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2022-05-27 08:20李玉梅钟国锋陆文英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用药康复

李玉梅,钟国锋,陆文英

(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东茂名515200)

精神分裂症属于较为严重的精神性疾病,是一种病因复杂、症状多样的精神科临床综合征。患者发病时间早且隐秘,病情进展缓慢,对患者的感情认知、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产生严重的损害,精神分裂症常出现幻觉、攻击等较危险症状[1];且疾病预后不良,>1/2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存在明显的症状,以阴性症状和认知缺陷为主,社会功能损害明显,精神残疾率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容易出现自杀、毁物、逃跑等危险行为,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更加重要[2]。多学科护理模式是多个学科的医生、护理人员等团队协作,以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全面、规范、系统的治疗、护理、康复和心理干预,从而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目的[3]。多学科护理模式可以减少传统单一专业护理模式的弊端,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制订系统、全面的护理计划,在慢性疾病及外科围术期应用已得到大家的认同[4]。但相对经济落后的基层精神病专科医院,多学科护理模式在病房开展极少,他们在尝试这些领域的工作时面临着多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不强、临床技能较差等问题。国内该领域在精神分裂症方面研究较少,在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护理方面尚未见应用。因此,本研究分析了多学科护理模式护理在精神分裂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丰富临床对多学科护理模式的理论数据,以期提高对精神分裂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 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在本单位封闭病房治疗的106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6~56(37.23±5.26)岁。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岁者;②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者;③入院时患者和/(或)其法定监护人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脏、肝肾脏等重大躯体器官疾病者;②精神或躯体功能障碍、意识不清等不能配合完成问卷者;③有长期酒精、药物依赖患者。退出标准:①患者和/(或)其法定监护人撤销知情同意。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28~56(37.95±5.12)岁;观察组男38例、女15例,年龄26~55(36.51±5.3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在申报单位4个封闭病房开展护理,2个男病区、2个女病区,两组护理均持续4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睡眠护理:针对不同患者安排合适的作息计划,对存在严重睡眠障碍的患者,则需要适当实施催眠、镇静药物干预睡眠。②认知护理:对患者适当的健康教育和教育,督促鼓励患者,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③饮食护理:对患者的日常三餐饮食进行合理的规划,三餐不可过饱,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影响睡眠的饮品。观察组给予多学科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①组建多学科护理团队:团队成员包括责任护士、副主任医师、副主任护师、心理咨询师、康复治疗师,分别从疾病护理、环境护理、心理康复和社会支持等方面进行干预。责任护士为主要负责人,建立沟通微信群,及时沟通患者情况。②团队培训:组织团队成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疾病护理知识、精神科临床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强化理论知识及多学科护理模式开展形式等。③分工:责任护士负责病情评估,具体护理措施实施及患者管理。心理咨询师评估患者心理,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如激发患者生活积极性,纠正其错误的疾病认知,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对有焦虑倾向的患者,可通过沟通聊天等方式缓解,或听音乐、适当运动的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同时,鼓励患者主动与他人交流,提高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帮助其排解不良情绪。及时疏导负性情绪,调整心态,提供心理支持。先评估患者的认知力,根据结果在定向期、认可阶段、深入阶段、导向期几个不同认知阶段,给予患者对应的护理,定向期需要加强建立优质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减轻其敌对情绪。认可阶段需要引导患者自述情绪和感受,加强患者对自身角色功能和疾病的认识。深入阶段利用有针对性的沟通方式,帮助患者分析疾病病因及治疗方法,达到患者正确认知疾病的目的。导向期则针对患者不同情况激励患者,并分析其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培养患者适应、回归社会的能力。对患者睡眠进行护理干预,白天可安排2 h内的午睡。晚餐后1 h,可进行散步等轻缓的运动,睡前可温水泡脚,饮温热的牛奶等。康复治疗师负责制订康复方案,进行康复评定、训练指导及康复实施。④多学科护理查房:每周1次,每次按照一定程序进行,具体程序如下。a.每周1进行晨会、查房1 h(晨会 8:00~8:30,查房 8:30~9:00)。b.讨论下周实施方案(9:00~9:30)。c.按分工执行方案时间为每天 9:30~17:30。

