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薄本高性能化是这两年笔记本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消费者追求“轻薄高能”,希望买到足够轻薄但性能又足够强,“既能上厅堂,又能下战场”的轻薄本。在之前就有读者来咨询并寻求推荐,因此第17期我们特地就为读者推荐了一款主流价位的轻薄本,这次我们就为大家带来它的详细测评,它就是ThinkBook 14+(集显版)。
有人可能会说,“不是有搭载RTX2050/3050的14英寸本吗?”
实际情况是:就现目前的技术情况,若搭载RTX独显,又要做到真正的轻薄,只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要不就是处理器和独显性能(功率)都大幅压缩,谈不上性能多强;
●功率给高了,大概率就是“飞机起飞”(噪声大);要选安静,就烫到无法上手键盘(已有前车之鉴);
●功率高,散热还靠谱,还不是“飞机起飞”的,那肯定就脱离轻薄本范畴了。
而结合上大家普遍能接受的价格,我们纵观目前各款产品的表现,配得上“顶级性能轻薄本”这个名号的,非ThinkBook 14+(集显版)莫属。当然,它有的还不仅仅是顶级的性能!
■左侧接口:10Gbps全功能Type-C(默认充电口)、USB3.0 5Gbps大口、HDMI2.1 TMDS(即原有的HDMI2.0)口、Thunderbolt4口、3.5mm复合音频口
既然说该机是目前顶级性能的轻薄本,那么首先要说的,自然是性能。
性能测试对比我们选择的都是同类机型:14英寸轻薄本(其实有些重量大一些已算是轻便本了,轻薄本按照早期定义,13/14英寸机型应该≤1.4kg),处理器有AMD的R7 5800H,以及稍低功率释放的i5 12500H(搭配的是DDR4内存)。与此同时,我们还引入了上一代酷睿平台高性能轻薄本的代表机型(处理器为i5 11300H),来看看“新一代顶级性能轻薄本”与上一代高性能轻薄本的巨幅性能差异。
为避免“机型针对”,我们隐去了对比机型的名称,用处理器和功率情况、内存情况替代。
●CPU-Z基准
CPU-Z基准考验的是CPU在短时间内的爆发性能,可看到ThinkBook 14+搭载i5 12500H在多核性能上相对上一代4核8线程的i5 11300H有了翻倍的性能提升,领先幅度高达113%!而競争对手去年斩获颇丰的14英寸高性能轻薄本,搭载的54W爆发功率(稳定50W左右)R7 5800H,也被它挑落马下,领先幅度7%!而相对功率较低的i5 12500H,ThinkBook 14+的这颗i5亦有9%的性能提升。而若看单核成绩,ThinkBook 14+的i5 12500H更是一骑绝尘,上一代高性能轻薄本处理器的单核成绩普遍在5××分档次,它已冲破700分大关。
●Cinebench渲染测试
可能会有读者说CPU-Z的测试时间过短,代表性不强,难以套用到具体应用。那么,我们就换用基于实际应用Cinema 4D的渲染测试Cinebench。从R15到R20到R23,渲染耗时逐渐拉长。
注意Cinebench渲染测试中,表头功率项有了变化,这是因为随着测试时间拉长,不同机型的处理器功率有所下降(非爆发功率了),而机型未变。
ThinkBook 14+的i5 12500H在Cinebench渲染测试中依然一骑绝尘,相对上一代酷睿H高性能轻薄本,渲染效率领先109%~122%,堪称质变!而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上一代高性能轻薄本,领先幅度分别是15%、19%和21%。甚至于,相对于功率释放略低的i5 12500H,也有高达24%、26%和28%的性能提升——这也是我们说ThinkBook 14+是“顶级性能轻薄本标杆”的重要依据。
●Cinema 4D动画渲染
当然,正儿八经的3D渲染都是耗时很长的,这里我们就来个真正的3D渲染应用——Cinema 4D动画渲染(Cinebench其实就是Cinema 4D的单帧渲染测试)。渲染一个2秒的动画,每秒25帧,加上首帧共计51帧画面,来看渲染耗时。
由于Cinema 4D动画渲染对4核8线程轻薄本来说是“难以想象的高负载”,所以既往测试中并没有涉及。而在这轮测试中,我们引入了搭载2×16GB DDR4 3200内存,功率释放高达115W(功率跑满了)的酷睿i7 10875H(8/16)来进行对比,来看看第12代酷睿H有多猛^__^。
是的,4+8核共计16线程的第12代酷睿i5在50W稳定功率释放(具体的功率释放情况见后文)的情况下,掀翻了115W的第10代酷睿i7 10875H,少耗时2.5%。而对比功率释放低一些,搭载DDR4内存的i5 12500H,ThinkBook 14+的i5 12500H效率更是提升达15.4%。
●Blender处理器渲染
Blender是目前非常流行的3D建模和渲染软件,而且可以调用不同的渲染引擎。我们的测试采用多年来的统一标准:Blender 2.79b,CPU渲染官方样张BMW,耗时少好。
Blender的3D渲染其实和Cinema 4D渲染一样,以往是“高性能本”的专属测试。而随着CPU的性能飙升,现在我们开始将其引入到高性能轻薄本测试中。而对比几款同为16线程处理器的高性能轻薄本,ThinkBook 14+的i5 12500H依然一马当先;甚至于第10代酷睿H i7的高性能游戏本也不是它的对手。
●CrossMark日常应用测试
▲由于测试较新,比对数据很少,所以我们仅将测试成绩罗列在这里供以后的测试对比。不过有组数据可供参考:满功率释放的R7 6800H得分为1661分,领先这颗i5 12500H并不多;而满功率释放的i7 12700H可以跑出1955分
最后给大家上个日常应用测试:CrossMark。这是新加入的测试项目,它把网页浏览、Office办公、简单的视频编辑合并起来测试,都是极短时的轻量级负载(这些日常应用也的确是瞬间负载,比如打开网页的一瞬间有一点资源占用,然后在你浏览时基本等于无负载了)。这个测试还有个特色,它只使用CPU资源,似乎不占用GPU资源,算是纯CPU测试。
前面的基准和应用测试都是针对“纯CPU性能”的。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开始引入GPU加速,甚至是GPU主导计算。而以往酷睿H并未进入轻薄本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其集成显卡UHD Graphics性能孱弱。但第12代酷睿这一波,酷睿H的集显也升级到了Iris Xe,这会对具体的应用产生什么影响呢?
