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传玲 蔡岚莹 洪明明 陈菲菲 陈青妮 赵彬屹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因抽搐在院内突发心脏骤停后的急救护理价值 方法:通过在患儿病情变化的每个过程中急诊护理采取的相关措施,包括病情观察时机,用药时机提醒,提前预警的护理措施 结果 通过急诊急救护理的及时干预成功复苏 结论 急诊急救护理对于突发心脏骤停的前期识别以及识别后的成功复苏均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急诊护理;心脏骤停;儿童
【中图分类号】 R541.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4--01
1.心脏骤停原因【1】:
①麻醉意外:严重缺氧、酸中毒时更易发生。
②外伤及意外:颅脑或胸部外伤、烧伤、电击、药物过敏、心胸手术及心导管检查等。
③心脏疾病:病毒性或中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尤其是阿-斯综合征。
④中毒:尤以氯化钾、洋地黄、奎尼丁及锑制剂等药物中毒多见。
⑤继发于呼吸功能衰竭或呼吸停止:如窒息、溺水及气管异物等。
⑥严重低血压。
⑦电解质平衡失调:如高血钾、严重酸中毒及低血钙。
⑧婴儿猝死综合征。
⑨迷走神经过度兴奋。
2.病例介绍:
姓名:谈XX出生年月日:2019年9月28日 性别:女
现病史:患儿于昨日无诱因出现发热,在家给予退热药物治疗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但今日体温复升,具体体温不详,伴抽搐1次,表现为双眼上翻,牙关紧闭,面色发绀,呼之不应,四肢强直,伴口吐白沫,抽搐时间约3分钟,抽搐后精神可,解1次大便,抱来发热门诊。
既往体健,否认14天内有(等)高中风险疫情地区旅居史、境外返回、有境外人员接触史、有疑似症状等情况;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乙肝、结核”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外伤史;无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癫痫史。
3.病情介绍:
患儿入院时神清,精神反应可,就诊过程中突发院内第一次抽搐,表现为意识丧失,双睑上翻,四肢强直,遵医嘱给予镇静及止痉对症处理,抽搐持续时间约为3min后自行停止,抽搐后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体温正常,在我院观察约2小时,期间未再发抽搐,各项血样报告回报无较大异常,查体:神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灵敏,左右直径均为3mm 、T37℃ 、P134次/min、 R34次/min 、BP86/67mmHg、SPO2:98% ,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的情况下准备转院治疗,离院前又再次突发抽搐,此次抽搐表现为意识丧失、双睑上翻、四肢强直、听诊未闻及心音、呼吸音弱立即启动我院蓝色999,开始心肺复苏,遵医嘱予1:10000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1mg静脉推注,由于血氧饱和度掉至89%,行气管插管加球囊辅助通气,抽搐于5min后停止,恢复窦性心律25次/min、血氧饱和度95%,约27min后突发在院内的第三次抽搐,表现为双睑上翻、四肢强直、口吐白沫,遵医嘱予镇静、止痉、降颅内压、纠酸等对症治疗,第三次抽搐时间持续约为39min抽搐停止后,查体:意识为镇静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迟钝,左右直径均为2mm,T36.4 ℃ P86次/min、R25次/min、SPO2 95%、BP:80/56mmHg,在院观察45min后在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下转其他医院继续下一步治療。
4. 护理重点及相应措施【2】:
4.1入院时根据当时的生命体征结合既往史,预检分诊病情分级【3】C级,安排优先就诊。
4.2 院内第一次抽搐,预检分诊病情分级为B级,遵医嘱给药,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必要时置入口咽通气道,做好生命体征监测。
4.3院内第二次抽搐,判断为心脏骤停,预检分诊病情分级调整成A级,立即启动院级蓝色999,开始高质量的心肺复苏,现场立即组建抢救小组:
①明确各自分工及站位:
按压:深度≥5cm、频率100-120次/min。
气道管理:气管插管+球囊辅助通气,每次通气均可见胸廓明显起伏,通气频率及深度正确,避免过度通气或无效通气。
静脉通路管理:遵医嘱予1:10000肾上腺素注射液静脉推注,正确执行口头医嘱。
记录:口头医嘱,特殊药物的给药时间点及时提醒,以及监督按压是否有效及气道管理是否通畅并及时反馈做现场反馈,确保高质量CPR的实施。
②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需要密切关注患儿血压、心率等系列生命体征,肾上腺素给药2min后要进行反馈并停止所有操作进行再评估。
③心电活动的改变,注意心电活动的变化,如出现室颤时可立即给予除颤。。
4.4 院内第三次抽搐,预检分诊病情分级A级,遵医嘱予对症治疗,继续维持呼吸道通畅,注意用药后生命体征变化,避免过度镇静,通气。
4.5复苏成功后的给予低温治疗,积极查找可逆病因,做好家属心理护理,以期更顺利的开展诊疗工作。
5.护理评价:
5.1 入院时综合当时生命体征结合既往史进行了正确的预检分诊.
5.2 第一次发生抽搐后立即调整预检分诊分级,并遵医嘱用药,严密观察病情。
5.3 第二次发生抽搐后立即调高预检分诊分级,医护配合下实施了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成功复苏,恢复窦性心律并顺利插管,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
5.4第三次抽搐期间,遵医嘱用药,做好呼吸道的清理,患者肢体保护以及心理会,在抽搐期间,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3~95%【4】,患者未因抽搐造成肢体二次伤害,家属全程配合积极治疗。
5.5 复苏成功后实施低体温的管理【5】,降低脑部的耗氧量,患者转院后续追踪,后续治愈良好,未发生脑损伤临床的表现。
6.护理反思:
该患儿来时因生命体征及精神反应均可,因此如不重视,易发生分诊错误,延误病情的治疗,在院内发生第一次抽搐后预警到该患儿属于具有高风险因素,病情随时变化因此升级了预检分诊分级,在严密的病情观察下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立即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使心脏骤停的患儿在及时有效的治疗下让疾病得到一个好的转归。
由本次案例总结,临床的病情变化进展迅速,如未能及时发现,并实施有效针对性的处置,疾病的控制及愈后都得不到一个理想的转归,因此预检分诊十分关键。日常工作中应注重预检分诊的培训、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及对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的培训【6】。
参考文献:
赵祥文,肖政辉.儿科急诊医学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3-34.
张春艳,孟宇,池菲等 .急诊科心肺复苏后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影响因素.[J].河北医药.2021(15):3373-337.
2011年9月《医院急诊科规范化流程》
刘百求,李静,王美堂等.146例院内心博骤停自主循环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20(5):136.
李海,石金河.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21(31):34.
黄凌云.急救护理程序在心肺复苏急救中的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