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工人视角的建筑废弃物减量化对策研究

2022-05-25 04:02:16孙继昌
山西建筑 2022年11期
关键词:建筑工人废弃物因素

孙继昌

(江西省吉水县工程建设监理事务所,江西 吉水 331600)

1 概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特征和要求,美丽中国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既描绘了我们美好的明天,也在鞭策和指引今天的我们。城市建筑在塑造城市景观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兴建和拆除建筑物时产生的钢筋、木材、砖头、其他边角料和混凝土等,除了部分废弃物可以回收再利用之外,更多的建筑废弃物都是采取填埋方式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还有可能会因为污染土地和地下水以及破坏植被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建筑废弃物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回收再利用,但是其成本决不可小觑,上述两方面为基于减量化策略探讨建筑废弃物治理提供了事实支撑。无论是回收利用的前期工作——建筑废弃物分拣即“拣废”还是减废,建筑工人都是直接行为人。因此有必要从建筑工人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建筑工人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行为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

2 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研究

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和现有政策的梳理,发现在建筑废弃物治理方面存在两个较为突出的特点,即建筑废弃物管理层面侧重末端治理,试图实现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和无害化填埋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建筑废弃物的减量化;而在建筑废弃物减量化层面则倾向于从管理层视角来探究实现对策,对建筑工人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

2.1 建筑废弃物管理层面侧重末端治理

理论研究方面,以“建筑废弃物”为主题检索中国知网所收录的有关核心文献共得到140条检索结果。经过数据清洗,即剔除有关建筑废弃物再生材料制备工艺和性能分析的研究文献和其他明显与主题不相关的结果,共得到76条有效文献。运用CiteSpace对这76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剔除其中中介中心性为0的关键词并对类似关键词进行合并得到关键词列表,如表1所示,从表1可看出建筑废弃物治理研究焦点在于再生利用打造循环经济和绿色建筑。而作为源头治理的减量化则处于为人们所忽视的境地。政策法规方面,无论是国家层面的《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规定》,还是地方政府如深圳出台的《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都将治理重点放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方面[1]。因此对建筑废弃物减量化展开研究可以不断丰富研究成果进而推动政策重心前移,为以建筑工人减量化行为为切口实现建筑废弃物治理打下良好基础。

2.2 建筑废弃物减量化层面重心在上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现有政策的分析发现在减废方面学者们做出的很多努力多集中在包括承建商和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在内的管理层身上,仅有少数学者提及了建筑工人在减废中的作用。理论上的不成熟所带来的政策结果就是没有具体的政策对建筑工人的减废行为进行规范和要求,这既为从建筑工人视角展开研究探索新的更加科学的对策路径提供了思路,也为降低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研究和管理重心提供了必要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列表见表1。

表1 关键词列表

3 建筑工人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行为的影响因素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我国固体建筑废弃物年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而蒋涵和张良强基于历年统计数据运用GM模型预测2021年建筑废弃物产量将达到307 382.01 t[2],这进一步增强从建筑工人视角展开建筑废弃物减量化对策研究以有效缓解这一困境的紧迫性。根据现有研究成果,我国建筑工人在作业过程中减废意识较为单薄,减废行为更是不具确定性,其在施工过程中是否采取减废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对于减废价值的认知、减废工作条件、减废与自身利益的关系和监督管理。在此借用日本管理学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创制的“鱼骨图”来分析建筑工人减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针对性提出对策提供框架和依托,如图1所示。

3.1 价值认知

影响建筑工人废弃物减量化意识和行为便是其对于减废本身价值和这一行为意义的认知[3],建筑废弃物减量化价值主要包括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和对削减工程成本的意义。建筑废弃物减量化一方面可以降低建筑垃圾产量,有效控制建筑废弃物所占用和污染的空间规模,从而减轻自然生态环境所承受的降解净化压力,缩短大自然自主修复的时间跨度,为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减废行为本身就是“废弃物”资源化得到重新利用的过程,部分边角料等废弃物在稍加改造和处理后可直接用于工程建设,这样在实现建筑废弃物减量的同时节省了工程材料,削减了项目成本。建筑工人对于以上两方面的认知和认同直接影响到其减废意识,可以认为是减废行为最初和最朴素的动机。当建筑工人意识到减废行为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其朴素的价值观会促使他积极考虑采取减废行为,如果其对这种价值高度认同,那么很难想象他会放弃采取在道德律驱使下的当然性行为。

