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与文学和自我的对话

2022-05-26 10:21陈小英
文学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学经典线上教学

陈小英

内容摘要:2020年的线上教学让Bilibili网站一批优秀的视音频脱颖而出。本文选取文学经典解读类三个代表性作品:“蒋勋细说红楼梦”、许子东“现代文学课”、戴建业“走进大诗人系列”,并以此为观察对象,深入地阐释分析它们的讲述模式及其对话特质,探究网络时代文学经典解读的变与不变。

关键词:文学经典 线上教学 音视频作品

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国内线上教学全面展开。(以下简称B站)一批精彩的课程与讲座视音频迅速浮出水面,引起高度关注。本文选取其中三个深受欢迎的文学经典类视音频,并就作品的解读模式进行探究性研究。这三个作品分别是台湾学者蒋勋的“细说红楼梦”(音频)、香港岭南大学许子东教授的“现代文学课”(视频)、华中师范大学戴建业教授的“走进大诗人系列”(视频)。

一.视音频印象

进入B站搜索蒋勋、许子东、戴建业,可以看到长短不一、内容各取所需的视音频林林总总,本文仅选取三人完整版的作品作为分析对象。

1.蒋勋:美的布道——红楼梦讲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他在台湾举办的红楼梦120回系列讲座,之后作品音频(光盘)公开发行。2017年国内蜻蜓FM独家网络推出,2018年底累计播放量已达2.4亿次[1]。但此前此后B站及各种微信公众号上,其作品早已被私下整理打包、分批流传。

作为一档原文朗读+内容阐释的音频节目,它需要讲述人具备独特音色+深厚的文本解读能力。蒋勋恰好完美胜任,他曾两度获得台湾主持人广播金钟奖,更是台湾地区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有着留学法国,周游列国的经历。回台后主攻美学研究,担任过美术、文学编辑,做过大学教授、系主任。渊博的知识素养与独特人格魅力,让蒋勋的细说红楼在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蒋勋本人自称“以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2],细说红楼梦抛开繁琐的红学考证,本着让文学回归文学之美的初衷,他慢读细讲,深入浅出地解说了红楼梦小说的谋篇布局、语言文字的行文之美。此外,蒋勋利用自己专业所长,通俗易懂地介绍了小说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讲究精美。更难得的是,蒋勋把红楼梦当做佛经来读,对红楼中各种欲望的纠缠,情义的百态都温柔敦厚地加以解析,对每一个大小人物都怀有一种同情悲悯。在他娓娓道来的叙说中,听众的生命感受与体悟获得极大的感染与充盈,增进了对各种人性及其表现的宽容与理解,也在不知不觉中回味反思,从而缓释或温润了听众自己当下的生活境遇。

2.许子东:戏如人生——小说故事

2016年腾讯新闻策划了一档知名大学的“经典课堂”栏目,许子东在香港岭南大学开设的“现代文学课”受邀参与了全程现场直播,课堂的录音文字也整理成书同步出版,获得业内外一致好评。许子东,上海人,曾做过下放知青、工人,之后考取华东师大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29岁因郁达夫研究成为国内最年轻副教授。之后留学美国,再受聘香港岭南大学,2000年始因兼任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嘉宾而广为人知。

与大陆的现代文学课程相比,许子东基本保留了文学史30年以及“鲁郭茅巴老曹”等主流作家的框架,但补充了他自己的研究重点,如非主流的郁达夫和张爱玲等。其次,许子东很清楚自己作为香港学者相对独立自由的优势,在讲解中充分展现海内外学者不同的研究成果与观点,在课堂上形成一种思想上的冲击碰撞。当然,真正让许子东能够站稳讲台的,还是他自己独特的解读与分析,即故事化讲述[3]。这或许与许子东本人曾经热衷小说创作不无关系。许子东在作家介绍中尤其关注作家本人的戏剧化人生,比如他认为丁玲的传奇经历是最值得拍成电影的作家。讲到鲁迅,他不仅注意到鲁迅被推向神坛前后的不同人生,也关注鲁迅私生活中与几位女性的交往。分析小说时,许子东的核心都放在作品人物的发展命运上,导师钱谷融先生关于“文学是人学”的主张在他做文学评论中得到充分体现。比如讲到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许子东分三层依次推:第一,一个车夫端正谋生理想的破灭;第二,老舍本人人生观的改变与幻灭;第三,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只要付出,就有回报”这一朴素人生观的坚持与动摇[4]。总之,祥子这一人物的文学与现实价值被他说得剥茧抽丝、鞭辟入里,令听者感叹嘘唏。

