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传政 朱金棒 夏婧
(1.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2.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第十四届全运会是2021 年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体育赛事。2021 年3 月25 日,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中国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群众赛事活动规程总则》,共公布了19个群众比赛项目,包括15 个比赛类项目以及4 个展演类项目,其中就有中国式摔跤项目。在中华传统体育的传承过程中,项目文化的建设是基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的建设,从本质上讲,就是实现中华体育文化复兴最为宝贵的文化源泉[1]。中国式摔跤作为比赛类项目,时隔28 年后重返全运会赛场,使得这一富有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体育项目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此届全运会群众赛事中国式摔跤项目,在陕西省延安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全国有23支参赛队伍,共301名选手参赛,中国摔跤的练习者迎来了全国最高的舞台。比赛分为自由式和古典式2个分项,18个小项,包括自由式12项,古典式6项。这是《2020版中国式摔跤竞赛规则》颁布后,也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式摔跤项目又一次全国性比赛,比赛竞争激烈,精彩纷呈,年轻种子选手强势夺冠,比赛共产生金牌12 枚(个人9枚,团体3枚),银牌12枚,铜牌24枚。陕西队作为此次比赛的东道主,有20 余名跤手最终夺得决赛资格,获得4金6银3铜,共13块奖牌,稳居榜首,河北队和内蒙古队分别为3金5银4铜和2金1银4铜,分别荣获第二名和第三名,天津、山西、安徽队各获1 枚金牌。线上观众观看需求火爆,据全运会现场直播媒体“陕西渭南体育之窗”统计,比赛期间线下日平均观看人数达10万人次之多,群众关注度极高,呈现出中国式摔跤项目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中华儿女血脉相连的情感纽带。
表1 第十四届全运会中国式摔跤比赛成绩分布(枚)
中国式摔跤是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体育项目之一,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育载体。古代摔跤活动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炎黄时期[2]。在秦代命名为“角抵”;汉代被称为“角抵、武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相扑、尤戏、争交”;唐宋时期发展至较高峰被称为“角力”;元朝和明朝时期被称为“相扑、布赫、撩脚、撩跤、惯跤”;清朝发展至顶峰,被称为“布库”。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正规比赛,为中国式摔跤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中国式摔跤不仅在国内拥有大量的习练者,随着在国际上的传播,中国式摔跤项目在海外也拥有了相当数量的习练者,从侧面反映了西方国家与人民对中华传统武术的认同,也能以中国式摔跤为载体凝聚更加强大的文化自信。
目前,中国式摔跤还没有成为奥运会项目,归属于举摔柔中心下的中国式摔跤推广委员会。随着中国式摔跤在国内外的发展和推广,为中国式摔跤确定统称和规范的项目名称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3]。一方面,中国式摔跤没有单项协会进行系统的管理,第七届全国运动会结束后,中国跤被彻底移除全运会竞赛项目,全国很多支中国跤队伍都因此解散,队员转攻国际式摔跤或柔道项目,国内中国跤的发展也一度陷入停滞,各省在削减体工队的大背景下,成立项目体工队,省队种子选手编制与无编制、国家待遇和针对运动员的优惠政策等项目归属问题都面临着挑战。另一方面,中国男子柔道和国际跤成绩一向惨淡,加上摔跤本身在中国就是小众项目,无论是柔道、国际跤,还是中国跤,在很多对摔跤项目了解不够深入的地区,人们传统的观念中,摔跤就是“两个大胖子推来摔去”。因摔跤类项目训练很艰苦,省柔道队基本都是农村孩子,城里的孩子几乎没人能坚持下去,足以说明地区思想观念的落后和地区习练队伍分布不均的现状,也同样面临着挑战。
中国式摔跤是我国一项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征的优秀体育代表项目,内容驳杂的摔跤体系中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与东方哲学的一项跤种。中国式摔跤项目在近代得到了重要的发展,曾被列为民国时期第1至第7 届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这说明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中国式摔跤项目的发展。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国家体育发展战略重心产生偏移,对中国式摔跤项目产生了冲击,中国式摔跤就此淡出全运会的舞台,宝珠蒙尘。但是因为中国式摔跤项目前期发展较好,中国式摔跤在淡出全运会之后,在国内仍有大量的爱好者与习练者,中国跤的火种一直被这群爱好者和习练者保留下来。随着国家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浪潮,2019年8 月,正式进入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比赛竞技项目,金牌数量设置创竞技类项目之首。2020年“中国式摔跤锦标赛”成为近几年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选手水平最高的一次比赛,且在线观看人数创历史最高。2021 年,又成功进入到第十四届西安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中国式摔跤练习者迎来了全国最高舞台。