3.2 工作条件

在美国管理学家赫茨伯格看来,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激励因素主要与工作本身有关,涉及到责任使命、成就发展和工作本身的价值与意义,而保健因素则与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关[4]。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行为也会受到这两个因素影响,具体来说,在激励因素方面,减废行为的价值以及施工人员对这一价值的认知将会激励建筑工人采取这一行为,这是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行为的支持性条件。在保健因素方面,当建筑工人拥有改造废弃物的工具、技能和时间空间等条件时,他便可以以一种无后顾之忧、无掣肘之愁、无有心无力之困的状态从事减废行为。反之,如果建筑公司不提供改造废弃物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的工具和设备,不对建筑工人进行有关废弃物再利用的技能培训和规范讲解,出于工期进度考虑没有给予建筑工人充分的减废时间以及处于成本考虑不为建筑工人实施减废行为提供相应的场地,那么即便建筑工人有强烈的减废愿望,也会被迫放弃采取减废行为,这就契合了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的作用,事实上构成了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行为的约束性条件。

3.3 自身利益

毋庸置疑,追求自身利益及其最大化是每一个理性经济人的行为选择,建筑工人工作的目的主要是获得一定的报酬[5],任何与其报酬即利益挂钩的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其具体的行为选择,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行为也深受其利益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影响。根据观察,建筑工人在实施减废行为时往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会使得其比正常工作消耗更多的体力。与此同时,在结果导向的施工管理过程中,这有可能影响其绩效奖励,因此建筑工人的减废行为无疑会给其带来不可忽视的机会成本。如果建筑商针对建筑工人的减废行为制定了有关的奖励制度,那么根据斯金纳的激励强化理论,得到正激励的行为会重复出现逐渐得到强化,最终会在群体中形成一种普遍行为和惯例,事实上,有关的激励制度可以抵消上述机会成本,并且会以保健因素的形式对减废行为产生影响。

3.4 监督管理

丰富的管理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经验已经证明,监督管理是影响工人生产建设行为、提高劳动效率的关键因素。无论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还是霍桑实验都已经证明监督管理是多么深刻地影响着工人的行为。有鉴于此,包括现场监督和制度监督在内的监督管理应当纳入建筑工人减废行为影响因素框架之中。建筑工人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绩效报酬会努力不给现场监督管理人员留下糟糕的印象,因此当减废纳入现场监管人员监管范围之内,建筑工人将会被迫严格实施减废行为,从而有效提高减废效率。另一方面,当建筑物减量化纳入施工管理制度之中,减废便会在建筑工人心中具有更高的地位,加之上文所述奖励制度的驱动作用,建筑工人会主动自觉地实施减废行为。

4 对策探讨

随着建筑废弃物年产量的增加、美丽中国建设步伐的加快,进一步增强探究问题解决路径和对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针对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现状,本文提出沿着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的路径来探究解决方案,并创新性地下沉研究重心,从最基础环节、最根本步骤、从建筑工人角度提出有关减废的对策,为有效治理建筑废弃物、建设绿色中国和美丽中国提供线索和建议。基于此,针对建筑工人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行为影响因素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即加强减废宣传、强化减废支撑、引入激励机制和制定监管制度。

4.1 加强减废宣传

如果说知识源于信息[6-7],那么对于建筑工人减废意识的培养便始于信息接触这一环节。必要的宣传教育能够普及和深化建筑工人对于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行为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并且通过多样化的宣教活动能够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使其不仅认识而且认同减废行为的价值,为其意识形成和行为实践塑造了基本的价值观。从宏观层面来看,对于建筑工人的宣传教育更多地依托建筑企业的管理活动,使企业自觉承担建设绿色中国的社会责任便成为社会化宣传教育的重点,因此在全社会对社会各界尤其是建筑企业进行减废宣传是顶层设计思维使然也是基础性的工作,即只有建筑工人所属企业对减废价值有了清晰的认知才能在日常管理中注意对建筑工人进行减废价值宣传和减废教育。

