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 珙桐之乡
——珙县王家镇

2022-05-27 14:39
巴蜀史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珙县王家青山

余 浩

(作者单位:珙县王家镇人民政府)

五尺道(杨明生供图)

在四川盆地南端,与云南省交界的地方,有一个曾经的茶马古道小镇,那里至今还遗存数千株植物活化石“珙桐花”,它的名字叫王家镇。王家镇距珙县县城99千米,面积103 平方千米,地处北纬27°54′—27°59′、东经104°45′—104°55′ 。这里历史厚重、人文荟萃、生态优美、物产丰富、气候宜人,至今依然保存较好的秦“五尺道”遗址、川滇茶马古道遗迹,以及千亩原始森林、万亩碧海邛竹、数千株珙桐花,正等待世人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秦“五尺道”,与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灵渠、直道、驰道并称秦朝“七大工程”。在王家镇的四里坡原始森林山涧边,还整段保留着完整的秦“五尺道”遗迹。这条道路,曾经是川滇马帮运送物资进出川的必经之路,一群一群的马帮从云南威信,沿着“五尺道”一路向北进入四川,马背上驮满云南的火腿、烟叶、中药材等,沿着古道盘旋而上、随坡而下,络绎不绝;从四川回程云南的马帮,马背上装满盐巴、布匹,循着弯转的茶马古道,满载而回。石板上留下密密麻麻的拐椎窝,向世人诉说着这条道路悠久的历史,以及沿途曾经的兴盛和繁华。在四里坡原始森林的保护区内,还整片整片地遗存着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活化石、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每年四五月间,珙桐花开之时,一朵一朵的珙桐花,犹如一只只鸽子站在树上,当微风轻轻拂过,片片花瓣牵手婆娑,犹如鸽子跃跃欲试、展翅高飞,非常漂亮,令人神往。

王家镇的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肥沃。王家镇有耕地5万余亩,高水稻田是一大特色和遗存。王家镇的高山水田或在坝底聚集,或在半山形成梯田,特别是绵延数公里的王家河流域,因泥沙冲积而形成的青山坝,素有“珙州粮仓”之称。纵目青山坝,千亩良田连绵数里,沿河而倚的一连串古老灌溉工具——水车,随着河水流动而转动轴轮,演绎出延续千年的古老的农耕文明遗存技法,更是深山之间山水田园风光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林业资源丰富。王家镇森林覆盖面积10 万亩,站在四里坡向山下望去,眼前皆是一片青绿,到处郁郁葱葱、青山绿水。“无垠林海莽苍苍,奇花异草遍地香,珍禽猛兽满山跑,滇川两省把名扬”,讲的就是距场镇约10 千米外的大雪山麓四里坡,其主峰海拔1642 米,现存古树参天的原始森林8000 亩,集中成片的罗汉林、水竹林上万亩。四里坡奇峰险峻,怪石嶙峋,细流涓涓,清澈透明,珍稀动植物繁多;在这里还能看到罕有的川南阔叶林景观,野花盛开,蜂蝶成群,泉水飞溅,形成独具魅力的原始森林景观。

青山坝水车

水利资源充沛。王家镇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在四里坡北麓发源流淌的王家河,全长18.9 千米,河面15 米宽,流域面积66.3平方千米;沿途收纳许多小溪、小河,以及无数的泉水、地下水,最后汇集到青山坝,冲积出青山坝后,转身流入地下暗河,一条溪流就在你眼前突然消失,现场观感十分神奇。另外,王家镇四里坡南端还有两条小河注入宜宾筠连大雪山镇,蜿蜒的河水沿途挽起条条溪流,绕过层层高山,不时出现洼凼和回头坨,波光粼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四里坡的核心原始森林区,至今还保存着数百亩的海子(沼泽),是当地的宝贵资源。

旅游资源多样。特殊的地域气候条件使王家镇极具旅游开发潜力。王家镇被誉为“山间最美的小镇”,著名的原始景观有麻元云海日出、青山梯田错影、柏杨青翠竹岭、四合传统农耕。在团聚村山岭,盘错交接的山间梯田间,有美丽抽象的田埂图画,淡淡炊烟笼罩小村落散落其中,山间小溪水淙淙流淌,合奏出一曲美妙动听的山间交响曲。散步在古旧的“五尺道”上,山涧中不时回荡着过山号子和铜铃叮当声,耳边由远及近回响起童谣曲“三年不淹青山坝,狗都不食猪儿粑”。尤为震撼的是,柏杨村境内3条溪水奔流交汇的龙胆沟,远观后山与山前的稻田,俨然一幅山高水远的中国水墨画,恬淡有缘,恍若隔世。