1.3 观察指标 ①睡眠、负性情绪: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睡眠情况,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等方面。量表由9道题组成,总分0~21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以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情况,分数越高表示焦虑越严重。以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抑郁情绪,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抑郁越严重。②用药依从性:通过医生、家属、护理人员的观察结果进行评估,完全依从:护理期间完全自主遵医嘱用药;部分依从:患者需要在护理人员监督,可以遵医嘱用药;不依从:护理人员干涉下,仍拒绝用药。③护理满意度:采用本单位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依据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标准对各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进行评价。问卷包含环境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治疗护理4个方面,问卷匿名调查,当场发放和回收,填写前统一进行指导。每项分别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对护理满意度越高。④护理效果: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精神护理观察量表(NOSIE)评估患者精神症状,BPRS按照焦虑忧郁因子、思维障碍因子、缺乏活力因子、激活性因子、敌对猜疑因子5类因子对患者身体健康、情感交流障碍、概念紊乱、罪恶观念进、敌对性等方面进行记分,评定大约需要对患者进行20 min的会谈和观察,总分9~126分,>35分为出现精神分裂症状,总分越高表示精神症状越重。NOSIE通过5级评分法,将患者行为方面项目反应程度分为无、有时候有、较长时间、经常发生、几乎总是如此,计为0~4分。积极因素包括社会兴趣、社会能力等方面,积极因素的得分越高表示病情恢复越好;消极因素包括抑郁、激惹、退缩等,消极因素得分越低表示病症越轻。NOSIE总分=128+总积极因素得分-总消极因素得分,总分越低表示病情越严重,反之越轻。采用日常生活评定量表(ADL)评估患者生活能力,量表按照生活自理、轻度、中度、重度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自理能力如进食、洗澡、穿衣、修饰等方面进行评分,总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日常自理能力越高。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BPRS、NOSIE、ADL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BPRS、NOSIE、ADL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前后PSQI、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PSQI、SAS、SD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2.4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

3 讨论

我国目前有800万左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每年都有大量精神性疾病医疗费用的支出,对患者及家属的生产力损失非常巨大[5]。30%~40%的患者会在出院1年内复发,造成精神分裂症高疾病负担的最重要因素[6]。有研究证明,多学科护理模式在血糖管理、癌症术后等护理上均有广泛应用,可以提高患者康复效果、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复发[7-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理护理、治疗护理、基础护理、环境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多学科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个体治疗、住院管理、出院随访全过程的护理服务,对患者心理护理、治疗护理、基础护理、环境护理各方面进行了协调干预,护理计划更全面,不仅提高护士的服务意识和工作积极性,还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有利于患者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由于精神科疾病患者认知、情感、思维等精神活动的紊乱,患者可能出现强烈的用药抵触情绪,用药依从性差一直是精神科疾病护理的难题之一。在多学科护理模式下,多学科专业人员能与患者、家属进行良好的病情沟通,提高疾病认知水平,使患者易于接受和配合疾病护理干预,自主性提高,用药心理抵触情绪减少,可以减少用药监护的依赖,提高用药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BPRS是被国内外广泛接受的、应用最广泛用于评估精神病性症状的量表,结合NOSIE是护士用精神科量表中最普遍的一种,可以通过第三者观察和患者调查评估患者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等,临床常与结合ADL评估患者的个人行动能力[10]。结合本研究说明,可能是由于多学科护理分别从疾病护理、环境护理、心理康复和社会支持等方面进行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找到一种更规范、有效、系统、全面、优质的护理模式,使患者在护理后从个人行动能力、精神卫生得到明显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PSQI、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PSQI常用于临床评估睡眠情况,SAS、SDS用于评估患者负性情绪[11]。睡眠是恢复精神疲劳最有效的办法,精神疾病患多伴有睡眠障碍,采用多学科护理模式,患者睡眠、焦虑、抑郁情况得到改善,可能原因是多学科护理模式的责任护士和心理咨询师对患者适时进行心理评估、疏导负性情绪、提供心理支持及合理的服药计划和多方面护理干预,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用药康复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