3.戴建业:有趣有益——诗歌评点

能够把几乎人人都从幼儿园读到大学的中华古诗词讲得激情四溢,有滋有味,不是一件容易的技術活,华中师范大学的戴建业教授做到了。他的“走进大诗人系列”原本只是受邀“超星名师讲坛”栏目的课堂实录,未曾想被爱好者搬上B站,引发弹幕爆屏的热烈围观。“被《人民日报》点赞”、“坐拥500多万粉丝”、“超级网红老教授”,已经成为他的标签。这其中,一口湖北麻城土味的普通话为他增色不少,更不用说那些已经在网络流传的个性化口头禅“听懂了没有”、“我滴个天”、“浪漫的要死”等[5]。

语言接地气,只是表象。隐含在表象之下精彩而独特的的评点,才是戴建业诗歌课堂的精华所在。比如讲杜甫“以前我以为他写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夸得是别人,后来我上大学才知道,他是在夸自己”。不仅一下子改变大家心目中杜甫“老实巴交”的刻板印象,而且让唐朝诗人“狂的要命”群体印象豁然明朗。再比如评价陶渊明种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要是我种的这个鬼田,我绝不写诗”[6]。以此说明陶渊明诗风的平和、幽默。

自由灵活的评点,借鉴了我国传统文论的评点形式,既充分展示作者的个性、激情和灵气,又避免当下学术研究日趋模式化技术化的弊病。但戴教授的追求显然并不止于此,他的理想是“有益有趣”[7],即幽默风趣与渊博深刻的结合。这就需要讲述人将看似散漫的评点建构在扎实的史料、精到的分析与精准的语言三者混凝的基础之上。这一特点在他的完整版《走进大诗人系列》讲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谈到陶渊明的归隐,作者与魏晋时期的各种“岩隐、朝隐、通隐”进行考证对比,再结合陶渊明《归田园居五首》的精读解析,得出结论:陶渊明的归隐不仅有对人生利害的超越,更有对人生在世的深切关怀,“这使他身在世俗又不染世累,处于尘世又不缨尘网,充满人际关怀又不受人际羁绊”[8]。如此严谨的论证分析,得出的观点不得不让人信服。

二.成功的模式

人们常说幸福的家庭都一样的幸福,好的文学课堂也是如此。蒋勋、许子东、戴建业三人的视音频之所以受欢迎,自然也享有某些共通的优秀品质。

三人所讲内容,无一例外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作品。现代文学作品、红楼梦,学生在初高中时期就已经接触,古典诗词尤其是唐诗更不必说。正因为此,三人在解读过程中都特别注意或强调作品解读的新人耳目。实践的途径主要有两种:还原与重构。

1.还原

何谓还原?戴建业认为回归诗人的“原本状态”就是文学还原。只有从原本状态上直接面对前人的智慧,才能认识中国诗人的诗学专利[9]。比如《将进酒》,戴建业认为它不仅是一首饮酒歌,更是一篇劝酒歌,因此他通过作品的逐句讲解,高度还原李白与朋友酒桌上狂歌痛饮的现场:“……我们看他怎么劝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开始就很有气势,用两个排比句,意思是说,兄弟们,你们难道没看到河水不倒流,时光一去不复返吗,再不喝就来不及了……谁放下杯子,李白就开始点名,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首诗你没办法说明它有哪些地方高尚,那它到底好在哪里?它通过个体生命的充分激昂、高度亢奋,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处在民族鼎盛时期的伟大活力”[10]。如此鲜活的讲述,无疑重新唤醒诗歌被历史尘埃所遮蔽的活力,再现了作品创作之初的激情。难怪网友笑称“听戴老师讲《将进酒》,这辈子算是忘不掉了”[11]。