王家镇得名缘由和历史沿革

青山坝粮仓

王家场名字的来历。王家镇在当地被周边乡民亲切地称为王家场,据当地老年人讲述,这个名字源于川南地区人们经常穿着的“草鞋”。据说,在封建社会,这里人口稀少,居住的多是杨、李、黄、游等姓氏族人。由于地处偏远,山间道路崎岖,多为羊肠小道,人们行走困难,而用稻草编制的草鞋,便成为乡民出行的主要穿着用具。一日,当地来了一个远方迁徙而来的王姓老者,他发现此地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而自己编制的草鞋又是俏手货,于是便驻足下来,在场镇上的“万年灯”处(今王家镇花田社区办公楼)编织草鞋,售卖给过往的马帮和商贩。随着购买草鞋的人越来越多,周边逐渐形成一个集市,在此开店买卖零食和杂货的人逐渐增多。乡民们从林中砍伐杉木、山板栗等树木,慢慢沿着“万年灯”周边蜿蜒的石板路,一幢挨着一幢地修建川南的串架房屋,楼上用来居住、楼下用来开铺;此后,吴、陈、曾、曹、张、邓、任等姓氏族人,经“湖广填四川”移居这里,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场镇,乡民们为纪念王姓老者,便把这个集市正式取名为王家场。随着时间流逝,王家场逐渐声名远扬。

王家场镇形成以来,每逢农历二、五、八,是周边乡民自发约定俗成的“赶场天”。当天,山里山外的乡民们便会前往王家场,售卖土特产品、家禽牲畜、山珍山货等,购置必需的盐米醋茶等生活用品;街上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呈现出独有的川滇交界乡民赶场交流景象。直到今天,王家场一带都还较好地保留着传统的川南赶集习俗。

志书记载的历史脉络。据志书考证,明末清初时,王家场被称作浣乡,清乾隆年间被更名为集义乡,民国初年仍袭清制。1945 年,从乡内析出洛亥(今洛亥镇)、中心(今观斗苗族乡)另置联保,将余下联保划分为15 个保。1949 年12 月7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18军52师155团,从云南威信县经王家镇四里坡入川,王家人民获得新生,成为珙县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地方。1992 年,原王家乡、三溪乡合并为王家镇。2019 年,行政区划调整后,王家镇有10个行政村和1个城镇社区。

王家镇历史名人和古建筑

王家历史名人。杨惠庵(1880—1915),字定邦,号熙隆、惠庵。17岁入邑庠(秀才)。1909年考入保定军官学堂,后肄业。1910年,入四川法政学校,参加同盟会。1911 年,清政府出卖川汉铁路主权,宣布川汉铁路“收归国有”,激起四川、湖北两省人民的强烈反对。同年,四川保路同志会在成都成立,随即开展了一场反对帝国主义掠夺和清王朝卖国卖路的四川保路运动。6月17日,成立珙县保路协会,公推会长、职员,会后珙县反帝保路斗争迅速开展,珙县保路协会组织由杨惠庵等指挥的保路同志军,发动武装起义。8 月,杨惠庵联络会党,组织民团与各乡保路同志定期会师,二次攻打县城。驻珙县沐滩地方团队首领杨世友率部200余人起义参加同志军,把清朝在珙县最后一任知县驱赶下台,由杨惠庵举荐监生、同志会员李吉之临时接管县印。之后杨惠庵率民团向省城进军,至资中,捷传四川总督赵尔丰已交出军权,杨惠庵返回叙州府(今宜宾市),部队被整编为川军,杨惠庵任营长,在珙县一带执行清乡任务。1915年,杨惠庵被仇家用重金收买土匪,枪杀于王家场家中,后被安葬在现王家镇百花村。

