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溪文脉中刻下红色印痕

2022-05-26 10:24周晓于卉洁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2年3期
关键词:主题课程

周晓 于卉洁

[摘 要]红色印痕主题课程是学校文心研道“梁溪文脉特色课程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其中一项“人文化心”主题开发的子行动,红色印痕主题课程以特色性、补充性为基本原则,用文心研道的学习方式,基于梁溪文化中的红色精神,通过开展预学、访学、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赓续红色基因。学生在课程活动中以梁溪人文养心,研学悟道,刻下红色印痕,根植文化因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关键词]梁溪文脉;文心研道;红色印痕;主题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09-0094-03

崇宁路实验小学坐落于无锡中心城区——梁溪区。梁溪区集无锡政治、经济、经贸、商旅和文化于一体,名胜古迹遍布,历史街巷纵横,先贤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梁溪区的历史文化是梁溪文脉中最具生命力的元素。

学校始终坚持文化引领,基于文心研道的学习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课程活动,引导学生深化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建立文化自信,确立传承、担当和使命意识,成为一代有民族魂、中国心、立志中华振兴的未来建设者。

一、课程实施背景

梁溪文脉特色课程文化建设以“文心研道”为学习成长方式,通过地方优质人文资源开发,将国家课程与学校特色课程深度融合,旨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在生活中学习,刻下红色印痕,增强民族文化价值认同,培养家国情怀,建立文化自信,提升人格境界,使梁溪文脉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

百年岁月峥嵘,初心历久弥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一个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一幅幅厚重的历史画卷,展现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这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的奋斗史,更是一部震惊世界的发展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学校的知名校友秦邦宪、秦起、陆定一都在实践中坚定信念,担当使命,振兴中华。学生通过说、学、演、讲、悟,走进百年党史,筑牢思想阵地,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样的活动,让党的理想、精神一代代传承,浸润青少年成长。

二、课程实施目标

新时代的少先队员要高举队旗跟党走,根植红色基因,传承家乡文化。开展“红色印痕”主题课程活动,能更好地挖掘梁溪文脉资源,让学生了解梁溪文脉,走近梁溪文化,传承梁溪精神。本次课程活动希望达成以下目标。

1. 通过了解、寻访有关梁溪名人的事例,实现书本知识向社会实践过渡,丰富学生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2. 通过资料的搜集整理,加深学生对梁溪历史文化的了解,树立学生探寻文脉的意识,使得梁溪文脉的火种得以延续、传承。

3. 开展一系列的主题课程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红色人物,坚定红色信念,从小留下红色文化的烙印。

三、课程学习方式

红色印痕主题课程以“文心研道”为学习方式,让学生以梁溪人文养心,以研学悟道,在学习、探究中领悟文脉内涵,最终以文化心、以研践道。

所谓“文心研道”:文心,文,即以文化育;心,指情感、心理。文心,则表示本课程将以“崇文尚德,安民兴邦”这一梁溪精神为主线,以梁溪文化为本源,用优秀传统地方文化润泽学生,培育文化认同情感,发展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研道,研,即研究、思考、选择;道,即道路,人生方向。研道,意为学生在梁溪优秀文化特色课程的学习、理解和实践中,体悟优秀民族文化精髓,获取精神力量,明理励志,确立人生价值取向,树立远大志向,坚定为中华振兴而奋斗的人生目标。

本次主题课程采用“文心研道”的学习方式,基于梁溪历史中的红色精神,扎根实践,提升学生植根于本乡本土的文化自信。

四、课程主要内容

红色印痕主题课程,主要以寻访和探究梁溪辖区民族先贤或革命先驱者的事迹和故事为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坚定信念,担当使命,振兴中华。梁溪人物代表梁溪自古到今的人文精神,也代表先人奋斗的足迹。他们的精神与信念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借鉴和动力,促使我们奋然前行。课程安排“薛福成其人其事”“陆定一的红色足迹”“秦邦宪的精神之旅”“秦起的工运之路”“走进王选,对话科学创新精神”等内容。

