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变化给我们哪些志愿填报启示

2022-05-27 00:52
求学·文科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材料科学学科科学

对于即将面临志愿选择的考生来说,第二轮“双一流”不仅仅意味着院校头衔有所变化,更意味着志愿选择思路的转变。接下来,我们从学科、院校、地域三个方面来给大家分析此次“双一流”名单的变化带给我们的志愿填报的启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志愿填报新思路。

一 从学科的角度分析

1. 填志愿优先考虑专业

本轮“双一流”更加强调学科,再次提醒考生选择志愿要优先考虑专业,从专业的角度选择院校。自2014年新高考改革陆续开始后,优先选择专业就不断被提及。在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首先要根据“3+3”或“3+1+2”的选科模式进行选科,而选科要以将来的专业方向为前提考虑;在填报志愿时,不管是以“专业(类)+院校”为志愿单位,还是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单位,考生都要重点考虑专业的选择。

但由于本科专业很多,因此很多考生对选择专业没有头绪,对此,《求学》的建议是找好切入口,做好取舍。

切入口一  学科特长

能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是大多数家长和考生都非常乐意的事情。但对于大多数涉世未深,长年埋头于试卷中的高考生来说,确定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没有很明确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情况下,以学科优势作为选择专业的一个突破口是比较方便的做法。学科优势是高考生比较明确的学习能力的体现,以此来筛选对应的专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未来的专业学习的匹配度,降低学习的困难程度。

切入口二  职业兴趣

需要注意,这里指的是“职业兴趣”,而非“兴趣爱好”。这是因为“兴趣爱好”极有可能是浅层次的、多变的,并不一定适合发展成为职业。人的个性与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人格特征的要求是有差异的。无论考生在报考前有没有比较明确的兴趣爱好,我们都建议考生做一个简单的职业兴趣测评,以此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否与职业兴趣重合,从而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

切入口三  就业诉求

就业诉求也是一个清晰可衡量的参考条件,适合作为选择专业的另一个突破口。是追求高薪还是追求稳定,是希望就业面广,各行各业都能去,还是钟情某个具体行业?确定自己的就业诉求后再进行具体的专业选择会比较妥当,这需要高考生明确自己对未来的构想,并且依据当前市场的人才需求形势,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来进行分析。

2.“双一流”新增学科报考要注意什么问题

能够入选“双一流”的学科基本都是所在院校的优势学科,或者是所在院校接下来要重点建设的学科,大概率会成为考生报考的热门。报考时要注意:

(1)学科不能直接等同于专业,要上院校官网确认某学科所包含的专业。一般情况下,学科是指相对稳定发展的知识体系,更侧重于科学研究;专业是指具体的学业门类,更侧重于人才培养,不同專业具有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本科专业目录上的很大一部分专业类和下设专业的从属关系可视同学科与专业的关系。

(2)此次入选“双一流”的学科所对应的专业录取分数有可能提高,考生在参考相关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时可以适当调高录取预估分,切忌盲目自信。

(3)不要盲目追求热门,有些学科建设五年后不一定能达到“双一流”标准,也有可能面临撤销或警示,因此报考时要充分考虑个人的兴趣与规划、专业的实力与前景、院校的条件等。

3.“双一流”学科的冷热思考

从学科入选的院校数量来看,有的学科表现出色,令人惊喜;有的学科则表现不佳,令人担忧。这些变化告诉我们,要重新定义专业的冷热。

(1)基础、前沿学科优势突出:材料科学与工程有30所院校入选,化学有22所院校入选,生物学有16所院校入选。这三个专业入选的院校数量是前三名。这说明,在解决国家急需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的风向标下,基础学科、前沿学科备受重视,发展前景好,考生们可以多考虑这类学科。

(2)医学发展持续向好:临床医学有11所院校入选,基础医学有7所院校入选,药学有6所院校入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有4所院校入选。医学始终是人类社会的刚需,一直不断向前发展,尤其是近两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受到广泛关注。因此,虽然医学学习比较辛苦,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医学一直受广大学子的欢迎。此外,本轮“双一流”中药学有6所院校入选,中医学有3所院校入选,中西医结合有2所院校入选。近年来中医的地位越来越高,再加上“新医科”建设中强调了中医学类的建设,中医的热度持续攀升。想学习医学的考生也可以多考虑中医相关专业,加入传承发扬中医文化的队伍中。

