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县
(砚山县农田水利建设中心,云南 砚山 663100)
水利在农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资源,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极大,农田灌溉在农作物的生长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我国的水资源匮乏问题日益严重,尤其对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来说,水资源明显短缺,进而影响了我国的农业发展[1]。对于云南砚山县地区来说,这里的地势相对复杂,尽管当地的水资源总量丰沛,但是水资源的开采难度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该地区大部分耕地为山区和半山区耕地,受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的限制,导致开源受到了严重阻碍,为了能够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本文结合云南砚山县的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实施现状展开分析,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对高效节水灌溉的运行管理进行研究,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我国是农业大国,当前我国正处于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影响因素,导致我国的农业生产受到限制。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建设工程逐渐增加,导致耕地面积被大量占用,而怎样利用现有耕地来实现农业生产最大化,是目前的重点研究方向,可持续发展战略口号的提出,使得该地区对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愈加重视。
长期以来,该地区的农耕方式相对落后,对传统农耕的依赖度极高,而且在节水灌溉方面仍存在诸多的缺陷,这不仅形成了大量水资源浪费,而且还进一步阻碍了当地的农业发展。因此,为了推动地区农业发展,加强高效节水灌溉是有必要的。通过对以往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并结合当前的工作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现状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尽管现在处于大力发展农业阶段,农田水利工程的数量和规模都明显增加,这些情况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但是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应用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举例来说,砚山县全县耕地保有量158.7 万亩,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23.67 万亩,确权颁证的面积是215.64 万亩。截止目前,建成有效灌溉面积59.36 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8.47 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 万亩。全县水利灌溉程度34.93%。砚山县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较少,多数灌溉面积主要是以渠道灌溉为主,并不具备较强的节水功能。而且配套的水利灌溉措施较少,并不能满足灌溉需求,灌溉不足导致农作物的供水缺乏,只能通过人工灌溉,这种灌溉方式的效率非常低下,节水灌溉未得到全面推广。②在农业水利工程的发展建设中,需要保持着理性态度,在缺乏管控和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大量增加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数量,这不仅会降低农业工程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严重阻碍当地的农业发展。
在以往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灌溉节水技术,这种技术并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与传统灌溉节水技术相比较来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节水率更高,能够提高1 倍单位水产值,这对农业生产有着深刻的意义。以砚山县地区为例,砚山由于地处珠江和红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上,河流短小、岩溶地貌广布、岩溶漏斗和落水洞发育,加上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砚山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071mm,总降水量40.05 亿m3,多年平均径流深369mm,年径流总量13.79 亿m3,径流系数0.34。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298m3,低于全省和全州平均水平。砚山由于河流短小,工程性缺水、资源性缺水、区域性缺水并存,干旱缺水一直是制约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大力推行高效节水项目,能够有效预防干旱,提高农业产量。除此以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还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和水资源。根据相关调查发现,采用传统灌溉方式,每人最多能够同时管理的土地为30 亩,而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则明显提高,每人能够同时管理的土地达到了60 亩。相较于喷灌,滴灌能够节水20%左右,而与漫灌相比较,滴灌则能够节水40%左右。而且肥料在经过水的溶解之后,能够通过施肥器直接作用于农作物的根系部位,能够减少肥料的用量,并且能够有效避免因化肥使用过量对周围环境和土壤等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并没有对当地的土壤情况,水源分布等进行详细勘察,仅依靠以往的资料来进行设计,却并没有重视当地的实际问题,这样的工程设计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而且,有部分设计人员在进行实际规划时,只是通过自身累积的经验来进行项目设计,对工程的很多方面缺乏深刻的思考,无法充分发挥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使用价值。工程规划不合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多种问题,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还会对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尽管目前人们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相关部门对工程的规划设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了施工控制力度,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在节水灌溉工程完成之后,并投入实际应用中,却并没有对节水灌溉工程进行运行管理,造成了无管理,无维护设施的现象发生,这并不利于节水灌溉工程的长远发展,其经济效益也会大幅度降低。这一现象发生的关键因素在于,责任分配不到位,配套制度不完善,导致后续管理无法顺利执行。为了确保节水灌溉的长效使用,当地的有关部门需要结合其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加强监督。