中国式摔跤兼具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竞技体育要素,其项目特点为对抗激烈、观赏性强,竞赛规则简单明了,观众易懂,裁判易判。目前,中国式摔跤运动已逐步走上了国际化发展的舞台,项目内涵刚柔相济、厚德共赢及中华哲学和兵家思想,也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中国式摔跤名家在世界各地传授中国式摔跤项目,其中中国式摔跤名家袁祖谋被法国巴黎青年体育部授予国家铜质奖章。且中国式摔跤在海外具有比较正式的国际赛事。巴黎市长希拉克在1992 年5 月举办了第一届“巴黎市长杯中国式摔跤国际邀请赛”,之后每两年举办一届,参赛队伍也由最初的几支队伍发展到了现在的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参赛,参赛人数也由几十人发展到了几百人,是中国本土以外,中国式摔跤项目是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国际赛事。2003年,在中国先后举办了五次“中国式摔跤国际邀请赛”。随后,2017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中国式摔跤国际邀请赛,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赛,值得一提的是,该比赛中使用的是汉语执裁,国外裁判员也必须使用汉语执裁,这在国际单项体育比赛中是非常少见的。这项比赛是美洲摔跤协会主办、美国摔跤协会承办,比赛影响程度很大,效果也好。如今,在国外,中国式摔跤推广成效显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群开始喜欢和热爱中国式摔跤项目,其中意大利、法国等国家是欧洲推广中国跤的排头兵,欧洲摔跤协会中就有十几个国家参与中国式摔跤的相关活动。法国曾多次举办过“巴黎市长杯”中国式摔跤邀请赛。意大利、罗马等国也举办过中国式摔跤国际邀请赛。正是中国式摔跤独具的东方魅力以及海外华人的不断推广,目前国际上已经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相关的协会和组织。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同时,还能够促进和加强中国式摔跤的国际交流,扩大从业者人口和国际影响力[4]。中国式摔跤作为载体,还需继续起到推力的作用,让神秘且迷人的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在中国式摔跤发展的过程中,缺少协会的市场化管理,摔跤项目造成难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相关衍生品,最终无法实现“自我供血式”发展,难以推动中国式摔跤的良性发展[5]。早期,中国式摔跤项目作为中华传统武术的一部分,在项目划分时,由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管理中心和奥运保障与社会活动部负责管理,在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管理中心管理的举重、柔道和国际式摔跤都是奥运会项目的情况下,而“非奥、非全”的中国式摔跤的发展与定位就较为模糊了。近几十年来,由于中国式摔跤运动自身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加上项目负责领导的坚持和努力,中国式摔跤的竞赛、培训、媒体宣传等工作一直在有序稳步前行。在2016 年1 月16 日,在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管理中心支持和奥运保障与社会活动部负责下,在河北廊坊成立了中国摔跤协会中国式摔跤发展委员会。2020 年初,中国式摔跤发展委员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式摔跤推广委员会,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式摔跤项目发展至今,仍然没有独立的单项协会进行管理。
通过第十四届全运会中国式摔跤比赛各省、市中国式摔跤参赛单位和参赛人数了解到,并未完全覆盖各地区(省、市),就我国七大地区民族特点看,各地区拥有不同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政策实施、经济水平发展不均衡情况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与全运会赛事相比,中国式摔跤其他相关赛事大都缺乏足够的影响力,推广方式更新慢且推广力度不够,也同样不能排除中国式摔跤流失现象的存在。大型群众体育竞赛体系的不完整会直接导致群众的积极性下降,对于项目发展会起到抑制性作用[6]。因此,在全运会后,中国式摔跤发展依然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发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为目标,全运会群众体育赛事设置为导向,充分挖掘中国式摔跤各地区间民族文化特点,积极把中国式摔跤向国内各省、市推广,广泛开展具备地区文化特色的人民群众热爱的体育项目,是解决“后疫情时期”“后全运会时期”各地区间中国式摔跤这一富有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群众体育项目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
深受中国传统武术影响的日韩武术,如今却是风光无限,柔道和跆拳道早已跻身奥运会,空手道也加入2020东京奥运会。中国式摔跤项目却在很长一段时间被丢在角落无人问津,但作为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中国式摔跤,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2014 年8 月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南京青奥会运动员村,亲切看望参赛的运动员,并提到“摔跤是奥林匹克运动最古老的项目之一,中国式摔跤也有很悠久的历史,还是我国很多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项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中国式摔跤项目的重视和对中国式摔跤事业的殷切希望。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关于第十四届全运会拟增设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通知,中国式摔跤项目就在其中。全运会作为我国顶级的赛事,中国式摔跤作为拟增设的项目之一,极大地调动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习练“中国式摔跤”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政府及社会举办各类全民健身赛事,实施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发展中国特色健身项目,开展民族、民俗、民间体育活动,推广普及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传统体育项目。鼓励个人至少有1项运动爱好或掌握1项传统运动项目,参加至少1个健身组织,每天进行中等强度运动至少半小时。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都充分体现了顶层政策利好带来的积极导向作用。