(3)农科与文科发展的新趋势:此次入选学科中,有一些看似冷门的专业入选数量却不少,比如生态学有10所院校入选,马克思主义理论有5所院校入选,哲学有6所院校入选。其实,这些专业随着“新农科”与“新文科”的建设已经逐渐升温,考生不妨多加了解。

(4)看似热门,入选数量却很少

有些专业院校开设的数量很多,考生报考人数也很多,但此次入选数量却很少,比如新闻传播学可以说是文科类专业中比较热门的专业,全国有137所院校开设,其中不乏名校,但入选的只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2所院校。城乡规划全国有236所院校开设,但只有同济大学入选。这提醒我们要结合社会发展重新思考一些专业的发展前景,从社会需求、就业市场、个人规划等方面全面考虑,不要有从众心理。

(注:以上学科入选院校统计不包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4. 被公开警示或撤销的学科还能不能报

这些专业被公开警示或撤销的原因是“整体发展水平相对一般,可持续发展能力、成长提升程度都不突出”,但并不意味我们看到这些学科就要跑开。我们要明确两点,一是这些学科只是在名单所示的院校里发展达不到要求而被警示或撤销,并不是其本身发展不好;二是有的学科在名单所示的院校里实际建设时间还不长,因此相比其他同类建设学科,整体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成长提升程度相对靠后,并不是说它们是这些院校里最差的学科。因此这些学科还是可以报考的,只是我们要客观分析其实力。此外,这些学科由于此次的警示或撤销,报考热度可能会下降,录取分或许也会降低,分数不占优势的考生可以多加关注。3B972743-3648-4BC7-95E8-DEA7F878E5C9

二 从学校的角度分析

1. 多元化评估学校(尤其是“双非”院校)

相比第一轮“双一流”评选,此次“双一流”评选更加淡化了学校原来的身份色彩,更注重学校的学科实力,这提醒我们,要转变传统的唯“985”“211”论,多元化评估学校,尤其是理性看待“双非”院校。本次评选结果中,除了新晋的7所院校,还有一些“双非”院校在榜。对于一些考生而言,与其挤破头去争“985”“211”院校,不如另辟蹊径,找到各方面都适合自己的最优院校。而要找到合适自己的院校,就要学会多元化评估学校,我们建议大家從学科水平、培养模式、师资力量、教学成果、政策支持、地域条件、招生层次、院校排名等多方面评估院校,结合个人的规划和喜好综合考量。

2. 新增院校报考注意事项

本次“双一流”新晋的7所院校中,有的是老牌实力院校,有的是新生代实力院校,可以说是众望所归,相信很多考生已经跃跃欲试想要报考了。但是要注意一些问题:

(1)有的院校录取分数可能会很上涨。虽然有的院校不是“985”“211”院校,但录取分一直不低,比如华南农业大学入选“双一流”前在本省录取分数一般超出省控线一百多分,现在入选后录取分数可能会更高。考生要客观分析自己的分数与院校录取分之间的差距。

(2)有的院校录取分不高,但可能所在地域欠佳。比如湘潭大学和山西大学,考生要结合个人将来的职业和生活规划认真考虑。

(3)新生代实力院校有不稳定性。南方科技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都是成立不久的新生代实力院校,它们的培养模式比起传统老院校有所创新,偏向于精英教育,要求学生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招生人数也不多。考生在报考前要注意了解清楚学校的培养模式,结合办学特色、实力水平等理性分析。

3. 呼声很大却尚未入选的学校值得报考吗?

有的院校实力一直广受认可,但在此次评选中却遗憾落榜,比如深圳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燕山大学等。如果这些院校和考生的专业、就业规划匹配度高,那么还是很值得报考的,考生不要因为其未能入选“双一流”而忽略。

·深圳大学·学校特色鲜明、实力雄厚,作为“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学校学习资源丰富,学风自由,国际化程度高,是想要追求自由、锐意创新的考生的优选。虽然没有学科入选“双一流”,但学科特色也比较突出。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环境科学/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

·东北财经大学·学校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特色院校,成立时间较久,实力深厚,学科专业追求精品,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追求精益,师资队伍追求精锐,人才培养追求卓越,校园建设追求精美,是辽宁省重点支持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虽然没有学科入选“双一流”,但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为A,进入全国2%—5%行列;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为A-,进入全国5%—10%行列;统计学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为A-,进入全国5%—10%行列;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为B+,进入全国10%—20%行列。

·燕山大学·学校是工科老牌名校,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虽然没有学科入选“双一流”,但有26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6年,作为教育部选定的两所高校之一,学校的工程专业国家认证接受了《华盛顿协议》国际专家的观摩考察,支撑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国际工程教育组织。学校现有15个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标志着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国际认同,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

