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夏
大二那年,班上许多同学都开始参加课堂学习之外的项目活动,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选择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些同学选择参与“互联网+” 活动,还有一些同学报名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出于专业类型的原因,班上大部分同学都选择进入实验室参与“创新项目”。最初,我是没有这个打算的,但当听说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以加分之后,我便抵不住诱惑,决定跟随大流,开始准备起进入实验室的事宜来。
导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我所学的专业是生物科学,专业对应的“创新项目”就是进入实验室,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一个课题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完成答辩。
“创新项目”開展的第一步就是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找到学院里研究该方向的导师。通过一年的专业课学习,我发现自己对“衰老”这个研究大方向比较感兴趣,在读了几篇相关论文之后,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接下来就是在学院的网站上筛选契合自己研究方向的导师。找导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你不仅需要明确自己的想法,还要琢磨导师的研究方向和个人喜好,明确其是否适合自己。所以,一般来说,大家都不会只找一个导师。当时我也是选出了两位导师,给自己找好了退路。好在与第一位心仪的导师谈论了近一个小时后,他留下了我。几天之后,我和实验室的三个小伙伴一起,组成了我们的实验团队。
在找导师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下手要快,要有准备。导师是有名额限制的,名气越大的导师往往会受到很多学生青睐。所以,“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点去找心仪的导师说明自己的想法与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就能有更大的把握进入该导师的实验室。如果你的成绩排名还很靠前,那就更有胜算了。除此之外,在找准导师之前,一定要有所准备,最好先读几篇他的论文,这样在同导师交流的时候,你才能更有底气,交流起来也会更加顺畅。导师感受到你的认真,对你的印象自然也会更好一些。
实验团队成立后,还需要确定一个组长。毫无疑问,组长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不仅需要安排分工、带领组员一起完成项目,而且要在开题、结题答辩时上台答辩,面对评审老师的提问要落落大方地回答出来。当然了,最后组长加的分也比组员的稍微高一点。当了组长之后,需要考虑的就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更重要的是整个小组能否在你的带领下顺利完成实验,并在最后成功通过答辩。我们组一共有四个人,有成绩比我好的,也有演讲能力比我强的。思来想去,我没有去竞争组长的位置,并在组内探讨时说明了自己的想法,推选了更合适的同学。
组长确定下来之后,导师也为我们确定了研究课题,接下来就开始了漫长的实验过程。虽然没有当组长,但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没有丝毫懈怠,尽心尽力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每次在和小组同学协作和交流的过程中,我都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和知识上的盲区,同时也渐渐发展了自己的长处,更加明确了自己日后努力的方向。
漫漫长路,
最重要的是坚持探索
刚开始决定进入实验室做“创新项目”的时候,我还一直担心害怕,害怕内容太难太复杂,更害怕自己做不好而拖团队后腿。可当真正开始做实验之后我才发现,哪怕是再难的实验,也是要从最基础的步骤做起,所以根本不用害怕,更不用自我怀疑。于是,在实验室里,我开始跟着师姐从最简单的“培养细胞”“给细胞传代”“冻存细胞”实验做起。最初,我是看着师姐做实验,边看边在笔记本上做记录。看了几天之后,师姐分给了我们小组一盘细胞,让我们自己培养、传代,然后进行后续的实验。
要让实验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并不难,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时,我们的课业十分繁重,做实验的时间并不充裕,每天都是在挤时间,有时连中午饭都来不及吃就要急着跑去实验室。有好几个周末,我们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因为很多生物实验都需要严格控制时间,所以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精准性,我们从来不敢含糊,吃饭睡觉什么的全都放在了实验之后。记得我刚进实验室的时候,还经常能看见很多同学忙碌的身影,但没过多久,在实验室里见到的熟人就不多了。正如导师经常和我们说的:“如果你只有一时的冲动却没有坚持下去的决心,那最后也是做不成事情的。”
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不同,实验是一个本来就不存在标准答案的过程,也不可能有导师在旁边手把手地教你,所以更多时候需要自己去探索。溶液的浓度、溶液的配制比例、反应的时间……很多内容都需要经过反复的实验才能得到更精确的结果。
当然,向师兄师姐们请教也是一条便捷的途径。实验室里的很多师兄师姐都是硕士、博士,每天都要做大量的实验,趁他们有空的时候去向他们请教或是一起聊聊天,都会让我受益匪浅。除此之外,我也经常和身边的同学讨论,互相交流彼此的想法,无论是实验的进程还是有关实验操作的思路,很多时候互相说着说着就会产生新的想法,找到彼此的思维漏洞,对实验的进行也会大有助益。
失败是常事,
关键是要从失败中走出来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历过很多次失败的实验。有的时候从早到晚做了一整天,最后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无疑,这会让人陷入深深的失落和自我怀疑中。有一次我在同一个实验上失败了好几次,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我“破罐子破摔”地想:干脆让它“撒手人寰”算了。可第二天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我还是舍不得放弃:已经走了这么远的路,又怎能甘心让它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结束在半路上呢?于是,我和小组成员们一起讨论,向师姐请教,找出失败的原因后进行改进,再把实验重新做了一遍。重复做了好几次实验后,我们终于从失败的“围剿圈”里走了出来。
那些日子,我几乎将课外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了实验上,整个人的喜怒哀乐也都随着实验结果的好坏而变化。很多个辗转反侧的深夜里,我都在反复地问自己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果。慢慢地,我的性格脾气也有了转变,变得平和了许多,遇到问题时不再急躁,而是会耐心分析原因,直到得出预想的结果。
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成功地通过了开题和结题答辩,实验项目顺利完成。当然,我们几个人也都成功得到了加分。
如果说最开始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是为了获得加分的话,那么到最后,我已经完完全全将这件事抛在了脑后。在做“创新项目”的近两年时间里,我明显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进行团队合作,明白了做生物实验最基本的一套流程是什么,怎样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分析原因,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等等。我更是凭借实验项目,在保研面试中得到了面试老师的青睐,最终保研成功。
如今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确实太不容易了,但让我欣慰的是,我在其中收获满满。那本实验记录本也一直放在我的书架上,阳光一洒进来,记录本封面上金黄色的印花便连同那段日子一起闪闪发光起来。48FF4E9F-A40A-47B4-9B9B-4E2FCC91B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