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鲁民
观看电视剧《跨过鸭绿江》深受教育,不禁想起看过的关于彭老总的一些往事。1952年3月,著名作家巴金带领一个文学创作组到朝鲜战场采访,见到了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巴金备受鼓舞,十分激动,挥笔写下了《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这篇文章。彭德怀看到后,就给巴金写了一封信,提出修改意见:“巴金同志:‘像长者对子弟讲话’一句改为‘像和睦家庭中亲人谈话似的’。我很希望这样改一下,不知允许否?其次,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一些,使我有些害怕!”
众所周知,彭德怀在战场上是一员天不怕地不怕的猛将,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无愧于“唯我彭大将军”的美誉。可是,没想到彭老总也有害怕的时候,他怕作家把自己“写得太大了一些”。
他还怕当帝王将相。1956年秋天,彭德怀到一个著名风景区开会。当他得知一些漂亮的小洋楼是专给高级干部准备的,多数楼一年到头都空着,还得派人维护时,他睡不着了。半夜起来,他围着那些长年空着的小楼,不停地转呀转,看呀看。在离开时,他语重心长地跟当地一位负责人讲:“有些人硬要把我们往帝王将相的位置上推,还怕人家不知道,在这儿修了当今帝王将相的庵堂庙宇咧!你们也许是真心实意地尊重我们,但我也要真心实意地告诉你们,我们不是帝王将相!你们这样搞,人们看到这些长期关闭的房子,会怎么想?不骂娘,起码他们会觉得我们这些人太特殊了吧!”
他还怕脱离群众。有一次彭德怀到一个城市视察,当地政府安排一项游园活动。彭老总走进公园后发现,偌大个园林竟没有其他游人。陪同人员告诉他,为了安全,保卫部门让群众暂时退出去了。彭老总听了大怒:“把群众赶出去了,脱离群众还叫共产党?”他又看了一眼异常幽静的公园,生气地说:“不逛了!免得老百姓背后骂娘。”说罢拂袖而去。
人生在世,总得怕点什么,有点禁忌,有所不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怕是清醒,是智慧,是量力而行,是自知之明。怕,然后谦恭自抑,稳扎稳打,不居功自傲,不颐指气使,能屈能伸,可进可退。彭老总这“三怕”,就怕出了境界,怕出了襟怀,怕出了风骨,怕出了高度,怕出了一个大写的人。反之,什么都不怕的人很可怕,他们藐视规矩、目无法纪,藐视群众、自高自大,藐视舆论、无所顾忌,早晚会被抛进历史的垃圾箱。
人,还是怕点什么为好。各级政府,怕舆论批评,怕网民曝光,就会勤政善政,求真务实;莘莘学子,怕蹉跎岁月,怕一无所获,就会寒窗苦读,不负春光;明星大腕,怕观众抛弃,怕边缘化,就会努力演戏,精雕细刻;部队官兵,怕战备松弛,怕外敌入侵,就会居安思危,苦练精兵;大小官员,怕纪委谈话,怕组织调查,就会拒绝诱惑,洁身自好……怕,就会有忌惮,就会循规蹈矩,小心谨慎,不触犯法律,不挑战规矩,不越雷池一步。
人生在世,不论是想成就事业还是想平安度日,“怕”字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