首先要注意,由于集成顯卡对内存规格高度敏感,所以要想充分发挥Iris Xe的性能,至少要是LPDDR4x 4266双通道内存,而ThinkBook 14+采用的是LPDDR5 4800双通道内存,所以能充分发挥Iris Xe潜能,3DMark Time Spy的GPU得分为1404分,Unigine Valley帧速47.3fps,算80EU Iris Xe的不错成绩。
而由此,我们也见识到了“高性能多核CPU+高能GPU”组合带来的应用优势:
借助于Iris Xe的加速,Media Encoder视频转码这些年来一直是英特尔平台的“妥妥强项”,以往4/8酷睿U轻薄本进行4K《烤鸭》转码,已能跑到2分钟出头!而在Iris Xe进入酷睿H后,得益于酷睿H核心数量众多,以及Media Encoder对CPU和GPU的良好支持,选择“仅Mercury Playback Engine软件”方案(以往是纯CPU计算方案),就可同时调用CPU和GPU资源,让效率彻底起飞——4K《烤鸭》的成绩直线飙升到1分18秒,已快赶上游戏本(结合GTX/RTX独显)的CUDA加速方案了!
转码对比中,我们引入了才发布的锐龙R7 6800H平台,74W功率释放,搭载的也是DDR5 4800双通道内存。大家可看到i5 12500H搭载DDR5内存时的惊人优势:转码耗时比4核8线程的酷睿U少了43%;相对于满功率释放的R7 6800H少耗费57%的时间;而对比50W功率释放的R7 5800H轻薄本,甚至只用了其1/4的时间!
这里要提醒大家:由于视频转码要利用GPU性能,所以搭载DDR5(含LPDDR5)内存非常重要——相对于搭载DDR4内存且功率释放略低的i5 12500H,ThinkBook 14+的i5 12500H耗时要少38%!
英特尔平台集显本,在处理器功率释放超40W时,Me视频转码都建议用“仅Mercury Playback Engine软件”方案,这样CPU和GPU可同时高效参与转码运算;如果选OpenCL方案,主要运算负载在GPU端,CPU利用率不高从而整体效率不高。而AMD的情况相对复杂,要酌情而定。
实际上,并不是只有视频编辑相关应用才会用到GPU加速,我们的网页浏览、视频播放、视频会议、图形图像处理等日常应用,如今也都是“CPU GPU齐上阵”。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照片编辑的情况:
还记得我们之前说的知识点吗:英特尔第12代酷睿H虽然性能猛,但前提是功率要跑到足够高。而在相同的受限功率情况下,竞争对手的锐龙平台会更具优势。而Procyon的测试也充分说明了这点:之前测评的38W功率释放的i5 12500H(搭载DDR4内存)得分5501分,而竞争对手的R7 5800H在50W功率上胜出13%。不过,在换用DDR5内存,且功率释放提升后,i5 12500H反超了竞争对手的R7 5800H,以6286分小幅胜出。
该机可轻松搞定图形图像处理,可胜任轻量级的视频剪辑,其实与该机的PCIe4.0×4疾速SSD也有关系。它这块疾速SSD也是系统响应迅猛的重要因素之一。
想必大部分读者对Iris Xe的游戏性能已很熟悉了,因此这里的游戏测试仅针对不太了解硬件知识的读者进行简述。
Iris Xe的游戏3D性能比锐龙5000系处理器的集显强不少,理论上与锐龙R5 6600H/U的6单元Radeon 660M相仿,总体算是网游级别显卡,可非常流畅地运行《英雄联盟》,即便在2.8K分辨率+最高画质下,在画面特效最多的大乱斗大团战阶段,也有至少67fps的帧速;而在1920×1200分辨率最高画质下,同样的多人团战特效爆裂的画面,至少有100fps,小团战阶段帧速可达120fps,完全流畅。
如果i5 12500H搭载DDR4 3200内存,则游戏性能会受到不小影响,《英雄联盟》只能在1920×1200分辨率+最高画质下保证流畅。所以如果你是游戏党,建议购买搭载LPDDR4x 4266或DDR5(含LPDDR5)内存的机型。
前面三个部分的测试主要是让大家感受该机强大的性能。但实际上,很多消费者对一台笔记本的主要评价不只来自性能,而是各种易用性设计以及功能设计,包括扩展性等。所以下面就来看一下在性能端被我们高度评价的ThinkBook 14+,能不能在易用性设计上交出满意答卷。
●接口齐备,包括Thunderbolt 4和RJ-45网线接口都有,USB大口数量也足够多。
●机身右侧有隐藏式USB2.0大口。专门用来(藏)插无线鼠标的USB Key。由于插在这个隐藏接口内不会受到笔记本通勤或远行的影响,USB Key可一直插在上面不拔出了——这个小设计真的是解决了应用痛点,赞!