三 从地域的角度分析

我们填报志愿,地域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一个省份所拥有的“双一流”院校的数量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其教育水平乃至经济发展水平,那么我们就根据本次“双一流”院校入选数量的省份分布情况,来分析在哪些城市就读更有优势。

1.老牌优势:北京、江苏、上海

第二轮“双一流”院校名单中,北京入选高校数量为34所,与第一轮“双一流”数量相同,排在首位。江苏随着南京医科大学晋级“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高校数量上升至16所,排名第2。上海随着上海科技大学入围,入选高校数量升至15所,排名第3。

·北京·

入选高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

到北京读大学,是很多学子心中梦寐以求的事情。北京有60余所本科高校在此聚集,名校云集,众多高级别科研机构林立,这里教育资源之丰富在国内绝无仅有。除了可选择就读的高校数量多、质量高,在北京上学于学生个人而言,也意味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是国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更是国内最前沿的国际化大都市,它给在这里读书的莘莘学子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源设施、难得的深造和就业良机……

但是,北京不管是读书还是就业,竞争都会很激烈,自身实力不那么强劲且想追求安逸舒适生活的考生可能不适合。

·江苏·

入选高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3B972743-3648-4BC7-95E8-DEA7F878E5C9

江苏高校不仅多,共有11所“211”院校(包括2所“985”院校),且类型多样,综合类、理工类、医学类、师范类、艺术类……作为“包邮区”的江苏,经济实力不容小觑,GDP排名在全国名列前茅。除了强劲的经济实力,江苏的江南特色美景也是举国闻名。从求学方面来说,江苏绝对是值得首选的省份之一。但从就业上来说,江苏省会南京并不是高校毕业生的热门就业城市,因为其薪资水平较低,工作机会也不多。而江苏另一个比较热门的城市苏州相比较临近的上海和杭州也稍显逊色。

·上海·

入选高校: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國语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海军军医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肩负着面向世界、推动长三角地区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任。正因为上海有着发达的经济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才孕育出了诸多名校。目前,上海共有10所“211”院校(包括4所“985”院校)。经过历史的积淀和现代化的发展,上海拥有了别具一格的都市风情,每年都有无数努力拼搏、希望证明自己的年轻人踏进上海这方土地,为生活而奋斗,为未来而努力。

繁荣时尚的上海是很多年轻人求学和就业的首选之地,但这里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经济压力也大,同学们要慎选。

2.稳定发展:四川、陕西、湖北

四川、陕西分别有8所高校入选,湖北有7所高校入选,入选数量与第一轮“双一流”相同,保持稳步发展。

·四川·

入选高校: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在四川盆地的西北,素有“西部硅谷”和“智慧之城”之称的中国科技城——绵阳犹如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这里拥有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等18家国防科研院所。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很多高科技都出自这里。在西昌,自从1984年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以来,不到四十年的时间,这里已经发射了80余颗卫星,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航天城”。而四川的首府成都,作为西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正以它包容的魅力和传承千年的文脉吸引着众多学子前往。无论是人文历史还是现代时尚,成都都有。

从求学角度来看,四川拥有众多名校,可说是上选;从就业角度来看,四川高新技术发达,就业机会多;从生活角度来看,四川更是宜居之地。因此,综合来看,四川是相当不错的选择。但是四川地处西南内陆深处,地势险要,这让一些学子望而却步。

·陕西·

入选高校: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空军军医大学。

陕西,一个满载历史文化的地方,孕育了众多文化古城,文化气质突出,是无数人向往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但陕西不只有旅游业,它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水能资源丰富,汇聚众多水利工程企业,水利水电行业发达;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农业高度发展,农业科技成果备受瞩目;最值得一提的是矿产资源,作为我国矿产资源大省,陕西的矿种极其丰富,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稳健发展;此外,陕西交通便利,航空工业发达,有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两大飞机制造基地,还有我国八大地域枢纽机场之一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等等。但从就业角度来说,陕西目前没有体现出很大的吸引力,再加上深处大西北,气候、生活习惯等差异,导致很多考生在选择时会比较犹豫。

·湖北·

入选高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是文化产业大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人文景观,古代不少文人墨客驻足于此,并留下了美丽的诗篇。或许是由于从古至今的文化熏陶,湖北成为我国高校数量众多的省份之一,共有7所“211”院校(包括2所“985”院校),其中武汉大学不仅是知名学府,还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3月是武汉大学的樱花盛开之际,唯美又浪漫。

