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涛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人才是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赢得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主动的关键因素,对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我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新时代加强军队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军事硕士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军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任务,对我军有效完成历史使命、实现强军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这就需要从“源头”抓起,精选良才,着力提高军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招生宣传工作是院校将自己的基本情况、招生对象、报考流程、内容标准等介绍给广大考生,帮助他们认识了解院校特点和专业设置,激发考生报考兴趣的重要工作。因此,必须抓好招生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军事硕士研究生生源的质量和数量。
(一)把握时机,扩大宣传辐射半径。在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引领下,院校与部队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为招生宣传工作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要充分利用院校教员到部队课题调研、代职交流、参与演训活动等时机,重点向基层军官宣传军队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迫切需求,宣传提高个人能力素质对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意义,宣传院校军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设置、招生人数、报考条件等方面内容,提高基层军官的考研兴趣;利用部队领导和基层军官到院校授课辅导、学习培训、参加会议等时机,重点向他们宣传院校军事硕士专业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深厚底蕴,以及院校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借助他们在基层部队广为宣传,扩大宣传辐射半径。
(二)着眼需求,畅通精准对接渠道。当前,不少基层军官有报考军事硕士研究生的意向,但对报考的政策要求、培养方式等情况不甚了解,致使在报考时有所犹豫顾虑;有的基层单位领导在审批本单位军官报考研究生的问题上存有狭隘思想,不轻易同意那些能干管用的军官攻读学位。针对此类情况,应借鉴院校针对本科学员招生宣传的做法,组建招生宣传组,分片与各基层部队精准对接。一方面,向基层部队介绍军事硕士研究生的相关配套政策,以及院校在入学考核、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消除基层军官疑问;另一方面,加强与部队领导的沟通交流,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帮助基层军官解决后顾之忧。
(三)创新理念,借力媒体融合优势。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传统的招生宣传手段已无法有效应对优质生源的激烈竞争,图片、视频、音乐、动画等模态在新媒体技术的融合下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院校军事硕士招生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通过多种模态间的密切配合、相互作用,使广大基层军官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达到招生宣传的目的。院校要组织力量制作符合基层部队建设和战备训练实际、蕴含院校传统特色和有效展现院校育人特点、教学科研积淀等方面的宣传片、宣传文稿,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在每年招生季广泛宣传,扩大招生宣传影响。
对于军事硕士研究生而言,培养善于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创造性解决岗位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的能力是目标所指。因此,在入学考核环节中,应当积极构建以考察军事硕士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为导向的入学考核模式。
(一)探索推荐免试选拔模式。近年来,由于基层部队战备训练任务繁重,很多有意向考研的基层优秀军官由于没有充足时间进行专业复习,无奈放弃考研想法;有的因为工作单位地处高山海岛,因学习资源信息获取严重受限只能作罢。对此,可充分借鉴在应届本科生学员中实行的“推荐免试”做法,每年分配给任务繁重的一线部队部分军事硕士研究生名额,按照“单位党委推荐—院校量化评比—综合素质考核”的方式,由军级单位党委根据报考标准和现实表现,推荐优秀基层军官到院校免试攻读学位;院校要围绕任职履历、工作实绩、重大任务、立功受奖等方面对其进行量化评比,并采取方案拟制、情况处置、口试考核等方式对推荐军官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从中择优录取。
(二)突出复试环节应用指向。军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初试为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为院校组织的综合素质考核,通常二者各占最终总分值的50%。这种考核方式更倾向于对考生基础理论知识的考察,但却无法充分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此,院校在复试工作中,一方面,要注重把握复试考核内容的应用性原则,把以考核考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作为考察重点突出出来;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地论证设置初试复试环节比重,适当加大复试成绩的比重,切实将更多的应用型人才纳入军事硕士研究生队伍。
(三)强化部队院校联合考核。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大部分院校将研究生的复试环节调整为依托网络进行远程线上考核。这种方式尽管无法与考生面对面,实现对考生更加直观的考察,但却能克服时空障碍,打破地域限制,为多方联合参与考核提供有利条件。院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根据研究生军兵种、单位使命任务、履职岗位等方面的不同,邀请部分部队领导或部队导师加入复试考核组,由院校和部队共同组成复试专家组,按照军事硕士人才培养目标,对考生全面素质特别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进行重点考察,进而选拔出综合能力更为突出的考生。
院校在资格审查环节中,除查验研究生报考资格及相关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外,还应通过与考生单位领导走访座谈、对考生单位进行函询函调等方式,重点开展以考生品行修养为主要着眼点的全方位考查。
(一)注重考查报考动机。工作源于热爱才会有所成就。同样,正确的报考动机才能为研究生的茁壮成长提供不竭动力。这就要求院校在资格审查阶段充分调查清楚每名研究生的考研动机,针对想通过考研提升个人能力素质、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水平发挥作用的考生,要有侧重地进行培养,将有限的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向其倾斜,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有效为强国兴军服务;针对吃不了基层单位的苦,想要通过考研脱离原单位的,甚至是想把考研当作跳板另谋出路的,就要尽量避免其加入研究生队伍,防止其不端正的考研动机影响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
(二)注重考查谋战研战能力。军事硕士研究生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和最大的特色,就是为能打胜仗培育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要把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在军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牢固树立起来并贯穿始终。这就要求院校在资格审查阶段就要加强对考生谋战研战能力的考查,重点考查考生是否将全部心思和主要精力放在谋战研战上,考查考生在部队工作期间的比武竞赛、军事体能、专业技能等方面成绩,考查考生在重大任务、演习演练活动中的现实表现,确实把善谋打仗的人才选拔出来。
(三)注重考查品德作风。优秀的品德作风是军事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如果在品德作风上存在问题,势必直接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同时,各级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在论文抄袭、成果剽窃、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等学术道德上存在问题的更是“零容忍”。对此,院校在入学前就要对考生品德作风进行考查,重点了解考生是否具有正确的得失观、利益观、荣辱观等,了解考生是否具备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了解考生是否具有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切实把好考生品行修养的第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