中国式摔跤项目进入高校,可以提升普通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抗压能力。近年来,陕西省体育局摔拳跆运动管理中心正在积极谋划中国跤进校园活动,为此多次举办教练员、裁判员培训活动,并成功承办了2次省级比赛和1次国家级比赛,累计1300人次参加。在其他地区,无数个中国式摔跤工作者也正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中国式摔跤运动进校园、进课堂,在全国高校进行“一校一品”的摔跤运动推广,将我国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摔跤引入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学习摔跤知识、掌握摔跤技能,感受摔跤文化,在学习摔跤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当然中国式摔跤作为一项竞技类体育项目,对学生的力量和耐力都是很大的考验,经历过一段时间的中国式摔跤基本功和技术训练,习练者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敏捷素质和耐力素质都有相当的提升。因此,在普通高校中进行中国式摔跤项目的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和促进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各项身体机能的发展。中国式摔跤项目不仅具有健身的功能,也具有一定的健心功能,在中国式摔跤比赛的过程中,就是习练双方技战术与心智的博弈,在比赛的进行过程中情况多变,机会一旦没有抓住,就可能输掉比赛,习练者要在对抗的过程中快速反应,适时运用相应的技战术,抓住机会进攻得分。因此,经常习练中国式摔跤对发展大学生的智力是有一定作用的。在进行日常攻防实战与模拟实战训练时,习练者忍耐被摔打时的疼痛和比赛失败时的经历,可以不断激发习练者的意志,能够增强习练者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其果敢、机捷、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之后,当高校中参与人数达到相当数量时,习练中国式摔跤项目的群体逐渐年轻化,而且这些在高校中习练中国式摔跤的年轻人在走上社会之后,可能会将中国式摔跤项目传入社会,让更多人了解这个项目,提升中国式摔跤项目的影响力,再反哺给高校,形成良性循环。
我国应构建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主体、西方竞技体育为辅助的新型体育文化体系[7]。成熟的竞技体育项目市场是其拓展发展途径的保障。根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启动中国式摔跤市场。以市场买方为主体,吸引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加入,共同促进中国式摔跤市场发展。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加入其中,以经济和体育为视角,把中国式摔跤市场培养成为一条以中国式摔跤项目为主体,多方面、多维度的体育产业链,刺激更多资本参与到产业链条中,扩大其收益,增强中国式摔跤项目的影响力,增加中国式摔跤项目的习练人数。发扬现代信息社会的优势,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对中国式摔跤项目进行宣传,挖掘整理,拍摄中国式摔跤项目的历史和我国中国式摔跤名家、名人的影视资料,使中国式摔跤项目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强化我国普通群众习练和观赏中国式摔跤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运动学校和俱乐部的资源优势,大力培养中国式摔跤相关的科研人员,提升现有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促进中国式摔跤科研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国式摔跤的竞技性、观赏性和艺术性,为中国式摔跤项目的发展和推广提供支持与项目活力。中国式摔跤项目在国外的推广发展现阶段,正处于上升期[8]。科学的改革和运作将使得中国式摔跤实现良性化发展,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底蕴将使中国式摔跤在国内的发展获得成功,而与西方体育价值观的类同,也会让项目的国际化传播变得更容易[9]。
在“健康中国”战略布局背景下,要加快构建和完善中国式摔跤项目“体教融合”的青少年培养体系,推动中国式摔跤源源不断的优秀后备人才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植根于中国传统武术,有广大群众基础,对于深化“体教融合”和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中国式摔跤习练方法中许多传统功法,简单易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的体能、技能、智能,有益于青少年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提高。对此,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要全面把握发展机遇,推进《青少年运动等级评价标准与测试方法》教材的出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青少年训练培养体系,使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综合身体素质在“最佳黄金期”阶段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此同时,促进青少年冬夏令营在各省市的推广,建立和完善中国式摔跤社会俱乐部,实施赛事运营策划及举办联赛,加强地区间的学习与交流,形成多元化、大格局培养路径,推动中国式摔跤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科学化、社会化、产业化、全球化发展,从而促进中国式摔跤可持续发展。
民之所向,政之所为。2021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将中国式摔跤运动设立为第十四届西安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实现中国老百姓“最高规格的运动会有自己民族项目的项目”的夙愿。中国式摔跤是我国一项带有传统文化特征的民族体育项目,虽然具有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深厚,使我国凝聚更加强大的文化自信,让神秘且迷人的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优点,但是仍然存在中国式摔跤项目定位模糊、管理体制相对不健全的情况。中国式摔跤项目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利用好顶层政策带来的利好作用,跟随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健康中国2030”和体教融合相关政策进行快速发展;努力使中国式摔跤项目进入高校体育教学,提升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与综合素养,增强中国式摔跤的影响力;开拓中国式摔跤市场,形成以中国式摔跤项目为主体的体育产业链,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市场;加快构建青少年培养体系,推动中国式摔跤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