下面以“秦邦宪的精神之旅”为例展开具体说明。本次课程内容紧扣“文心研道”的学习方式,以其中蕴含的精神文化育心,让学生在预学、访学、实践(具体看下表)中研究道理,获得得感悟并提升素养。

1.文心·预学

(1)搜集资料小能手

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寻史书,通过网络查资料等方式了解秦邦宪的生平。学生在《秦邦宪传》中了解到秦邦宪思想的转变。在重庆工作时,秦邦宪目睹了《新华日报》在国民党政权下举步维艰的情景。于是,回到革命根据地延安,秦邦宪就创办了《解放日报》,“以便于毫无保留地将我党主张传播到全国全世界去,揭露独裁者的阴谋勾当,帮助全国人民,使他们的眼睛更加明亮起来,使他们的力量更加团结和壮大起来”。学生了解了秦邦宪创办《解放日报》的初心以及他从一位受课堂教育不多的热血青年到一个临危受命的年轻而充满斗志的共产党员,再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家的尋求真理的人生历程。

(2)小小红色讲解员

学生小组合作,收集秦邦宪的故事,理解“国之将亡,焉顾我身,宁愿生为中华人,死为中华魂”的含义。学生发现,秦邦宪当初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文章正如他创办《解放日报》的初衷那样,内容多是宣传党的政策、党的工作,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重要的信息,同时抨击一切破坏团结抗战的投降政策等。这份报纸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充分发挥了舆论的威力,成为我党对抗敌人的重要武器。学生把精彩的故事跟伙伴们一起分享,在故事讲解中学习秦邦宪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3)走进红色放映厅

1921-19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我们播放了反映这段时间革命斗争的几部红色电影,如《建党伟业》《四渡赤水》《重庆谈判》等。这样,让学生理解年轻的革命领袖带领年轻的红军,在绝境中探索真理,开辟了中国革命成功的非凡历程,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面对艰难险阻不屈不挠、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以及党中央在斗争中绝不妥协的决心。在观影中,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根植红色基因,爱国热情得到激发。

(4)制作事件时间轴

学生通过制作人物的关键历史事件时间轴,厘清红色革命先辈的精神脉络。《解放日报》创刊的时间轴呈现了秦邦宪先生创办该报的过程。从1941年3月做出决定改名到1941年5月16日正式出刊,虽然历时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但是秦邦宪却做了很多工作,克服了很多困难。他既要克服艰苦的工作条件,抓好报社的大事,又要管理具体的细节问题。尽管困难重重,但是最终他都做得有条不紊,发刊后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到先辈“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

在“文心·预学”阶段,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宣讲故事、观看电影、制作图示,走进梁溪名人生平,初步了解了梁溪名人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同时,学生查阅文献、搜集信息和与人沟通的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研道·访学

秦邦宪的故居位于梁溪区的崇宁路上,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游览故居,重拾红色记忆,走进战争不断的年代。

故居始建于清朝光緒年间,原为无锡地方名流、秦邦宪的族叔——秦琢如的家宅“既翕堂”,建筑面积约1938平方米。东、西两条轴线上共有七进建筑,每进面阔三间,建筑群布局完整,为典型江南水乡民宅。1916年至1921年,秦邦宪随父母租赁故居西轴线第四进居住,在此度过其少年时代。

进门便是秦邦宪的铜像,他手拿长枪、表情凝重、目光坚定、直视前方,似乎站在高处瞭望眼前局势。铜像背后是周恩来同志为悼念博古题写的悼词。“‘博古!你是为修改宪章而粉身碎骨的。我记住,我永远记住。我敢向你保证:我们要为坚持完成一部民主宪法,建立民主中国而奋斗到底!’博古为人民而死,死得其所!博古的崇高品德和光辉形象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故居内设有“秦邦宪生平事迹陈列”展览,通过“勤奋读书 立志报国”“探求真理 投身革命”“临危受命 历尽艰难”“统战工作 呕心沥血”“新闻事业 辉煌新篇”“鞠躬尽瘁 名垂千古”六个部分介绍了秦邦宪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在“研道·访学”阶段,学生实地考察,再次回顾秦邦宪的生平。一组组的图片和文字,仿佛一幅长卷,让学生感知这位无锡籍的革命家为了理想和信念,忘我投身革命的精神。

