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华 丁亚美 王建贞
近年来,水电十一局发挥懂水熟电优势,积极做好水文章,画好生态图,承建了引江济淮工程江水北送段四个工程项目,在超过117公里的战线上,奏响了一首气势恢宏的引江济淮交响曲。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曾经,水清流急的淮河,让皖北成为中国最富饶的地区之一。然而,日渐加剧的水患和污染问题,使得淮河流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荣光。为重现淮河两岸昔日“风采”,集供水、航运与生态三大效益于一身的引江济淮工程应运而生。
作为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引江济淮”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以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为主要任务。
工程自南向北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供水范围涵盖安徽省12市和河南省2市,共55个区县,是安徽省“一号工程”和河南省十大水利工程。
2018年4月8日,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2標开工建设,拉开了水电十一局江水北送段四个工程项目大会战的序幕。
征迁,啃下“硬骨头”
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对解决覆盖区域内的水资源短缺、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等问题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意义,而征地拆迁是推进工程建设的第一步。
水电十一局承建的引江济淮工程包括3座泵站、36.62公里PCCP管道铺设、81.2公里河道治理、65座配套建筑物等,每个项目的建设都涉及着土地的征迁,情况复杂,千头万绪。
工程刚上马时,就遇到了严峻考验。河南段六标沿线的征迁涉及一区两县、8个乡镇、37个行政村、118个自然村及500余座坟墓的迁移,一个“孝”字在这里变成了一把“锁”,牢牢“锁”住了征迁的门。
水电十一局五分局项目党支部书记李辉冲在前面,挨家挨户做工作,与村民们拉家常、交朋友,耐心讲解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最终获得了村民的认可。在此期间,他带领项目青年征迁小分队,完成了8384亩施工用地的征迁任务,迁改电力、移动、电信、联通、燃气等专项线路600余条,为后续项目的开展打开了一个良好局面。
“征迁协调面对着太多的酸甜苦辣,但我始终坚信只要用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俯下身子,了解诉求,才能取得信任”,水电十一局基础分局河南段三标项目党支部副书记王群杰说。
在安徽段一标、二标,涉及房屋拆迁、坟墓迁移、树木移栽、自来水改迁、高压电缆改迁、河道内渔网拆除等方面问题,不仅多,而且情况非常复杂。
“不吃透国家征迁政策,盲目去干是不行的”,于是,水电十一局五分局项目党支部副书记刘亚宁创新实施了“两班制”:白天上班忙工作,晚上加班忙学习。他一方面学习国家征拆政策,将办理征地的各项依据抓牢吃透,一方面学习属地政策,了解当地民情。经过一番总结整理,最后编成了厚厚的小册子,指导大家开展征迁工作。刘亚宁也成了同志们口中的“征迁老专家”。千言万语把“理”讲到位,千辛万苦把“利”处理到位,细致的前期工作为项目开展铺平了道路,工程施工由此迎来高潮。
建设,跑出加速度
水电十一局承建的引江济淮工程江水北送段包括四个工程项目:河南段三标、六标,安徽段一标、二标,面对工程种类不同、施工条件复杂多变的情况,各项目部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协调好各方力量,共同跑出工程建设的加速度。
“项目投资3.8亿元,由水利工程和公路工程两部分组成,工程建成后,可向安徽省淮北地区和河南省东南部的周口、商丘部分地区城乡生活及工业生产供水,提升淮河水系排洪调蓄能力”,安徽段一标项目经理李光伟对工程有着深刻的认识。
自进场以来,该项目紧盯各节点目标,统一思想,全力冲刺,以日保周,以周保月,各类人员、机械两班倒,全天候不间断作业,施工高峰期现场投入人员超过400人、机械设备超过80台套,跑出了工程建设的加速度。
2020年12月,安徽段一标突然收到业主、监理安排的节点目标任务,要求项目部在2021年4月30日前必须完成西淝河北站二期防洪闸施工,项目干部职工压力巨大,觉得怎么也不可能完成。但李光伟就一句话:目标既定,使命必达。他说,不要求大家像铁人王进喜那样,但起码每个人要拿出瘦五斤的心理准备。一场对自我的挑战就此拉开。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西淝河北站二期防洪闸施工目标得以按期完成。
在河南,基础分局引江济淮三标项目以“实干+业绩”为导向,大力发扬“三牛”
(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以甘于苦、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精神)精神,统筹考虑,提前规划,结合劳动竞赛要求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项目按期履约。