●1080P摄像头+IR人脸识别登录。以前笔记本多是720P摄像头,如今升级到了1080P,算是一个大的进步。而IR人脸识别登录则有助于提升登录的便捷性和私密性。
●一键服务直达。按下F9键直接就能启动《联想电脑管家》里面的服务选项,通过简单的关键词输入,就能很快转接人工或者通过AI客服解决简单问题。
不过大家要注意Fn功能键的前挡/后挡问题——后挡状态需要配合Fn使用。当然,你也可以通过Fn+Esc组合键来调换前后挡关系(Esc按键也是FnLock按键),而用户可以通过Esc按键的指示灯获知当前的Fn前后挡状态。
●SSD可扩容。ThinkBook 14+带有第二根M.2 SSD插槽,可插入第二根SSD进行扩容。不过注意,該插槽是PCIe3.0×4的,购买SSD时不要弄错了。而可以扩容SSD,作为轻薄本来说并不常见,良心设计。
小结:在易用性和功能性上,ThinkBook 14+的表现优异!
我们之前测试的某i5 12500H轻便本,由于是单风扇,所以尽管机器本身比ThinkBook 14+还重0.2kg+,但高负载时噪声巨大!而1.4kg的ThinkBook 14+功率释放更高,起初我是有些担心的。但测试后发现,ThinkBook 14+的散热和噪声表现堪称完美。
▲ThinkBook 14+的内部构造。散热为双风扇双热管。另外带有双M.2插槽,左侧为PCIe4.0×4,右侧为PCIe3.0×4
▲这是室温17℃,高负载(考机)1分13秒的截图。实际上,在考机的前2分20KXCQBcxaUxCBLkDkHCOD6duwR+mukk76r8u2RS08o+w=秒,由于热量积累不大,所以i5 12500H可以保持80W左右的输出功率,其间大核频率在3.8GHz左右波动,小核频率在3.0/3.1GHz波动——这也是该机短时负载性能极猛的主要原因
▲这是考机30分钟后的情况,处理器稳定保持50W+的功率输出,大核频率在3.3/3.4GHz波动,小核频率在2.6/2.7GHz波动。注意,此时处理器的核心温度最高才73℃,实际上是:不同核心在67℃~73℃之间波动——这对于笔记本来说,算是“超级低温”!
在考机30分钟后,该机的C面温度依然很低!最高温处也就34℃,大部分区域连30℃都没有,完全是凉爽!当然,室温提升后,C面温度会有一定的上升,但总体来说都是低温
持续考机30分钟,近机身位噪声也就55.6dBA,这是很低的噪声了!某同类机型的同位置满载噪声高达68dBA——还记得我说的“分贝加三,能量翻番”吗?^__#
总体而言,ThinkBook 14+在散热、温度表现和噪声表现上,算是较完美的——至少在我们测试期间如此(特定温度环境)。
在写这个部分的时候有点犹豫,坦率说,这个价位,如此强悍的性能,还有2.8K超清高色域高刷屏,还有疾速SSD和扩容性,还有轻薄的机身,以及凉爽、安静的使用体验,要再说遗憾点,似乎有些挑剔了!
但,本着给大家充分展现各种细节的精神,还是挑剔一下吧^__^:
●扬声器功率一般,比起某些同类机型,稍逊一筹(当然,其他地方比同类机型强太多了);
●键盘的键帽较光滑,如果略带点弧形凹陷能大幅改善手感(不过那样似乎就把ThinkPad高端機的生意给抢了);
●TF(Micro SD)读卡器意义不大,若换成标准SD读卡器实用价值要高得多。
ThinkBook14+是集轻薄机身、强劲性能、豪华配置、高易用性和功能性,以及凉爽安静体验于一身的高性价机型,亦是目前的顶级性能轻薄本标杆!