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敏 陈 鹏 徐勤荣 侯晓夏 冯红选,*
卒中作为全球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有较高的发生率、复发率和致残率[1],其中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MCI)患者的预后最为不佳,其死亡率可高达53%—78%[2],为其家庭生活带来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如果可以尽早了解MCI的危险因素及可能的发病机制,将有助于医生确定病人病情,尽早采取相应积极措施改善患者预后。炎症反应被认为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病机制。目前关于AIS炎症反应机制多集中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且大多为单一时间点,不能完全反映疾病发生发展的复杂过程。有研究表明嗜酸性粒细胞(Eos)可促进血栓体积的增大和不稳定斑块形成[3,4],与脑血管事件的严重性、不良预后有关[5,6]。为此我们初步探索MCI患者急性期Eos变化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其“精准干预”提供依据。
选取2019-08—2020-08在苏州市立医院住院治疗的首发AIS患者174例,依据美国神经重症监护学会制定的《大面积脑梗死治疗指南(2015)》中的MCI诊断标准[8],将上述患者分为MCI组(n=49)和非MCI组(n=125),并选取同期体检非脑梗死人群作为对照组(n=104)。纳入标准:24h以内首发的AIS患者。排除标准:(1)发病时间大于24h及既往脑血管病病史;(2)入院前1周有感染者;(3)有影响外周血Eos的疾病及药物,如:哮喘、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皮质激素、骨髓抑制剂等;(4)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收集三组对象的一般资料 [年龄、性别、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冠心病、吸烟史)]、评估患者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进行评估]、血管再通治疗方案、住院期间感染情况(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
脑梗死患者入院当天急诊血和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血检测Eos,以及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血检测空腹血糖(FBG)、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LDL-C)。嗜酸性粒细胞下降程度=入院当天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stEos)-入院第二天嗜酸性粒细胞计数(2edEos)。对照组血液样本采集时间为禁食12h空腹静脉血。抽取肘前静脉血5ml 于含枸橼酸钠抗凝试管,应用BC-6800 型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检测Eos;应用KDC-2046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西门子医学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生产]检测LDL-C、FBG、Hcy水平。
三组冠心病比例、心房颤动比例、Eos、Hcy存在组间差异(均P<0.05)。MCI组和非MCI组的Eos低于对照组,冠心病比例、心房颤动比例、Hcy高于对照组,MCI组差异更明显(均P<0.05)。两两比较:与非MCI组相比,MCI组入院当天及第二天的Eos均较低,且第二天更低下降程度更显著(均P<0.05)。MCI组的冠心病比例、心房颤动比例、入院 NIHSS评分、动脉取栓治疗比例、住院感染率均高于非MCI组(均P<0.05)。其它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各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将表1中有组间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第二天Eos、入院 NIHSS 评分、住院感染是MCI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MCI患者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本研究显示MCI组和非MCI组的Eos低于对照组,与非MCI组相比,MCI组入院当天及第二天的Eos均较低,且第二天下降程度更显著,入院第二天Eos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Eos参与MCI的发生与发展。Alkhalil等[7]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伴Eos减少的患者,其梗死体积大,血管病变严重。另一项研究发现与健康体检者相比,急性脑梗死患者Eos明显降低,且随着降低程度增大,脑梗死体积增大[8]。这些研究有意义的结论有限,因为血样采集时间点是单一的,炎症反应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脑梗死发生发展,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种类及数量也随之改变。朱慧等[9]研究表明脑梗死发病后24小时外周白细胞变化最明显。Guo等[10]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 12—18 h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与出血转化独立相关。Yang等[6]研究发现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os呈动态下降趋势。而我们研究发现只有入院第二天Eos与MCI独立相关。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Eos减少与MCI的相关性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机制如下:(1)Eos减少与压力反应有关[11],梗死面积越大,压力反应越强,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程度越大。(2)外周血Eos在炎症介质的作用下迁移至炎症组织中[12]。Sakai等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栓进行分析发现嗜酸性粒细胞较多浸入的血栓体积大,而这些血栓较大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是减少的[13-15]。另一项研究对比了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成分,发现Eos含量在脑梗死患者血栓中更多[16]。(3)Eos以脱颗粒的形式分泌活性物质,其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与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和不稳定斑块破裂有关[17,18],且ECP水平的升高是发生血栓性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19]。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非MCI组相比MCI组房颤发生率、入院NIHSS评分高,与既往研究一致[20]。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MCI组冠心病发生率、动脉取栓治疗比例、住院感染率均高于非MCI组。既往研究表明心力衰竭病史是MCI的危险因素,而冠心病及房颤患者易发展为心力衰竭,因而MCI组冠心病、房颤发生率更高。M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重且多伴有大血管闭塞,因而其入院NIHSS评分高,动脉取栓治疗比例高。有相关研究显示,梗死体积大小决定卒中后免疫细胞功能状态,梗死体积越大越容易发生卒中后免疫抑制从而增加卒中后感染机率[21],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本研究的局限性包括:回顾性研究;样本量较小;应观察更多时间点来研究炎症反应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MCI患者急性期的Eos较低且下降程度更显著,第二天Eos、入院NIHSS评分、住院感染率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结果可能为进一步了解MCI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提供参考,有助于临床医生确定病情尽早做出临床决策提高病人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