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后叶素联合止血带在子宫肌瘤腹腔镜剥除术治疗中的应用

2022-05-25 06:52梁园陈彩红吴华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3期
关键词:后叶素止血带垂体

梁园 陈彩红 吴华平

(广东省化州市人民医院妇科 化州 525100)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育龄期发病患者占我国发病总数的20%~25%[1]。临床治疗子宫肌瘤主要有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患者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大量患者期望保留其生育能力,子宫肌瘤剥除术作为临床主要术式之一,可在维持盆底解剖结构完整性、保留患者生育能力的前提下剔除病变肿瘤,达到预期治疗效果[2~3]。随着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逐渐受到患者青睐,成为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该术式具有创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已逐步取代传统开腹手术[4~6]。但由于该术式镜下缝合较慢,术中出血概率较高,出血量相对较大,为避免患者发生大出血等不良事件,术中多对患者行相应的止血治疗,常见方式是注射垂体后叶素[7~8]。为发展和补充前人的理论成果,进一步降低出血等并发症对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本研究选取60例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剥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止血带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 年6 月至2021 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年龄23~37 岁,平均(30.3±3.6)岁;体质量指数(BMI)18.9~22.8 kg/m2,平均(21.3±2.2)kg/m2;病程2~6 年,平均(2.71±0.56)年;单发肌瘤21 例,肌瘤大小4~8 cm,平均直径(6.2±2.1)cm;多发肌瘤9例,肌瘤数量2~3 个,平均(2.2±0.5)个。观察组年龄21~38 岁,平均(31.5±3.9)岁;BMI 19.2~23.3 kg/m2,平均(21.6±2.4)kg/m2;病程1~7 年,平均(2.79±0.59)年;单发肌瘤23 例,肌瘤大小5~10 cm,平均直径(7.1±2.4)cm;多发肌瘤7 例,肌瘤数量2~3 个,平均肌瘤数量(2.3±0.4)个。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符合子宫肌瘤临床诊断标准[9];符合腹腔镜剥除手术指征[10];肿瘤直径≤10 cm;肿瘤数量≤3 个;年龄18~60 周岁,资料完整;无心脏病、高血压病史。

1.3 排除标准 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脏器疾病者;腹腔镜手术禁忌者;拒不配合、中途退出或依从性差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两组均取膀胱截石位,指导患者仰卧,头低脚高,确保肢体处于功能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消毒铺巾,给予全身麻醉,行腹腔镜剥除术。于脐缘上方1 cm 位置作切口,切口大小为2~3 cm,置入切口保护套;插入气腹针建立人工气腹,二氧化碳气腹压稳定在(13.0±1.5)mm Hg(1 mm Hg=0.133 kPa);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盆腔情况,了解子宫肌瘤大小、数量、分布情况,注意是否粘连;在麦氏点、反麦氏点作操作口,在腹腔镜指引下,暴露肌瘤,采用常规腹腔镜手术器械操作;置入单极电凝钩,剥开肌瘤表面浆肌层及假包膜,切开阔韧带后叶腹膜,分离两侧子宫动脉,以便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操作;切除肌瘤及周边受累组织,置入标本袋,将剥除的肌瘤组织装入标本袋,并从操作孔取出;冲洗腹腔,探查有无活动出血,出血点使用双电极电凝止血,使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子宫创面,排出气体,缝合伤口,清理血迹,防止伤口感染;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浓度密切关注,防止CO2导致患者发生低氧血症。

术中对两组患者进行止血治疗。对照组单用垂体后叶素(国药准字H32026637)治疗,方使用6 U垂体后叶素与10 ml 0.9%氯化钠溶液混合,子宫肌层注射,注射时机为腹腔镜探查结束后,子宫肌瘤剥除前。观察组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止血带治疗,将止血带从前向后穿刺过阔韧带,于宫颈前方呈锁扣状态,拉紧止血带锁住子宫峡部,阻断子宫动脉血流。注意止血带阻断时间,超30 min 需放松止血带1次。经止血带阻断止血后,给予垂体后叶素注射液,用法、用量及注射时机同对照组。

1.5 观察指标 (1)手术指标:统计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2)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水平。(3)循环系统指标: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5 min,用药后10 min、20 min 及30 min 的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心率(Heart Rate,HR)。(4)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对比两组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手术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s)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术后排气时间(h) 下床活动时间(h) 住院时间(d)对照组观察组30 30 t P 79.50±28.80 59.20±21.10 3.114 0.003 76.5±22.5 79.5±23.5 0.505 0.615 21.40±5.20 22.10±5.30 0.516 0.608 12.10±3.10 12.40±3.30 0.363 0.718 6.60±1.30 6.40±1.10 0.643 0.523

2.2 两组用药前后各时点循环系统指标对比 用药前5 min,两组DBP、SBP、HR 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15 min,SBP 水平较用药前5 min 明显升高(P<0.05),DBP、HR 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各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30 min,两组DBP、SBP、HR 水平相较用药前5 min 无显著性差异,且组间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用药前后各时点循环系统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用药前后各时点循环系统指标对比(±s)

注:与用药前5 min 对比,*P<0.05。

HR(次/min)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后5 min 15 min 30 min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SBP(mm Hg)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后5 min 15 min 30 min DBP(mm Hg)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后5 min 15 min 30 min 59.30±5.90 58.60±5.80 0.463 0.645 30 30 t P 131.30±6.60 133.50±7.10 1.243 0.219 151.40±9.80*155.50±10.50*1.564 0.123 134.20±7.30 135.80±7.40 0.843 0.403 80.50±5.70 82.10±6.20 1.041 0.302 71.20±4.1*72.30±4.3*1.014 0.315 77.40±4.9 78.50±5.1 0.852 0.398 62.20±6.50 61.40±6.30 0.484 0.630 55.20±10.40*54.10±10.10*0.416 0.679