蒋勋《细说红楼梦》也在开篇就强调,他的红楼解说,一是抛开繁琐历史人物考证,让文学回到文学之美本身。二是再三强调红楼梦主人公其实都是一群十几岁青春少年的事实,他认为回到这个原点,听众就不难理解红楼梦里各种乖僻邪谬的人物个性及其言行了。还原并澄清作品的基本事实,是因为存在遮蔽。对红楼梦而言,蒋勋认为,一方面是近年来的学院派讲学钻进了考据的牛角尖,脱离了作品。另一方面是各种上映的红楼戏曲影视剧,大多演绎为成年人的爱情与利害算计,给公众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误解[12]。

许子东讲述的现代文学距离我们的时代最近,因而他在课堂更多采用当事人见证讲述或自己亲历现场的方式贴近作家或作品的历史真实。比如关于郁达夫,他是通过拜访郁达夫前妻王映霞,听她讲述郁达夫的为人。讲到老舍,则通过亲自参与重走老舍投河之路的纪念活动作为串讲线索,给听众揭开作家老舍人生最后一天的历史迷云。

2.重构

重构,意味着讲述人对所掌握资料进行重新的组织与安排,以此达成自己苦心经营的用心和目的,不重蹈前人覆辙。许子东在这方面表现最为刻意突出。他通常将多个文本并置,但目的并在于常规的差异比较,而更侧重对几个文本故事进行关联并构,使其生发出别样的意义或重组成另外一个故事。比如讲到张爱玲的《第一炉香》,许子东把它与曹禺的《日出》、张恨水的《啼笑因缘》放在一起对照阅读,以此展示民国时期关于女性堕落的故事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写法:张爱玲详前略后,主写女性如何走上堕落,曹禺详后略前,主写女性堕落之后的生活,张恨水则详前详后,呈现完整过程。不同写法导致不一样的阅读效果,前者反思人性、中间控诉社会,后者同情弱者。许子东巧妙地通过三个文本的关联并置,让观众体会张爱玲小说独特的女性眼光及其文学史意义[13]。

与许子东侧重文本内容与形式的横向关联与并构不同,戴建业的重构相对保守,更倾向于文本内容与形式的纵深拓展。比如讲到大唐气象,前人多语焉不详。戴建业则具体深入地从自信、浪漫、生命活力、包容性四方面展开阐释,并借用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等若干代表性作家作品的重组解读,让观众清楚明白地感受唐人的盛世精神所在。再比如论到陶渊明诗歌语言的“自然”特色,他也不满足前人空泛的“凭直觉的印象式批评”,而是运用现代汉语的理论成就,对陶诗“散文化笔调”句法进行庖丁解牛式解剖分析,让听众切实把握何谓“自然”[14]。

蒋勋的重构,则更像是一种对文学专业藩篱的解构。因为解构,所以无所不包:文学、美术、建筑、服饰、饮食、医学、娱乐,上起皇宫后院,下至勾栏瓦舍,儒释道法,生老病死,似乎生活万象都被囊括其中。此外,细读红楼梦虽是120回的逐章讲读,但蒋勋讲述过程中经常会穿插跳跃,显得散漫不拘。比如在开讲林黛玉进贾府之前,他插入了关于四合院前庭后院布局的伦理学、心理学以及文学史的意义和价值等。而讲到贾宝玉抓周,他又延伸到中国自古以来难处的父子关系,并将散落在红楼梦几个不同章節里父子冲突的情节进行串联,看似枝蔓勾连,却也使每一部分的讲述都相对完整。细说红楼梦的音频总共480集,每集约70分钟。如此漫长讲述,如何贯穿统一?除了红楼梦小说情节的自然演进之外,蒋勋无疑也寄寓了自己想说的话:即理解生活,超越悲喜,做回自己[15]。

3.人格魅力

讲述人的个性魅力也是吸引并留住观众的关键因素,其中语言的魅力自然首当其冲。戴建业的幽默风趣、激情飞扬,被网友盛赞“可爱的要命”。蒋勋磁性的声音、温暖的话语,被林青霞誉为“半粒安眠药”。许子东,更是被大家公认的文思敏捷、舌灿莲花的才子。

当然,作为传道的学者,三人人格魅力的水下冰山无一例外都体现在为人为学之上。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关于学术研究,三人都可谓是著作等身,在各自等所属的专业领域获得高度认可。蒋勋发表的著作有《蒋勋说红楼梦》《孤独六讲》《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等。戴建业出版的学术论著有《老子的人生哲学》《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孟郊论稿》《文献考辨与文学阐释》《精读〈世说新语〉》等。许子东著有《郁达夫新论》《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解读50篇文革小说》《香港短篇小说初探》《张爱玲的文学史意义》等。