明末石拱桥——道南桥。在王家场老街边上,有一座长满青苔的古石拱桥——道南桥,横跨在王家河两岸,一头是繁华的王家场镇,一头连接着通往大山的秦“五尺道”。这座桥,最初修建于明末,后在清光绪年间,由当地富胄绅粮联合乡民,捐资7800 贯铜钱维修加固。桥高约15 米、宽5 米、厚1米,桥中间刻有一条石龙,头朝桥北、尾垂桥南,寄托着乡民希望石桥降龙辟邪、御洪治河、造福苍生的美好期盼。道南桥维修加固后成为马帮和商贩跨越王家河的必经之地,当时的繁华盛景和车水马龙可见一斑。现在的道南桥,在经历数百年的风雨后,依然屹立在王家河上,坚固如实、弓架两岸,向来往的行人诉说着历史的故事。

清朝建筑——青山书院。据《珙县志》载,王家人邓文瑯于清道光年间衔加五品蓝翎,邹元彪获钦赐五品花翎。由于邓、邹两家特别重视教育,加之在当时的地位与名望,以及王家民众对教育办学的渴望,在清道光年间,王家场建起青山书院(今王家镇中心小学校内)。青山书院坐落在王家镇西面,坐南朝北,和凉风坳的一字山脉相望,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书院外观恢宏壮大,中央魁星楼高12 米,三层传统川南串架瓦木结构,立柱10 根直径75 厘米的马桑树,下垫直径约1米的铜鼓形石磴;书院内有四合院天井,分布着两个40 平方米的教室,以及11 间书院寝室。书院大门上,悬挂着一副对联:大哉圣德巍巍,万世师表垂不朽;美吾声名赫赫,千秋俎豆庆无疆。从这座书院先后走出清国子监周正铭,晚清秀才、辛亥革命者杨惠庵,台儿庄战役川军团长王伯勤等人物。后来,青山书院由于年久失修,加之战火蔓延,最后被损毁。2014年,王家镇政府根据遗存的青山书院照片,在旧址复建仿古样式的四合院教学楼,建成后交付王家镇中心小学校使用,继续传承青山书院教书育人的精神。

发生在王家镇的革命故事

红军长征过王家。王家镇是一片红色热土,是红军红一军团红二师长征经过、战斗过的地方。1935 年2 月8 日,红军长征途中,攻入王家场后,打开几家豪强恶霸掌握的盐号盐仓,通知周边群众到王家场分盐。但群众害怕被豪强恶霸算账报复,不敢前来领取。得知这一情况后,红军战士把盐背出盐号,一堆一堆地放在地上,由穷苦百姓前来拾拣背回家中。红军在王家场驻扎时,把没收盐号的8条大肥猪宰杀,将肉全部分发给穷苦百姓,受到百姓拥戴,留下感人的王家场开仓分盐、开仓放粮、医治伤员、救济百姓的红色故事。

红军撤离后,留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及其云南游击支队,长期转战在王家场境内与敌人周旋,多次反击敌人的围剿,支援中央红军北上抗日。1935年5月中旬,纵队领导决定把战斗中受伤的队员暂时寄放在国民党反动派力量比较薄弱、纵队经常出没的通道王家场疗伤,得到乡民支持。在王家场开药店行医治病兼营旅店业的乡民王仕其积极救治红军伤员,留下“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佳话。

王家白酒酿造

解放后王家发生的大事。1949年12月7日,王家镇获得解放。1950年3月,征粮工作队在王家镇开展工作时,遭到土匪攻击,16 名征粮工作队队员和农民代表被扣押,征粮工作队队员王六一(1945年考入四川大学政治系)被枪杀。此后一段时间,王家镇被土匪盘踞、占领,王家人民又陷入水深火热之中。1950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重新回王家剿匪,6 月初在王家场街上与土匪巷战,打死土匪6人,活捉11人。此后,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土匪四散而逃,剩下的散兵游勇逃往深山躲藏。经过几个月努力,王家的残匪基本被解放军肃清。1950年12月,解放军在街村中山公园召开镇压反革命分子的群众大会,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王家镇的美食资源

美丽富饶的王家镇,属典型山区农业镇,以粮食种植和家畜养殖为主,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有水稻、玉米、土豆、红苕、花生、油菜、烤烟、茶叶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孕育出产一方美食食材,比较知名的有林间乌鸡、高山腊肉、高山冷水鱼等。其中仅笋类就有10 余种,比较珍贵的有罗汉笋、水竹笋、刺竹笋;比较热销的有白酒、烤烟、磕粉、蕨菜等。

