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背景下林业机械类学生分流引导和培养

2022-05-27 17:10贾志成杨青马平王华光茹煜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17期
关键词:大类招生林业机械

贾志成 杨青 马平 王华光 茹煜

[关键词] 大类招生;林业;机械;分流引导;培养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新工科背景下林科特色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OBE’模式探索与实践”(2019JSJG312)

[作者简介] 贾志成(1981—),男,江苏南京人,博士,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林业机械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7-0177-04 [收稿日期] 2021-12-31

引言

2000年以来,北京大学等“985高校”开始尝试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受到全国高校的关注和效仿。大类招生的优势在于:一是克服了高考志愿填报时专业选择的盲目与不确定性;二是促使不同专业学科的生源质量达到平衡;三是让学生入学后重新选择专业,有利于其今后的就业与职业方向的发展;四是有助于学校生源质量的稳步提升[1,2]。

高校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是指将相同或相近学科的专业进行合并统一招生,进行1~2年的学科基础培养,按照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再进行专业二次分流[3,4]。2017年国家开始进行“雙一流”高校划分,“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的出现,促使学校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良性竞争,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2016年开始,南京林业大学对机械类专业实施大类招生,采取“1+3”的培养模式。具体实施方案为:第1学年实施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按照大类培养,第1学年末按照“志愿优先,平均学分绩点排序”的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后3年按照专业培养。分流程序为:报计划→公示方案→动员会→咨询→志愿调研→志愿填报→成绩排序→名单公布。在“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大背景下,如何保证林业机械专业的分流生源质量,提高专业培养水平,需提前筹划和有效实施。

一、大类招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分流方案制定科学性不足

1.分流依据不全面。早期分流主要根据学生的主观志愿和第一学年的综合成绩,但新生对专业了解不足,容易误判;同时在综合成绩中考试成绩占比达到60%以上,极易造成学生偏重课程学习,忽视德育和体育及其他素质培养环节,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与“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初衷相悖。

2.分流程序合理性不足。分流从方案公示到志愿填报,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末进行,仅仅通过短暂的分流动员和现场咨询,过程过于紧凑,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供学生分流时进行志愿选择参考。

(二)学生自身对专业了解匮乏

分流前学生接触的是通识和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和专业教师没有直接接触的途径,造成对专业了解匮乏。根据机械电子工程学院调研统计,近80%的学生对分流专业的客观了解程度不够,信息主要来源于学院的分流动员、高年级学生的主观介绍和专业的外界固有印象。仅仅通过短暂的分流动员咨询不足以让学生了解到分流去向专业的全面信息。同时,相对于其他专业,机械专业尤其是林业院校的机械专业,外界对其的传统印象是课程多、内容难、成绩低、就业差,极易造成学生对分流专业选择的盲目性。

(三)学生专业分流外溢

分流过于强调学生的主观志愿,在对专业全面了解不足的前提下,低年级学生存在严重的盲目跟风现象,从而造成学生外溢。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的大类招生,按照学生意愿和学习成绩进行分流,学院不进行二次分配干预。分流时,第一学年高学分绩点学生基本上集中选择分流到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等专业,造成“一边倒”的现象,而低学分绩点学生都被调整分流到机械专业,专业生源素质下降,学风恶化,学习成绩整体下滑,进一步造成学生对林业机械专业认同感低,形成恶性循环,对于一流专业的建设十分不利。

(四)专业培养方案脱节

在“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大背景下,原有的机械专业培养方案暴露出先天不足,主要问题在于:原有课程体系陈旧,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大类招生的要求;课程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现状,与行业企业联系薄弱,更新不足;教学形式单调,以线下课堂授课为主,线上课程缺乏,互动环节严重不足。综合分析,既不能圆满实现既定教学目标,也无法吸引优质生源,不能达到培养林业机械专业人才的要求,需要重新梳理和大力调整。