三标项目经理卫振说:“汛期之前,工作量紧张,每天保证至少衬砌6万块,当月最高完成产值5200万元,成为2020年度唯一完成业主下达投资目标的标段,在沿线7个标段中树立了标杆。”经过周密组织和奋力拼搏,三标段提前完成年度生产经营任务,压降“两金”成效显著,受到广泛好评。
河南段六标施工工期4年,水电十一局建设者们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超过80%的管道铺设量。项目经理彭固生一语道出了其中的秘诀:“坚持履约为先、管理为重、创效为本的管理理念,严格执行公司和分局各项管理制度,不断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增强履约创效能力”。
技术,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工程施工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水电十一局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积极构建技术创新体系长效机制,以解决施工生产实际难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受汛期影响,河南段三标清水河水位上涨,导致开挖难度加大,施工一度停滞。那些天,项目生产经理耿豪总是眉头紧锁,日夜思索怎样才能突破这一难点。时间一点点过去,方案却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如果在排涝涵闸左右两侧分别增设降水井,并在上下游分别设跌水式围堰呢?”想到这个方法,耿豪兴奋地投入试验。经过反复论证,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安徽段一標的疃南站和西淝河北站两座80方/秒流量泵站是江水北送段全线之最,它们的建成却经历了围堰修筑、抽水明排、地下降水、基坑开挖等诸多考验。
安徽段一标项目总工程师易磊带领团队通过对地质渗水、多年气候情况、地勘报告及渗流半径的反复推敲验证,结合考察周边新建泵站围封情况,创新性地提出采用管井降水代替计划的三轴搅拌桩围封截渗墙方法,为后续建成阚疃南站和西淝河北站打下了坚实基础。
已经完工的安徽段二标长渠碧波,滋润着一方土地。该项目全线长22.5公里,工程量最大部分是240万块的预制块铺设,单块重量55公斤,前期两人一组抬动铺设,劳动强度大,施工速度慢,合同规定的节点工期无法保证。
据项目技术部主管袁帅介绍,为了解决预制块铺设进度问题,项目部技术团队反复研究,结合现场实际,发明了一种汽车吊装铺设装置,一次可以吊取4块,只需1人进行微调即可。既减少了人工城北,也提高铺设速度,为按期完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几年来,水电十一局各项目共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3项、省部级工法13项、省部级QC成果3项,公司级科技进步奖13项、工法9项,在省级期刊发表技术论文7篇,受到广泛赞誉。
质量,百年之大计
质量是百年大计,也彰显着企业的追求。
试量水库坡面防护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尤为重要,如何达到坡面防护结构内实外美?18万块六边形预制块生产如何既保工期又保质量?
为解决坡面防护预制块出现扭曲、表面气泡等问题,河南段三标总质检师樊瑞钊带领技术人员日夜守在预制厂,反复试验,最终得出,当皮带式振动台连续生产下料时间设置3秒、皮带运转震动时间设置35秒时,可以有效保证预制品质量,同时还能加快生产进度。拿到这个结果,樊瑞钊才松了一口气。
试量泵站的施工质量是河南段三标的头等大事。“我们在泵站底板基础上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基直径500毫米,间距1.5米,桩长8.5米。在泵站的进口引渠和出水池两侧挡墙底板基础处也同样布置了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樊瑞钊说。通过一系列的工艺优化,泵站基础稳如泰山。
质量要求高标准,安全也要万无一失。三标安全总监封浪表示,施工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大家的安全不允许受到伤害。
为此,项目部认真开展安全巡查、各项综合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闭合。大干期间,现场安全员始终坚守一线,“吃在现场、住在现场”。同时,该项目坚持“安全生产全员参与、人人都是安全员”的安全管理理念,对员工提出的有价值的意见建议给予奖励,深入调动大家的安全管理积极性,确保了施工生产零事故。
截至2021年底,水电十一局引江济淮各项目均已提前或即将完成各项生产任务,施工形象亮丽,社会效益显著。
成绩代表过去,新的征程就在前方,水电十一局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饱满的热情,再接再厉,再拼再搏,奏响跨越赶超的主旋律,迎来更加硕果累累的未来,让水电十一局的形象树立在广袤的大地上。
冬去春来,处处生机。今天,在引江济淮这一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总长超过117公里的战线上,水电十一局用智慧和汗水,用优异的履约形象,奏响了一曲气势恢宏的新时代交响曲。
编辑/王盈 统筹/高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