至于为人,许子东自嘲自己是“喝着地沟油的命,操着中南海的心”,而且课堂内外身体力行,参加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等谈话类节目,敢说真话。蒋勋,友人以“善述”“喜舍”来评价他,认为蒋勋善于施舍自己领悟的人生智慧[16]。所谓“喜舍”,佛教用语,指的是怡然欣悦的施与。戴建业,在学生面前永远做真实的自己,不装腔作势,不摆架子。对于自己的讲课风格,戴建业自己解释说:“我用这样的方式讲课,是希望所有爱诗歌的人不是被强迫学习,而是让人欲罢不能,这样整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就会提高”[17]。

三.对话的特质

百家讲坛也曾经是一档广受好评的视频教学节目,由中央电视台推出,面向普罗大众,只不过媒介是大众传播的电视。如果说,上述B站三个视音频的优秀品质在百家讲坛节目中也都或多或少存在,那么,作为网络新时代的社交媒体平台,B站视音频的生存特性是什么?或者说,B站上教学视音频区别与百家讲坛教学视频的关键何在?应该是交流对话。

首先,为什么是对话?

众所周知,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传播大致经历了四个时代: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电子媒介让人类知识和文化传承的数量、质量实现飞跃式发展,但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所呈现的单向、独白和霸权等特点,也让传播偏离其最初的本义——分享、交流。21世纪网络技术的发展,让人与人之间跨越了空间和距离的限制,再次回归原始的对话传播模式。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悄然改变了传播双方的身份、地位、权力等因素的差异,众生在网络面前更趋于平等,从而表现出“对话”的精神和特质。另一方面,网络科技的进步,又异化了人类的生存状况。私人空间被侵占,人被技术控制,人的主体性缺失,生存意义出现危机,人际关系变得疏离冷漠等。因此,对话的渴望与需求已然成为网络空间对原始“对话”这一古老传播方式的时代呼唤与精神回归[18]。

其次,对话的具体表现在哪里?

1.作品穿越

既然是文学解读,听众首先想对话的对象应该是作品。讲述人则在听众与作品之间起着穿针引线的引领作用。穿越的方式通常表现为回溯,即时光倒流,让听众回到作品或作家所处的背景或情境之中。许子东特别擅长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要求学生设身处地在情节关键点作出自己的选择。比如讲到张爱玲《第一炉香》,学生需要代入小说女主人公葛薇龙,一步步演绎从看似无伤大雅的留下、旁观、陪同参与等小事情,到最后自投罗网成为交际花的荒诞结局。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参与,让听众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与作品情节及其人物的交流碰撞,也切实推动了对剧中人物性格及其命运轨迹的理解與反思。另一种穿越是时光快进,即从作品年代跳转到当代。蒋勋、戴建业都更偏爱于此。尤其是戴建业,经常不经意间从古典诗词的境界突然跃进到当下的生活现实,形成一种戏剧性反差,让人会心一笑。比如他讲王之涣《登鹳雀楼》:“作者站在山西,往东一块,一眼看到山东,黄河奔腾入海。朝西一看,看见一轮红日,正冉冉沉入山峦。眼界如此阔大,是因为心胸阔大。当然,也许那个时代人们看得远,不像现在有雾霾,几米之外就看不清楚”[19]。

2.自我分享

讲述人把自己个人的生活经历、心得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从而营造出一种讲述人直接与听众进行心灵交流与沟通的对话效果。比如蒋勋开篇就申明,与其说讲述,不如说是与听众朋友分享自己几十年阅读红楼梦的一些很私密的感受。比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对贾瑞错爱王熙凤的同情,对薛蟠纨绔子弟做派的理解,可谓刷新、拓展了听众对红楼人物的认知宽度与深度。戴建业所主张的“有益有趣”,其中“有趣”,指的就是他时不时以过来人身份,把个人家庭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尤其是他与妻子的相处之道),拿出来爆料,令读者开怀大笑,而且笑声之余又能让人反思回味,受益匪浅。相比之下,许子东的个人分享更具有专业史料价值,比如讲他与巴金的交往,与张爱玲的缘分,对郁达夫后半生史实的亲身考证经历等,在拓展了作家作品的新知同时,也使讲述信息变得可近可亲。