4.2 强化减废支撑

减废支撑是建筑工人减废意识转化为减废行动的中介变量和关键环节,一方面包括以保健因素的形式发挥影响的并且为减废工作所必须的工具设备、技能工艺和时间场所等,这些因素的具备是建筑工人实施减废行为的基本依托,其缺失将直接导致减废意识和意愿无法落到实处而成为泡影。另一方面包括对建筑废弃物减量化具有引导和规范的双重作用的政府为建筑行业所制定的建筑废弃物减量化标准。因此政府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和建筑行业资深从业者商讨制定明确的行业标准,从而使得建筑商有的放矢,据此对建筑工人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给予建筑工人实施废弃物直接二次利用充分的时间和场所,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具和设备。

4.3 引入激励机制

建筑工人从事建筑作业的一切出发点都立足于获得一定报酬,因此有关其切身利益的因素都会为其高度关注,因此为了激励建筑工人在作业过程中自觉主动将建筑废弃物直接二次运用于工程建设中,建筑企业应当制定明确的奖励方案并逐渐形成制度。具体来说,根据考核结果,对于那些在施工过程中积极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建筑工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奖励形式既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现金,如此可以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和模范作用,促使每一位建筑工人积极参与到减废行动中。进一步地,当减废蔚然成风,便可以引入惩戒激励机制,对于那些减废成果较差的建筑工人实施惩罚,主要是扣除部分绩效工资。更进一步地,如何保证建筑企业对员工的减废行为积极进行奖励和鼓舞则是另一个重要问题。除了下面即将讨论的监管制度之外,利用政策优惠等工具对企业实施激励也应该为我们所关注和重视,即通过税收优惠和奖补政策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8],在带领和鼓舞建筑工人实施减废行为方面积极作为。

4.4 制定监管制度

建筑企业对于建筑工人减废行为的监督将督促建筑工人在施工过程中认真实施减废行为[9],以防妨害到个人工作机会和薪资报酬等切身利益。政府和社会对建筑企业减废工作的监督同样督促建筑商积极开展减废工作,一方面确实有利于削减成本,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于政府惩戒和公众口碑的恐惧。因此,政府应当明确监管部门,赋予监管职责[10],制定监管制度,将对企业减废行为的检查、考核与奖惩落到实处。同时,政府应当给予多元共治思维,给予环保组织和行业协会等第三部门对企业减废行为进行监督的空间,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监督条件,从而将建筑企业的减废工作纳入多维度的监督体系之中。而建筑企业在日常施工过程中应当赋予现场管理人员监督减废行为职责,并将现场监管纳入更加规范的监管制度之中,实现对建筑工人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行为的监管有制可依、有据可凭。

5 结语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凸显,美丽中国呼声更加强烈,而环境保护压力也进一步增大。从何处着手快速推进环保工作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对于建筑设施日新月异、建筑废弃物与日俱增的城市来说,不妨将建筑废弃物治理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切口。相比末端处理,源头治理不仅会减少成本还可以有效减轻环保压力,相比以管理层为探讨对象,从建筑工人角度探索问题的解决之道才真可谓“抓到牛鼻子”。因此从建筑工人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影响建筑工人减废行为的因素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正是本文的灵魂所在。尽管本文在研究方法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较为清晰的论述和富有创新性的行文角度或可丰富有关研究成果,为推动有关方案纳入政策议程发挥建设性作用。随着国家对于环保工作尤其是城市建筑废弃物治理关注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有关研究成果的逐渐成熟,建筑废弃物治理一定可以迈向新的台阶,终有一天,千城皆春色,万市尽光辉。

猜你喜欢
建筑工人废弃物因素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英语文摘(2022年6期)2022-07-23 05:46:26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电子废弃物
世界博览(2020年19期)2020-10-30 10:02:46
解石三大因素
中国宝玉石(2019年5期)2019-11-16 09:10:20
建筑工人
扬子江诗刊(2018年2期)2018-11-13 13:08:03
建筑工人
扬子江(2018年2期)2018-03-24 09:29:02
“废弃物”中有孩子的快乐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冰雪运动(2016年4期)2016-04-16 05:54:56
泸州市建筑工人的职业卫生服务需求分析
“同舟计划”:为建筑工人撑起一片天
就业与保障(2015年9期)2015-04-17 0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