋能教育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确立问题:干预人员在患者入院后查阅其病历资料,并以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干预人员使用开放式、引导性方式提问,例如“您患这种疾病多久了?”“您能接受PICC吗?”“您认为进行PICC后生活中的问题在哪里?”“PICC对您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等。干预人员通过分析患者答案,了解目前生活方式及不确定问题。②感情表达:干预人员在明确患者问题后,通过语言的方式宣泄内心不良情绪即为情感表达,在患者进行情感宣泄时,干预人员勿对患者言语进行任何评价,需要采用倾听、鼓励等方法进行正面引导,询问“您认为PICC后您的生活方式对家人有没有影响?”“您认为有什么方式可以解决您目前遇到的问题?”,激励患者进行自我说服,暗示承担PICC自我管理的责任。③制订目标及计划:干预人员与患者共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干预人员引导患者根据自身问题提出切实可行、循序渐进的阶段性目标,如“您认为现在对PICC后的生活进行管理?”“对PICC后的生活的管理能不能更具体一点呢?”,并以中立的态度给予专业性建议,并对树立的目标予以肯定,鼓励患者进行自我管理。④确认计划:在解决自身健康问题的过程中,干预人员以电话随访的方式定期与患者沟通,询问患者进行改变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困难,并根据回答给予专业建议,以保证患者在进行PICC后的生活管理过程中维持计划的科学性及有效性。⑤行为评价:干预人员每隔1周以电话随访的方式与患者进行1次交流,问题包括“您的生活管理计划执行如何?”“在进行PICC后的生活管理中您有什么体会吗?”“接下来您有进行生活管理的新计划吗?”,干预人员对患者达到的阶段性目标进行语言肯定,同时与患者针对未完成的阶段性目标进行问题分析,进行自我评估及反思,并引导进行计划修订。此干预过程持续3个月,干预人员使用电话随访的方式持续随访患者。
1.3 评价标准 ①并发症: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②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6]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GSES修订后的中文版共10个条目,依据“完全不正确”至“完全正确”分别评为1~4分,自我效能高低与得分呈正相关。③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7]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ESCA总分值为172分,包括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4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高。④心理韧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8]评估两组干预前后心理韧性,中文版Cronbach′s α为0.91,各维度Cronbach′s α为0.809~0.833,该量表用于测量个体适应逆境时的积极心理水平,包括坚韧性(13个条目)、力量性(8个条目)、乐观性(4个条目)3个维度,总分为100分,心理韧性高低与得分呈正相关。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GSES、ESCA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GSES、ESCA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CD-RISC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CD-RISC评分比较(分,
PICC存在减轻反复穿刺及降低药物对机体刺激的优势,但长期置管易导致不同程度并发症发生[9]。而在进行PICC后,定时维护导管,维持导管通畅,保证导管使用寿命及预防并发症发生,因此,需要对PICC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便于在居家期间自行维护导管。赋能教育最早运用于企业管理中,之后被逐渐应用于心理学,赋能主要强调激发患者自身对健康管理的主动性,以促进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提升,达到患者在无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疾病自我管理的目的[10]。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PICC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关。自我效能指个体对完成特定的某一任务自身所具备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具备水平、强度、延展性3个特征[1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两组GSE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①干预人员通过赋能教育过程中的开放、引导式访谈,明确患者状态及认知情况,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觉自身存在问题,有利于患者充分认知自身状态。干预人员引导患者针对PICC存在的问题制订阶段性目标,保证自身护理计划有效性,有利于提升患者自我效能。②在接受赋能教育后,完成自身制订阶段性目标,有利于患者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强化信心,干预人员给予充分肯定,有利于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提升。曾美霞等[12]研究证实,赋能教育有助于自我效能提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自我护理能力指个体为进行自身维护及保持身体健康和身心发展所学习到的一种复杂的、获得性能力[13]。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两组ESCA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可能在于:进行赋能教育后,患者逐渐认知到自己出院后进行PICC管理的主体,医护人员仅起到提供参考意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积极主动参与自我护理中,进而有利于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有研究证实,赋能教育有利于患者进行自我管理,促使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大多数感染科患者属于慢性疾病,慢性疾病对患者心理状况影响较大。个体在处于应激状态下时,通常会采取“面对”“回避”“屈服”3种方式,其中“面对”属于积极的对应方式,“回避”是对应激事件的漠视和淡化,“屈服”则会增加患者心理压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两组CD-RISC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在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能充分意识并尊重患者个人信念,为患者提供学习资源,教会PICC相关的日常生活处理技巧,使患者自控感提升,有助于增加自信心,敢于面对PICC带来的应激事件;经过赋能教育后,患者勇于重视自身疾病带来的困扰,且患者通过完成自己制订的阶段性目标,获得个人技能的提升,在自身疾病影响下增强心理韧性。
综上所述,将赋能教育应用于感染科PICC患者健康教育中,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和心理韧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