从就业角度来看,湖北的产业发展得相当不错。如地理空间信息产业,依托武汉人才和产业优势,鼓励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数字产业,依托武汉软件新城、光谷创意产业基地、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中心等一批数字经济、创意产业基地,在武汉集中发展数字基础平台、数字共享、数字应用产业。宜昌、襄阳、黄石等地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开展云计算、大数据、软件服务等示范应用,布局数字产业。

综合来看,湖北作为一个中部大省,不管是求学还是就业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3.后起之秀:广东

入选高校: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医科大学。

广东是本轮“双一流”的“黑马”,新增3所高校晋升“双一流”,共有8所高校入选,堪称最大的赢家。这些成效与广东近年来紧抓高等教育发展,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推动高水平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的努力密切相关。

相比北京、上海,广东更像是一位实力派“后浪”,以惊人的速度闯出一片新天地,孕育出充满活力的城市,其中尤以广州、深圳的表现最为突出。

广州像品学兼优的班长,作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经济、文化、交通等综合实力强,既保留了以前的历史韵味,又增添了新的时代气息,在这里,跨境电商、互联网行业高度发达;深圳像成绩优异的学习委员,高新技术、金融、物流产业发达,滋养了众多知名大企业;东莞、佛山则像勤勤恳恳的劳动委员,制造业发达,产出汽车、家具、电子设备等众多领域的优质产品;珠海像善于交际的文艺委员,风景优美,口岸众多,旅游业发达,承包了广东众多美景……这些城市不仅发展了充满活力的产业,也孕育了充满活力的大学,使得很多年轻人选择到广东求学、工作。但是广东地处岭南,气候湿热,北方学子尤其要留心思虑。3B972743-3648-4BC7-95E8-DEA7F878E5C9

4.特殊的存在:浙江

入选高校:浙江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作为一个存在感很高的城市,入选“双一流”的高校数量反而不多,只有3所,但并不影响它成为众多学子的热门选择。

浙江有丰富的物产。东临东海,内有西湖、东钱湖、京杭运河(浙江段)、钱塘江等,发达的水系使之成为渔业大省;再加上气候温和,土壤肥沃,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浙江有发达的经济。杭州、宁波、绍兴、温州是浙江的四大经济支柱。杭州是国际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在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业的加持下,互联网经济发展瞩目;宁波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拥有年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首位的舟山港,对外贸易发达;绍兴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色文化和生态旅游的城市,旅游业发达;温州纺织、服装、皮革、化工等制造业发达。此外,丰富的历史古迹和众多历史名人氤氲了浙江的文化气质,推动了浙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此外,浙江的影视文化产业高度发展,有著名的横店影视城,有几千家影视制作机构。不管是从就业,还是生活方面来看,浙江都属于优等生。它唯一的不足可能是名校不够多,求学上未必是优选。

附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北京大学:(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并自行公布)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清华大学:(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并自行公布)

北京交通大学:系统科学

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林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应用经济学

外交学院:政治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学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设计学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

南开大学:应用经济学、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天津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

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

山西大学:哲学、物理学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内蒙古大学:生物学

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

大连理工大学: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东北大学: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吉林大学: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延边大学:外国语言文學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世界史、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

东北农业大学:畜牧学

东北林业大学:林业工程、林学

复旦大学:哲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同济大学:生物学、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工商管理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药学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3B972743-3648-4BC7-95E8-DEA7F878E5C9

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学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

上海大学:机械工程

南京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南京理工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河海大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江南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

浙江大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园艺学、植物保护、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

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厦门大学:教育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

福州大学:化学

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临床医学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水产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郑州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

河南大学:生物学

武汉大学: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

湘潭大学:数学

湖南大学:化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

中南大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中山大学: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工商管理

暨南大学:药学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学

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

海南大学:作物学

广西大学:土木工程

四川大学:数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四川农业大学:作物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西南大学:教育学、生物学

西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

贵州大学:植物保护

云南大学:民族学、生态学

西藏大学:生态学

西北大学:考古学、地质学

西安交通大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畜牧学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

兰州大学: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

青海大学:生态学

宁夏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石河子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中國石油大学(北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宁波大学:力学

南方科技大学:数学

上海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

空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3B972743-3648-4BC7-95E8-DEA7F878E5C9

猜你喜欢
材料科学学科科学
【学科新书导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我校省级高水平应用特色学科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福建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艺》2017年优秀审稿专家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