(五)学科发展和就业受限

南京林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科建制完备,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专业学生分流和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是专业本科生源引进和培养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严重影响专业学生培养,进一步造成有志于攻读机械工程学科硕士、博士学位的本校优秀专业学生匮乏,对学科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最终造成机械专业学生个人发展缓慢,综合素质不高,使得升学和就业难度提高,也影响了优质就业和招生单位的引进。

二、大类招生背景下的专业分流引导和培养举措

面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如何在大类招生背景下,在专业分流前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林业机械专业,吸引学生主动选择专业,进入专业后积极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优秀机械专业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和就业创业,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一)改进分流方案

针对已出现的问题,首先从源头上优化分流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分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体措施如下。

1.优化分流评价体系。调整学生综合成绩比例构成,降低考试成绩的所占比例,提高德育、体育等所占比例,引入竞赛、获奖等加分项,建立综合性量化指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强化分流前的动员环节。除了改进已有的动员咨询形式外,通过开设专业导论和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辅助以智力和性格测试,促使学生对自身和专业形成客观认识。

3.建立帮扶小组。成立由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代表、专业教师组成的帮扶队伍,对分流前的学生尤其是专业弱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学习辅导,使其尽快了解和适应专业学习。

(二)加强专业认同感的引导

从新生阶段就开始着手对学生进行专业认同感引导,尽早避免学生对林业院校的机械专业形成刻板印象,造成误导分流,出现不利局面。具体引导路径如下。

1.校内引导措施。邀请教务处、学工处的对口教师,结合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对机械专业的专业优势、就业前景及培养目标进行详细介绍和解答,改变学生对专业的固有印象和偏见。组织专业负责人和专业任课教师定期召开专业年级会议,宣讲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专业选课,介绍专业学习方法,搭建专业知识架构,使学生对机械专业有更清晰的认知;安排专业教师和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对低年级新生展开专业座谈,在互动中对新生进行答疑解惑,避免盲目被动和迷茫。组织学生参观机械和林业机械实验室,对专业课程的实验和教学过程形成直观认识。

2.校外加强措施。定期邀请国内外机械专业,尤其是林业机械专业的著名学者、著名林业机械生产厂家的机械工程师、机械专业的成功校友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普及性教育,介绍我国机械尤其是林业机械的发展历程、林业的产业规模和主要行业体系、林业机械的特点和典型机构,形成对专业的正确和趣味性认识。组织多种形式的参观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一度的全国林业机械博览会,了解新型林机。组织学生参观著名林机企业的林业机械生产环节,对林业机械生产工序和加工流程形成直观认识。

(三)加强专业学生培养

在通过引导使学生对专业形成正确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引导学生发展兴趣,提高专业学习的主动性。

1.设置专业科技社团。由专业教师指导社团活动,结合其在林业机械科研方面的经验,在全院范围内招收感兴趣的学生;围绕林业需求,设置林业机械科研创新专题,对学生课余科研创新活动进行指导。先后成立了机械创新设计协会、农林装备智能化协会、机器人协会等,为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科技创新交流平台。招生范围基本涵盖了每年的新生群体。

2.组织参加学科竞赛。鼓励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林草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学科竞賽。聘请专业任课教师为各项科技活动开展科技竞赛动员,指导学生的实践,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提升,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利用创新实践和竞赛的荣誉感与求知欲,推动学生主动利用课余时间投入林业机械专业研究,产生专业自主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需求与动力。学生能力在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明显提升,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自2016年分流以来,累计新增获得全国林草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等科技竞赛国家级奖11项、省级奖16项。

3.建立朋辈教练团。整合科技社团、学生资源,采取高低年级学生搭配、专业教师设置训练专题,将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与大一学生进行混合配对,形成“高低搭配”的组队模式,实现科研指导和专业引导。团队中,一年级学生辅助参加项目,二三年级学生主持项目,三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并开始个人考研准备,四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并完成个人就业。依此步骤,从吸引学生进入专业到专业拔尖学生培养,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专业培养。自2016年分流以来,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2项,完成申请和授权专利68件,软件著作权26项,专业保研72人,考研升学率和就业率也有了显著提高。