3.悟道·实践

(1)办好红色精神手抄报

以“秦邦宪的精神之旅”为主题,学生设计并制作内容积极向上、图文布局合理的手抄报,彰显秦邦宪的爱国情怀。手抄报制作完成后,张贴在班级的流动展示墙面上,以供班级、年级内的学生自由阅读和学习。

(2)成立红色精神宣讲团

首先,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围绕秦邦宪的革命事迹开展“小先生红色讲堂”,赞颂其坚定的革命意志,一生为党和人民做贡献的精神。其次,从各班级挑选学生代表做小宣讲员,成立学校“红色精神宣讲团”,由教师任团长,并对宣讲员进行培训。在活动期间由宣讲员对秦邦宪辉煌、短暂与悲壮的一生进行宣传和讲解。

(3)召开红色新闻发布会

“党的先烈——秦邦宪”新闻发布会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策划、分工和实施,聚焦秦邦宪的关键历史事件,围绕他的革命事迹,赞颂其坚定的革命意志,一生为党和人民做出伟大的贡献的精神。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点拨。

(4)开展红色主题队活动

学生在访学后开展“我为英烈代言”的主题队活动。活动中,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展示着别样的收获。他们或用画画、舞蹈表达自己对革命先辈的赞美,或用优美的文字传递对先贤们的敬佩与赞美。他们道出自己的收获与思考,坚定了以后的奋斗目标:

“在我们无锡,像秦邦宪这样的革命先辈还有很多,我们一定会像秦邦宪先生一样拥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我们从小就要立下远大的志向,这些先辈就是我们的榜样,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更是一面旗帜,让我们有奋进的目标。”

“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学习,学会更多的知识和本领,长大以后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辈身上的优良品质,要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争做‘五好诚明少年’。”

(5)巧手绘制红色基因卡

活动中,学生自发绘制红色基因卡,用以宣讲革命先辈的优秀品格。这样,以“目标明确,志向远大”“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等为关键词的红色基因正在一张张卡片中被广为传颂。学生将这些红色基因卡布置在教室门口最显眼的宣传板上,让走过路过的所有学生都能关注到。同时,我班学生还邀请学校大队辅导员一同参加主题队活动。活动结束后,在学校大队部的倡议下,班级少先中队号召全校队员向革命先辈学习,在校园中掀起一股“红色基因代代传”的新风尚。这些革命的红色基因正不断被强化、广泛被宣传,成为队员们的思想行动指南。

在“悟道·实践”阶段,学生发挥自主精神,主动参与,在主题课程中不断汲取奋勇前进的力量,在潜移默化的浸润中刻下红色印痕,铸就浓浓的爱党和爱国之情。

五、课程实施效果

梁溪河经年流淌,滋润锡城土地。梁溪文化演绎梁溪人的故事,抒写浓厚的家国情怀。本次红色印痕主题课程旨在追寻梁溪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通过了解梁溪先辈成长和发展的足迹,深入理解其人格精神和思想境界,提升学生对梁溪文化价值的认知,深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立德励志,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

学生在本次主题课程活动中逐渐树立探寻文脉的意识,同时对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了更加深厚的情感。梁溪辖区民族先贤和革命先驱者的精神与信念也必将成为学生继续前进的动力,鞭策学生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主题课程
本土资源与幼儿园主题课程有机结合初探
发挥家长资源优势 优化幼儿园主题课程
待到漫山红遍缤纷秋实满园
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主题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各课程要素及其关系探析
浅谈幼儿园主题课程中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示例
幼儿园开展主题课程的反思
“欢庆元宵”主题综合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带着STEM的梦想飘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