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舒合剂联合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观察

2022-05-27 02:50王向阳
西部中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合剂胃痛胃镜

王向阳

镇原县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镇原 744506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发病进程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基础的慢性炎症过程[1]。脾胃湿热是中医脾胃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临床症状明显常会导致发生各系统的急慢性疾病,与消化系统关系最为密切,其中尤以CAG居于首位。

中医药治疗CAG 疗效确切,可有效延缓萎缩进程,甚或逆转萎缩。同时,中医药治疗CAG 的临床研究在胃肠激素、炎症因子水平等方面成果显著。针灸能激发机体自身免疫系统,疏肝理气、健脾和胃[2]。本研究在口服胃舒合剂的基础上联合针刺穴位治疗CAG脾胃湿热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镇原县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门诊收治的符合脾胃湿热型CAG 患者[3]12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 例。治疗组中男28 例,女32 例;平均年龄(40.68±9.6)岁;平均病程(2.4±0.8)年。对照组中男27 例,女33 例;平均年龄(39.46±7.9)岁;平均病程(2.6±1.1)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CAG 标准[4]。胃镜检查:内镜下可见胃黏膜明显水肿、充血、糜烂,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且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

1.2.2 中医辨证标准依据《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5]脾胃湿热型CAG标准,主症:上腹部或胃脘痞满灼热、拒按,舌质红,苔黄厚或腻。次症:小便短黄,嗳气,或泛酸,口苦,口臭,脉弦或滑。

1.3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20~75岁;3)受试者近期未接受CAG治疗;4)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1)对治疗药物过敏;2)患者近期接受过CAG 治疗;3)合并消化性溃疡,胃黏膜有重度异型增生或合并心、脑、肝、肾等功能不全者;4)妊娠和哺乳期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口服胆胃康胶囊(保元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20025134)每次1~2 粒,每日3 次,连续服用1 个月。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4周后随访。

1.5.2 治疗组口服胃舒合剂联合针灸治疗。胃舒合剂药物组成:清半夏9 g,黄芩10 g,陈皮10 g,干姜10 g,黄连5 g,吴茱萸5 g,枳实10 g,蒲公英10 g,川楝子10 g,炙甘草6 g,文火煎煮2 次,合并煎液并浓缩,早晚分服,15 剂为1 个疗程,连续服用2 个疗程。针灸治疗方法:选取中脘、公孙、内关、足三里、胃俞、脾俞穴位进行施针,穴位处常规消毒后选用0.25 mm×50 mm 华佗牌不锈钢毫针(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针刺后轻轻捻转3~5次,待患者感觉到穴位及周边酸痛肿胀后留针15 min,1 日1 次,连续7 天后间隔3 天为1 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4周后随访。

1.6 观察指标

1.6.1 症状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胃痛、胃胀、灼热拒按、嗳气反酸、饮食减少)按照无、轻、中、重不同程度分别赋予0、1、2、4 分进行评分,评分越高症状越重[6]。

1.6.2 疗效标准[7]痊愈:胃痛、胃胀、灼热拒按等症状及体征改善,疗效指数≥95%;显效:胃痛、胃胀、灼热拒按等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疗效指数70%~94%;有效:胃痛、胃胀、灼热拒按等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疗效指数30%~69%;无效:胃痛、胃胀、灼热拒按等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疗效指数<30%。

1.6.3 胃镜下胃黏膜改善判定标准临床痊愈:胃镜检查胃黏膜炎症显著好转至轻度;显效:胃镜检查胃黏膜慢性炎症有所好转;有效:胃镜检查胃黏膜病变范围缩小到1/2以上;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8 不良反应参照《WHO 不良反应术语集》的有关规定[8]判定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症状评分治疗1 月后两组患者胃痛、胃胀、灼热拒按症状积分减少,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嗳气反酸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两组饮食减少症状均无明显改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s) 分

注:*表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例数60 6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胃痛3.67±1.29 2.42±1.46*3.76±1.32 2.01±1.23*△胃胀3.17±1.46 2.02±1.37*3.34±1.52 1.53±0.99*△灼热拒按3.02±1.37 1.82±0.87*3.23±1.48 1.34±0.86*△嗳气反酸1.62±0.76 1.48±0.65 1.72±0.82 1.01±0.57*饮食减少1.41±0.64 1.26±0.54 1.52±0.76 1.13±0.69

2.2 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愈显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愈显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比较

2.3 胃镜下胃黏膜炎症变化情况

2.3.1 胃镜下胃黏膜治疗前两组患者胃镜下胃黏膜像均表现为糜烂、充血、和出血点等。治疗1 月后,两组胃镜下胃黏膜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镜下胃黏膜变化情况 例

2.3.2 胃黏膜组织学疗效胃黏膜组织学的好转以治疗前后胃黏膜上皮糜烂组织的复原程度与炎性细胞浸润改善为依据进行评估。治疗1 个月后,两组患者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情况有所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镜下胃黏膜组织学疗效比较

3 讨论

西医认为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饮食、环境污染、自身免疫及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各种因素有关[9]。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呕吐”“痞满”“噪杂”“嗳气”等范畴[10]。西医多用胃黏膜保护剂、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近期疗效较好,但副作用大且易复发[11-13]。

CAG 属中医学“胃脘痛”“痞证”“嘈杂”等范畴,Hp 感染是一种外感之邪,如《素问·评热病论篇》中记载“邪之所凑,其气必虚”[14-15]。脾胃虚弱,纳运失常,气机失畅,痰湿内蕴,久之胃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胃失荣养,渐至黏膜萎缩[16]。中医将“胃脘痛”分为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脾胃不和等症[17]。《医门棒喝》曰:“胃为戊土属阳,脾为己土属阴,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也。”终致湿热阻于中焦,壅遏胃气而形成脾胃湿热型痞满[18]。治疗当以清脾胃湿热为主,辅以行气止痛。胃舒合剂中吴茱萸、黄连、川楝子辛开苦降,清火散郁;陈皮、清半夏健脾祛湿,理气和胃;枳实破气消积,止痛散满;干姜合胃降气止呕;蒲公英清热解毒,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共成清热化湿,理气化痰之功效。中医在治疗CAG 时配以针灸消减疼痛,开化脾胃[19]。胆胃康胶囊为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的处方药,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以及胆汁反流性胃炎等,故选用该药为对照药评价胃舒合剂联合针灸治疗CAG脾胃湿热证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胃痛、胃胀、喜按喜温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治疗组愈显率为60.0%,高于对照组的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胃黏膜炎症改善愈显率治疗组为45.00%,对照组为4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胃舒合剂联合针灸治疗CAG 脾胃湿热证效果优于胆胃康胶囊口服。

胃动素(motilin,MTL)和胃泌素(gastrin,GA)是主要的胃肠激素,胃肠激素是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可调节消化器官运动,促进胃肠动力和胃排空,对胃肠运动有重要调节作用[20]。今后将通过观察胃舒合剂联合针灸对CAG 脾胃湿热症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和胃肠动力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二者联用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合剂胃痛胃镜
艾灸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治疗干预效果观察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胃痛嗷嗷叫,“梁丘穴”是良药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胃痛患者饮食要清淡
果树使用石硫合剂须“四当”
果树使用石硫合剂小技法
使用石硫合剂小技法
我也做了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