(四)加强专业自身建设

针对近年来“大类招生、分类培养”背景下的专业发展情况,学校和学院采取调查问卷、个人访谈等形式,多方征求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校友、应届毕业生等对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议,并修订机械专业培养方案,重新梳理构建了大类招生下的专业课程体系。如调整并删除了不适应专业发展的课程,增开了具有前瞻性的课程,参加并通过了2021年的工程教育认证。

1.专业培养方案修订。课程的拓扑关系应符合认知规律和工程技术特点,知识和能力系统的构建能体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规律。新的机械专业教学计划学生从入学到分流前的第一学年主要学习通识课和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含教学实习),第二三学年进行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学习,第三四学年进行专业核心与特色课程(含课程对应的课程设计)学习,最后一学期进行毕业设计。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适应发展能力,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上加入了课程思政的教学元素。譬如,在林业机械课程中融入了林业装备行业发展趋势及展望,智能化林业机械对林业行业及国家经济、社会的影响等元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适应未来职业的发展需求。

2.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为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有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积极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启发式教学,废止“灌输式”教学。通过在线课程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强化师生在线互动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深度探究、思辨、互动和实践,实现“重教轻学”向“教学相长”、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结合评价的教学转变,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自分流以来,2016年建设专业在线课程3门,2017年建设专业在线课程4门,2018年建设专业在线课程2门。

3.改革实践教学方式。专业紧跟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为出发点,逐步建立起虚实相长的实践教学共享平台,构建“平台共享、项目驱动、赛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虚实结合、校企联动、开放共享的实验教学新模式。丰富的虚拟仿真优质实验教学资源打开了基础—特色—创新的渠道,满足了学生教学实验和创新实践的需要。“现代林业技术装备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高射程喷雾机优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获得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立项,以生动的动画形式模拟林业机械设计和工作过程[5]。

4.改革专业课程考核形式。以“林业机械”课程为例,建立MOOC课程。在课程教学的日常考核中,引入线上环节,将林业机械各章节的预习和复习交由线上平台协助考核并加以记录作为平时成绩。引入翻转讨论环节,讲授林业机械专题,开展课堂互动讨论。最终的课程考核,由传统的“课后作业+课程实验+期末考试”的纸质考核模式改革为“作业+翻转研讨+实验+线上考试+线下考试”的线上线下混合模式。通过多种形式、不同阶段的考试方式,不再“一考定终身”,直观且综合地反馈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效果。

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阶段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专业分流尚处在探索阶段,必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南京林业大学的传统专业——机械专业在未来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中,要抓住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发展契机,合理分流,科学合理地修订现行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使其既符合机械专业的发展方向,又要坚持自身的林业机械特色,使学生的培养符合行业需求。如何引导林业院校学生热爱、从事和振兴林业机械专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就已有措施进行了介绍和探讨,以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江金启,王振华,吴东立,等.高校大类招生中的专业分流实践及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7(2):55-60.

[2]茹煜,李建华,许蔷,等.机械大类招生背景下机械工程导论课程改革初探[J].高教学刊,2019(19):118-120.

[3]袁盼盼,朱兴亮,尤佳,等.大类招生下学生兴趣培养与引导的探索研究: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5):42-45.

[4]赵长山,何付麗,樊东.专业分流:高校按类招生瓶颈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5):15-17.

[5]陈吉朋,施明宏,张慧春,等.机械设计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构建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20,38(6):44-47.

Key words: general enrollment; forestry; mechanics; diversion guidance; cultivation

猜你喜欢
大类招生林业机械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调试机械臂
land produces
涉农专业大类招生的探索
大类招生模式下大学生专业分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浅论大类招生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按摩机械臂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