2.3 两组术前及术后ER、PR 水平对比 术前两组ER、PR 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ER、PR 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前及术后ER、PR 水平对比(%,±s)

表3 两组术前及术后ER、PR 水平对比(%,±s)

PR术前 术后 t P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ER术前 术后 t P 30 30 13.251 12.324 0.000 0.000 3.358 3.168 0.001 0.002 t P 1.88±0.15 1.91±0.16 0.749 0.457 1.43±0.11 1.46±0.12 1.009 0.317 2.07±0.42 2.10±0.43 0.273 0.786 1.75±0.31 1.79±0.32 0.492 0.625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3/3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子宫肌瘤剥除手术是目前子宫肌瘤临床首选治疗手段,因无传统开腹手术方式创伤大、恢复慢、易发生盆腔感染、伤口愈合不良并发症、腹部瘢痕影响女性美观等缺点,腹腔镜微创剥除手术逐渐成为女性患者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选择[11]。但该术式仍有不足之处,术中出血量较多、止血较困难一直是影响该术式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选择合适有效的止血方式减少出血量,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中不良事件有着积极且重要的意义[12~13]。临床多采用注射垂体后叶素进行止血治疗,但较大剂量的垂体后叶素会对循环系统如血压、心率等造成严重影响,须严格控制药物用量,以避免用药期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14~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临床手术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止血带进行止血的效果明显。究其原因,垂体后叶素注射液对平滑肌有极为强烈的收缩作用,可通过收缩血管平滑肌和子宫平滑肌有效降低出血量[17]。垂体后叶素含有缩宫素及加压素,缩宫素可增强子宫收缩,子宫肌层血管可因受压迫而起到止血作用,子宫血管平滑肌及子宫肌膜上含有大量加压素受体,加压素具有收缩毛细血管的作用,垂体后叶素对于非妊娠期子宫的收缩作用较强,注射垂体后叶素可达到显著止血效果。肖利珍等[18]的研究证实垂体后叶素的止血效果确切,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符。本研究采用止血带环扎子宫峡部,暂时阻断子宫动脉供血,锁扣式止血带操作简单方便,对术者要求不高,且不影响术后子宫血运及卵巢功能,降低止血难度,且提升安全性。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推测原因是止血带环扎虽花费了一定时间,但止血带放置后,手术视野清楚,亦缩短了肌瘤剥除及缝合时间,降低了手术难度。因此,垂体后叶素与止血带联合应用,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避免手术导致的大量血液丢失,降低术中术后风险,止血效果确切。

两组术前ER、PR 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ER、PR 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腹腔镜剥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止血带治疗子宫肌瘤可显著降低患者ER、PR 表达水平,抑制子宫肌瘤的发展。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及其ER、PR 受体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19~20]。雌激素与其受体ER 结合后,可激活激动分子,进而发挥生物学效应;孕激素与其受体PR 结合后,形成二聚体并经一系列相互作用,最终增加基因表达。许旭[21]的研究指出,肌瘤组织中ER、PR 处于高表达,且指标水平高于瘤旁正常组织。康健明等[22]的研究指出,ER、PR 水平的降低可有效抑制肌瘤的发生与发展。本研究中子宫肌瘤患者经治疗后ER、PR 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效果确切。子宫肌瘤剥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止血带,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快速、安全达到止血目的,提升术野清晰度,降低手术难度及风险,减少手术时间,提升手术成功率,进而降低患者ER、PR 水平,维持机体内分泌环境,有效抑制肌瘤生长,控制病情,对于提升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且重要作用。

用药前5 min,两组DBP、SBP、HR 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15 min,SBP 水平均较用药前5 min 明显升高(P<0.05),DBP、HR 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各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30 min,两组DBP、SBP、HR平相较用药前5 min 无显著性差异,且组间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腹腔镜剥除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可影响患者循环系统指标,用药30 min 后基本恢复至用药前水平,期间无明显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使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止血治疗安全、有效。许成成[23]的研究表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止血对患者循环系统影响较小,安全性高,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符。大量缩宫素进入血液后会导致短暂严重的血压下降、心率增加,随缩宫素灭活后,血压回升、心率恢复,因此应用垂体后叶素应重视药物副作用,严格控制用药剂量,避免引发严重后果。子宫肌瘤剥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止血带,可提升止血效果,降低术中大出血风险。联合止血带环扎,可有效保障止血效果,从而避免使用过大剂量垂体后叶素而导致的药物副作用,降低对循环系统的不利影响,避免引发心血管方面的严重不良反应,有利于手术的安全开展,降低术中及术后风险。

对照组患者发生皮下气肿3 例,穿刺口愈合不良1 例;观察组患者发生皮下气肿2 例,穿刺口愈合不良1 例,经换药、清创、二期缝合后均愈合良好,两组均未发生大出血等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3/3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腹腔镜剥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止血带进行止血治疗,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治疗方法安全性较高。查莹娟等[24]的研究指出,通过控制手术时间、纠正贫血等可降低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术后感染率。垂体后叶素联合止血带进行止血治疗,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成功功率,降低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垂体后叶素联合止血带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出血量,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后叶素止血带垂体
胫骨高位截骨术中不使用止血带更佳
垂体MRI诊断小儿矮小症的价值观察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临床诊治进展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2 种常用战术战伤救治止血带对人体四肢止血效果的比较及分析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垂体后叶素对咯血患者血钠水平的影响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分析
垂体后叶素对咯血患者内分泌影响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