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 五年级 吴若涵
指导教师 吕 锟
小弟今年八岁。小家伙平时有些淘气,做起事来爱钻牛角尖。遇上为难的事,他还会哭上一场。有时候他又哭又闹的样子,真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弟弟哭并不是偶然事件,开头埋下伏笔。
“卷地风来……忽吹……望湖楼……水如……怎么不对劲呢!”小弟皱着眉翻开书,“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反反复复背了好几遍,怎么就是记不住呢?不背了!”说着,他“啪”地一下把书扔在地上,坐在椅子上生闷气。虽然小弟嘴上说不背,眼睛却直勾勾地盯着躺在地上的书。那眼神好像要把书看穿。别看小弟只有八岁,气性可真不小,小脸气得红扑扑的,就这么和书较上了劲。
通过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出弟弟当时很生气,这是哭的前奏吗?
唉,谁让我是知心姐姐呢。“‘卷地风来忽吹,望湖楼水如天。’七言变六言了,谁这么有创造力啊?”本来想和这个“牛角尖”开一句玩笑,没想到他抬起头来冲我喊道:“不用你管!”说着,他的小脸涨得更红了,紧接着竟“哇”地放声大哭,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掉。他一边哭,一边揉搓着肉嘟嘟的小鼻子,就这样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委屈劲儿就甭提了。
弟弟哭得太伤心了,神态、动作描写一气呵成,很有画面感。
参考以往的经验,这时候我应该闭嘴等待,不然越劝他的哭声越大。过了一会儿,小弟见没人理他,主动过来搭腔:“姐,这首诗我背了好长时间,就是背不下来,怎么办啊?”说着他用手背抹了抹挂在脸上的泪水,眼泪和鼻涕被他这么一抹,全都横向“漂移”了。看着他的样子,我真是哭笑不得。
我捡起书,替他擦了擦脸:“背古诗不能死记硬背,先理解意思,背起来就容易多了。”他听我这样说,也不再像先前那样顶嘴了。只见他噘着嘴,一边抽噎着一边向我诉苦:“明天老师抽查,要是背不下来可怎么办呢?”大概是想到可能完不成背诵任务,小弟的委屈劲儿又上来了,他捂着脸,坐在一旁又开始小声抽泣。
“有工夫哭,还不如多背几遍。咱们先理解诗的意思。你看,开头描写了……”我的话起了作用,“牛角尖”停止了哭泣,静静地坐在一旁听我讲。这“晴雨表”转换得也太快了。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读到这句时,小弟拧着眉,瞪着眼,指着书说,“就是这两句,我总背不下来。”他一脸不甘心。
从放声大哭到小声抽泣,弟弟这“晴雨表”转换得真快。虽然都是哭,但小作者捕捉到了细节变化。
“理解意思的同时,你可以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狂风把乌云吹散,雨过天晴了,湖水映着天光,碧波如镜,多美啊……”我自顾自地讲着。只听小弟在一旁念叨:“忽吹散,忽吹散……望湖楼下,望湖楼下……”虽然他的眼里还噙着泪,脸上还有泪痕,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他努力地背诵。
看他背得这么投入,我便不再打扰。
我这个小弟呀,努力劲头、积极性尚佳。如果以后他能感悟到诗词中蕴含的感情,抚平他那颗容易受伤的心,止住他那肆意奔流的泪水就更好了。
读诗悟情,这是小作者对弟弟的期待,也是给所有读者的启示——每个人都需有修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