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站式延续性护理在神经康复患者中的应用

2022-05-27 08:20陈晓娜鲁冬梅温春娣曾科学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延续性神经功能家属

陈晓娜,鲁冬梅,温春娣,曾科学

(1.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广东广州510030;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不断上升,其致残率与致死率均高,已成为目前病死率较高的疾病[1]。其特点是因大脑组织缺氧致使神经受损,导致患者出现运动、认知、感觉、语言等功能障碍,影响患者对日常功能的行动度与自理能力[2]。神经康复可帮助神经系统损伤或失调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包括脑卒中的康复,还有部分患者为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根据损害部位的不同,康复干预方法也完全不同[3-4]。多站式延续性护理是针对患者不同康复阶段进行干预的护理模式,将院内护理延伸到社区与家庭,保证患者在出院后得到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从而促进康复[5]。本研究采用多站式延续性护理对神经康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7月1日~2020年3月31日收治的122例神经康复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神经损伤于神经康复科治疗的患者;②家属配合度较高;③年龄≥18岁者;④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有关伦理原则,且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精神疾病者;②依从性差,无法完成本研究者;③由保姆、护工等照顾者;④孕妇或处于哺乳期者。抽取随机双色乒乓球将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61例。护理组男33例、女28例,年龄29~82(53.35±10.24)岁;疾病类型:颅内肿瘤14例,脑血管疾病30例,脑外伤17例。常规组男34例、女27例,年龄30~83(54.21±10.75)岁;疾病类型:颅内肿瘤12例,脑血管疾病32例,脑外伤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包括病情评估、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饮食干预、康复锻炼等。出院时,给予患者、家属出院指导,包括健康饮食、药物的用法用量等。向家属强调家庭护理有关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及复查时间,指导其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每个月电话随访1次,持续6个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多站式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第一站:院内护理。入院时,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通过讲座或观看直播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科普神经损害的病因、治疗方法、并发症、预后情况等,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并根据患者神经损害的不同表现制订个人综合康复计划。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早日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及语言吞咽功能训练,对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步行功能训练、平衡训练、力量功能训练等,对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作业疗法训练、手训练等,对语言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发音训练、对话训练、吞咽训练、咽反射训练等,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注意力训练、记忆训练、思维训练等,如多处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进行叠加训练。②第二站:家庭护理。出院前,填写患者档案,包括出院时间、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功能恢复进度等,并对家属做好出院指导,强调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使家属遵医嘱准备患者的饮食,督促其按时用药及保持生活作息规律。出院后,监督患者继续康复训练,掌握训练要点,必要时可协助患者进行患肢被动训练,进行日常生活干预,锻炼患者自行完成穿衣、刷牙、洗脸、进食等操作,培养其自理能力。通过陪伴帮助患者进行数学题计算、诗词朗诵、益智游戏等训练,鼓励其每日睡前观看小故事并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建立患者微信群,每周推送2条神经损害有关小知识,解答日常生活中患者、家属的疑问,指导家属每日汇报患者训练进度,监控患者的心理健康,结合社区护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③第三站:社区护理。社区护理人员负责随访追踪患者,向家属发放护理手册,随时与家属探讨患者的恢复情况,鼓励患者多与家属沟通交流,表达内心感受,肯定其康复成果,树立信心。每2周上门随访1次,解决遗留的问题,并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真实评估患者现状,给予针对性指导意见,以便问题无法解决或病情加重时立即回院就诊。整个干预过程持续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6]评价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3、6个月后神经功能,NIHSS共10项内容,满分为42分,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损害越严重。②自理能力:采用改良巴氏指数量表(MBI)[7]评价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3、6个月后自理能力,MBI共10项内容,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自理能力越高。③认知功能:采用洛文斯顿认知评定成套测验评定表(LOTCA)[8]评价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LOTCA共20项内容,包括知觉、定向力、视运动组织及思维运作4个方面,满分为83分。④生存质量: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9]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4个方面,共26个项目,满分为130分。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NIHS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MBI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MBI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LOTCA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LOTCA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WHOQOL-BREF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WHOQOL-BREF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神经损伤患者病情稳定后,多数选择居家或回到社区疗养,但神经损伤患者的护理要求较高,照护成员缺乏疾病管理知识与经验,护理时常出现错误行为,影响康复效果[10]。患者康复环境的改变可导致病情发生改变,使照护成员无法及时应对[11]。患者失去专业的康复指导和护理监管,锻炼依从性较低,康复效果差,易导致疾病复发,加之疾病后遗症的困扰,导致患者情绪低落,家庭氛围较差,对家庭造成负担[12]。有研究表明,延续性护理可促进脑卒中导致神经损伤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正确的康复指导[13]。

本研究结果发现,护理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1),LOTCA中知觉、定向力、视运动组织、思维运作、总分高于常规组(P<0.01),与王萍等[14]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多站式延续性护理可修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自理能力与认知能力。分析原因:由于各种疾病或外伤导致神经损害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生活障碍,具体表现为失语、偏瘫、吞咽困难等,以至于自理能力下降,如不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可影响其日常生活[15]。第一站时,细致专业的院内指导能让患者体验正确的康复训练过程,根据患者出现障碍的不同进行合理安排,向家属展示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要点,并为后续的家庭护理进行铺垫,且患者感觉身体功能逐渐恢复后,可增强康复信心,主动克服困难,积极完成更复杂的功能锻炼,促进其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的恢复。第二站时,出院前对家属进行知识传授,有助于照顾过程中正确引导患者,在家庭护理的过程中,家属可通过微信群的知识分享更多地了解神经损害等相关知识,掌握正确的护理技巧。微信群内医护人员还可解答患者护理中出现的疑问,每日通过家属汇报远程监控患者训练进度,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按时完成训练计划。家属在日常生活中锻炼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如偏瘫患者通过健肢完成刷牙、洗脸、穿衣等动作,可提高其自理能力。第三站时,如遇到网络上无法解决的问题,社区护理人员可上门随访,现场跟踪解决患者存在的康复问题,并修改后续护理计划,护理人员积极的态度可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给予患者最大程度的关怀[16]。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护理组QOL-BREF中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评分及总分高于常规组(P<0.01),与李伟丽等[17]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多站式延续性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有研究表明,大部分患者出院后由于脱离了医护人员的监督,存在侥幸心理,加上对疾病认识不足,故不遵医嘱用药或锻炼,易导致疾病复发,加重神经损害[18]。多站式延续性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围绕其进行完善、个性化、持续性的护理干预,在患者处于不同场所时得到同样优质的护理服务。随着患者家庭护理时间的推进,家属的护理潜能被激发,并逐渐适应护理者的角色,因此,护理技巧更熟练,使患者舒适度增加,也减轻自身的负担[19]。在康复锻炼过程中,家属陪同患者进行益智游戏等训练,可增加锻炼的趣味性,使患者更积极地进行思维锻炼,不仅促进身体康复,还拉近了家庭关系,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家属及护理人员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通过支持及肯定使患者产生依赖感,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和心理压力,以更放松的心态接受治疗护理,提高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多站式延续性护理可提高精神康复科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其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恢复,增强自理能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延续性神经功能家属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
延续性动词与非延续性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