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在对项目进行设计时,应当了解清楚当地的具体情况,对现有水资源进行合理优化,才有利于农业的健康发展。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时,还需要注意的是,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建立农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基本建设思路,使水资源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这还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当地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除此以外,农户作为节水的主要群体,受到地方土壤条件,水价,教育程度以及渠系距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农户在水资源利用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需要对用水单位进行有效管理,加强节水知识宣传,让他们能够树立良好的节水意识,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多方面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为了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关键环节。因此,需要引进更先进的灌溉技术,以此来提高高效节水灌溉效率。目前新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3 种:①生物科学的调控灌溉科技。这种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对农作物的生物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掌握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周期,让其能够在某一生产阶段进行亏水生长,使农作物能够逐渐适应,通过这种技术,能够对农作物的品质进行改良,提高农作物种植质量,实现了高效节水,和提高农作物的经济效益。②3S 技术。3S 技术也就是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和GIS(地理信息系统)这三种技术。通过采用3S 技术,能够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掌控,而且通过计算机技术,能够将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详细分析,精确分析出这种农作物在某一具体时间段最适合进行灌溉,有效减少盲目灌溉所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③智能技术。通过最新的智能技术,能够对当地的土地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了土壤中的含水量,作物含水量等,在经过精确分析之后,将所获得的信息传送至调控中心,让其传达相应的灌溉指令,能够对农作物进行变量灌溉,同样能够起到高效节水的目的。
好的灌溉项目能够带动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发展。在具体的建设中,尤其需要突出高效节水灌溉的特点,对各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实行农业分区或者连片,以此来提高农业生产,实现粮食增收,同时还需要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让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能够实现充分融合,成为优秀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进行示范工程的选址时,还需要注意以下3 个方面:①所选择的示范工程需要具备良好的经济发展情况,而且该区域应当有种植多品类经济作物。②所选择的示范工程区域,其领导层面不能过于固化,应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能够积极配合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③需要具备良好的治安环境,示范工程地区的恶性案件较好。将上述区域选定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有利于提高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对周边地区的工程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来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有效的运行管理是保证高效节水灌溉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让高效节水灌溉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农田水利发展的开端,而为了能够使其在后续的应用中,能够得到长久的运行,就需要加强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
高效节水灌溉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内容,为了保证高效节水灌溉能够长效运行,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还需要组建一支具备高素质和高水平的管理队伍,来对高效节水灌溉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这就需要工程建设单位加强和重视对优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管理阶层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够提高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应用效果和质量,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有利。除此以外,农户作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受益者,还需加强对工程应用知识的宣传和讲解,让农户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高效节水灌溉的重要性,积极投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中,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需要征求他们的建议,选择农户更能够接受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充分发挥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应用价值。
为落实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让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需要建立完善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制度,同时还需要取得相关部门的配合,例如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等,来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进行辅助管理,明确各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功能和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取代传统灌溉技术,为农户的农业生产提供便利,提高粮食增收,进而实现最大化的种植效益,对该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化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2]。
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若想要促进其全面发展,仅仅依靠自身运行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还需要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才能够加快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同时还需要鼓励当地农户,让他们能够支持和参与到工程建设中,让更多的农户了解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优势,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长远发展。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然而水资源的匮乏使得我国的农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水资源短缺不仅会影响到粮食的产量,而且生态平衡也会被破坏,对我国的稳定发展极为不利。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极大,目前我国的农业用水占据了我国总用水量的70%以上,但是农业生产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水资源的实际利用率仅仅在40%左右,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而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能够提高农田灌溉的水量利用率,而且能够在满足农业灌溉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够满足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和谐发展。总而言之,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采用节水灌溉,能够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而且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也有着积极作用,提高其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