香飘万里“王家酒”。王家酿造白酒起源于清代中期,俗称“王家老白干”。王家白酒非常考究酿造用水和选料,其甘甜香醇的特性,源自选用水水质和所处地理区位。酿酒用水,选用四里坡原始森林落叶沉积层中,经层层过滤且富含天然微量元素的“竹木水”。人们在“竹木水”汇流而成的山泉中取水,作为酿酒用水,保证取水的纯净和甘甜。酿酒原材料,多选用高山玉米、高粱等,经泡粮、初蒸、水煮、复蒸、出甑、摊凉、加药、发酵、蒸馏、冷却10个主要环节,酿造出品质纯真的粮食酒,酒精含量均在50 度以上,原浆酒更是在60 度以上。王家白酒具有甘甜、绵软、纯和、爽口的特点,小酌入腹,回甜悠长,令人顿感心旷神怡、醇粮芳香。王家人朴实、厚道、耿直、豪爽,生性好客,能让远方的客人在祥和、热闹的气氛中,充分领略群山之中、川滇交界的酒文化。1986年,王家白酒选送的“花树大曲”品牌曲酒,在四川省酒类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酒类食品质量“银质奖章”。2013年,王家白酒生产技艺被列入宜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王家磕面制作的猪儿粑(周炜供图)

罗汉笋干笋

植物活化石珙桐花(杨邦洪供图)

山中珍品“罗汉笋”。罗汉竹,学名筇竹,属国家三级保护稀珍竹种。王家镇境内分布有大量罗汉竹林,竹资源相当丰富,罗汉竹笋更是山间珍品。王家镇四里坡原始森林的罗汉笋,生长在无污染且海拔900 米以上的原始森林和阔叶林中,笋期约两个多月时间(农历二月至四月),是居家享用、招待贵客和馈赠亲友的珍贵山珍。其笋壁厚、实心,味道脆嫩鲜美,含有丰富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十分高,被誉为“蔬菜中的熊掌”,也被称为“素食之王”。

声溢川南“糯米磕粉”。王家镇所产的磕粉,选用北纬27°高山冷水稻田所产糯米,经传统工艺一锤一锤磕制后筛选而成,在川南独树一帜。磕粉生产中,需用竹木山泉水将糯米清洗5—6 次后,再浸泡半个月时间,中途换水淘洗几次,待泡制完成沥干后,用石制碓窝磕制成粉,再用密闭的烘房烘干、锥细、过筛等,经多个传统工序精制而成。用王家磕粉做出来的“猪儿粑”,通体粉质洁白、软糯细腻,食用时不粘牙、不浑汤,既有米香,又有馅香,是家庭聚会、宴席小吃必备之佳品,深受川南群众喜爱。

味美鲜嫩“冷水鱼”。王家镇常年平均气温在15.7℃左右,春天生机盎然,夏季凉爽宜人,秋季稻田金黄,冬天大雪皑皑。在山间小涧、湾塘小凼、湿地小溪,可以养殖饲喂四大家鱼和一些名贵冷水鱼,尤其是“竹木水”生态饲喂的冷水鱼,肉质细腻、口感鲜嫩,烹饪方式多种多样,可清蒸、可红烧、可爆炒……是一道食用品味极高的原材料。王家冷水鱼不仅色香味美,营养价值也极高。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曾言:“嘉鱼乃乳穴内小鱼也,常食乳水,所以益人……食之令人肥健、悦泽。煮食,治肾虚、消渴、劳瘦虚损。”

王家镇的未来规划

“十四五”期间,王家镇将围绕“高质量建设人民幸福的文旅特色小镇”发展主题,扎实“酿好一壶酒、栽好一山竹、养好一塘鱼、种好一树果、植好一片稻、育好一窝烟、产好一坝菜”,打造“珙桐之乡、篮球之乡、王家白酒、王家果蔬、高山水产”五张对外名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衔接,注重将“五尺道、红军路、大唢呐、青山书院、中山公园”等文化资源与“珙桐花、四里坡、青山坝、王家河、高山梯田”等生态资源有机整合,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悠悠古镇,道不尽原来的繁荣;潺潺流水,说不完曾经的辉煌。站在秦“五尺道”叠叠层层的石板路上,闻着小镇酒坊清远四溢的酒香,王家镇正循着新时代的旋律,撰词谱曲、和声细鸣,收拾行装、再启征程。

猜你喜欢
珙县王家青山
王家乐剪纸作品选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王家新的诗
青山揽胜
王家湾
也无风雨也无晴
以我青山磊落,为梅画地为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