3.话语亲切

因为是对话,而且是与普通大众的对话,话语自然不能太专业。许子东对自己的要求是,专业的东西要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出来。所以北大陈平原教授特别认可他这一点,认为许子东不仅能讲得文采飞扬,更能讲得清楚明白。《锵锵三人行》合作嘉宾梁文道也称赞许子东作为一个资深媒体人,深知如何讲才能吸引听众的兴趣[20]。蒋勋在他《美的沉思》著作中也曾特别警示自己:“干净摆脱学者的陶醉……摆脱掉书袋子、考证卖弄、炫耀专业知识的毛病……将自己放在次要位置,以一种还原心态将这些艺术作品娓娓道来,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艺术作品在当时的艺术生命,同时使现代人感受更活泼更圆满,而不至于被传统窒息僵化”[21]。戴建业的语言是最接地气的,其实又何止语言如此。他说:“在不违背历史真实和文字语义的情况下,我们要读出文学经典新的诠释。这个作品才能活在现代人心中,不然,这个作品就死了”[22]。

最后,借用许子东在他的《20世纪中国小说》发刊词中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他说“读小说的最好境界,是在别人的世界、别人的身上,看到你自己”[23]。的确,这不仅是B站文学经典视音频讲述人的解读追求,也是听众流连收看的期待所在。

参考文献

[1]杨璠,李汇群.《红楼梦》音频节目传播研究——以《蒋勋细说〈红楼梦〉》为研究对象[J].曹雪芹研究,2019,(5)

[2][21]陈彦霖.从生命美学角度看蒋勋美论[D].南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5)

[3]许子东书展完整版(鲁迅、张爱玲).[EB/OL].(2021-07-1619:50:42).http://www.bilibili.com/video/BV1YL411H7A1fr

om=search&seid=11796008801397249627

[4][13]经典课堂许子东文学课共12节(香港岭南大学)第十一讲、第十二讲(2018-06-0815:54:34).[EB/OL].https://w

ww.bilibili.com/video/BV1ZW411A7t6from

=search&seid=10980553956331582934

[5][6][11][17]远儿.戴建业:知识界的泥石流[J].新青年,2021,(1)

[7][10][19]【华中师范大学】走近大诗人(陶渊明|李白|杜甫 合75讲)戴建业.(2020-12-2520:56:26).[EB/OL].https://ww

w.bilibili.com/video/BV14y4y1i7CA from

=search&seid=16144499933943395805

[8]余祖坤.古代评点形式与现代学术规范的有机融合——读戴建业先生《浊世清流——〈世说新语〉会心录》[J].文艺评论,2016,(3)

[9]赵目珍.发掘、建构与还原——读《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7,(7)

[12]蒋勋-细说红楼梦-第01.2021-

06-1308:52:33).[EB/O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K4y197dN from=sear

ch&seid=17311195375065593675

[14]宁薇.另辟蹊径、独起众类——评戴建业《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J].九江师专学报,1999,(4)

[15]蒋勋演講:美是回来做自己.(201

6-06-2511:06).[EB/OL].https://www.sohu.com/a/85985701_103932

[16]杨晶晶.善述者蒋勋[J].文学教育(上)[J].2014,(4)

[18]袁亮杰.从印刷到网络——传播重构与对话回归[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7)

[20][23]理想国.20世纪中国小说.陈平原:跟着许子东读100年的小说,长见识也是享受|梁文道:透过小说,观察中国100年走过的路|许子东:接下来一年,这100部小说陪伴你

[22]63岁“网红教授”戴建业:有趣,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魅力.(2019-07-0108:00).[EB/OL].http://sa.sogou.com/sgsearch/s

gs_tc_news.phpreq=_zqnoUWIUsarYXji5Q0

sCRHeyFm0ZQYCoVNrzA98QeYgDzJXVqHJgZHUr

HOl9QVC&user_type=1

(作者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猜你喜欢
文学经典线上教学
高职英语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工艺美术设计情境驱动教学方法探索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汉人政治权力与文学经典传承的关系
永恒的莎翁
从文学名著到舞剧成品
文学是一座塬,电影在塬上
论通识教育视野下的文学经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